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文章來源: 鳳凰網 於 2025-07-21 09:12: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暑假期間,青少年上網時間大幅增加,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也趁機“上線”。近期,全國各地已有多名學生遭遇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部分家庭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手機沒電+借用電話手表

=詐騙

近日,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公安局興隆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專門針對小學生的電話卡盜竊案,該案中被盜電話卡被用於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經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竄至漵浦縣,在學校周邊活動。他們以“手機沒電聯係家人”或“借用導航”等借口,向小學生“借用”電話手表。得手後迅速拆解,盜取其中的電話SIM卡。

6月30日,該團夥在漵浦縣某學校附近連續作案,騙取了20名小學生的電話卡,並立即轉交上線。部分被盜電話卡當天即被用於實施電信詐騙,導致相關號碼被通信運營商凍結。

接家長報警後,警方迅速行動。一方麵聯係運營商協助受害學生注銷涉案號碼,另一方麵聯合縣反詐中心通過技術手段追蹤嫌疑人。7月3日,警方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罪已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自稱“警察”+誘導偷拿父母手機

=詐騙

7月4日,湖北黃石陽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個群聊後,被一名自稱“臥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至此掉入陷阱,3天被騙25萬元。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聲稱“你涉嫌網絡詐騙,已立案調查”。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將自己5000多元生活費轉入“安全賬戶”。緊接著,對方又報出其母親馬女士的信息,威脅“不轉母親銀行卡裏的錢,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被逼無奈的石某偷偷拿過母親手機,用短信驗證碼破解支付密碼,將兩張銀行卡裏的25萬餘元全部轉出。對方還反複警告“這事必須保密,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直到7月7日,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電話,才發現兩張銀行卡餘額清零,石某這才哭著說出真相。目前陽新警方正在調查此案。

輕鬆高薪兼職+群發指定短信

=詐騙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想找份兼職,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職”為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使其無意中淪為電詐“工具人”。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想賺點零花錢,很快被一則“急招線上客服助理”的信息吸引。對方許諾“發一條短信一塊錢,日賺150元”,工作內容僅是群發指定短信。小雨信以為真,按對方提供的教程和號碼,用父母手機號發送了內容為“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的引流短信。發送幾十條後,小雨察覺異常,及時停止了操作。

北京反詐中心發出警示:暑假期間,已發現多名11至17歲的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此類詐騙引流短信,且呈現蔓延趨勢。

反詐民警強調,學生一旦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影響自身電話卡使用,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需承擔法律責任。從受害者變成“幫凶”,往往僅一步之遙。

購買遊戲裝備+添加客服下載App

=詐騙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學生小楊(13歲)在線下購買卡遊徽章後,在某App上發帖轉售,隨後便有人私信聯係稱想要購買,並讓小楊下載另一個App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對方稱已將錢付給交易平台,讓其添加平台“客服”進行收款。隨後小楊將自己的收款碼發送給“客服”,“客服”稱小楊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過父母手機“墊付押金”才能發貨。

在對方誘導下,小楊通過視頻電話拍攝其母親手機,並按對方遠程指導操作其母親手機進行匯款。對方以“退押金”為由,反複要求小楊掃碼。直至母親手機無錢支付後,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楊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3.74萬元。

近日,江蘇的小張同學放假在家申請了一款新遊戲的內測資格,申請失敗後不甘心,又到網上搜索,進入了一個聲稱能辦理內測資格的直播間。對方稱,官方內測期間充值可享受返利優惠,還能折上折,小張就按要求進行了多輪充值共計3600多元,還把充值賬號密碼告訴了對方。對方承諾內測資格和充值金額會在3天內生效,可第二天小張想聯係卻發現對方失聯,意識到被騙趕緊報了警。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掌握反詐“護身符”

“三不”原則

不點“免費領”鏈接

不加陌生好友

不說驗證碼、密碼

“兩立即”鐵律

遇恐嚇立即關屏幕

被威脅立即喊家長

務必牢記

真警察不會要驗證碼

不會讓你用家長手機操作

不會讓你共享屏幕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驚魂!美客機險與轟炸機相撞 乘客驚呼:巨鳥近在咫尺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版N號房?爆十萬人電報群 涉偷拍性侵 90萬受害者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中共中央軍委要“全麵肅清流毒”,誰的流毒?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美國務院:一名美籍專利與商標局職員被中國禁止離境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以軍子彈“傾瀉而下”,領食物饑民慘曆“致命一天”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拜登兒子"狂飆髒話"怒轟喬治克隆尼,記恨老爸被逼退選
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圍魏救趙”
戴項煉"瞬間吸入MRI機器"亡!家屬曝他慘卡1hr才脫困
兩兄弟共娶一妻 村民載歌載舞三天 “為傳統感到自豪”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鳳凰網 2025-07-21 09:12:19

