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郎平做夢也沒想到 曾獲五連冠女排隊長楊錫蘭 現在瑞士當保安

郎平做夢也沒想到 曾獲五連冠女排隊長楊錫蘭 現在瑞士當保安

文章來源: 珠璣說 於 2025-08-13 10:39: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體資料贅述文章結尾)

她曾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核心人物,榮譽加身,聲望一度與郎平齊名,然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她因賽後言論受到巨大壓力,毅然選擇退役,並遠走瑞士。

郎平做夢也沒想到 曾獲五連冠女排隊長楊錫蘭 現在瑞士當保安

麵對國內高薪邀請和光明前途,她一一拒絕,最終選擇了一份安保工作,讓外界大跌眼鏡,這巨大的選擇和人生轉向,背後的真實原因是什麽?



風華正茂,她曾是球場上最鋒利的眼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她們的五連冠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在這個星光熠熠的隊伍裏,楊錫蘭的身影不可或缺。



她身高一米八一,是場上那個指揮若定的二傳手,擁有絕佳的球場視野和如同手術刀般精準的傳球,如果說郎平的“鐵榔頭”總能砸向對手的地板,那為她精準輸送“炮彈”的,正是楊錫蘭。



這位天津姑娘在1981年進入國家青年隊,僅僅一年,就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在那支匯集了郎平、孫晉芳等名將的團隊裏,楊錫蘭憑借自己的實力迅速站穩腳跟。



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上,她初出茅廬,卻沉穩得不像個新人,隨隊捧回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緊接著,亞運會金牌、世界超級女排賽冠軍,她的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與勝利緊緊綁定。



榮譽巔峰,卻是命運的轉折點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楊錫蘭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頂峰,作為主力二傳,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小組賽首戰失利,隊伍氣氛一度凝重,連她自己都開始懷疑。但她畢竟是身經百戰的運動員,深知自己不能倒下。



於是,她咬牙調整,在賽場上重新找回了節奏,決賽麵對東道主美國隊,中國女排打出了一場教科書般的比賽,以3:0幹淨利落地奪得金牌,楊錫蘭也因此榮獲“最佳二傳手”稱號。



1985年,郎平退役,楊錫蘭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隊長的袖標,將整個球隊的重擔扛在肩上,她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同年,她帶領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再度奪冠。

到了1986年的世錦賽,她更是帶領隊伍登頂,個人則包攬了“最佳運動員”和“最佳二傳”兩項大獎,那時的楊錫蘭,聲望與郎平不相上下,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然而,競技體育的邏輯無比殘酷,它允許你被捧上神壇,也隨時準備讓你跌落,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成了楊錫蘭命運的轉折點,作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屆奧運會,她渴望用一枚金牌完美謝幕,誰曾想,中國女排表現不佳,衛冕失敗。



一聲歎息,她選擇轉身離開

賽後采訪中,身心俱疲的楊錫蘭說了兩句話:“這就是我們隊的實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兩句坦誠到近乎冷酷的話,經過媒體的無限放大和解讀,掀起了軒然大波,公眾無法接受“神話”的破滅,更無法原諒隊長言語中那份被誤讀的“認命”。



鋪天蓋地的指責湧來,一夜之間,昔日的功勳似乎被悉數遺忘,隻剩下那句被曲解的話,競技體育的殘酷,有時不在賽場,而在觀眾席上,巨大的壓力讓楊錫蘭不堪重負,漢城奧運會結束後,她毅然選擇了退役。



退役後的楊錫蘭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不解的決定:遠走瑞士,憑她在國內的聲望,無論從政還是經商,都不乏優渥的出路,甚至意大利一家俱樂部開出了相當於20萬歐元的年薪,力邀她出山執教。

可這些都被她一一拒絕了,對當時的她而言,離開那個讓她身心俱疲的環境,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另辟蹊徑,把泥土變成了金子

剛到瑞士的日子並不輕鬆,她選擇在日內瓦一家小型排球俱樂部當教練,這個俱樂部規模很小,隊員不到十個,還都是兼職打球的業餘愛好者,基本功參差不齊,在這樣的隊伍裏,楊錫蘭既是教練,有時還得親自上場陪練。



