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冰淇淋滯銷,5毛冰棍越賣越虧,gelato也卷不動

冰淇淋滯銷,5毛冰棍越賣越虧,gelato也卷不動

文章來源: 每日人物 於 2025-07-21 21:34: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冰淇淋滯銷,5毛冰棍越賣越虧,gelato也卷不動

天氣越來越熱,冰淇淋和雪糕卻已不是“清涼經濟”的主角。論解渴有農夫山泉都下場的冰杯,論薅羊毛有眼下外賣“混戰”中的“0元購”現製飲品,甜膩的雪糕與冰淇淋似乎漸漸失去了色彩。

一根雪糕賣66元的鍾薛高已成往事,但“雪糕刺客”始終是消費者心中的一根刺。這兩年,和推陳出新的現製飲品相比,雪糕和冰淇淋賽道明顯停滯。一方麵,便利店裏5毛一根的老冰棍成了銷冠,店主卻發愁越賣越虧。另一方麵,新的“刺客”、30元~50元一個單球的Gelato正卷得如火如荼,卻注定是少數人的選擇。有人洞察:年輕人追求的已經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識裏雪糕就是低價。冰淇淋、雪糕賽道正在觸底中重新洗牌。

文 | 宋春光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泡芙

5毛錢的老冰棍成銷冠,店主卻很愁

林兆覺得,如今站在冰櫃前選雪糕就像一場掃雷遊戲。五顏六色的冰品是專屬於夏日的誘惑,一旦不小心拿了沒見過的,就可能遭遇價格或口味的“雪糕刺客”。

她生活在濟南,7月以來,這座北方內陸城市的氣溫幾乎天天超過30度。幾天前,林兆從室外逃進小區門口超市的冰品區,選了又選,還是拿了從小吃到大的老三樣:巧樂茲、隨變、冰工廠。臨走前,她看中了一盒宣稱使用“更健康牛乳”的冰淇淋,直徑和桶裝水瓶蓋差不多大,結賬時卻發現售價將近9元。因為好奇口味到底好在哪裏,林兆還是咬牙拿下了。



▲ 選雪糕就像一場掃雷遊戲。圖 /視覺中國

天氣越來越熱,林兆卻發覺自己今年購買冰淇淋和雪糕的次數減少了。往年一入夏,林兆和男友會專門去雪糕批發店囤冰品,今年兩個人沒有囤貨,隻進了兩次超市挑雪糕,且對冰淇淋的態度越來越保守。

賣雪糕的人最先接收到消費者的冷淡。7月的第二個周六,天津便利店店主於小敏看著自家店裏一米二長的冰櫃直發愁——店裏的雪糕和冰淇淋都有賣不動的跡象。

於小敏拿出手機,在社交平台上發了篇感慨今年雪糕不好賣的帖子,不到一小時,就吸引了數十個同行留言讚同,他們中有人和於小敏一樣開便利店,也有人專營雪糕批發店。有網友留言指向價格:因為外賣比你的進貨價還低你怎麽玩。

隨後,這位網友附上了自己在外賣平台,僅花了2.12元購買的巧樂茲經典巧脆棒截圖。在於小敏的店,這款雪糕要賣4元,近乎半價的折扣令人無話可說,她隻好回複對方一句:“我的天!”

下午3點,武清區的氣溫已經達到36攝氏度,屋外蟬鳴不斷,氣象台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於小敏發現,比起雪糕,最近店裏的冷飲和冰杯賣得更多了,哪怕有人在冰櫃前停留,大多也隻會選擇3塊錢以內的老冰棍、小布丁和冰工廠。

冰櫃裏,預包裝冰品們按價格被分成三六九等。以往,零售價兩位數,使用比利時巧克力的外國大牌雪糕夢龍位於冰櫃食物鏈的頂端,象征著精致與高級,而如今,其貌不揚的老冰棍以5毛錢的價格,低脂低糖的成分,成為這間小店的銷冠。



▲ 夢龍曾經是冰櫃食物鏈的頂端。圖 /視覺中國

可每賣出一根老冰棍,於小敏隻能掙1毛錢。每天,為了多運轉這個冷櫃,小店的電費將近百元,雪糕的利潤卻比去年折損了好幾倍,“淨利潤每天50塊錢都到不了”。目前還能按5毛錢的價格販售的,還有包裝酷似雪碧的雪蓮,於小敏今年夏天幹脆沒有上架這款冰品,擔心上架之後和老冰棍賣得一樣好,就更沒得賺了。

於小敏的便利店開在社區附近,每年3月會提前訂雪糕,先鋪2000多元的貨在冰櫃裏。通常,這類社區便利店的冰品會按建議零售價販售,消費者拿不到折扣。如果想買到更便宜的雪糕冰淇淋,就得去拿貨價更低的雪糕批發店。

李元一家人生活在北京,半個月前,他又盤下了昌平區一家雪糕批發專營店,和幾公裏外的老店一起經營。新鋪靠近有“亞洲最大社區”之稱的天通苑,可觀的客流量在這半個月內卻顯得收效甚微。

打理新鋪子這段時間,李元每天都要算賬。店麵位於一處批發市場裏,2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裏,按“E”字型擺放了8個冷櫃。把房租電費加在一起,每天運營這間雪糕批發店的成本大約200塊錢,可隻有周末兩天的利潤才能覆蓋當天的成本,工作日基本沒什麽人來。

周六下午,李元在不同冷櫃前忙著補貨,一位50歲左右的工人走進店裏,開門見山地問:“老冰棍在哪裏?”在李元的店,銷量最多的也是這款售價5毛錢的平價雪糕。北京午後氣溫超過35攝氏度,工人在意冰棍拿回去會不會化,李元和他保證:“用保溫袋封好,30分鍾路程以內,不會化。”

