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文章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於 2025-09-10 20:59: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9月10日,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宣布,將在全球新一輪重組中裁員9000人,約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1.5%,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在這家胰島素及減重藥巨頭的百年曆史上極為罕見,這也是諾和諾德更替CEO之後宣布的首項重大舉措。

諾和諾德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諾和諾德今天宣布了一項全公司範圍的重組計劃,旨在精簡組織架構、提高決策速度,並將資源重新分配,以抓住公司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的增長機遇。”

諾和諾德目前在全球擁有約78400個職位。該公司表示,此次裁員中,約5000人位於公司本土丹麥市場。諾和諾德中國方麵尚未就此次裁員是否涉及中國市場回應第一財經記者。

通過新的重組計劃,諾和諾德預計每年將節省80億丹麥克朗(約合12.6億美元)開支。該公司已於上個月宣布實施全球招聘凍結,涵蓋非關鍵業務部門的職位。

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股價近一年已腰斬

諾和諾德憑借胰島素而知名。憑借爆款減肥藥司美格魯肽“橫行”全球,馬斯克等名人紛紛“帶貨”,諾和諾德近年來賺得“盆滿缽滿”,一度崛起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根據諾和諾德5月7日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總收入780.87億丹麥克朗(約112.16億美元),同比上升18%;其中,司美格魯肽全球銷售額已占到諾和諾德總營收約71%。

不過,由於來自全球市場競爭對手日益增長的壓力,諾和諾德過去一年來股價下跌近60%,今年內跌超30%,目前市值僅剩2410億美元,較一年前蒸發超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萬億元)。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今年5月,諾和諾德宣布更替CEO的計劃,免去公司原CEO周德賦(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的職務;今年7月,諾和諾德任命內部資深高管齊亞爾·邁克·杜斯特達(Maziar Mike Doustdar)為新CEO,當天該公司股價一度暴跌近30%,市值蒸發約700億美元。

據諾和諾德披露薪酬報告,周賦德2023年的年薪約為6820萬丹麥克朗(約合952萬美元,人民幣6900萬元),不過由於公司股價近一年來表現不佳,2024年,他的總薪酬降至5710萬丹麥克朗(約合797萬美元,人民幣5800萬元)。

杜斯特達在一份最新聲明中表示:“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肥胖症領域,因為該領域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驅動力也日益增強。我們的公司也必須隨之發展。這意味著要灌輸一種更加注重績效的文化,更有效地配置我們的資源,並將投資重點放在最有影響力的領域。”

諾和諾德表示,今年的營業利潤增長率目前預計在4%至10%之間,低於上個月預測的10%至16%,這一變化是由於重組成本導致的。作為重組的一部分,諾和諾德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報告一次性90億丹麥克朗的重組成本,但預計第四季度將節省10億丹麥克朗。

旗下“藥王”核心專利明年到期

大量仿製藥將上市

GLP-1減肥藥的市場前景廣闊,但這一賽道競爭日益白熱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24年7月1日,國內已有31款具有減重適應證的GLP-1創新類藥物進入臨床申請及臨床試驗階段。其中,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博瑞醫藥等相關管線進展靠前。方正證券預計,伴隨著國內企業生產的GLP-1減肥藥產品逐步獲批上市,預計國產GLP-1減肥藥的市場份額將迅速提升。到2030年,國內GLP-1減肥藥市場規模有望超378.52億元。

近年來,“減肥藥雙雄”諾和諾德和禮來之間的競爭也受到廣泛關注。

實際上,禮來的業績增長勢頭同樣迅猛。根據禮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總收入127.2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實現淨利潤27.59億美元,同比增長23%。業績的高速增長得益於GLP-1/GIP雙重激動劑替爾泊肽,該產品的兩項適應證合計為禮來貢獻了61.5億美元的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約48%。

憑借先發優勢,司美格魯肽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銷售額仍領先替爾泊肽,並且超過了默沙東K藥,暫時坐上了全球“藥王”寶座。但在美國市場,司美格魯肽的總處方量卻不及替爾泊肽。禮來稱,該公司獲得美國腸促胰島素類似物市場領導地位,占總處方量的53.3%。

在商業表現上,兩大減肥藥巨頭或許還遠未到能夠分出高下的時候,但在臨床效果上,禮來的替爾泊肽已被證實優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

5月11日,禮來公布了SURMOUNT-5研究的詳細結果。該研究旨在評估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種合並症的超重成人,GIP/GLP-1雙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與GLP-1單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在第72周時,替爾泊肽達到主要終點和所有五個關鍵次要終點,且在整個試驗中顯示出相較司美格魯肽的優越性。