然而,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就在她的調教下,這支不被看好的“爛隊”,竟然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瑞士聯賽的亞軍,甚至獲得了參加歐洲杯的資格,她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不過,排球終究不再是她生活的全部,隨著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楊錫蘭的重心漸漸轉移到了家庭,她的丈夫張建國,也曾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陝西男籃的主力後衛,兩人因體育結緣,有著共同的語言和經曆,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楊錫蘭選擇了一份新的工作。



誰的成功,誰說了算

這份工作,就是那份被反複提及的“保安”工作,在一個以精密製造和金融業聞名的國度,一份安保工作聽起來確實與她昔日的輝煌格格不入,但這隻是故事的一麵。



故事的另一麵是,如今楊錫蘭和家人在瑞士擁有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別墅,房前是寬敞的草坪和花園,她早已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紀,過著平靜安穩、令人羨慕的生活,那份保安工作,或許更像是一種融入當地社會、保持生活節奏的方式,而非迫於生計的無奈之舉。



人們習慣用世俗的標尺金錢、地位、聲望去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在這樣的坐標係裏,郎平依然站在塔尖,而楊錫蘭似乎“隕落”了,可人生的價值,真的隻有一種算法嗎?



離開聚光燈,告別鮮花與掌聲,拒絕用後半生去延續前半生的榮耀,楊錫蘭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在這條路上,她是一個教練,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普通的職員,她用自己的方式,與過往和解,也與自己和解。

參考:

百度百科--楊錫蘭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遍佈世界 為何僅這國華人完全同化?連中國名都不要
12萬日本女人戰敗後被遺棄在中國 她們最後去哪了?
韓國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審,念了句中國古詩
川普砍大學經費 知名癌症專家離美回中國
核戰爆發會死多少人?驚人模擬:美中俄歐幾乎全滅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後果將非常嚴重”
中國“機器狼群”現身高原 為攻台巷戰量身打造?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芯片賣中國抽成15% 貝森特:川普的點子 用來還國債
華爾街日報:美中AI大戰 戰場轉到開源AI模型
對華政策前後矛盾,川普政府真的製定了對華戰略?
曝光:美國在AI芯片暗裝追蹤器 追查非法轉運中國
川普家族狂攬45億 背後神秘平台操盤手竟是趙長鵬?
拜登女兒提出離婚 結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長15歲
拜登女兒官宣結束13年無娃婚姻 分手詞被指尖刻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沃爾瑪公主身家千億:不上班、沒小孩、隻燒錢
被史泰龍大讚“第二個華盛頓” 川普終於給他頒了個獎
德州大規模火車脫軌!35節車廂歪七扭八傾倒堆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郎平做夢也沒想到 曾獲五連冠女排隊長楊錫蘭 現在瑞士當保安

珠璣說 2025-08-13 10:39:38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體資料贅述文章結尾)

她曾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核心人物,榮譽加身,聲望一度與郎平齊名,然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她因賽後言論受到巨大壓力,毅然選擇退役,並遠走瑞士。

郎平做夢也沒想到 曾獲五連冠女排隊長楊錫蘭 現在瑞士當保安

麵對國內高薪邀請和光明前途,她一一拒絕,最終選擇了一份安保工作,讓外界大跌眼鏡,這巨大的選擇和人生轉向,背後的真實原因是什麽?



風華正茂,她曾是球場上最鋒利的眼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她們的五連冠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在這個星光熠熠的隊伍裏,楊錫蘭的身影不可或缺。



她身高一米八一,是場上那個指揮若定的二傳手,擁有絕佳的球場視野和如同手術刀般精準的傳球,如果說郎平的“鐵榔頭”總能砸向對手的地板,那為她精準輸送“炮彈”的,正是楊錫蘭。



這位天津姑娘在1981年進入國家青年隊,僅僅一年,就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在那支匯集了郎平、孫晉芳等名將的團隊裏,楊錫蘭憑借自己的實力迅速站穩腳跟。



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上,她初出茅廬,卻沉穩得不像個新人,隨隊捧回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緊接著,亞運會金牌、世界超級女排賽冠軍,她的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與勝利緊緊綁定。



