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文章來源: 鳳凰網 於 2025-07-21 09:12: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暑假期間,青少年上網時間大幅增加,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也趁機“上線”。近期,全國各地已有多名學生遭遇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部分家庭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手機沒電+借用電話手表

=詐騙

近日,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公安局興隆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專門針對小學生的電話卡盜竊案,該案中被盜電話卡被用於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經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竄至漵浦縣,在學校周邊活動。他們以“手機沒電聯係家人”或“借用導航”等借口,向小學生“借用”電話手表。得手後迅速拆解,盜取其中的電話SIM卡。

6月30日,該團夥在漵浦縣某學校附近連續作案,騙取了20名小學生的電話卡,並立即轉交上線。部分被盜電話卡當天即被用於實施電信詐騙,導致相關號碼被通信運營商凍結。

接家長報警後,警方迅速行動。一方麵聯係運營商協助受害學生注銷涉案號碼,另一方麵聯合縣反詐中心通過技術手段追蹤嫌疑人。7月3日,警方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罪已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自稱“警察”+誘導偷拿父母手機

=詐騙

7月4日,湖北黃石陽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個群聊後,被一名自稱“臥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至此掉入陷阱,3天被騙25萬元。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聲稱“你涉嫌網絡詐騙,已立案調查”。

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將自己5000多元生活費轉入“安全賬戶”。緊接著,對方又報出其母親馬女士的信息,威脅“不轉母親銀行卡裏的錢,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被逼無奈的石某偷偷拿過母親手機,用短信驗證碼破解支付密碼,將兩張銀行卡裏的25萬餘元全部轉出。對方還反複警告“這事必須保密,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直到7月7日,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電話,才發現兩張銀行卡餘額清零,石某這才哭著說出真相。目前陽新警方正在調查此案。

輕鬆高薪兼職+群發指定短信

=詐騙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想找份兼職,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職”為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使其無意中淪為電詐“工具人”。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想賺點零花錢,很快被一則“急招線上客服助理”的信息吸引。對方許諾“發一條短信一塊錢,日賺150元”,工作內容僅是群發指定短信。小雨信以為真,按對方提供的教程和號碼,用父母手機號發送了內容為“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的引流短信。發送幾十條後,小雨察覺異常,及時停止了操作。

北京反詐中心發出警示:暑假期間,已發現多名11至17歲的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此類詐騙引流短信,且呈現蔓延趨勢。

反詐民警強調,學生一旦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影響自身電話卡使用,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需承擔法律責任。從受害者變成“幫凶”,往往僅一步之遙。

購買遊戲裝備+添加客服下載App

=詐騙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學生小楊(13歲)在線下購買卡遊徽章後,在某App上發帖轉售,隨後便有人私信聯係稱想要購買,並讓小楊下載另一個App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對方稱已將錢付給交易平台,讓其添加平台“客服”進行收款。隨後小楊將自己的收款碼發送給“客服”,“客服”稱小楊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過父母手機“墊付押金”才能發貨。

在對方誘導下,小楊通過視頻電話拍攝其母親手機,並按對方遠程指導操作其母親手機進行匯款。對方以“退押金”為由,反複要求小楊掃碼。直至母親手機無錢支付後,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楊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3.74萬元。

近日,江蘇的小張同學放假在家申請了一款新遊戲的內測資格,申請失敗後不甘心,又到網上搜索,進入了一個聲稱能辦理內測資格的直播間。對方稱,官方內測期間充值可享受返利優惠,還能折上折,小張就按要求進行了多輪充值共計3600多元,還把充值賬號密碼告訴了對方。對方承諾內測資格和充值金額會在3天內生效,可第二天小張想聯係卻發現對方失聯,意識到被騙趕緊報了警。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掌握反詐“護身符”