在中國市場,諾和諾德不僅麵臨來自禮來的競爭,還將麵臨更多中國本土減重藥廠商的競爭,尤其是在2026年司美格魯肽分子核心專利到期後,預計將有一大批仿製藥陸續上市。

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諾和諾德提及全球GLP-1藥物激烈的市場競爭。杜斯特達表示,中國GLP-1糖尿病藥物出現了下滑,但減重藥銷售是逐步增長的。他解釋稱,糖尿病藥銷量出現下滑的原因是由於經銷商庫存發生的變化;而去年剛剛獲批的司美格魯肽減重藥目前還在放量階段,尚未進一步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

公司還表示,正在采取措施,進一步提升商業執行力,確保成本效率,同時繼續投資於未來的增長。

目前,中國已經批準了信達生物的首款國產GLP-1類創新減重藥,而隨著司美格魯肽的核心專利即將於2026年到期,一大波仿製藥即將迎來“上市潮”,杭州九源基因、麗珠集團、石藥集團、華東醫藥、中國生物、齊魯製藥等十幾家藥企的仿製藥都已進入後期臨床階段,其中多個仿製藥有望於2026年獲批。

杜斯特達也曾表示:“2026年和2027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參與者出現。”但諾和諾德強調,盡管仿製藥會在某些產品的生命周期後期、不具有排他性時進入市場,這是製藥行業的規律,但公司一直在競爭中發展,並將創新視為重中之重。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柯克遭凶嫌從屋頂射殺 保守派憤怒:一場政治暗殺!
查理·科克遭槍擊死亡 特朗普下令降半旗4天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槍殺查理·柯克的“嫌疑人”已被釋放,原因是...
法國新總理上台20萬人上街 堵路放火 473人被捕




24小時討論排行

查理柯克遇刺前正辯論槍支問題 曾說“被槍殺是值得的”
全美震驚!右翼名嘴柯克演講時遭暗殺中槍已去世
川普追授柯克勳章 凶器上刻變性和反法西斯標記
柯克遭槍殺:川普狂粉 常入校園煽動學生上台對罵
亞航擬采購中國C919,衝擊空客-波音壟斷地位
紐約時報: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
哈裏斯:允許拜登競選連任是魯莽之舉
走私生物材料 密大中國學者服刑 庭上痛哭:事業毀了
查理·柯克被槍殺:FBI公布嫌疑人照片
美夫婦好心幫陌生男手機充電 慘被虐5小時活活燒死
全球首富妻子生於沈陽 相差47歲 網民:鄧文迪第二
"黑暗新常態":國家危險時刻 可怕美國模式已形成
高大帥氣口若懸河 柯克被視為明日之星 川普接班人
特朗普要求對在美國殺害烏克蘭難民的凶手判處死刑
37歲於朦朧被曝在北京墜樓身亡,疑小區現場曝光
墨西哥擬對中國汽車征收50%關稅,分析:向川普示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0 20:59:52

9月10日,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宣布,將在全球新一輪重組中裁員9000人,約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1.5%,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在這家胰島素及減重藥巨頭的百年曆史上極為罕見,這也是諾和諾德更替CEO之後宣布的首項重大舉措。

諾和諾德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諾和諾德今天宣布了一項全公司範圍的重組計劃,旨在精簡組織架構、提高決策速度,並將資源重新分配,以抓住公司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的增長機遇。”

諾和諾德目前在全球擁有約78400個職位。該公司表示,此次裁員中,約5000人位於公司本土丹麥市場。諾和諾德中國方麵尚未就此次裁員是否涉及中國市場回應第一財經記者。

通過新的重組計劃,諾和諾德預計每年將節省80億丹麥克朗(約合12.6億美元)開支。該公司已於上個月宣布實施全球招聘凍結,涵蓋非關鍵業務部門的職位。

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股價近一年已腰斬

諾和諾德憑借胰島素而知名。憑借爆款減肥藥司美格魯肽“橫行”全球,馬斯克等名人紛紛“帶貨”,諾和諾德近年來賺得“盆滿缽滿”,一度崛起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根據諾和諾德5月7日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總收入780.87億丹麥克朗(約112.16億美元),同比上升18%;其中,司美格魯肽全球銷售額已占到諾和諾德總營收約71%。

不過,由於來自全球市場競爭對手日益增長的壓力,諾和諾德過去一年來股價下跌近60%,今年內跌超30%,目前市值僅剩2410億美元,較一年前蒸發超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萬億元)。

