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中國遠征軍老兵,把保守一生的秘密告訴了“他”

中國遠征軍老兵,把保守一生的秘密告訴了“他”

文章來源: 真實戰爭故事 於 2025-07-28 19:54:4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大家好,我是劉霞。

留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中,除了回國尋親途經雲南的,我還記錄了一位沒有回過家的,他就是韓天海。

韓天海的故事刊發在《雲南信息報》2009年10月20日的訃聞版,那時他已去世三個多月。

我在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采訪過韓天海的人,都無法忘記那雙空漠的雙眼。孤獨,成了大家對韓天海共同的表象記憶。年少征戰,不幸被俘,做過陪殺……韓天海甚至在冰冷的墓碑上親眼目睹過自己的名字。這個擁有殘酷傳奇的“活鬼”,直到離開人世的那天,在大多數人心中,他隻不過擁有一個粗略的稱謂——遠征軍老兵。”

我雖然沒見過他,但對他的一生,內心滿是悲憫。

關於韓天海,“老兵回家”公益活動一開始,我就幫他發出過尋找家人的消息。

當時韓天海對老家的印象非常少,記得自己出生於四川崇慶縣,後來家搬到成都一個叫棉花街的地方,家裏開了間織襪的店鋪。家中有兩個哥哥,名叫韓天才和韓天元。

1939年,韓天海16歲。一天,他正在老家學堂裏讀書,跟著老師唱“抗日救國來當兵”。突然,幾個抓兵的衝進教室,拉住韓天海說:“你到了當兵的年齡,要當兵打日本人。”

韓天海沒有任何反抗就離開了家。對於那時的中國年輕人,上戰場是早晚的事。

韓天海先被帶到成都培訓了1個月後,就被編進了“預備2師”,發了一套軍裝、一條棉毯、一支步槍和100發子彈。從此,他成了正規軍人。

“那時候好多新兵連手榴彈都不會甩,自己把自己炸死的都不少。”韓天海回憶起新兵往事,仍心有餘悸。

韓天海所在的“預備2師”比較特別,它是抗戰爆發後由貴州幾個保安團奉命在貴陽編成,1942年初,預2師奉命編入中國遠征軍,隸屬於第11集團軍第6軍(黃傑部),駐防昆明附近的安寧一帶。

1942年4月末,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抗戰失敗,日軍攻陷緬甸同古、曼德勒、臘戌後,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中國邊境城鎮畹町、遮放、芒市、龍陵相繼陷落。

能否守住怒江天塹,炸毀“惠通橋”成了關鍵。萬分危急之中,工兵部隊5月5日上午9時左右,果斷將橋炸毀。當晚,500多名日軍利用朦朧天色乘橡皮艇強渡過江,再次與我守軍激戰,“沿江人民相從助戰,喊殺聲震動山穀”。

日夜兼程的第71軍36師在守橋部隊的配合下,經過激烈戰鬥,終將過江日軍全部殲滅。

而後,第71軍87師、88師及預2師相繼趕到,阻敵於怒江西岸。並迅即在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250多公裏的沿江一線設防,使日軍企圖從西南部進逼陪都重慶的計劃成為泡影。

從而形成了長達兩年中日兩軍隔江對峙的局麵。

炸毀惠通橋(資料圖)

1942年的5月10日,蔣介石親命預備2師渡過怒江,深入敵占區展開遊擊戰。

於是,至1943年5月第71軍36師接防時為止,預2師作為當時唯一一支深入敵占區的成建製中國軍隊,在騰衝廣大民眾和地方抗日武裝的支持與配合下,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

惡貫滿盈的日本侵略者滇西燒殺奸掠,製造了不計其數的人間慘劇,或將人活活地進行肢解,或用油火將人活活燒死,或用滾燙的開水灌入人口,或裝入汽油桶內活活煮死,或用汽筒打氣將人脹死,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怵。

就在預備2師渡過怒江的這一天,日軍“黑風”部隊由龍陵殺奔騰衝。

進城的第2天就開始殺氣騰騰地“搜鄉查戶,翻箱倒櫃”,凡文物古跡、珠寶飾品、銅鐵遺器物,無不搜羅回本土。

“奸淫燒殺,每日不絕”,殘害無辜群眾成了日軍的一種“娛樂”,古城騰衝變成了一片廢墟。各種喪心病狂的獸性罄竹難書。

據不完全統計,在日軍侵犯我滇西國土兩年零8個多月中,怒江以東沿線至少被日機轟炸了180多次,怒江兩岸被其炸死和殘殺、犧牲的雲南各族民眾及中國軍人至少在20萬以上。

預2師的副師長洪行(湖南寧鄉縣人),人稱“洪大胡子”、“大刀師長”,他親自組織並率領的“殺黑隊”,經常在黑夜深入敵人的碉堡內捕殺鬼子,此舉被當地民眾戲稱為“摸夜螺絲”。

“殺黑隊”員們風來雨去,無影無蹤,也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洪行後升任新39師師長,可惜在1944年滇西反攻戰期間遇車禍殉職。