經營凍品生意四五年,李元熟悉這類顧客,降溫解暑是他們的最大訴求。在夏天,結束勞作後,嘴巴裏來上一塊兒甜滋滋、冰涼涼的冰棍是最樸素的享受。這位工人拿了20根老冰棍,交了10塊錢,提起在對麵酒鋪買的一桶白酒離開了。

除了追求性價比,吃得更健康也是一個新趨勢,越來越多顧客來李元的店鋪尋找低糖款雪糕。“很多人一進來就問有沒有0糖的、低糖的,”李元說,“我們進貨的時候也進了更多低糖雪糕,單價會貴5毛到1塊左右。”

一小塊雪糕承載了很多人童年的甜蜜想象,這種“甜”也在數年後成為身體的負擔。00後周明是雪糕愛好者,小時候隻有幫姐姐跑腿時,才有機會買一根甜滋滋的雪糕吃。可自從去年體檢檢查出一堆不正常指標後,周明就開始注意飲食了,尤其講究糖分的攝入。

他在深圳工作,入夏後最難熬的事,是對抗從地鐵站走到辦公室的炎熱。幾百米路程,買冰飲料容易沒喝完就變溫了,周明選擇吃雪糕解暑。通常,市麵上雪糕、冰淇淋的含糖量在18%到25%之間,周明隻好減少每周吃雪糕的次數,吃了雪糕的日子就不再攝入飲料。

根據《新京報》報道,業內人士反映,受天氣、庫存、購買力等多方麵因素影響,我國冰淇淋市場自2023年起出現放緩跡象,進入“質價比”時代。受此影響,今年冰淇淋新品價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於1元~3元價格帶,而在2024年以前的幾年,新品集中在5~8元的價格帶。且鑒於2024年為了清理庫存陳貨,很多批發商賠錢甩賣,有的被線上渠道收走,有的流入折扣倉,今年經銷商、渠道商也紛紛下調了進貨數量和銷售預期。

而越是低價的雪糕,消費者對漲價越是敏感。

距李元店鋪西北11公裏外的批發市場,從事凍品行業十餘年的海森擁有16台冷櫃,裏麵放有超過1000種雪糕和冰淇淋。他對自己的拿貨渠道有信心,同樣的雪糕能夠找到更低的價格。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北京”顧客進店,環視了一周,問“大紅果”多少錢一根。這是一款北方極為常見的山楂味冰棍,10年前的零售價保持在1元,現在海森店裏賣1塊5一支,對方聽罷撇撇嘴,說:“現在大紅果都這麽貴,冰棍兒都吃不起了。”



▲ 海森店內,部分冰品的批發價目表。圖 /每日人物攝

海森認得她,是住在附近的老顧客,隻好解釋稱前段時間大紅果漲價到1塊8,自己特意找了批便宜點的貨源。“現在1塊2塊誰都掏得起,”海森說,“問題是這冰棍兒大家還願不願意吃了。”

貴價冰品難賣,低價冰品難掙錢。有從業者在社交平台上總結自己的理解:年輕人追求的已經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識裏雪糕就是低價。

為什麽人們不愛吃冰淇淋了?

在又一個“最熱”夏天,林兆幾乎每天一杯冰咖啡,偶爾還買來冰杯自己做果汁。

不難發現,雪糕和冰淇淋已經不是消費者降溫解暑的首選。甚至,天氣越熱,人們可能對雪糕、冰淇淋的需求越少,因為這些由糖和奶製成的冰品,並不解渴。

進入7月,亞歐大陸另一頭的德國也正遭遇高溫。根據《萊茵郵報》,德國意式手工冰淇淋製造商聯盟指出,極端高溫反而會使冰淇淋銷量下跌。這個聯盟代表德國2000多家冰淇淋店,發言人安娜麗莎·卡爾尼奧解釋:“當氣溫超過30攝氏度,人們就隻想喝飲料,水和軟飲料的需求量會超過冰淇淋,25或26攝氏度對冰淇淋的銷量更好。”



▲ 冰杯成為了可以替代冰淇淋的選擇之一。圖 /視覺中國

下雨也會影響冰品銷量。通常來說,下雨時氣溫降低,人們對冰品的需求下降。在社交平台有關雪糕生意的交流帖中,許多IP地址在南方的雪糕商家提到令人煩惱的連綿雨季。一位來自廣西的雪糕批發商留言說:“本來想著今年會好一點,結果比前兩年更慘,廣西這一個月來不是陰天就是雨天,一天的營業額就幾十、100塊。”另一位生活在雲南的凍品生意人也在計算著雨天:“上半年180天有150天下雨,看著飛轉的電表,心跟現在的天一樣涼涼。”

但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對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當白領為了減肥都喝起“綠化帶”,對健康的顧慮讓很多人放棄了冰淇淋。即使選購冰淇淋,成分更幹淨或者更小支的冰淇淋更受歡迎。北京國貿白領蕭青夏天必囤的是盒馬的迷你生牛乳雪糕,一支20克,一口一支,平均一根1.6元,“不甜,給小孩吃也可以”。她偶爾也會買迷你夢龍、迷你可愛多,吃一支解饞,也沒那麽罪惡。

同事們討論起冰淇淋,推薦的還是那些老牌子,至少在口味、價格上不擔心被“刺”。“總體感覺就是冰淇淋這兩年沒有新東西出來,所以更讓人提不起興致。價格貴的大家也不是不願意嚐試,但你得有‘點’,得有很好的‘包裝’,能提供情緒價值或者新鮮的口感、創意。”

楊雪是一名從業超過15年的冰品研發師,她這樣理解自己的工作邏輯:與靠提供獨特飲食破圈的餐飲行業不同,研發冰品是一個從結果倒推創意的過程。研發一個新產品需要先找出當前消費者喜歡的食材、口味,再結合公司戰略進行研發。