榮譽巔峰,卻是命運的轉折點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楊錫蘭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頂峰,作為主力二傳,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小組賽首戰失利,隊伍氣氛一度凝重,連她自己都開始懷疑。但她畢竟是身經百戰的運動員,深知自己不能倒下。



於是,她咬牙調整,在賽場上重新找回了節奏,決賽麵對東道主美國隊,中國女排打出了一場教科書般的比賽,以3:0幹淨利落地奪得金牌,楊錫蘭也因此榮獲“最佳二傳手”稱號。



1985年,郎平退役,楊錫蘭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隊長的袖標,將整個球隊的重擔扛在肩上,她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同年,她帶領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再度奪冠。

到了1986年的世錦賽,她更是帶領隊伍登頂,個人則包攬了“最佳運動員”和“最佳二傳”兩項大獎,那時的楊錫蘭,聲望與郎平不相上下,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然而,競技體育的邏輯無比殘酷,它允許你被捧上神壇,也隨時準備讓你跌落,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成了楊錫蘭命運的轉折點,作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屆奧運會,她渴望用一枚金牌完美謝幕,誰曾想,中國女排表現不佳,衛冕失敗。



一聲歎息,她選擇轉身離開

賽後采訪中,身心俱疲的楊錫蘭說了兩句話:“這就是我們隊的實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兩句坦誠到近乎冷酷的話,經過媒體的無限放大和解讀,掀起了軒然大波,公眾無法接受“神話”的破滅,更無法原諒隊長言語中那份被誤讀的“認命”。



鋪天蓋地的指責湧來,一夜之間,昔日的功勳似乎被悉數遺忘,隻剩下那句被曲解的話,競技體育的殘酷,有時不在賽場,而在觀眾席上,巨大的壓力讓楊錫蘭不堪重負,漢城奧運會結束後,她毅然選擇了退役。



退役後的楊錫蘭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不解的決定:遠走瑞士,憑她在國內的聲望,無論從政還是經商,都不乏優渥的出路,甚至意大利一家俱樂部開出了相當於20萬歐元的年薪,力邀她出山執教。

可這些都被她一一拒絕了,對當時的她而言,離開那個讓她身心俱疲的環境,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另辟蹊徑,把泥土變成了金子

剛到瑞士的日子並不輕鬆,她選擇在日內瓦一家小型排球俱樂部當教練,這個俱樂部規模很小,隊員不到十個,還都是兼職打球的業餘愛好者,基本功參差不齊,在這樣的隊伍裏,楊錫蘭既是教練,有時還得親自上場陪練。



然而,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就在她的調教下,這支不被看好的“爛隊”,竟然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瑞士聯賽的亞軍,甚至獲得了參加歐洲杯的資格,她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不過,排球終究不再是她生活的全部,隨著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楊錫蘭的重心漸漸轉移到了家庭,她的丈夫張建國,也曾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陝西男籃的主力後衛,兩人因體育結緣,有著共同的語言和經曆,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楊錫蘭選擇了一份新的工作。



誰的成功,誰說了算

這份工作,就是那份被反複提及的“保安”工作,在一個以精密製造和金融業聞名的國度,一份安保工作聽起來確實與她昔日的輝煌格格不入,但這隻是故事的一麵。



故事的另一麵是,如今楊錫蘭和家人在瑞士擁有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別墅,房前是寬敞的草坪和花園,她早已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紀,過著平靜安穩、令人羨慕的生活,那份保安工作,或許更像是一種融入當地社會、保持生活節奏的方式,而非迫於生計的無奈之舉。



人們習慣用世俗的標尺金錢、地位、聲望去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在這樣的坐標係裏,郎平依然站在塔尖,而楊錫蘭似乎“隕落”了,可人生的價值,真的隻有一種算法嗎?



離開聚光燈,告別鮮花與掌聲,拒絕用後半生去延續前半生的榮耀,楊錫蘭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在這條路上,她是一個教練,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普通的職員,她用自己的方式,與過往和解,也與自己和解。

參考:

百度百科--楊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