洪行紀念碑(網絡圖)

預2師還發動和組織廣大民眾,殺奸除惡,宣傳和鼓動抗日,破壞日軍的糧食供給,捕殺零散外出的日軍,他們的存在極大地鼓舞了敵占區的抗日政府和廣大民眾。

預2師也被敵占區廣大民眾視為救星和光複國土的希望,成為了滇西軍民堅持敵後抗戰的中堅力量。

預2師越是功績卓越,越是讓日軍恨之入骨,在韓天海有限的回憶中,就講述了他經曆最慘烈的一戰,“我們排在二台坡遇到敵人的伏擊,全排戰士幾乎都死光了。”

幸存下來的韓天海,直到一年半(1944年)後,才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部隊,部隊都以為他犧牲了。

1945年抗戰勝利,韓天海流落在騰衝做小生意,此時騰衝正在修建烈士陵園(即現在的國殤墓園),韓天海進去一看,發現一塊墓碑上,竟然刻著自己的名字。

後來有媒體報道,他是2005年回到騰衝見到國殤墓園找到自己墓碑的名字,我綜合對比,保留我最早對他的記錄,因為更合乎邏輯。

一心想脫離部隊的韓天海,沒有糾正這個錯誤,他以“活鬼”的身份流落在中緬邊境艱難求生。

2009年5月28日,端午節。我的同事湯驥在曼德勒見到了年近九旬的韓天海,他這樣給我描述:

“靜靜地坐在一把靠椅上,仰著頭眼睛空洞地睜著,一張發青的麵孔在從窗戶斜射進來的光線裏抽搐,看上去這樣坐著也讓他倍感吃力……”

韓天海的這一境況,讓湯驥多少有些意外,作為《雲南信息報》特派緬甸記者,他將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一起,準備迎接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們回國尋親,但衰弱的韓天海顯然是已經無法成行了。

更主要的是,他的家還沒找到,四川媒體聯係了錦江區民政局,得知棉花街就是現在成都市區紅星路二段旁的一條小巷,隻是小巷痕跡已經消失數十年,沒人知道織襪鋪子,也無法找到韓姓人家。

得知中國的記者來接自己回國,韓天海除了激動,剩下更多的是無奈,無比落寞說:“終於可以回去了,我現在想回卻沒法了,我是要死的人了……”

2009年5月30日,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齊聚中緬邊境畹町橋,接回9名滯留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其中沒有韓天海的身影。

活動發起人孫春龍解釋:“這次沒讓韓天海回國,一是他的身體太差,子女擔心出意外,不放心他走;二是他在四川的家人還未找到。”

讓他倍感遺憾的是,事後一位華僑給孫春龍打來電話說,就在9位老兵們跨過畹町橋的同時,韓天海一個人背著行李,孤零零地找到他家,說要回國,要回四川老家,要去追趕遠去的隊伍。

韓天海在緬甸家中(網絡)

“掉隊”的韓天海,隻能落寞地返回曼德勒家中。

作為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也是全緬甸華僑最多的城市,當地的華人稱其為“瓦城”。這裏曾收留很多韓天海這樣的中國士兵。

韓天海生前總是對家裏人念叨,“我四川的家很大、很好,我想讓你們看看那裏多美……”

他一生最想的,就是回家。

67年過去,很多士兵已經去世,韓天海也不再是當年征戰沙場的勇士,他隻是被多種疾病折磨得病入膏肓的老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確實經受不起回國之旅的長途跋涉,才同意不回家了。

但麵對能夠回國的最後機會,他不願放棄,在最後時刻,邁著浮腫的雙腳,背起行囊去追趕遠去的部隊。

這孤獨的一幕,成了韓天海漂泊一生的生命注解。

韓天海雖然沒能回國,幸運的是,9位老兵回國之後,“中國遠征軍回國尋親活動”在全國各媒體的報道下,在國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四川一家媒體根據韓天海之前提供的模糊線索,迅速為其找到了家人。

在回國探親的老兵返回緬甸時,四川的親人托采訪此事的記者給韓天海捎帶了一些當地特產和家裏人的照片。

這些滿懷愛意的特產雖然幾經輾轉,但最終還是到了韓天海手裏。

據跟隨回國尋親老兵返回緬甸采訪的呂劍波記者回憶,對寫有“小妹韓淑華遺像”幾個字的照片,韓天海已經什麽印象都沒有了。

盡管沒印象,但他還是看得很仔細,然後笑著對呂記者說:“不過小妹長得和我很像,都是小眼睛。”

接著,長歎一口氣,眼睛沒有離開照片,聲音卻有些顫抖,“當年我走的時候,小妹還在吃奶。沒想到現在她卻已經走了,我們錯過了一輩子啊。”