除此之外,冰品研發師們還要關注競品廠商在冰櫃裏放了什麽品,自家品牌有沒有能與之對打的。博主@奶牛小哞曾發帖對比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品類,發現兩家大廠的冰品類別十分相近,“如同蛇一樣纏繞對方”。比如咖啡口味,伊利有“苦咖啡”,蒙牛有“咖啡脆皮”;綠豆口味,蒙牛有“綠色心情”,伊利有“伊利心情”等等。



▲ 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品類十分相近。圖 /淘寶產品截圖

“因為終端的冰櫃就隻有那麽多格格(空間),”楊雪說,“必須得放銷量好的,還得能和國內競品PK,人家有的你不能沒有。”

最近兩年,楊雪發現一些80、90後兒時常吃的懷舊風單品賣得更好了,比如巧樂茲、四個圈、火炬等等。他們就會把類似的舊單品進行優化,盡可能保持消費者記憶中的味道。

研發思路不僅需要對標同行,街飲和烘焙也在楊雪觀察的範圍中。比如生椰拿鐵,自從成了瑞幸咖啡的現象級爆品後,椰子這款熱帶水果也引起冰品市場注意,伊利甄稀、和路雪千層雪、夢龍甜筒冰淇淋都推出了生椰拿鐵口味新品。根據公司同事的研究報告,楊雪發現許多小眾口味變得更流行,比如火雞麵和奶油蘑菇湯。隻是如何把這類口味與冰品結合,還是個問題。

冷飲、凍品越來越多,可消費者們的胃隻有一個。網友@elin表示如今市麵上的各種冷飲足夠滿足解暑需求:“現在冰飲的選擇太多了,我自己一天兩杯冰咖啡,根本吃不下雪糕了。”

即便是對堅持買雪糕的那部分顧客,也更傾向於去即時零售平台上薅羊毛。

最近的外賣混戰中,雪糕、冰淇淋線上銷量增加,衝擊著傳統零售渠道。白領王琪在外賣平台選雪糕時,係統提示她收到了超過十塊錢的大額紅包,一些大品牌的經典雪糕還在限時秒殺,她湊單買了一箱“小布丁”雪糕,20支17元,而便利店要1塊錢一支。

生活在成都的博主@鄭開心也在外賣混戰中成功薅到羊毛。“每天花1塊2塊就能點到各種品牌奶茶,冰飲、冰淇淋,誰還看得上超市的冰棍。”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冰淇淋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美團閃電倉冰淇淋訂單量年增240%,除此之外,抖音平台冰淇淋品類GMV在2024年增長97.8%。許多冰品經銷商開始在網絡平台上線低價團購,在這裏能買到單價2塊4的巧樂茲,和單價7塊9的夢龍雪糕。

在凍品行業久了,海森早就按照時令把店鋪的生計安排明白。天氣一熱就賣雪糕、冰淇淋,天冷下來的時候就鋪上月餅、糖果和其他凍品的生意。不過利潤最可觀的還得是雪糕和冰淇淋,販售的黃金時段從每年5月開始,直到10月。“得在最熱的時候把一年的利潤都掙出來,才能掙錢。”海森說。

但現在,卷低價變成了潛在邏輯,雪糕批發店店主們必須找到更便宜的貨源才有競爭力。海森的批發店由他和妻子兩人打理,一個人補貨,一個人收費。5元以上的貴價雪糕、冰淇淋利潤高,但買的人少,“薄利多銷”就成了海森這兩年默認的策略。店裏賣得最好的價格帶在3元到5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海森的單店營收下降了20%到30%。

國內外冰淇淋品牌正遭遇著不同程度的停滯。根據蒙牛2024年財報,冰淇淋業務收入51.75億元,同比下降14.1%,同期,伊利冷飲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 億元。

哈根達斯也在今年陷入窘境。這家被譽為“冰淇淋界愛馬仕”的品牌可能在今年啟動出售流程。根據窄門餐眼,近一年哈根達斯在華門店減少了89家,最近還用“9塊9咖啡”為門店引流。

當“貴價”無法成為冰淇淋的噱頭,各大品牌都忙著尋找新“武器”。

在今年夏天最火熱的“蘇超”比賽中,伊利和雀巢冰淇淋都宣布參與讚助。跨界聯名也成了做雪糕的必備方式:伊利巧樂茲與哈利·波特聯名,推出新口味雪糕;和路雪可愛多與三麗鷗聯名,將玉桂狗、庫洛米等四款IP印上包裝;恰恰食品也在今年夏天發力冰品,跨界推出瓜子仁雪糕。



▲ 可愛多與三麗鷗聯名。圖 /三麗鷗微博

不論各大廠商的花樣有多少,價格始終是留在雪糕愛好者心中的一根刺。一根雪糕賣66元的鍾薛高已成往事,冰品江湖中“雪糕刺客”的名號早就流傳開來,誰的價格超過兩位數,誰就可能是“刺客”。

“Gelato刺客”的價格也被卷下來了

上至哈根達斯,下至預包裝冰淇淋都卷得激烈,國產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卻成了逆勢狂奔的幸運兒。“Gelato”這一源自意大利的傳統手工冰淇淋,開始捕獲越來越多消費者。

Gelato主打更低的脂肪含量、更綿密的口感與更短的保質期。與之相隨的是動輒幾十元的單價,和新“刺客”的名頭。但目前,Gelato依然是最有勢頭的新故事,也是最卷的賽道之一。

根據紅餐大數據,2024年野人先生開出了超160家門店,2025年1月至5月開出超過280家門店,進入加速擴張的階段。在艾瑞谘詢的數據中,2024年Gelato增速達到10%,市場規模突破120億元。