暑假期間,青少年上網時間大幅增加,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也趁機“上線”。近期,全國各地已有多名學生遭遇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部分家庭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手機沒電+借用電話手表

=詐騙

近日,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公安局興隆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專門針對小學生的電話卡盜竊案,該案中被盜電話卡被用於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經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竄至漵浦縣,在學校周邊活動。他們以“手機沒電聯係家人”或“借用導航”等借口,向小學生“借用”電話手表。得手後迅速拆解,盜取其中的電話SIM卡。

6月30日,該團夥在漵浦縣某學校附近連續作案,騙取了20名小學生的電話卡,並立即轉交上線。部分被盜電話卡當天即被用於實施電信詐騙,導致相關號碼被通信運營商凍結。

接家長報警後,警方迅速行動。一方麵聯係運營商協助受害學生注銷涉案號碼,另一方麵聯合縣反詐中心通過技術手段追蹤嫌疑人。7月3日,警方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罪已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自稱“警察”+誘導偷拿父母手機

=詐騙

7月4日,湖北黃石陽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個群聊後,被一名自稱“臥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至此掉入陷阱,3天被騙25萬元。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聲稱“你涉嫌網絡詐騙,已立案調查”。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將自己5000多元生活費轉入“安全賬戶”。緊接著,對方又報出其母親馬女士的信息,威脅“不轉母親銀行卡裏的錢,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被逼無奈的石某偷偷拿過母親手機,用短信驗證碼破解支付密碼,將兩張銀行卡裏的25萬餘元全部轉出。對方還反複警告“這事必須保密,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直到7月7日,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電話,才發現兩張銀行卡餘額清零,石某這才哭著說出真相。目前陽新警方正在調查此案。

輕鬆高薪兼職+群發指定短信

=詐騙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想找份兼職,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職”為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使其無意中淪為電詐“工具人”。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想賺點零花錢,很快被一則“急招線上客服助理”的信息吸引。對方許諾“發一條短信一塊錢,日賺150元”,工作內容僅是群發指定短信。小雨信以為真,按對方提供的教程和號碼,用父母手機號發送了內容為“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的引流短信。發送幾十條後,小雨察覺異常,及時停止了操作。

北京反詐中心發出警示:暑假期間,已發現多名11至17歲的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此類詐騙引流短信,且呈現蔓延趨勢。

反詐民警強調,學生一旦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影響自身電話卡使用,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需承擔法律責任。從受害者變成“幫凶”,往往僅一步之遙。

購買遊戲裝備+添加客服下載App

=詐騙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學生小楊(13歲)在線下購買卡遊徽章後,在某App上發帖轉售,隨後便有人私信聯係稱想要購買,並讓小楊下載另一個App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對方稱已將錢付給交易平台,讓其添加平台“客服”進行收款。隨後小楊將自己的收款碼發送給“客服”,“客服”稱小楊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過父母手機“墊付押金”才能發貨。

在對方誘導下,小楊通過視頻電話拍攝其母親手機,並按對方遠程指導操作其母親手機進行匯款。對方以“退押金”為由,反複要求小楊掃碼。直至母親手機無錢支付後,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楊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3.74萬元。

近日,江蘇的小張同學放假在家申請了一款新遊戲的內測資格,申請失敗後不甘心,又到網上搜索,進入了一個聲稱能辦理內測資格的直播間。對方稱,官方內測期間充值可享受返利優惠,還能折上折,小張就按要求進行了多輪充值共計3600多元,還把充值賬號密碼告訴了對方。對方承諾內測資格和充值金額會在3天內生效,可第二天小張想聯係卻發現對方失聯,意識到被騙趕緊報了警。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掌握反詐“護身符”

“三不”原則

不點“免費領”鏈接

不加陌生好友

不說驗證碼、密碼

“兩立即”鐵律

遇恐嚇立即關屏幕

被威脅立即喊家長

務必牢記

真警察不會要驗證碼

不會讓你用家長手機操作

不會讓你共享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