是呀,戰爭年代的離別,就是生離死別。

采訪過韓天海的,除了媒體記者,還有一位民間學者,他就是李正。要不是李正,韓天海也許不可能說出埋藏心底數十年的秘密。

李正是雲南騰衝縣人,生於1945年抗戰勝利之時,母親喚他的乳名就叫“勝利”。

1942年,日軍占領滇西,騰衝淪陷。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4年反攻密支那。1945年,滇西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其間,惡戰無數,血流成河。李正說,作為騰衝人,他從娘胎裏就在關注這段曆史。

守護民族記憶

騰訊公益·讓我們“益”起做好事

捐一筆

1960年,李正從雲南文藝學校(今雲南職業藝術學院)畢業,到麗江文工團工作,曾在劇目《海瑞罷官》裏扮演海瑞。文革期間遭遇審查,後被派往玉龍雪山當伐木工,九死一生。

機緣巧合下開始學習中醫,1971年平反後作為醫務人員調回騰衝。“四人幫”粉碎後,他先後去了落實政策辦公室、花燈團、農機局、滇劇團工作。人生隨著國家命運起伏,但李正一直惦記著一個信念:研究滇西抗戰史。

1986年,騰衝文物管理所成立,41歲的他立刻辭去所有職務,請求調往該處。管理所當時地處騰衝國殤墓園,是抗日烈士英靈留駐之地,也是李正魂牽夢繞的地方。李正從管理圖書資料做起,1993年升任所長,直至退休。

李正九十年代就到緬甸尋找抗戰老兵,並開始了對老兵進行采訪記錄,2004年,李正退休。對遠征軍曆史的追尋,沒有停下,反而加快了步伐。

他憑一己之力,尋訪了200多位生活在雲南、緬甸的抗戰老兵,對他們的故事進行搶救性記錄。因目睹了太多老兵的黯然離世,他屢次對采訪者扼腕歎息:“這段曆史,再不好好記錄,就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李正一直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盡量多的二戰戰場遺址定位,記錄更多老兵的故事,並盡量改善他們的晚年生活。他參加最多的活動,就是為抗戰老兵送葬、戴孝、做孝子。

2005年1月30日,李正再次來到曼德勒,采訪完他要找的遠征軍老兵之後,為了多收集一些老兵資料,在當地華人王榮森的帶領下,他找到了韓天海。

當時的韓天海和其他老兵一樣,已經習慣了平靜的生活,心裏並不願意接受外界的拜訪,或許是礙於王榮森的情麵,他答應和李正簡單聊幾分鍾。

“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身體看起來有點浮腫,精神也不是很好。”李正回憶中的韓天海,也是孤獨和落寞。

李正回憶,在與韓天海聊天期間,因為拍攝需要,他的采訪一直是跪著或者半跪著進行的。或許這個尊敬的姿勢感動了老人,也或許是其他別的什麽原因,韓天海突然說:

“我想告訴你一件事,這一生沒有對別人說過的事,我不想把這個秘密帶進棺材。”

1942年底,韓天海所在的部隊在二台坡遭伏擊後,全排不是陣亡,是被日軍所俘。

日軍把他們全部捆在樹上,第二天就凍死了一半人。到第三天審訊的時候,又有一些戰士因為辱罵日本人而被當場捅死或活埋。

韓天海說起這些情景時,止不住痛哭流涕,泣不成聲。時隔50年之久,他依舊沒能忘記這些慘絕人寰的畫麵。

日軍中有一個翻譯可能看韓天海太小,或者是見他哭得太可憐,一下動了惻隱之心,悄悄告訴韓天海:“日軍審訊你的時候,你就說是被抓來的,不是有意要跟日軍作戰。”

在強烈的恐懼下,韓天海按翻譯的話告訴了日軍,結果日軍沒有殺他,而是讓他給日軍牽馬。

“日本人不是東西,我被他們打,腿都被他們打斷了。”韓天海卷起褲管,指著傷痕累累的右腿,“到現在,我的腿傷時常發作,疼得不行。”

這是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折磨更是可怕。每次日軍殺俘虜,韓天海都被拉去陪殺,“大家都蒙著眼睛,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殺。”

一段時間後,中國遠征軍開始反攻騰衝,日軍退縮到城內,整日隻顧著挖戰壕、修溝壑,韓天海聽說中國的軍隊就要包圍騰衝,日本人將要把俘虜全部殺害。憤怒的韓天海當即和其他中國人發起了“暴動”。

李正說:“他們當時撿到一把刀,幾個中國人拿著刀往外突圍。從城牆上跳下去逃走。韓天海一直逃到騰衝一個叫董官村的地方,才被那裏的中國部隊收留,得知他原是預備二師的戰士,便又讓他回到預備二師特務連,參加戰鬥。”

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前排左一)在複修惠通橋期間到工地視察

1944年6月底,韓天海隨預2師奉命再次渡過怒江,參與收複騰衝的戰鬥。

7月初,預2師在相繼完成攻占騰衝周圍諸個外圍據點的戰鬥任務後,奉命擔任主攻來鳳山的艱巨任務。

日軍自占領騰衝城後,構築了縱橫交錯的防禦工事。其中,城南外圍來風山上的工事構築最為堅固。

日軍以來風寺為主,由五個地堡群連環構成的防禦陣地。敵陣內塹壕縱橫相連,暗堡成群,山腰部還有隧道直通騰衝城內。其工事構築之堅固複雜和火力配置的強大程度僅次於怒江惠通橋西岸的鬆山。