▲ 國產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成了逆勢狂奔的幸運兒。圖 /視覺中國

在國內做一個Gelato熱力圖的話,上海堪稱Gelato的最熱都市。有本地博主統計,上海目前有30多個知名Gelato品牌,在老牌網紅街烏魯木齊中路,專營Gelato的門店就有7家,每家都企圖做出不一樣的口味和記憶點,還有一家法式冰淇淋,店主把來源法國的證書擺在門口,以證“法式血統”。

這種單球售價30元到50元左右的貴價冰品,為什麽如此受歡迎呢?青山是獨立品牌“喵屋Gelato”的創始人,他認為Gelato如今火熱的第一要義是好吃,第二要義是健康。

如果把冰淇淋理解為會融化的麵團,那麽以哈根達斯、DQ為代表的美式冰淇淋固體內有更多空氣,所以口感蓬鬆;而Gelato的氣孔少,口感結實綿密。發酵“麵團”的成分也不相同,美式冰淇淋使用牛奶和奶油,乳脂含量高,一般為10%~18%,而Gelato中的奶油含量極少或者沒有,乳脂含量低,通常為4%~8%。

青山是工科生,學習如何製作Gelato時,用做實驗的思路去理解這個甜品,從底液開始,每一步都由他自己調配製作。為了迎合健康趨勢,青山還研究了低糖版本冰淇淋,保留適度甜味的同時,將蔗糖和不同代糖混合,達到降糖的目的。

正式販售自己的Gelato之前,青山幾乎嚐遍了上海的Gelato,發現很少遭遇難吃的Gelato,但如何做得更有特點,風味更好,就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Gelato冰淇淋極為考驗食材的新鮮程度和品質。比如常見的開心果口味,如果使用品質一般的開心果醬,想保留濃鬱的開心果味就難以避免吃到最後的甜膩感。青山吃過最好吃的開心果味Gelato,是在一家意大利人開的冰品店,吃了兩杯都不覺得膩,於是他嚐試自己複刻那個口味,做實驗一般調控糖、奶和果醬的配比,味道卻總不一樣。最後青山推斷還是食材的原因:自己選擇的原料是國產果醬,在每千克240元左右,雖然也不便宜,卻比不過來自西西裏的開心果。

今年4月,青山以冰淇淋車的形式入駐鬆江區的一處夜市,按13元單球,20元雙球的價格販售。定價雖低,青山發覺來逛夜市的消費者更願意買鹹口的碳水食物,比如這個夏天夜市最火的是包子,單價2元。相比之下,青山的冰淇淋變成了夜市上的“Gelato刺客”。



▲ 青山在夜市販售的Gelato冰淇淋。圖 /訪談者提供

開店兩個多月,青山發現消費Gelato的人還是集中在市區。尼爾森IQ高級研究總監劉曉輝也對“有意思報告”分析, Gelato門店的主流消費群體,通常是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年輕女性和都市新中產,他們更看重產品本身的質感,在意設計美學,以及品牌與生活理念的共鳴。

鄭雅是一名北京白領,工作壓力大時,她就會把貴價冰淇淋當作給自己的一個獎勵,舔嚐著奢侈的冰淇淋,煩惱似乎也被融化了。鍾薛高還沒成為全民公敵的時候,她就會去便利店買上一根十幾塊錢的雪糕,坐在馬路邊發會兒呆,這是她下班後和回家麵對一家老小前的喘息。

她發現,如今,冰淇淋更漂亮也更貴了。一次她路過國貿,走進Gelato老店Venchi,才知道這家店的冰淇淋要賣到70多元兩個球。不過,想起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又看著冷櫃裏五顏六色的冰品,鄭雅還是下單了,選了一個開心果味,一個香草味,光是脆筒都要15元,店員送了她一塊黑巧,插在冰淇淋頂上。



▲ 鄭雅花74元買的冰淇淋。圖 /訪談者提供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吃下第一口時,鄭雅覺得用料果然不同,開心果味很濃鬱,還能嚼出果粒,“貴有貴的道理”,隻不過,一邊幸福地品味著,她一邊忍不住想象,這一勺冰淇淋裏到底有多少開心果呢?

在上海,很多Gelato品牌的定價也在單球30元以上。青山認為,店鋪租金占了大部分成本,再加上冰淇淋是季節性較強的商品,天氣冷了之後銷量會下滑,但店租和人工成本不會下降,“這些成本也都得算進去”。

青山之所以能夠把Gelato的價格降到20元以下,是因為他沒有租店鋪,選擇先支付每月5000元的攤位費輕裝創業。可看著眼前鮮有人問津的冰淇淋車,青山發現即便自己把單價降低,Gelato仍與夜市的氣氛不搭。很多顧客一問價格就走開了,夜市裏2塊錢一個的冰淇淋甜筒更吸引人。

夜市旁邊的商場新開了一家野人先生,青山偶爾路過時會觀察,發現客流量不多。幾周前,這家野人先生竟然也在夜市租了個攤位引流。隻不過,在性價比麵前,所有Gelato都“不入眼”,買它的人也不太多就是了。

如今,青山決定停掉夜市的攤位,隻在積攢下來的客戶群裏販售家庭裝Gelato。他曾不理解“怎麽會有人不愛吃冰淇淋?”幾個月過去,青山對普通消費者的心理有所覺悟,對他們而言,冰品更多是一種情緒食物,是否現製、用料是否講究,不是那麽重要。吃甜食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人會感到幸福,隻不過,現在幸福也得講起性價比了。

線下批發門庭冷落,這幾天,李元也準備把自己的小店上線外賣平台,想乘上外賣“混戰”的東風,寧可少賺點,也要盡快為那些難賣的貴價雪糕找到出路。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驚魂!美客機險與轟炸機相撞 乘客驚呼:巨鳥近在咫尺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版N號房?爆十萬人電報群 涉偷拍性侵 90萬受害者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中共中央軍委要“全麵肅清流毒”,誰的流毒?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美國務院:一名美籍專利與商標局職員被中國禁止離境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以軍子彈“傾瀉而下”,領食物饑民慘曆“致命一天”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拜登兒子"狂飆髒話"怒轟喬治克隆尼,記恨老爸被逼退選
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圍魏救趙”
戴項煉"瞬間吸入MRI機器"亡!家屬曝他慘卡1hr才脫困
兩兄弟共娶一妻 村民載歌載舞三天 “為傳統感到自豪”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冰淇淋滯銷,5毛冰棍越賣越虧,gelato也卷不動

