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全區大部受暴雨影響,多地出現洪澇災害,為居民與遊客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
7月26日晚,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通報,7月23日至26日的降水過程,總降水量達全區年平均降水總量的60%以上,是1956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7月30日-8月1日,內蒙古西部偏南、中部偏東及東部地區有降水天氣,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且伴有強對流。
潮新聞記者聯係多位當地居民與遊客,他們回憶了當時所發生的經曆。
自駕遊被困
浙江一家人滯留響沙灣沙漠近三小時
“我去之前根本想不到,沙漠也會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地下冰雹。”葛先生感歎,同事們前幾年自駕去內蒙古玩,回來之後給他推薦了內蒙古的遊玩路線,趁著這次休年假的機會他就跟家人一起從浙江前往內蒙古自駕遊,沒想到遇到了大暴雨。
7月28日,葛先生一家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響沙灣景區遊玩,“那天的遊客非常多,我們排隊去騎駱駝等了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騎完駱駝之後也就過了十幾分鍾,天就暗下來,突然開始下雨閃電了。”
葛先生一家在騎駱駝。受訪者供圖
傍晚7點左右,葛先生與家人正在景區三號索道的室內等待,葛先生妻子回憶道:“突然看到外麵的雨全都飄進來了,然後透過那個卷簾門一看,外麵全是黑壓壓的一片,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特別瘮人。”
為了確保遊客的安全,景區工作人員將三號索道等候廳的卷簾門拉下,並停掉了景區的電源,開啟了應急燈,此時大量遊客隻能擁擠在等候廳內等待天氣轉好。“房子裏是那種回形的排隊過道,扭來扭去的那種,基本上整間屋子都站滿了人,估計1000人肯定不止的。”葛先生說。
遊客在三號索道等候廳中排隊等待。受訪者供圖
在等候廳內滯留了兩個小時左右,葛先生一家跟隨隊伍慢慢移動到索道山下的一間屋子。“但是我們從索道的上端到下端以後,外麵的雨真的還是非常大,不管打傘還是穿雨衣都根本就沒辦法出去。”葛先生表示,“在山下又等了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已經非常想走了。”
在乘坐景區的接駁車到達停車場後,葛先生便駕車帶家人離開了景區。
“但是他們的高速都封道了,我們隻能走省道去包頭。並且因為大家都往那裏走,堵車又堵了半小時。”經過第一個省道的收費站以後,收費員提醒葛先生,前方積水很深,有將近一米的深度,“他就讓我們小心一點,所以我們開得比較害怕。”
淩晨一點半,葛先生一家經包頭終於到達呼和浩特,先前預訂的酒店也不得已臨時取消,“那天很晚很累了,而且高速不能上,我們也不確定什麽時候能到,所以也隻能到了之後再訂酒店。”葛先生回想起到達呼和浩特後手機上彈出的暴雨紅色預警,那時他才真正意識到這場暴雨的嚴重性。
穿越草原
野車隊被困近一小時
來自成都的張女士同樣在內蒙古遭遇了這場幾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為了領略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張女士報名參加了一個穿越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遊玩項目。7月25日10點,她跟隨車隊開始了旅程。在出發前,張女士並沒有收到天氣預警信息,天氣預報也顯示沒有雨。
“我們出發的時候還有一點點太陽,沒想到等我們到露營地吃午飯的時候就開始下雨了。開始隻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但是走出去大概1、2公裏的時候就開始下大了,就是那種瓢潑大雨。”
車隊穿越草原遇暴雨。受訪者供圖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沒有鋪裝路,隻有前車留下來的車轍印。暴雨突如其來,草原不斷積水,泥土也變得十分濕滑。“我們當時停的那個位置方圓50公裏以內都沒有個定位的點,泥巴變得特別滑了之後,我們就沒有辦法再往前走了,因為它打滑的話,輪胎就會橫著走,非常危險。”
草原路麵打滑後車輛停車。受訪者供圖
車隊領隊當機立斷,讓所有車輛立即停下。但是由於打滑,部分車輛失去控製,分散在車隊之外。好在領隊經驗豐富,隨隊的車輛均為四驅的高性能車輛,並且都配備了專業的救援設備,這才避免了危險的進一步發生。
“我覺得一般的車還是不要去冒這種險吧。因為在路上也看見很多小車是根本走不動的,兩驅的轎車、SUV都是在那兒等待救援。”張女士表示。
車隊繼續出發。受訪者供圖
在等待近一個小時之後,整裝後的車隊冒著大雨繼續前進,“因為我們要從草原的另外一頭出去。”張女士說,“經過這次暴雨體驗,我覺得內蒙古的天氣十分多變,天氣預報並不能夠起到多大的參考作用,一定要跟有經驗的人同行才行。”
上一次這麽大的雨
還是30年前
內蒙古當地出行受阻、車輛被淹
作為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市居民,51歲的王誌剛是這場曆史性持續暴雨的見證者。
“這次大概是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暴雨,”王誌剛說,“上一次這麽大的雨大約發生在30年前。”
據王誌剛回憶,這場暴雨持續了3到4天。“從我們這個區域劃分來看,雨水是從北往南逐漸增大的。因為北麵有大青山,隨著降雨量增加,所有的山洪都順勢而下。”
暴雨傾瀉而下的時候,王誌剛正在上班,由於呼和浩特市地形呈現北高南低的特點,北部山區的洪水對河道及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低處的橋梁、涵洞,尤其是立交橋,橋架這一塊下去的車基本全部都被淹了。”王誌剛說,由於路麵積水越來越高,大家自然而然地將車開往高處,以至於車輛全部都堵在了路上。
“北麵的情況尤為嚴重,包括幾個小區出現了積水現象,甚至有些地下室車庫被淹。南麵相對較好,但也有大量積水出現,導致車輛被衝走的現象。”雖然自己與身邊人的個人財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家住呼和浩特西北麵的王誌剛依然認為自己所在地區並非受災最嚴重的區域,“豐鎮和集寧這兩個地方受災更為嚴重。”他說。
王誌剛直言,內蒙古自治區尤其是呼和浩特,是屬於幹旱地區,一年的降雨量基本很少。這次下了這麽大雨,對於當地應急措施是相當大的考驗。王誌剛回憶說,在災害發生前,政府不斷發布了提示信息,但是每一個街道的重視態度不一樣,再加上原生地形的不同,所以也就可能導致各地區受災程度的不同。
“隨著咱們生態治理越來越好了,草原上的氣候實際反而是更具多樣性了。”王誌剛介紹,以前生態不太好的時候,草原上就隻有刮風,但是隨著生態變好了以後,草原氣候的多樣性就產生了。“遊客對草原的了解肯定不比我們本地人,所以極端氣候情況下,遊客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最好提前做攻略,了解基礎的一些旅遊知識,確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