預2師受命後,在炮火猛烈轟擊的配合下,師長顧葆裕率領全師各團猛攻敵陣。但因敵工事異常堅固,炮火轟擊效果不大。

日軍以密集的火力將攻擊部隊死死地壓製在陣地前沿,並利用縱橫相連的塹壕,不時進行短促突擊,使攻擊部隊遭受重大傷亡。

預2師攻擊來鳳山被迫停止。

直至7月26日,連綿大雨的騰衝終於放晴。盟軍數十架輕重型轟炸機向來鳳山日軍陣地襲來,開始輪番轟炸和掃射。

預2師在友軍36師、198師的配合下,向來鳳山日軍陣地發起全麵進攻。但因來鳳山整個日軍陣地工事十分堅固,尤其是來鳳寺、老文筆、象鼻子等幾處,其地堡和坑道都深厚無比,空中和地麵的轟擊都收效甚微。

因此,在全麵攻擊中,全靠官兵以命相拚。戰士們必須深入敵工事內,與敵展開白刃廝殺。每一個地堡,每一條塹壕都與敵進行反複的爭奪,整個攻擊就是一場肉搏戰鬥。

陣地上到處是燒焦的屍骸和熾熱的焦土,敵我雙方士兵相抱而死者,隨處可見。整個來鳳山山頭匯成了一片火海,其慘烈之狀,無可比擬。

血戰兩日後,中國軍隊殲敵600餘人,完全占領來鳳山。因來鳳山爭奪戰意義重大,美國總統來電祝賀,並授予預2師正副師長顧葆裕、彭勱二人軍功勳章。

中國遠征軍包圍騰衝城

來鳳山之戰後,預2師將士迅速集結並調整部署,奉命參與圍攻據守騰衝城內之敵。

在攻城部隊的全麵合圍下,曆經45天的浴血戰鬥,至9月14日上午,全麵攻克騰衝。

騰衝攻堅大戰慘烈異常。戰鬥結束後,城內已是片瓦無存,滿目瘡痍,全城俱毀。中國以傷亡官兵18309名的沉重代價取得最終勝利。其中,預2師有第5團團長李頤以下2198名官兵為國捐軀。

韓天海再次幸存了下來,跟隨部隊又參加攻克龍陵、收複畹町等著名戰鬥,最終與中國駐印軍會師猛友。

在長達兩年半艱苦歲月的戰鬥中,預2師無論是遊擊抗敵,還是臨危攻堅,無論條件如何艱難,也不論戰況如何凶險,最終以輝煌的戰績,成為滇西抗戰中戰功卓著的一支抗日勁旅。

部隊的榮光沒有照亮韓天海內心的陰霾,穿過日本軍服,為日本人做過事,成了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滇緬反攻戰役勝利後,韓天海便離開了部隊,中緬邊境做些小生意,以此維持生計。他的另一個打算是,攢點錢後再回家看望父母。

可時局巨變,他回家的願望已是不可能實現了。特別是看到自己在烈士陵園的墓碑後,更是全當自己已經陣亡。

韓天海在滇緬輾轉多地,什麽樣的苦活、累活都幹過,最後定居在了曼德勒,有了2個兒子4個女兒,現在家裏已經有了40多口人。

韓天海告訴李正國殤墓園有他的名字,讓李正回去幫忙尋找。李正回到騰衝後挨個墓碑查詢沒有找到。韓天海猜測:“大概是後來的時間裏被破壞掉了。”

關於韓天海,李正是這樣評價的:“當時陪在韓天海身邊的還有他的兩個孫女,他向我透露的秘密讓大家都吃了一驚。其實他完全可以不說,但是他沒有,他把秘密告訴了來自自己祖國的人,這樣的直言不諱讓我感動,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韓天海後來曾對祖國去的記者說,等到有時間,要把自己這輩子從頭到尾講一遍,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可他沒能等到這個機會,2009年7月12日在緬甸曼德勒離世,享年87歲。

一個士兵的哀與榮,都隨著他的離去而消失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戰時大老虎”,被查前離境出走了
中國夫婦買下美軍B-2轟炸機基地"第一排",眾議員要查
我回農村老家了,嚇得趕緊聲明不是"規模性返鄉滯鄉"
一個意想不到的數據:2024年57.9%醫生降薪
特斯拉“去中國化”的背後,隱藏了什麽?