每日人物 2025-07-21 21:34:37
冰淇淋滯銷,5毛冰棍越賣越虧,gelato也卷不動

天氣越來越熱,冰淇淋和雪糕卻已不是“清涼經濟”的主角。論解渴有農夫山泉都下場的冰杯,論薅羊毛有眼下外賣“混戰”中的“0元購”現製飲品,甜膩的雪糕與冰淇淋似乎漸漸失去了色彩。

一根雪糕賣66元的鍾薛高已成往事,但“雪糕刺客”始終是消費者心中的一根刺。這兩年,和推陳出新的現製飲品相比,雪糕和冰淇淋賽道明顯停滯。一方麵,便利店裏5毛一根的老冰棍成了銷冠,店主卻發愁越賣越虧。另一方麵,新的“刺客”、30元~50元一個單球的Gelato正卷得如火如荼,卻注定是少數人的選擇。有人洞察:年輕人追求的已經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識裏雪糕就是低價。冰淇淋、雪糕賽道正在觸底中重新洗牌。

文 | 宋春光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泡芙

5毛錢的老冰棍成銷冠,店主卻很愁

林兆覺得,如今站在冰櫃前選雪糕就像一場掃雷遊戲。五顏六色的冰品是專屬於夏日的誘惑,一旦不小心拿了沒見過的,就可能遭遇價格或口味的“雪糕刺客”。

她生活在濟南,7月以來,這座北方內陸城市的氣溫幾乎天天超過30度。幾天前,林兆從室外逃進小區門口超市的冰品區,選了又選,還是拿了從小吃到大的老三樣:巧樂茲、隨變、冰工廠。臨走前,她看中了一盒宣稱使用“更健康牛乳”的冰淇淋,直徑和桶裝水瓶蓋差不多大,結賬時卻發現售價將近9元。因為好奇口味到底好在哪裏,林兆還是咬牙拿下了。



▲ 選雪糕就像一場掃雷遊戲。圖 /視覺中國

天氣越來越熱,林兆卻發覺自己今年購買冰淇淋和雪糕的次數減少了。往年一入夏,林兆和男友會專門去雪糕批發店囤冰品,今年兩個人沒有囤貨,隻進了兩次超市挑雪糕,且對冰淇淋的態度越來越保守。

賣雪糕的人最先接收到消費者的冷淡。7月的第二個周六,天津便利店店主於小敏看著自家店裏一米二長的冰櫃直發愁——店裏的雪糕和冰淇淋都有賣不動的跡象。

於小敏拿出手機,在社交平台上發了篇感慨今年雪糕不好賣的帖子,不到一小時,就吸引了數十個同行留言讚同,他們中有人和於小敏一樣開便利店,也有人專營雪糕批發店。有網友留言指向價格:因為外賣比你的進貨價還低你怎麽玩。

隨後,這位網友附上了自己在外賣平台,僅花了2.12元購買的巧樂茲經典巧脆棒截圖。在於小敏的店,這款雪糕要賣4元,近乎半價的折扣令人無話可說,她隻好回複對方一句:“我的天!”

下午3點,武清區的氣溫已經達到36攝氏度,屋外蟬鳴不斷,氣象台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於小敏發現,比起雪糕,最近店裏的冷飲和冰杯賣得更多了,哪怕有人在冰櫃前停留,大多也隻會選擇3塊錢以內的老冰棍、小布丁和冰工廠。

冰櫃裏,預包裝冰品們按價格被分成三六九等。以往,零售價兩位數,使用比利時巧克力的外國大牌雪糕夢龍位於冰櫃食物鏈的頂端,象征著精致與高級,而如今,其貌不揚的老冰棍以5毛錢的價格,低脂低糖的成分,成為這間小店的銷冠。



▲ 夢龍曾經是冰櫃食物鏈的頂端。圖 /視覺中國

可每賣出一根老冰棍,於小敏隻能掙1毛錢。每天,為了多運轉這個冷櫃,小店的電費將近百元,雪糕的利潤卻比去年折損了好幾倍,“淨利潤每天50塊錢都到不了”。目前還能按5毛錢的價格販售的,還有包裝酷似雪碧的雪蓮,於小敏今年夏天幹脆沒有上架這款冰品,擔心上架之後和老冰棍賣得一樣好,就更沒得賺了。

於小敏的便利店開在社區附近,每年3月會提前訂雪糕,先鋪2000多元的貨在冰櫃裏。通常,這類社區便利店的冰品會按建議零售價販售,消費者拿不到折扣。如果想買到更便宜的雪糕冰淇淋,就得去拿貨價更低的雪糕批發店。

李元一家人生活在北京,半個月前,他又盤下了昌平區一家雪糕批發專營店,和幾公裏外的老店一起經營。新鋪靠近有“亞洲最大社區”之稱的天通苑,可觀的客流量在這半個月內卻顯得收效甚微。

打理新鋪子這段時間,李元每天都要算賬。店麵位於一處批發市場裏,2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裏,按“E”字型擺放了8個冷櫃。把房租電費加在一起,每天運營這間雪糕批發店的成本大約200塊錢,可隻有周末兩天的利潤才能覆蓋當天的成本,工作日基本沒什麽人來。

