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統關稅政策的混亂推出已促使投資者質疑長期以來對美元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假設,今年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在尋找替代品的過程中,許多人轉向了歐元。
自年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已上漲超過11%,達到1.18美元,為四年來的最高水平。歐元同期對日元、英鎊、加元及韓元等其他主要貨幣亦呈漲勢,表明其走強並非僅因美元疲軟。
歐洲央行行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稱,當前正是歐元提升全球影響力的契機。
“我們正在目睹全球秩序的深刻轉變:開放市場和多邊規則正在瓦解,甚至作為體係基石的美元主導地位也岌岌可危,”她上月撰文指出。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賦予美國“囂張特權”——這個詞是20世紀60年代一位法國政客心懷不滿的創造。因全球投資者、政府及央行追逐美債等美元資產的安全、穩定收益,形成對美元的強勁內在需求,使得美國政府更容易借貸,並提升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在20個成員國組成的歐元區,其經濟規模與財富水平雖與美國相當,但從未以同樣的方式吸引投資者。歐元在全球使用率上遠遜於美元。
近期歐元的漲勢與三年前形成巨大逆轉:彼時因投資者擔心通脹飆升及俄烏戰爭衝擊,歐元曾跌至與美元持平。更與十年前歐元區債務危機不可同日而語——當時這個貨幣聯盟幾近分崩離析。
盡管歐元從這些危機中複蘇令人欣慰——歐元兌數十個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匯率逼近曆史高點,但也有可能物極必反。
隨著資金湧入歐元及德國國債等歐元資產,經濟學家與企業高管警告,歐元走強可能會損害出口商。這些出口商已經在應對特朗普加征的關稅——這些關稅使他們的商品在海外市場變得更昂貴——又麵臨中國競爭對手在關鍵市場的擠壓。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貨幣策略師瓦倫丁·馬裏諾夫指出:“歐元進一步走強恐將弄巧成拙。”受美國關稅及歐洲政府鼓勵進口政策影響,出口可能已經疲軟,並拖累歐元區經濟。
在能源價格飆升,導致負責製定歐元區利率的歐洲央行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降低通脹後,如今它卻麵臨著通脹可能過低的前景。
歐洲央行預測,明年通脹率平均為1.6%,明顯低於2%的目標。部分原因是歐元走強,使得進口商品價格更低。
一些政策製定者表示,存在通脹持續低迷的風險,這對該地區而言是個老問題。在2021年之前的近十年裏,歐洲央行將關鍵利率維持在零以下,希望以此刺激經濟更快增長,並促使物價穩步上漲。政策製定者們曾期望這會帶動工資增長加快,進而提高生活水平。
預計歐洲央行官員在本周會議上將維持利率不變,但分析人士們日益認為,如果經濟前景惡化,或者歐元走強導致通脹預期進一步下降,央行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再次降息。降低利率往往會削弱貨幣,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歐洲央行在一年內降息八次,歐元近期仍走強。
歐洲央行副行長路易斯·德金多斯表示,如果歐元匯率升至1歐元兌1.20美元以上,“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了。”
一些歐洲大公司已對歐元走強對公司收益的影響發出警告,尤其是在出口占比較高的德國。
最近成為歐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軟件公司SAP表示,在沒有進行貨幣對衝的情況下,歐元對美元匯率每上漲1美分,公司收入就會減少3000萬歐元。運動服裝品牌阿迪達斯稱,歐元走強對其海外銷售額產生了“負麵換算影響”。卡車製造商戴姆勒表示,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可能顯著影響”其財務表現。
歐元未來的走勢難以預測。
彭博社調查的分析師預計,歐元將繼續走強,明年將達到1歐元兌1.21美元。但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馬裏諾夫認為,交易員的想法有些過了:他預計明年歐元將回落至1歐元兌1.10美元左右。
今年歐元的上漲並不一定意味著會出現向歐元的持久轉變,即歐元在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提高,或在更多跨境支付中被使用。
歐洲央行的拉加德表示,要抓住機遇打造“全球歐元”,需要協同努力,包括加強歐元區分散的經濟、簡化治理、深化資本市場等。
“讓我們的貨幣在國際上更受重視,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必須靠努力去爭取。”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