24小時討論排行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日官員抵北京,日媒:料重申"一中立場"不撤涉台發言
川普後院失火,還有餘力外顧嗎?
態度轉彎支持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特朗普:沒有什麽好隱瞞
國會要查!買地緊鄰轟炸機基地 華裔夫婦曝光
日本外交部官員急赴中國協商 希望“平息事態”
高市早苗為什麽在日本會得到這麽高的支持率?
川普改挺公開“淫魔檔案”:失去控製 擋不住黨內倒戈潮!
華裔80後女競選洛杉磯市長:免費公交+全民住房+消除貧困
李連傑回春之謎?他驚爆富豪從嬰兒提取幹細胞 曝售價
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周邊巡航,當局警告國民避免前往日本
關於中國稀土,美財長最新表態
中國房價10月再崩 民眾:房子變錢難如登天
轟炸瞬間畫麵曝!美軍擊毀運毒船3死,21起空襲已奪80命
粉川普卻被逼到關門?華人老字號的“美國夢噩夢”
矽穀的墮落:從革命者到逐利忘義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遠征軍老兵,把保守一生的秘密告訴了“他”

真實戰爭故事 2025-07-28 19:54:45

大家好,我是劉霞。

留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中,除了回國尋親途經雲南的,我還記錄了一位沒有回過家的,他就是韓天海。

韓天海的故事刊發在《雲南信息報》2009年10月20日的訃聞版,那時他已去世三個多月。

我在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采訪過韓天海的人,都無法忘記那雙空漠的雙眼。孤獨,成了大家對韓天海共同的表象記憶。年少征戰,不幸被俘,做過陪殺……韓天海甚至在冰冷的墓碑上親眼目睹過自己的名字。這個擁有殘酷傳奇的“活鬼”,直到離開人世的那天,在大多數人心中,他隻不過擁有一個粗略的稱謂——遠征軍老兵。”

我雖然沒見過他,但對他的一生,內心滿是悲憫。

關於韓天海,“老兵回家”公益活動一開始,我就幫他發出過尋找家人的消息。

當時韓天海對老家的印象非常少,記得自己出生於四川崇慶縣,後來家搬到成都一個叫棉花街的地方,家裏開了間織襪的店鋪。家中有兩個哥哥,名叫韓天才和韓天元。

1939年,韓天海16歲。一天,他正在老家學堂裏讀書,跟著老師唱“抗日救國來當兵”。突然,幾個抓兵的衝進教室,拉住韓天海說:“你到了當兵的年齡,要當兵打日本人。”

韓天海沒有任何反抗就離開了家。對於那時的中國年輕人,上戰場是早晚的事。

韓天海先被帶到成都培訓了1個月後,就被編進了“預備2師”,發了一套軍裝、一條棉毯、一支步槍和100發子彈。從此,他成了正規軍人。

“那時候好多新兵連手榴彈都不會甩,自己把自己炸死的都不少。”韓天海回憶起新兵往事,仍心有餘悸。

韓天海所在的“預備2師”比較特別,它是抗戰爆發後由貴州幾個保安團奉命在貴陽編成,1942年初,預2師奉命編入中國遠征軍,隸屬於第11集團軍第6軍(黃傑部),駐防昆明附近的安寧一帶。

1942年4月末,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抗戰失敗,日軍攻陷緬甸同古、曼德勒、臘戌後,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中國邊境城鎮畹町、遮放、芒市、龍陵相繼陷落。

能否守住怒江天塹,炸毀“惠通橋”成了關鍵。萬分危急之中,工兵部隊5月5日上午9時左右,果斷將橋炸毀。當晚,500多名日軍利用朦朧天色乘橡皮艇強渡過江,再次與我守軍激戰,“沿江人民相從助戰,喊殺聲震動山穀”。

日夜兼程的第71軍36師在守橋部隊的配合下,經過激烈戰鬥,終將過江日軍全部殲滅。

而後,第71軍87師、88師及預2師相繼趕到,阻敵於怒江西岸。並迅即在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250多公裏的沿江一線設防,使日軍企圖從西南部進逼陪都重慶的計劃成為泡影。

從而形成了長達兩年中日兩軍隔江對峙的局麵。

炸毀惠通橋(資料圖)

1942年的5月10日,蔣介石親命預備2師渡過怒江,深入敵占區展開遊擊戰。

於是,至1943年5月第71軍36師接防時為止,預2師作為當時唯一一支深入敵占區的成建製中國軍隊,在騰衝廣大民眾和地方抗日武裝的支持與配合下,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

惡貫滿盈的日本侵略者滇西燒殺奸掠,製造了不計其數的人間慘劇,或將人活活地進行肢解,或用油火將人活活燒死,或用滾燙的開水灌入人口,或裝入汽油桶內活活煮死,或用汽筒打氣將人脹死,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怵。

就在預備2師渡過怒江的這一天,日軍“黑風”部隊由龍陵殺奔騰衝。

進城的第2天就開始殺氣騰騰地“搜鄉查戶,翻箱倒櫃”,凡文物古跡、珠寶飾品、銅鐵遺器物,無不搜羅回本土。

“奸淫燒殺,每日不絕”,殘害無辜群眾成了日軍的一種“娛樂”,古城騰衝變成了一片廢墟。各種喪心病狂的獸性罄竹難書。

據不完全統計,在日軍侵犯我滇西國土兩年零8個多月中,怒江以東沿線至少被日機轟炸了180多次,怒江兩岸被其炸死和殘殺、犧牲的雲南各族民眾及中國軍人至少在20萬以上。