周六下午,李元在不同冷櫃前忙著補貨,一位50歲左右的工人走進店裏,開門見山地問:“老冰棍在哪裏?”在李元的店,銷量最多的也是這款售價5毛錢的平價雪糕。北京午後氣溫超過35攝氏度,工人在意冰棍拿回去會不會化,李元和他保證:“用保溫袋封好,30分鍾路程以內,不會化。”

經營凍品生意四五年,李元熟悉這類顧客,降溫解暑是他們的最大訴求。在夏天,結束勞作後,嘴巴裏來上一塊兒甜滋滋、冰涼涼的冰棍是最樸素的享受。這位工人拿了20根老冰棍,交了10塊錢,提起在對麵酒鋪買的一桶白酒離開了。

除了追求性價比,吃得更健康也是一個新趨勢,越來越多顧客來李元的店鋪尋找低糖款雪糕。“很多人一進來就問有沒有0糖的、低糖的,”李元說,“我們進貨的時候也進了更多低糖雪糕,單價會貴5毛到1塊左右。”

一小塊雪糕承載了很多人童年的甜蜜想象,這種“甜”也在數年後成為身體的負擔。00後周明是雪糕愛好者,小時候隻有幫姐姐跑腿時,才有機會買一根甜滋滋的雪糕吃。可自從去年體檢檢查出一堆不正常指標後,周明就開始注意飲食了,尤其講究糖分的攝入。

他在深圳工作,入夏後最難熬的事,是對抗從地鐵站走到辦公室的炎熱。幾百米路程,買冰飲料容易沒喝完就變溫了,周明選擇吃雪糕解暑。通常,市麵上雪糕、冰淇淋的含糖量在18%到25%之間,周明隻好減少每周吃雪糕的次數,吃了雪糕的日子就不再攝入飲料。

根據《新京報》報道,業內人士反映,受天氣、庫存、購買力等多方麵因素影響,我國冰淇淋市場自2023年起出現放緩跡象,進入“質價比”時代。受此影響,今年冰淇淋新品價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於1元~3元價格帶,而在2024年以前的幾年,新品集中在5~8元的價格帶。且鑒於2024年為了清理庫存陳貨,很多批發商賠錢甩賣,有的被線上渠道收走,有的流入折扣倉,今年經銷商、渠道商也紛紛下調了進貨數量和銷售預期。

而越是低價的雪糕,消費者對漲價越是敏感。

距李元店鋪西北11公裏外的批發市場,從事凍品行業十餘年的海森擁有16台冷櫃,裏麵放有超過1000種雪糕和冰淇淋。他對自己的拿貨渠道有信心,同樣的雪糕能夠找到更低的價格。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北京”顧客進店,環視了一周,問“大紅果”多少錢一根。這是一款北方極為常見的山楂味冰棍,10年前的零售價保持在1元,現在海森店裏賣1塊5一支,對方聽罷撇撇嘴,說:“現在大紅果都這麽貴,冰棍兒都吃不起了。”



▲ 海森店內,部分冰品的批發價目表。圖 /每日人物攝

海森認得她,是住在附近的老顧客,隻好解釋稱前段時間大紅果漲價到1塊8,自己特意找了批便宜點的貨源。“現在1塊2塊誰都掏得起,”海森說,“問題是這冰棍兒大家還願不願意吃了。”

貴價冰品難賣,低價冰品難掙錢。有從業者在社交平台上總結自己的理解:年輕人追求的已經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識裏雪糕就是低價。

為什麽人們不愛吃冰淇淋了?

在又一個“最熱”夏天,林兆幾乎每天一杯冰咖啡,偶爾還買來冰杯自己做果汁。

不難發現,雪糕和冰淇淋已經不是消費者降溫解暑的首選。甚至,天氣越熱,人們可能對雪糕、冰淇淋的需求越少,因為這些由糖和奶製成的冰品,並不解渴。

進入7月,亞歐大陸另一頭的德國也正遭遇高溫。根據《萊茵郵報》,德國意式手工冰淇淋製造商聯盟指出,極端高溫反而會使冰淇淋銷量下跌。這個聯盟代表德國2000多家冰淇淋店,發言人安娜麗莎·卡爾尼奧解釋:“當氣溫超過30攝氏度,人們就隻想喝飲料,水和軟飲料的需求量會超過冰淇淋,25或26攝氏度對冰淇淋的銷量更好。”



▲ 冰杯成為了可以替代冰淇淋的選擇之一。圖 /視覺中國

下雨也會影響冰品銷量。通常來說,下雨時氣溫降低,人們對冰品的需求下降。在社交平台有關雪糕生意的交流帖中,許多IP地址在南方的雪糕商家提到令人煩惱的連綿雨季。一位來自廣西的雪糕批發商留言說:“本來想著今年會好一點,結果比前兩年更慘,廣西這一個月來不是陰天就是雨天,一天的營業額就幾十、100塊。”另一位生活在雲南的凍品生意人也在計算著雨天:“上半年180天有150天下雨,看著飛轉的電表,心跟現在的天一樣涼涼。”

但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對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當白領為了減肥都喝起“綠化帶”,對健康的顧慮讓很多人放棄了冰淇淋。即使選購冰淇淋,成分更幹淨或者更小支的冰淇淋更受歡迎。北京國貿白領蕭青夏天必囤的是盒馬的迷你生牛乳雪糕,一支20克,一口一支,平均一根1.6元,“不甜,給小孩吃也可以”。她偶爾也會買迷你夢龍、迷你可愛多,吃一支解饞,也沒那麽罪惡。

同事們討論起冰淇淋,推薦的還是那些老牌子,至少在口味、價格上不擔心被“刺”。“總體感覺就是冰淇淋這兩年沒有新東西出來,所以更讓人提不起興致。價格貴的大家也不是不願意嚐試,但你得有‘點’,得有很好的‘包裝’,能提供情緒價值或者新鮮的口感、創意。”