“三不”原則

不點“免費領”鏈接

不加陌生好友

不說驗證碼、密碼

“兩立即”鐵律

遇恐嚇立即關屏幕

被威脅立即喊家長

務必牢記

真警察不會要驗證碼

不會讓你用家長手機操作

不會讓你共享屏幕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李連傑回春之謎?他驚爆富豪從嬰兒提取幹細胞 曝售價
亞馬遜大裁1.4萬人!工程師收通知 忍不住崩潰痛哭
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失聯超3周 父母已赴美 9月起未到校上課
加州華人觀浪悲劇:女兒被浪卷走 父營救卻不幸去世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對日本報複行動升級,意圖起到震懾作用
華裔80後女競選洛杉磯市長:免費公交+全民住房+消除貧困
川普後院失火,還有餘力外顧嗎?
中國房價10月再崩 民眾:房子變錢難如登天
日本外交部官員急赴中國協商 希望“平息事態”
國會要查!買地緊鄰轟炸機基地 華裔夫婦曝光
粉川普卻被逼到關門?華人老字號的“美國夢噩夢”
日官員抵北京,日媒:料重申"一中立場"不撤涉台發言
高市早苗為什麽在日本會得到這麽高的支持率?
“中國發布旅行警告後,有些人不聽話!”
川普改挺公開“淫魔檔案”:失去控製 擋不住黨內倒戈潮!
高市早苗致中日外交風波:旅遊警示會給日本帶來甚麽?
美韓裔教授“智能病毒”提煉法 中國稀土長城恐破功
取消日韓學曆,這不是在報複日本
零元購衝入加州珠寶店打砸搶 店主毫不猶豫開槍…
日本使館示警:在華日人注意安全 留意可疑人士靠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小朋友,借你的電話手表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

鳳凰網 2025-07-21 09:12:19

暑假期間,青少年上網時間大幅增加,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也趁機“上線”。近期,全國各地已有多名學生遭遇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部分家庭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手機沒電+借用電話手表

=詐騙

近日,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公安局興隆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專門針對小學生的電話卡盜竊案,該案中被盜電話卡被用於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經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竄至漵浦縣,在學校周邊活動。他們以“手機沒電聯係家人”或“借用導航”等借口,向小學生“借用”電話手表。得手後迅速拆解,盜取其中的電話SIM卡。

6月30日,該團夥在漵浦縣某學校附近連續作案,騙取了20名小學生的電話卡,並立即轉交上線。部分被盜電話卡當天即被用於實施電信詐騙,導致相關號碼被通信運營商凍結。

接家長報警後,警方迅速行動。一方麵聯係運營商協助受害學生注銷涉案號碼,另一方麵聯合縣反詐中心通過技術手段追蹤嫌疑人。7月3日,警方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罪已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自稱“警察”+誘導偷拿父母手機

=詐騙

7月4日,湖北黃石陽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個群聊後,被一名自稱“臥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至此掉入陷阱,3天被騙25萬元。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聲稱“你涉嫌網絡詐騙,已立案調查”。

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將自己5000多元生活費轉入“安全賬戶”。緊接著,對方又報出其母親馬女士的信息,威脅“不轉母親銀行卡裏的錢,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被逼無奈的石某偷偷拿過母親手機,用短信驗證碼破解支付密碼,將兩張銀行卡裏的25萬餘元全部轉出。對方還反複警告“這事必須保密,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直到7月7日,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電話,才發現兩張銀行卡餘額清零,石某這才哭著說出真相。目前陽新警方正在調查此案。

輕鬆高薪兼職+群發指定短信

=詐騙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想找份兼職,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職”為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使其無意中淪為電詐“工具人”。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想賺點零花錢,很快被一則“急招線上客服助理”的信息吸引。對方許諾“發一條短信一塊錢,日賺150元”,工作內容僅是群發指定短信。小雨信以為真,按對方提供的教程和號碼,用父母手機號發送了內容為“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的引流短信。發送幾十條後,小雨察覺異常,及時停止了操作。

北京反詐中心發出警示:暑假期間,已發現多名11至17歲的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此類詐騙引流短信,且呈現蔓延趨勢。

反詐民警強調,學生一旦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影響自身電話卡使用,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需承擔法律責任。從受害者變成“幫凶”,往往僅一步之遙。

購買遊戲裝備+添加客服下載App

=詐騙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學生小楊(13歲)在線下購買卡遊徽章後,在某App上發帖轉售,隨後便有人私信聯係稱想要購買,並讓小楊下載另一個App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對方稱已將錢付給交易平台,讓其添加平台“客服”進行收款。隨後小楊將自己的收款碼發送給“客服”,“客服”稱小楊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過父母手機“墊付押金”才能發貨。

在對方誘導下,小楊通過視頻電話拍攝其母親手機,並按對方遠程指導操作其母親手機進行匯款。對方以“退押金”為由,反複要求小楊掃碼。直至母親手機無錢支付後,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楊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3.74萬元。

近日,江蘇的小張同學放假在家申請了一款新遊戲的內測資格,申請失敗後不甘心,又到網上搜索,進入了一個聲稱能辦理內測資格的直播間。對方稱,官方內測期間充值可享受返利優惠,還能折上折,小張就按要求進行了多輪充值共計3600多元,還把充值賬號密碼告訴了對方。對方承諾內測資格和充值金額會在3天內生效,可第二天小張想聯係卻發現對方失聯,意識到被騙趕緊報了警。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掌握反詐“護身符”

“三不”原則

不點“免費領”鏈接

不加陌生好友

不說驗證碼、密碼

“兩立即”鐵律

遇恐嚇立即關屏幕

被威脅立即喊家長

務必牢記

真警察不會要驗證碼

不會讓你用家長手機操作

不會讓你共享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