預2師的副師長洪行(湖南寧鄉縣人),人稱“洪大胡子”、“大刀師長”,他親自組織並率領的“殺黑隊”,經常在黑夜深入敵人的碉堡內捕殺鬼子,此舉被當地民眾戲稱為“摸夜螺絲”。

“殺黑隊”員們風來雨去,無影無蹤,也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洪行後升任新39師師長,可惜在1944年滇西反攻戰期間遇車禍殉職。

洪行紀念碑(網絡圖)

預2師還發動和組織廣大民眾,殺奸除惡,宣傳和鼓動抗日,破壞日軍的糧食供給,捕殺零散外出的日軍,他們的存在極大地鼓舞了敵占區的抗日政府和廣大民眾。

預2師也被敵占區廣大民眾視為救星和光複國土的希望,成為了滇西軍民堅持敵後抗戰的中堅力量。

預2師越是功績卓越,越是讓日軍恨之入骨,在韓天海有限的回憶中,就講述了他經曆最慘烈的一戰,“我們排在二台坡遇到敵人的伏擊,全排戰士幾乎都死光了。”

幸存下來的韓天海,直到一年半(1944年)後,才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部隊,部隊都以為他犧牲了。

1945年抗戰勝利,韓天海流落在騰衝做小生意,此時騰衝正在修建烈士陵園(即現在的國殤墓園),韓天海進去一看,發現一塊墓碑上,竟然刻著自己的名字。

後來有媒體報道,他是2005年回到騰衝見到國殤墓園找到自己墓碑的名字,我綜合對比,保留我最早對他的記錄,因為更合乎邏輯。

一心想脫離部隊的韓天海,沒有糾正這個錯誤,他以“活鬼”的身份流落在中緬邊境艱難求生。

2009年5月28日,端午節。我的同事湯驥在曼德勒見到了年近九旬的韓天海,他這樣給我描述:

“靜靜地坐在一把靠椅上,仰著頭眼睛空洞地睜著,一張發青的麵孔在從窗戶斜射進來的光線裏抽搐,看上去這樣坐著也讓他倍感吃力……”

韓天海的這一境況,讓湯驥多少有些意外,作為《雲南信息報》特派緬甸記者,他將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一起,準備迎接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們回國尋親,但衰弱的韓天海顯然是已經無法成行了。

更主要的是,他的家還沒找到,四川媒體聯係了錦江區民政局,得知棉花街就是現在成都市區紅星路二段旁的一條小巷,隻是小巷痕跡已經消失數十年,沒人知道織襪鋪子,也無法找到韓姓人家。

得知中國的記者來接自己回國,韓天海除了激動,剩下更多的是無奈,無比落寞說:“終於可以回去了,我現在想回卻沒法了,我是要死的人了……”

2009年5月30日,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齊聚中緬邊境畹町橋,接回9名滯留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其中沒有韓天海的身影。

活動發起人孫春龍解釋:“這次沒讓韓天海回國,一是他的身體太差,子女擔心出意外,不放心他走;二是他在四川的家人還未找到。”

讓他倍感遺憾的是,事後一位華僑給孫春龍打來電話說,就在9位老兵們跨過畹町橋的同時,韓天海一個人背著行李,孤零零地找到他家,說要回國,要回四川老家,要去追趕遠去的隊伍。

韓天海在緬甸家中(網絡)

“掉隊”的韓天海,隻能落寞地返回曼德勒家中。

作為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也是全緬甸華僑最多的城市,當地的華人稱其為“瓦城”。這裏曾收留很多韓天海這樣的中國士兵。

韓天海生前總是對家裏人念叨,“我四川的家很大、很好,我想讓你們看看那裏多美……”

他一生最想的,就是回家。

67年過去,很多士兵已經去世,韓天海也不再是當年征戰沙場的勇士,他隻是被多種疾病折磨得病入膏肓的老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確實經受不起回國之旅的長途跋涉,才同意不回家了。

但麵對能夠回國的最後機會,他不願放棄,在最後時刻,邁著浮腫的雙腳,背起行囊去追趕遠去的部隊。

這孤獨的一幕,成了韓天海漂泊一生的生命注解。

韓天海雖然沒能回國,幸運的是,9位老兵回國之後,“中國遠征軍回國尋親活動”在全國各媒體的報道下,在國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四川一家媒體根據韓天海之前提供的模糊線索,迅速為其找到了家人。

在回國探親的老兵返回緬甸時,四川的親人托采訪此事的記者給韓天海捎帶了一些當地特產和家裏人的照片。

這些滿懷愛意的特產雖然幾經輾轉,但最終還是到了韓天海手裏。

據跟隨回國尋親老兵返回緬甸采訪的呂劍波記者回憶,對寫有“小妹韓淑華遺像”幾個字的照片,韓天海已經什麽印象都沒有了。

盡管沒印象,但他還是看得很仔細,然後笑著對呂記者說:“不過小妹長得和我很像,都是小眼睛。”