知名巨頭突然宣布裁員9000人,3個多月前剛炒了CEO

今年5月,諾和諾德宣布更替CEO的計劃,免去公司原CEO周德賦(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的職務;今年7月,諾和諾德任命內部資深高管齊亞爾·邁克·杜斯特達(Maziar Mike Doustdar)為新CEO,當天該公司股價一度暴跌近30%,市值蒸發約700億美元。

據諾和諾德披露薪酬報告,周賦德2023年的年薪約為6820萬丹麥克朗(約合952萬美元,人民幣6900萬元),不過由於公司股價近一年來表現不佳,2024年,他的總薪酬降至5710萬丹麥克朗(約合797萬美元,人民幣5800萬元)。

杜斯特達在一份最新聲明中表示:“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肥胖症領域,因為該領域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驅動力也日益增強。我們的公司也必須隨之發展。這意味著要灌輸一種更加注重績效的文化,更有效地配置我們的資源,並將投資重點放在最有影響力的領域。”

諾和諾德表示,今年的營業利潤增長率目前預計在4%至10%之間,低於上個月預測的10%至16%,這一變化是由於重組成本導致的。作為重組的一部分,諾和諾德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報告一次性90億丹麥克朗的重組成本,但預計第四季度將節省10億丹麥克朗。

旗下“藥王”核心專利明年到期

大量仿製藥將上市

GLP-1減肥藥的市場前景廣闊,但這一賽道競爭日益白熱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24年7月1日,國內已有31款具有減重適應證的GLP-1創新類藥物進入臨床申請及臨床試驗階段。其中,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博瑞醫藥等相關管線進展靠前。方正證券預計,伴隨著國內企業生產的GLP-1減肥藥產品逐步獲批上市,預計國產GLP-1減肥藥的市場份額將迅速提升。到2030年,國內GLP-1減肥藥市場規模有望超378.52億元。

近年來,“減肥藥雙雄”諾和諾德和禮來之間的競爭也受到廣泛關注。

實際上,禮來的業績增長勢頭同樣迅猛。根據禮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總收入127.2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實現淨利潤27.59億美元,同比增長23%。業績的高速增長得益於GLP-1/GIP雙重激動劑替爾泊肽,該產品的兩項適應證合計為禮來貢獻了61.5億美元的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約48%。

憑借先發優勢,司美格魯肽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銷售額仍領先替爾泊肽,並且超過了默沙東K藥,暫時坐上了全球“藥王”寶座。但在美國市場,司美格魯肽的總處方量卻不及替爾泊肽。禮來稱,該公司獲得美國腸促胰島素類似物市場領導地位,占總處方量的53.3%。

在商業表現上,兩大減肥藥巨頭或許還遠未到能夠分出高下的時候,但在臨床效果上,禮來的替爾泊肽已被證實優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

5月11日,禮來公布了SURMOUNT-5研究的詳細結果。該研究旨在評估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種合並症的超重成人,GIP/GLP-1雙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與GLP-1單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在第72周時,替爾泊肽達到主要終點和所有五個關鍵次要終點,且在整個試驗中顯示出相較司美格魯肽的優越性。

在中國市場,諾和諾德不僅麵臨來自禮來的競爭,還將麵臨更多中國本土減重藥廠商的競爭,尤其是在2026年司美格魯肽分子核心專利到期後,預計將有一大批仿製藥陸續上市。

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諾和諾德提及全球GLP-1藥物激烈的市場競爭。杜斯特達表示,中國GLP-1糖尿病藥物出現了下滑,但減重藥銷售是逐步增長的。他解釋稱,糖尿病藥銷量出現下滑的原因是由於經銷商庫存發生的變化;而去年剛剛獲批的司美格魯肽減重藥目前還在放量階段,尚未進一步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

公司還表示,正在采取措施,進一步提升商業執行力,確保成本效率,同時繼續投資於未來的增長。

目前,中國已經批準了信達生物的首款國產GLP-1類創新減重藥,而隨著司美格魯肽的核心專利即將於2026年到期,一大波仿製藥即將迎來“上市潮”,杭州九源基因、麗珠集團、石藥集團、華東醫藥、中國生物、齊魯製藥等十幾家藥企的仿製藥都已進入後期臨床階段,其中多個仿製藥有望於2026年獲批。

杜斯特達也曾表示:“2026年和2027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參與者出現。”但諾和諾德強調,盡管仿製藥會在某些產品的生命周期後期、不具有排他性時進入市場,這是製藥行業的規律,但公司一直在競爭中發展,並將創新視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