楊雪是一名從業超過15年的冰品研發師,她這樣理解自己的工作邏輯:與靠提供獨特飲食破圈的餐飲行業不同,研發冰品是一個從結果倒推創意的過程。研發一個新產品需要先找出當前消費者喜歡的食材、口味,再結合公司戰略進行研發。

除此之外,冰品研發師們還要關注競品廠商在冰櫃裏放了什麽品,自家品牌有沒有能與之對打的。博主@奶牛小哞曾發帖對比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品類,發現兩家大廠的冰品類別十分相近,“如同蛇一樣纏繞對方”。比如咖啡口味,伊利有“苦咖啡”,蒙牛有“咖啡脆皮”;綠豆口味,蒙牛有“綠色心情”,伊利有“伊利心情”等等。



▲ 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品類十分相近。圖 /淘寶產品截圖

“因為終端的冰櫃就隻有那麽多格格(空間),”楊雪說,“必須得放銷量好的,還得能和國內競品PK,人家有的你不能沒有。”

最近兩年,楊雪發現一些80、90後兒時常吃的懷舊風單品賣得更好了,比如巧樂茲、四個圈、火炬等等。他們就會把類似的舊單品進行優化,盡可能保持消費者記憶中的味道。

研發思路不僅需要對標同行,街飲和烘焙也在楊雪觀察的範圍中。比如生椰拿鐵,自從成了瑞幸咖啡的現象級爆品後,椰子這款熱帶水果也引起冰品市場注意,伊利甄稀、和路雪千層雪、夢龍甜筒冰淇淋都推出了生椰拿鐵口味新品。根據公司同事的研究報告,楊雪發現許多小眾口味變得更流行,比如火雞麵和奶油蘑菇湯。隻是如何把這類口味與冰品結合,還是個問題。

冷飲、凍品越來越多,可消費者們的胃隻有一個。網友@elin表示如今市麵上的各種冷飲足夠滿足解暑需求:“現在冰飲的選擇太多了,我自己一天兩杯冰咖啡,根本吃不下雪糕了。”

即便是對堅持買雪糕的那部分顧客,也更傾向於去即時零售平台上薅羊毛。

最近的外賣混戰中,雪糕、冰淇淋線上銷量增加,衝擊著傳統零售渠道。白領王琪在外賣平台選雪糕時,係統提示她收到了超過十塊錢的大額紅包,一些大品牌的經典雪糕還在限時秒殺,她湊單買了一箱“小布丁”雪糕,20支17元,而便利店要1塊錢一支。

生活在成都的博主@鄭開心也在外賣混戰中成功薅到羊毛。“每天花1塊2塊就能點到各種品牌奶茶,冰飲、冰淇淋,誰還看得上超市的冰棍。”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冰淇淋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美團閃電倉冰淇淋訂單量年增240%,除此之外,抖音平台冰淇淋品類GMV在2024年增長97.8%。許多冰品經銷商開始在網絡平台上線低價團購,在這裏能買到單價2塊4的巧樂茲,和單價7塊9的夢龍雪糕。

在凍品行業久了,海森早就按照時令把店鋪的生計安排明白。天氣一熱就賣雪糕、冰淇淋,天冷下來的時候就鋪上月餅、糖果和其他凍品的生意。不過利潤最可觀的還得是雪糕和冰淇淋,販售的黃金時段從每年5月開始,直到10月。“得在最熱的時候把一年的利潤都掙出來,才能掙錢。”海森說。

但現在,卷低價變成了潛在邏輯,雪糕批發店店主們必須找到更便宜的貨源才有競爭力。海森的批發店由他和妻子兩人打理,一個人補貨,一個人收費。5元以上的貴價雪糕、冰淇淋利潤高,但買的人少,“薄利多銷”就成了海森這兩年默認的策略。店裏賣得最好的價格帶在3元到5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海森的單店營收下降了20%到30%。

國內外冰淇淋品牌正遭遇著不同程度的停滯。根據蒙牛2024年財報,冰淇淋業務收入51.75億元,同比下降14.1%,同期,伊利冷飲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 億元。

哈根達斯也在今年陷入窘境。這家被譽為“冰淇淋界愛馬仕”的品牌可能在今年啟動出售流程。根據窄門餐眼,近一年哈根達斯在華門店減少了89家,最近還用“9塊9咖啡”為門店引流。

當“貴價”無法成為冰淇淋的噱頭,各大品牌都忙著尋找新“武器”。

在今年夏天最火熱的“蘇超”比賽中,伊利和雀巢冰淇淋都宣布參與讚助。跨界聯名也成了做雪糕的必備方式:伊利巧樂茲與哈利·波特聯名,推出新口味雪糕;和路雪可愛多與三麗鷗聯名,將玉桂狗、庫洛米等四款IP印上包裝;恰恰食品也在今年夏天發力冰品,跨界推出瓜子仁雪糕。



▲ 可愛多與三麗鷗聯名。圖 /三麗鷗微博

不論各大廠商的花樣有多少,價格始終是留在雪糕愛好者心中的一根刺。一根雪糕賣66元的鍾薛高已成往事,冰品江湖中“雪糕刺客”的名號早就流傳開來,誰的價格超過兩位數,誰就可能是“刺客”。

“Gelato刺客”的價格也被卷下來了

上至哈根達斯,下至預包裝冰淇淋都卷得激烈,國產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卻成了逆勢狂奔的幸運兒。“Gelato”這一源自意大利的傳統手工冰淇淋,開始捕獲越來越多消費者。

Gelato主打更低的脂肪含量、更綿密的口感與更短的保質期。與之相隨的是動輒幾十元的單價,和新“刺客”的名頭。但目前,Gelato依然是最有勢頭的新故事,也是最卷的賽道之一。

根據紅餐大數據,2024年野人先生開出了超160家門店,2025年1月至5月開出超過280家門店,進入加速擴張的階段。在艾瑞谘詢的數據中,2024年Gelato增速達到10%,市場規模突破120億元。



