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正迎來又一波“反內卷”浪潮。繼南方都市報報道廣東快遞開啟新一波漲價後,南都N視頻記者留意到,近期,福建省、北京市、寶雞市等多地快遞協會發文,倡議當地快遞企業聯合抵製“內卷式”競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8月以來,北京市、寶雞市先後發布倡議,其中提到有關背景:當前,部分領域出現了惡性價格戰、低於成本傾銷、強製攤派補貼、忽視質量安全、侵害勞動者權益等“內卷式”競爭現象,嚴重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擠壓企業合理利潤空間,侵蝕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阻礙了整體經濟的提質增效。
廣東、浙江部分地區快遞已開啟新一波漲價
快遞行業長期深陷“低價換量”的“內卷式”競爭,加上電商平台一段時間以來的低價邏輯深入產業各個鏈條,傳導到物流環節,低價是問題的核心。目前,主要快遞企業由於都已紛紛上市,市場份額與市值掛鉤,因此普遍通過降低價格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使得基層網點的利潤空間長期被壓縮,快遞人員收入低、服務品質差,形成惡性循環。
今年上半年,A股快遞企業單票價格持續下滑,二季度部分企業月度單價已跌破2元。7月30日,福建省快遞協會在《致全省快遞行業同仁的一封信》中披露:福建全省2025年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1.41%,但單價同比下降4.5%(單票下降約0.32元),部分區域甚至出現“8毛發全國”的極端低價,末端網點單票毛利低於0.1元的情況令人憂心。
7月29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快遞企業座談會強調,積極推動解決“內卷式”競爭和農村地區領取快件違規收費等突出問題,維護好行業良好發展業態。8月1日,廣東省郵政管理局組織召開反對“內卷式”競爭工作座談會,要求積極推動解決行業“內卷式”競爭、農村地區領取快件違規收費、快遞末端網絡不穩定、從業人員權益保障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差異化競爭,提升快遞服務品牌產品品質,共同維護快遞市場良好秩序。
南都記者此前報道,作為對有關政策的響應,廣東、浙江部分地區已經於8月初開啟新一波漲價,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遭受重罰。(詳見此前報道:廣東快遞反內卷開啟新一波漲價:單票成本不得低於1.4元)
在此次廣東調價之前,全國快遞“產糧區”的浙江義烏市就已經開了先河:有報道顯示,義烏郵政管理局召開會議,將快遞底價從1.1元上調至1.2元人民幣,自7月18日起生效。而在此前“價格戰”最為嚴重的時期,當地的網點快遞報價數次跌破1元。
有分析指出,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監管引導和托底效應可以有力製約行業單票價格進一步下行。
多地協會發出倡議規範價格,摒棄“0元寄件”噱頭
為促進全體會員及相關企業實現長期穩健發展,多地協會進一步發出包括“堅守底線,堅決抵製非理性式競爭”、“回歸本源,著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強化自律,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協同共治,協同共建行業健康生態”的四方麵倡議。
上述協會在倡議中首先便強調:規範價格與補貼。不實施低於成本的傾銷行為,根據成本製定合理攬收件價格,保障企業自身及末端網點的收益與穩定。杜絕通過不合理低價爭搶市場份額,擾亂行業價格體係。堅決抵製“二選一”“獨家合作”等排除、限製競爭的壟斷行為,營造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還要保障質量與服務,堅決杜絕因成本壓縮導致的服務質量降低和縮水。不得以“0元寄件”“超低價寄遞”為噱頭捆綁銷售或隱瞞附加費用。
快遞行業長期深陷價格競爭的“泥淖”。倡議指出,企業應摒棄“價格比拚”短視思維:主動遠離“賠本賺吆喝”“補貼換流量”等不可持續的低水平競爭模式,避免陷入“利潤為負—品質下降—消費者流失”的惡性循環。堅守快遞服務的合理利潤率區間,確保企業有足夠資金投入運營與發展。
摒棄舊思維的同時,倡議提到,快遞企業應將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服務升級、流程優化、品牌建設上。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等先進技術賦能快遞運營。積極探索新的增值服務,如個性化包裝、定時配送、代收貨款優化等,通過價值創新替代單純的價格競爭。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加強與電商平台、實體商家的合作,通過提供獨特價值、提升用戶體驗、增強非價格權益(如增值服務、售後保障、便捷查詢體驗)來提高用戶黏性,避免同質化混戰。
在協同共建行業健康生態方麵,倡議稱,快遞企業應尊重並保障上下遊合作夥伴的合法權益,與電商平台、商家、供應商、合作網點等建立長期穩定、公平互利的合作關係。倡導公平交易、及時履約付款,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穩定。合理設定快遞員的工作時長、強度與考核指標,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杜絕“以罰代管”,切實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