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實探白馬寺:基本無商業元素 僧人頂著高溫種地

實探白馬寺:基本無商業元素 僧人頂著高溫種地

文章來源: 極目新聞 於 2025-08-03 10:35: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實探白馬寺:基本無商業元素,每天免費供應60餘桶水,遊客在茶舍大排長龍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官方消息,此前在白馬寺擔任20年方丈的印樂大師任少林寺新住持。8月3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白馬寺,發現寺內難見商業元素,僧人耕作、誦經,遊客上香、參觀,互不打擾。天氣炎熱,寺內每天提供60多桶水供遊客飲用,免費茶舍前人群排起長隊。

白馬寺內景

進入白馬寺前,多位當地村民表示,白馬寺一直以來都沒有商業化,水、吃的都沒有賣的,需要自帶。進入寺後,記者發現,除去寺院法物流通處和講解處,寺院沒有任何一個收費項目。自取的三支香免費、隨處可見的飲用水免費,遊客們排隊領取井然有序。

白馬寺不語茶舍

在寺院一處竹林旁,還設有免費的茶舍,舍內用茶壺泡好的普洱茶、綠茶、苦丁茶可以無限續杯。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天氣炎熱,寺內不賣水也沒有自助販賣機,該茶舍便成了許多遊客納涼解暑的首選之地。許多遊客飲過茶後,主動聯係寺廟,表示要捐茶葉,供之後的遊客繼續喝茶。

正在更換飲用水桶的工作人員

寺院內,一直有一輛滿載飲水桶的三輪車穿梭其中,義工們將飲完的水桶裝滿冰水再放回原處。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天下來,他們要供應60多桶水,其中有冰水,也有溫水。有些供應點剛換不久就喝完了。

多位來此接水的遊客表示,寺院太大了,轉完後能喝上一口冰水很解暑。

資料顯示,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新聞鏈接>>

實探白馬寺:僧人頂著38度高溫種地,義工稱寺裏一直農禪並重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官方消息,此前在白馬寺擔任20年方丈的印樂大師任少林寺新住持。8月3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白馬寺,發現即使當天氣溫有30多攝氏度,寺內仍有僧人在地裏勞作。有義工表示,僧人農禪並重已經很多年了,每年耕種收獲的糧食都會在寺院空地晾曬,多餘的會分給各地的香客們。

遊客們在白馬寺

天氣信息顯示,洛陽市8月3日最高氣溫達38℃。上午10時許進入寺院,記者在陽光下步行幾分鍾就能出一頭汗。寺院內的樹蔭下、免費茶舍、台階上,到處都是納涼的遊客。

此前,有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白馬寺一直以來保持著種地的習慣。記者來到寺院最深處發現,在一扇敞開的門後,有幾條道路,通向一片農田,不時有義工開著三輪車、僧人扛著鐵鍬進出。門口寫著“遊客勿入”的指示牌,一旁的義工婉拒記者采訪的請求,並表示“沒什麽好拍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白馬寺曬糧時立起的牌子

據了解,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一直以來都遵循農禪並重的祖訓,每年收獲的季節,許多遊客都能在寺院空地上看到大片晾曬的糧食,包括黃豆、玉米等。

客堂師傅向記者說道:“(僧人)天天都在幹農活,今天上午還去地裏了。農禪並重是祖訓。”在過去,白馬寺後的農田多種植黃豆,會免費給村民和遊客發放豆子,不過這位師傅表示:“因為幹旱,今年應該發不了黃豆了,沒有種了。”

剛從地裏勞作回來的僧人

一位在寺院工作多年的老義工向記者介紹道:“並非所有僧人都要去地裏耕作,有的種地、有的給花草樹木澆水、有的去打掃衛生,都有各自的事做。寺裏共有幾十畝地,今年地裏種的麥子、紅薯等,每年豐收的時候就在空地曬,收獲了供寺內僧人、義工、工作人員等食用。”

該義工表示,除了糧食,在寺院內的一些空地還種著蔬菜,都是寺內人自己種自己吃。好多次,她還偶遇到印樂方丈去地裏,“(大師)跟我微笑示意,打個招呼。”

白馬寺將黃豆發給香客

一位白馬寺的導遊表示,之前提出將多餘糧食分給遊客們的就是印樂方丈。“前幾年黃豆大豐收,寺裏收了3萬多斤,方丈就表示寺裏也吃不完,就全都包成小包,放在寺內供遊客自取。”

采訪期間,記者偶遇白馬寺監院妙通法師。他走在路上微笑著同義工打招呼,雙手合十。記者幫工作人員抬東西後,義工也熱情地分享香客們帶來的零食。

白馬寺內景

資料顯示,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被丈夫推下懸崖六年後,當事人終於等來離婚案開庭
半年賺不到5個億,昔日首富現身直播間跳團舞
就任不滿十個月 小米總經理王騰被辭退 曾被點名批評
沈師大這事兒,怎麽不等2087人都痊愈了再報道?