接著,長歎一口氣,眼睛沒有離開照片,聲音卻有些顫抖,“當年我走的時候,小妹還在吃奶。沒想到現在她卻已經走了,我們錯過了一輩子啊。”

是呀,戰爭年代的離別,就是生離死別。

采訪過韓天海的,除了媒體記者,還有一位民間學者,他就是李正。要不是李正,韓天海也許不可能說出埋藏心底數十年的秘密。

李正是雲南騰衝縣人,生於1945年抗戰勝利之時,母親喚他的乳名就叫“勝利”。

1942年,日軍占領滇西,騰衝淪陷。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4年反攻密支那。1945年,滇西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其間,惡戰無數,血流成河。李正說,作為騰衝人,他從娘胎裏就在關注這段曆史。

守護民族記憶

騰訊公益·讓我們“益”起做好事

捐一筆

1960年,李正從雲南文藝學校(今雲南職業藝術學院)畢業,到麗江文工團工作,曾在劇目《海瑞罷官》裏扮演海瑞。文革期間遭遇審查,後被派往玉龍雪山當伐木工,九死一生。

機緣巧合下開始學習中醫,1971年平反後作為醫務人員調回騰衝。“四人幫”粉碎後,他先後去了落實政策辦公室、花燈團、農機局、滇劇團工作。人生隨著國家命運起伏,但李正一直惦記著一個信念:研究滇西抗戰史。

1986年,騰衝文物管理所成立,41歲的他立刻辭去所有職務,請求調往該處。管理所當時地處騰衝國殤墓園,是抗日烈士英靈留駐之地,也是李正魂牽夢繞的地方。李正從管理圖書資料做起,1993年升任所長,直至退休。

李正九十年代就到緬甸尋找抗戰老兵,並開始了對老兵進行采訪記錄,2004年,李正退休。對遠征軍曆史的追尋,沒有停下,反而加快了步伐。

他憑一己之力,尋訪了200多位生活在雲南、緬甸的抗戰老兵,對他們的故事進行搶救性記錄。因目睹了太多老兵的黯然離世,他屢次對采訪者扼腕歎息:“這段曆史,再不好好記錄,就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李正一直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盡量多的二戰戰場遺址定位,記錄更多老兵的故事,並盡量改善他們的晚年生活。他參加最多的活動,就是為抗戰老兵送葬、戴孝、做孝子。

2005年1月30日,李正再次來到曼德勒,采訪完他要找的遠征軍老兵之後,為了多收集一些老兵資料,在當地華人王榮森的帶領下,他找到了韓天海。

當時的韓天海和其他老兵一樣,已經習慣了平靜的生活,心裏並不願意接受外界的拜訪,或許是礙於王榮森的情麵,他答應和李正簡單聊幾分鍾。

“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身體看起來有點浮腫,精神也不是很好。”李正回憶中的韓天海,也是孤獨和落寞。

李正回憶,在與韓天海聊天期間,因為拍攝需要,他的采訪一直是跪著或者半跪著進行的。或許這個尊敬的姿勢感動了老人,也或許是其他別的什麽原因,韓天海突然說:

“我想告訴你一件事,這一生沒有對別人說過的事,我不想把這個秘密帶進棺材。”

1942年底,韓天海所在的部隊在二台坡遭伏擊後,全排不是陣亡,是被日軍所俘。

日軍把他們全部捆在樹上,第二天就凍死了一半人。到第三天審訊的時候,又有一些戰士因為辱罵日本人而被當場捅死或活埋。

韓天海說起這些情景時,止不住痛哭流涕,泣不成聲。時隔50年之久,他依舊沒能忘記這些慘絕人寰的畫麵。

日軍中有一個翻譯可能看韓天海太小,或者是見他哭得太可憐,一下動了惻隱之心,悄悄告訴韓天海:“日軍審訊你的時候,你就說是被抓來的,不是有意要跟日軍作戰。”

在強烈的恐懼下,韓天海按翻譯的話告訴了日軍,結果日軍沒有殺他,而是讓他給日軍牽馬。

“日本人不是東西,我被他們打,腿都被他們打斷了。”韓天海卷起褲管,指著傷痕累累的右腿,“到現在,我的腿傷時常發作,疼得不行。”

這是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折磨更是可怕。每次日軍殺俘虜,韓天海都被拉去陪殺,“大家都蒙著眼睛,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殺。”

一段時間後,中國遠征軍開始反攻騰衝,日軍退縮到城內,整日隻顧著挖戰壕、修溝壑,韓天海聽說中國的軍隊就要包圍騰衝,日本人將要把俘虜全部殺害。憤怒的韓天海當即和其他中國人發起了“暴動”。

