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人工智能專家訪華後震驚:美電網薄弱 競賽可能已結束

人工智能專家訪華後震驚:美電網薄弱 競賽可能已結束

文章來源: 環球網 於 2025-08-16 11:27: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財富》雜誌8月14日文章,原題:人工智能專家從中國歸來震驚:美國電網如此薄弱,競賽可能已經結束

  “無論我們走到哪裏,人們都將能源供應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馬睿最近參觀完中國人工智能中心回來後在社媒平台X上寫道。對美國人工智能(AI)研究人員來說,這幾乎不可想象。在美國,激增的AI需求正與脆弱的電網衝突,這種極端瓶頸如高盛所警告,可能嚴重阻礙該行業發展。但馬說在中國這被認為是“已解決的問題”。

馬睿是投資谘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創始人。她帶著團隊踏上旅程,目睹中國在AI能源領域的進步。馬說她雖不是能源領域專家,但參加了足夠多會議,與足夠多內部人士交流,最終得出足以讓矽穀脊背發涼的結論:在中國,為數據中心提供足夠的電力不再是個有待討論的問題,“這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AI發展日益與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和電網限製的爭論聯係在一起”。

根據德勤的行業調查,美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發展的明顯限製因素是電網的壓力。一些城市的電網太過薄弱,公眾對不斷上漲的能源費用愈加不滿。高盛對這場危機的描述很簡單:“人工智能對電力的無止境需求超過了電網長達十年的發展周期,造成嚴重瓶頸。”而在中國,電力根本不是問題。業內專家戴維·菲什曼說,平均而言,中國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比德國全年電力消耗還多。中國農村地區屋頂上幾乎都覆蓋著光伏板,部分省份的太陽能供電量甚至與印度全國電力供應量相當。

目前美國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麵無法有效競爭。中國悄然占據電力主導地位,是數十年來對電力行業各層麵建設和投資的結果。中國擁有如此多的可用空間,因此並不將AI數據中心視為對電網穩定性的威脅。而美國幾乎沒有空間吸收AI基礎設施所需的快速負荷增長。中美雙方在電力資源準備上的差距明顯。菲什曼說美國須努力引進新發電能力,但往往麵臨長達數年的許可延遲、地方反對及分散的市場規則等問題。

硬件優勢的背後是治理差異。菲什曼說,在中國,能源規劃由長期的技術政策協調。這種模式確保基礎設施建設是在預期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而非被動應對需求,“他們已做好滿壘本壘打的準備,美國隊最多也就是占據一壘。”

在美國,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主要依賴私人投資,但多數投資者期望三五年獲得回報:對於需要十年才能建成並收回成本的電力項目,很多投資者不願冒險。而在中國,政府會在需求出現前就將資金定向投向戰略領域,確保在需要時具備相應產能。菲什曼說,若無公共資金,美國根本無法構建未來電網。

文化觀念進一步強化差異。中國將可再生能源視為經濟基石。菲什曼說,若美國在建設能源基礎設施方麵沒有重大轉變,中國的領先會進一步擴大。(作者伊娃·羅伊特堡,辛斌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蘋果華人工程師謊稱回國照顧父母 卻跳槽並拷走機密文件!
傳奇虎王骨癌去世 死前5天皮包骨還能獵殺巨鱷 太猛了
中國機器人撞人後繼續跑 網驚:故意的 嫌人類擋路(視)
習近平獲第三任期,大清洗永無終日
44歲傳奇女飛行員殞落,飛機墜毀原因未明




24小時討論排行

俄導彈擊中在烏美國工廠 萬斯:讓我憤怒的是拜登
烏中立換安全?俄外長再拋條件,轟歐洲領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中國93閱兵前瞻: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兩岸角力
加拿大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可能性
川普派兵涉種族歧視?遭痛批“專挑非裔市長下手”
紐約時報:中共如何影響紐約的各級選舉
關稅戰總體檢:塵埃落定,川普大獲全勝
李在明坦承親中!強調「無法斷絕關係」,韓網怒
戀童癖被判死刑"處決前自殺",美檢察官:幫納稅人省錢
抗戰老兵潘長發:“打死我也不會跟大陸合作”
普丁下周訪中4天!會晤習近平出席北京閱兵
“關稅將減4萬億赤字” 川普戴帽子寫:川普總是對的!
恒大爆雷近五年後被香港股市摘牌,中國樓市跌到底了嗎
習一年肅清近90萬黨員 紐時:軍隊恐混亂 影響攻台
中國最熱門的“臉基尼” 共產黨看著不太舒服
馬克龍的反擊:硬剛美、以、意三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人工智能專家訪華後震驚:美電網薄弱 競賽可能已結束

環球網 2025-08-16 11:27:44



美國《財富》雜誌8月14日文章,原題:人工智能專家從中國歸來震驚:美國電網如此薄弱,競賽可能已經結束

  “無論我們走到哪裏,人們都將能源供應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馬睿最近參觀完中國人工智能中心回來後在社媒平台X上寫道。對美國人工智能(AI)研究人員來說,這幾乎不可想象。在美國,激增的AI需求正與脆弱的電網衝突,這種極端瓶頸如高盛所警告,可能嚴重阻礙該行業發展。但馬說在中國這被認為是“已解決的問題”。

馬睿是投資谘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創始人。她帶著團隊踏上旅程,目睹中國在AI能源領域的進步。馬說她雖不是能源領域專家,但參加了足夠多會議,與足夠多內部人士交流,最終得出足以讓矽穀脊背發涼的結論:在中國,為數據中心提供足夠的電力不再是個有待討論的問題,“這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AI發展日益與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和電網限製的爭論聯係在一起”。

根據德勤的行業調查,美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發展的明顯限製因素是電網的壓力。一些城市的電網太過薄弱,公眾對不斷上漲的能源費用愈加不滿。高盛對這場危機的描述很簡單:“人工智能對電力的無止境需求超過了電網長達十年的發展周期,造成嚴重瓶頸。”而在中國,電力根本不是問題。業內專家戴維·菲什曼說,平均而言,中國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比德國全年電力消耗還多。中國農村地區屋頂上幾乎都覆蓋著光伏板,部分省份的太陽能供電量甚至與印度全國電力供應量相當。

目前美國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麵無法有效競爭。中國悄然占據電力主導地位,是數十年來對電力行業各層麵建設和投資的結果。中國擁有如此多的可用空間,因此並不將AI數據中心視為對電網穩定性的威脅。而美國幾乎沒有空間吸收AI基礎設施所需的快速負荷增長。中美雙方在電力資源準備上的差距明顯。菲什曼說美國須努力引進新發電能力,但往往麵臨長達數年的許可延遲、地方反對及分散的市場規則等問題。

硬件優勢的背後是治理差異。菲什曼說,在中國,能源規劃由長期的技術政策協調。這種模式確保基礎設施建設是在預期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而非被動應對需求,“他們已做好滿壘本壘打的準備,美國隊最多也就是占據一壘。”

在美國,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主要依賴私人投資,但多數投資者期望三五年獲得回報:對於需要十年才能建成並收回成本的電力項目,很多投資者不願冒險。而在中國,政府會在需求出現前就將資金定向投向戰略領域,確保在需要時具備相應產能。菲什曼說,若無公共資金,美國根本無法構建未來電網。

文化觀念進一步強化差異。中國將可再生能源視為經濟基石。菲什曼說,若美國在建設能源基礎設施方麵沒有重大轉變,中國的領先會進一步擴大。(作者伊娃·羅伊特堡,辛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