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正敦促歐盟降低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並放寬其他產品的準入。
周四,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和其他歐盟高級官員在北京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麵,舉行了一次高級峰會,提及雙方建交50周年。
雙方都帶著一長串關於貿易的不滿。歐盟希望中國停止大量出口產品的行為,他們堅稱這些出口得到了政府的財政支持,有失公允。中國則憤怒地否認這些指控,要求歐盟取消關稅,並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歐盟領導人與中國官員均表示,不指望此次峰會能解決雙方諸多分歧,其中還包括圍繞中國對俄羅斯及其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支持所產生的嚴重分歧。
北京希望歐盟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並采取其他措施,允許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市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上周在布魯塞爾
但歐盟領導人明確表示,他們希望解決對中國近期政策的諸多嚴重關切。他們對中國國有銀行向本國製造商提供低息貸款深感不滿。由此引發的廉價商品泛濫使得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超過3500億美元。
歐盟領導人還對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對俄羅斯提供的廣泛經濟與工業援助深感憂慮——中國一直試圖將此議題與貿易問題分開處理。
由於議程存在嚴重分歧,許多分析人士預測此次峰會將充滿爭吵,不會產生什麽結果。“我認為會有激烈爭執,而不會有協議達成,”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外交關係主管阿比加埃爾·瓦塞裏爾說。
氣候變化是中歐在此次會談中少有的共識議題。中歐雙方都支持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定》。今年1月,特朗普總統已啟動美國退出該協定的程序。

歐盟和中國領導人並不指望此次峰會能解決雙方的重大分歧,包括貿易爭端和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
此次會談舉行之際,中歐雙方各自臨近與美國貿易談判的最後期限,若未能達成協議將麵臨更高關稅。特朗普總統威脅最早於8月1日對歐洲進口商品征收30%的關稅。他還揚言在8月12日後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但美國財長貝森特本周表示,他將於周一和周二在斯德哥爾摩與中方舉行進一步的貿易談判。
棘手的貿易問題
中國官員對歐盟近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極為不滿,呼籲效仿雙方2013年在太陽能電池板問題上的妥協方案。
當時,歐盟險些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高額關稅,這原本會使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升至與歐洲產品相當的水平,歐盟各國政府也能收取可觀的關稅收入。
但北京說服歐盟官員接受了一項協議,實質上要求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收取與歐洲廠商相同的高價。中國企業得以保留巨額利潤,並將其進行再投資,以償還債務和建造最先進的工廠。
結果是歐洲太陽能產業幾乎全麵崩潰。如今,全球幾乎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都由中國企業生產。
拒絕中國的提議可能會招致中國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報複,這些企業嚴重依賴中國汽車市場。但即便是在歐盟於7月4日就白蘭地問題與中國達成類似妥協後,歐洲其他地區的汽車製造商和政府仍持謹慎態度。
歐盟希望周四的貿易談判聚焦於歐洲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歐洲認為,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對進口商品設置了諸多監管壁壘。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出口額超過進口額兩倍以上。
北京認為,若歐洲同意向中國出售最新的半導體製造設備,貿易失衡問題本可得到緩解。“歐方一邊抱怨中國買的少,一邊又捂著、攔著不讓賣,豈不自相矛盾?”中共旗下民族主義媒體《環球時報》本周的一篇社論稱。

2023年,中國黑河的天然氣管道設施。中國通過購買更多石油和天然氣,提供卡車、無人機和其他裝備,支撐著俄羅斯的戰爭經濟。
歐盟官員則表示,最先進的半導體設備具有軍事用途,而且,盡管對少數高端產品實施了限製,但大多數半導體製造設備對中國的出口仍在激增。
烏克蘭問題上的僵局
在特朗普對歐洲汽車加征25%關稅並威脅進一步加稅之際,中國領導人一直竭力拉攏歐盟。但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明顯偏向俄羅斯的立場始終是阻礙雙方關係發展的障礙。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與這個北方鄰國之間的貿易增長了三分之二。中國通過擴大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並提供大量卡車、無人機等裝備,支撐著俄羅斯經濟度過這場代價高昂的戰爭。
對中國而言,情況更複雜的是,歐盟新任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在與中國的會談中高度關注烏克蘭問題。直至去年,她一直擔任愛沙尼亞總理,愛沙尼亞是三個波羅的海小共和國之一,這些國家擔心,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得手,接下來可能會企圖吞並它們。
“隻要中國繼續為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提供關鍵物資和外交支持,歐洲領導人就會抵製與北京關係的任何重大改善,”今年1月卸任的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說。

德國漢堡的一家荷蘭半導體企業,攝於去年。
歐盟官員還一再要求中國解決其西北部新疆地區及其他地方的人權問題,這也是中國領導人不願聽到的。
稀土問題上的紛爭
今年春季,中國通過暫停大部分稀土金屬出口迫使特朗普政府回到談判桌前——稀土對汽車製造商、國防企業及許多其他行業至關重要。歐洲國家最初希望能免受於中國的稀土限製,卻發現北京正利用其對全球大部分稀土供應的控製,要求歐洲在電動汽車等問題上做出讓步。
中國商務部近幾周已允許部分稀土出貨。但令歐盟官員極為不滿的是,批準的出貨量僅夠歐洲工廠維持運轉,不足以讓他們建立庫存,以應對未來的斷供風險。
馮德萊恩上月警告稱,近幾周,“我們都目睹了中國通過出口限製進行脅迫的代價和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