李正說:“他們當時撿到一把刀,幾個中國人拿著刀往外突圍。從城牆上跳下去逃走。韓天海一直逃到騰衝一個叫董官村的地方,才被那裏的中國部隊收留,得知他原是預備二師的戰士,便又讓他回到預備二師特務連,參加戰鬥。”

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前排左一)在複修惠通橋期間到工地視察

1944年6月底,韓天海隨預2師奉命再次渡過怒江,參與收複騰衝的戰鬥。

7月初,預2師在相繼完成攻占騰衝周圍諸個外圍據點的戰鬥任務後,奉命擔任主攻來鳳山的艱巨任務。

日軍自占領騰衝城後,構築了縱橫交錯的防禦工事。其中,城南外圍來風山上的工事構築最為堅固。

日軍以來風寺為主,由五個地堡群連環構成的防禦陣地。敵陣內塹壕縱橫相連,暗堡成群,山腰部還有隧道直通騰衝城內。其工事構築之堅固複雜和火力配置的強大程度僅次於怒江惠通橋西岸的鬆山。

預2師受命後,在炮火猛烈轟擊的配合下,師長顧葆裕率領全師各團猛攻敵陣。但因敵工事異常堅固,炮火轟擊效果不大。

日軍以密集的火力將攻擊部隊死死地壓製在陣地前沿,並利用縱橫相連的塹壕,不時進行短促突擊,使攻擊部隊遭受重大傷亡。

預2師攻擊來鳳山被迫停止。

直至7月26日,連綿大雨的騰衝終於放晴。盟軍數十架輕重型轟炸機向來鳳山日軍陣地襲來,開始輪番轟炸和掃射。

預2師在友軍36師、198師的配合下,向來鳳山日軍陣地發起全麵進攻。但因來鳳山整個日軍陣地工事十分堅固,尤其是來鳳寺、老文筆、象鼻子等幾處,其地堡和坑道都深厚無比,空中和地麵的轟擊都收效甚微。

因此,在全麵攻擊中,全靠官兵以命相拚。戰士們必須深入敵工事內,與敵展開白刃廝殺。每一個地堡,每一條塹壕都與敵進行反複的爭奪,整個攻擊就是一場肉搏戰鬥。

陣地上到處是燒焦的屍骸和熾熱的焦土,敵我雙方士兵相抱而死者,隨處可見。整個來鳳山山頭匯成了一片火海,其慘烈之狀,無可比擬。

血戰兩日後,中國軍隊殲敵600餘人,完全占領來鳳山。因來鳳山爭奪戰意義重大,美國總統來電祝賀,並授予預2師正副師長顧葆裕、彭勱二人軍功勳章。

中國遠征軍包圍騰衝城

來鳳山之戰後,預2師將士迅速集結並調整部署,奉命參與圍攻據守騰衝城內之敵。

在攻城部隊的全麵合圍下,曆經45天的浴血戰鬥,至9月14日上午,全麵攻克騰衝。

騰衝攻堅大戰慘烈異常。戰鬥結束後,城內已是片瓦無存,滿目瘡痍,全城俱毀。中國以傷亡官兵18309名的沉重代價取得最終勝利。其中,預2師有第5團團長李頤以下2198名官兵為國捐軀。

韓天海再次幸存了下來,跟隨部隊又參加攻克龍陵、收複畹町等著名戰鬥,最終與中國駐印軍會師猛友。

在長達兩年半艱苦歲月的戰鬥中,預2師無論是遊擊抗敵,還是臨危攻堅,無論條件如何艱難,也不論戰況如何凶險,最終以輝煌的戰績,成為滇西抗戰中戰功卓著的一支抗日勁旅。

部隊的榮光沒有照亮韓天海內心的陰霾,穿過日本軍服,為日本人做過事,成了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滇緬反攻戰役勝利後,韓天海便離開了部隊,中緬邊境做些小生意,以此維持生計。他的另一個打算是,攢點錢後再回家看望父母。

可時局巨變,他回家的願望已是不可能實現了。特別是看到自己在烈士陵園的墓碑後,更是全當自己已經陣亡。

韓天海在滇緬輾轉多地,什麽樣的苦活、累活都幹過,最後定居在了曼德勒,有了2個兒子4個女兒,現在家裏已經有了40多口人。

韓天海告訴李正國殤墓園有他的名字,讓李正回去幫忙尋找。李正回到騰衝後挨個墓碑查詢沒有找到。韓天海猜測:“大概是後來的時間裏被破壞掉了。”

關於韓天海,李正是這樣評價的:“當時陪在韓天海身邊的還有他的兩個孫女,他向我透露的秘密讓大家都吃了一驚。其實他完全可以不說,但是他沒有,他把秘密告訴了來自自己祖國的人,這樣的直言不諱讓我感動,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韓天海後來曾對祖國去的記者說,等到有時間,要把自己這輩子從頭到尾講一遍,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可他沒能等到這個機會,2009年7月12日在緬甸曼德勒離世,享年87歲。

一個士兵的哀與榮,都隨著他的離去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