24小時討論排行

烏女子在美遭刺喉案 特朗普:她的血沾滿民主黨人手
美掃蕩現代車廠逮475移民!南韓明派包機接回300勞工
中方製裁日參議員石平:數典忘祖,賣祖求榮…
習夢碎!人類預期壽命已過高峰 這年齡層活不過百歲
以色列襲擊卡塔爾首都打擊哈馬斯 稱特朗普批準
300名南韓工人被捕後,川普提2要求
長城不足十米高,能抵禦什麽?專家:讓胡人陷入絕境
中國自助餐館遭ICE突襲 兩華人窩藏無證客被控重罪
長安,其實從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華
華裔日籍參議員石平遭北京製裁 被批日本餘茂春
紐約時報:報告稱中國是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推動引擎"
美國要韓國投資卻“故意”不給簽證?揭背後的算計
大清真的“錯過”了工業革命?或不是因驕傲無知 而是…
令人發指!紐約年邁夫婦遭入室劫殺 嫌犯行凶後縱火
澤連斯基提出解決衝突新建議:參照“韓國模式”
中國對非洲出口飆升,對美貿易大幅下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實探白馬寺:基本無商業元素 僧人頂著高溫種地

極目新聞 2025-08-03 10:35:11
實探白馬寺:基本無商業元素,每天免費供應60餘桶水,遊客在茶舍大排長龍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官方消息,此前在白馬寺擔任20年方丈的印樂大師任少林寺新住持。8月3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白馬寺,發現寺內難見商業元素,僧人耕作、誦經,遊客上香、參觀,互不打擾。天氣炎熱,寺內每天提供60多桶水供遊客飲用,免費茶舍前人群排起長隊。

白馬寺內景

進入白馬寺前,多位當地村民表示,白馬寺一直以來都沒有商業化,水、吃的都沒有賣的,需要自帶。進入寺後,記者發現,除去寺院法物流通處和講解處,寺院沒有任何一個收費項目。自取的三支香免費、隨處可見的飲用水免費,遊客們排隊領取井然有序。

白馬寺不語茶舍

在寺院一處竹林旁,還設有免費的茶舍,舍內用茶壺泡好的普洱茶、綠茶、苦丁茶可以無限續杯。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天氣炎熱,寺內不賣水也沒有自助販賣機,該茶舍便成了許多遊客納涼解暑的首選之地。許多遊客飲過茶後,主動聯係寺廟,表示要捐茶葉,供之後的遊客繼續喝茶。

正在更換飲用水桶的工作人員

寺院內,一直有一輛滿載飲水桶的三輪車穿梭其中,義工們將飲完的水桶裝滿冰水再放回原處。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天下來,他們要供應60多桶水,其中有冰水,也有溫水。有些供應點剛換不久就喝完了。

多位來此接水的遊客表示,寺院太大了,轉完後能喝上一口冰水很解暑。

資料顯示,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新聞鏈接>>

實探白馬寺:僧人頂著38度高溫種地,義工稱寺裏一直農禪並重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官方消息,此前在白馬寺擔任20年方丈的印樂大師任少林寺新住持。8月3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白馬寺,發現即使當天氣溫有30多攝氏度,寺內仍有僧人在地裏勞作。有義工表示,僧人農禪並重已經很多年了,每年耕種收獲的糧食都會在寺院空地晾曬,多餘的會分給各地的香客們。

遊客們在白馬寺

天氣信息顯示,洛陽市8月3日最高氣溫達38℃。上午10時許進入寺院,記者在陽光下步行幾分鍾就能出一頭汗。寺院內的樹蔭下、免費茶舍、台階上,到處都是納涼的遊客。

此前,有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白馬寺一直以來保持著種地的習慣。記者來到寺院最深處發現,在一扇敞開的門後,有幾條道路,通向一片農田,不時有義工開著三輪車、僧人扛著鐵鍬進出。門口寫著“遊客勿入”的指示牌,一旁的義工婉拒記者采訪的請求,並表示“沒什麽好拍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白馬寺曬糧時立起的牌子

據了解,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一直以來都遵循農禪並重的祖訓,每年收獲的季節,許多遊客都能在寺院空地上看到大片晾曬的糧食,包括黃豆、玉米等。

客堂師傅向記者說道:“(僧人)天天都在幹農活,今天上午還去地裏了。農禪並重是祖訓。”在過去,白馬寺後的農田多種植黃豆,會免費給村民和遊客發放豆子,不過這位師傅表示:“因為幹旱,今年應該發不了黃豆了,沒有種了。”

剛從地裏勞作回來的僧人

一位在寺院工作多年的老義工向記者介紹道:“並非所有僧人都要去地裏耕作,有的種地、有的給花草樹木澆水、有的去打掃衛生,都有各自的事做。寺裏共有幾十畝地,今年地裏種的麥子、紅薯等,每年豐收的時候就在空地曬,收獲了供寺內僧人、義工、工作人員等食用。”

該義工表示,除了糧食,在寺院內的一些空地還種著蔬菜,都是寺內人自己種自己吃。好多次,她還偶遇到印樂方丈去地裏,“(大師)跟我微笑示意,打個招呼。”

白馬寺將黃豆發給香客

一位白馬寺的導遊表示,之前提出將多餘糧食分給遊客們的就是印樂方丈。“前幾年黃豆大豐收,寺裏收了3萬多斤,方丈就表示寺裏也吃不完,就全都包成小包,放在寺內供遊客自取。”

采訪期間,記者偶遇白馬寺監院妙通法師。他走在路上微笑著同義工打招呼,雙手合十。記者幫工作人員抬東西後,義工也熱情地分享香客們帶來的零食。

白馬寺內景

資料顯示,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