▲ 國產冰淇淋品牌“野人先生”成了逆勢狂奔的幸運兒。圖 /視覺中國

在國內做一個Gelato熱力圖的話,上海堪稱Gelato的最熱都市。有本地博主統計,上海目前有30多個知名Gelato品牌,在老牌網紅街烏魯木齊中路,專營Gelato的門店就有7家,每家都企圖做出不一樣的口味和記憶點,還有一家法式冰淇淋,店主把來源法國的證書擺在門口,以證“法式血統”。

這種單球售價30元到50元左右的貴價冰品,為什麽如此受歡迎呢?青山是獨立品牌“喵屋Gelato”的創始人,他認為Gelato如今火熱的第一要義是好吃,第二要義是健康。

如果把冰淇淋理解為會融化的麵團,那麽以哈根達斯、DQ為代表的美式冰淇淋固體內有更多空氣,所以口感蓬鬆;而Gelato的氣孔少,口感結實綿密。發酵“麵團”的成分也不相同,美式冰淇淋使用牛奶和奶油,乳脂含量高,一般為10%~18%,而Gelato中的奶油含量極少或者沒有,乳脂含量低,通常為4%~8%。

青山是工科生,學習如何製作Gelato時,用做實驗的思路去理解這個甜品,從底液開始,每一步都由他自己調配製作。為了迎合健康趨勢,青山還研究了低糖版本冰淇淋,保留適度甜味的同時,將蔗糖和不同代糖混合,達到降糖的目的。

正式販售自己的Gelato之前,青山幾乎嚐遍了上海的Gelato,發現很少遭遇難吃的Gelato,但如何做得更有特點,風味更好,就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Gelato冰淇淋極為考驗食材的新鮮程度和品質。比如常見的開心果口味,如果使用品質一般的開心果醬,想保留濃鬱的開心果味就難以避免吃到最後的甜膩感。青山吃過最好吃的開心果味Gelato,是在一家意大利人開的冰品店,吃了兩杯都不覺得膩,於是他嚐試自己複刻那個口味,做實驗一般調控糖、奶和果醬的配比,味道卻總不一樣。最後青山推斷還是食材的原因:自己選擇的原料是國產果醬,在每千克240元左右,雖然也不便宜,卻比不過來自西西裏的開心果。

今年4月,青山以冰淇淋車的形式入駐鬆江區的一處夜市,按13元單球,20元雙球的價格販售。定價雖低,青山發覺來逛夜市的消費者更願意買鹹口的碳水食物,比如這個夏天夜市最火的是包子,單價2元。相比之下,青山的冰淇淋變成了夜市上的“Gelato刺客”。



▲ 青山在夜市販售的Gelato冰淇淋。圖 /訪談者提供

開店兩個多月,青山發現消費Gelato的人還是集中在市區。尼爾森IQ高級研究總監劉曉輝也對“有意思報告”分析, Gelato門店的主流消費群體,通常是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年輕女性和都市新中產,他們更看重產品本身的質感,在意設計美學,以及品牌與生活理念的共鳴。

鄭雅是一名北京白領,工作壓力大時,她就會把貴價冰淇淋當作給自己的一個獎勵,舔嚐著奢侈的冰淇淋,煩惱似乎也被融化了。鍾薛高還沒成為全民公敵的時候,她就會去便利店買上一根十幾塊錢的雪糕,坐在馬路邊發會兒呆,這是她下班後和回家麵對一家老小前的喘息。

她發現,如今,冰淇淋更漂亮也更貴了。一次她路過國貿,走進Gelato老店Venchi,才知道這家店的冰淇淋要賣到70多元兩個球。不過,想起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又看著冷櫃裏五顏六色的冰品,鄭雅還是下單了,選了一個開心果味,一個香草味,光是脆筒都要15元,店員送了她一塊黑巧,插在冰淇淋頂上。



▲ 鄭雅花74元買的冰淇淋。圖 /訪談者提供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吃下第一口時,鄭雅覺得用料果然不同,開心果味很濃鬱,還能嚼出果粒,“貴有貴的道理”,隻不過,一邊幸福地品味著,她一邊忍不住想象,這一勺冰淇淋裏到底有多少開心果呢?

在上海,很多Gelato品牌的定價也在單球30元以上。青山認為,店鋪租金占了大部分成本,再加上冰淇淋是季節性較強的商品,天氣冷了之後銷量會下滑,但店租和人工成本不會下降,“這些成本也都得算進去”。

青山之所以能夠把Gelato的價格降到20元以下,是因為他沒有租店鋪,選擇先支付每月5000元的攤位費輕裝創業。可看著眼前鮮有人問津的冰淇淋車,青山發現即便自己把單價降低,Gelato仍與夜市的氣氛不搭。很多顧客一問價格就走開了,夜市裏2塊錢一個的冰淇淋甜筒更吸引人。

夜市旁邊的商場新開了一家野人先生,青山偶爾路過時會觀察,發現客流量不多。幾周前,這家野人先生竟然也在夜市租了個攤位引流。隻不過,在性價比麵前,所有Gelato都“不入眼”,買它的人也不太多就是了。

如今,青山決定停掉夜市的攤位,隻在積攢下來的客戶群裏販售家庭裝Gelato。他曾不理解“怎麽會有人不愛吃冰淇淋?”幾個月過去,青山對普通消費者的心理有所覺悟,對他們而言,冰品更多是一種情緒食物,是否現製、用料是否講究,不是那麽重要。吃甜食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人會感到幸福,隻不過,現在幸福也得講起性價比了。

線下批發門庭冷落,這幾天,李元也準備把自己的小店上線外賣平台,想乘上外賣“混戰”的東風,寧可少賺點,也要盡快為那些難賣的貴價雪糕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