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才掛出去一周,餘樂樂就感覺自己卷入了一場拉鋸戰——賣房比她想象的還要心累。她在上海楊浦區五角場商圈有一套110多平方米的房子,為了給家人置換房子,7月初,她決定賣房。
逆市入場,餘樂樂是真心想賣房,但接觸後,她發現並不是所有中介都以促成交易的心態來找她。“你這房子戶型不好賣。”有人一上來先否定房子,話裏話外勸她降價。餘樂樂做過功課,自己這套房在小區內沒有競品,裝修也沒硬傷。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業主分享自己遇到的“中介壓價套路”或“如何防止被中介PUA、守住底價”的經驗帖。立場不同,業主和中介像是在進行一場“鬥智鬥勇”的博弈。
7月1日起,上海鏈家試點全新的服務模式“房客分離”。所謂“房客分離”,是指上海鏈家打破過去一個經紀人同時服務買賣雙方的做法,要求每個經紀人隻服務於其中一方,保證交易雙方都能獲得更專屬、高效的服務。
上海鏈家方麵也公開表示,之所以推行此次改革,是因為目前二手房成交周期在拉長,庫存房源越來越多,客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紛繁複雜,找到合適的房源、快速賣出房子已越來越難,買賣雙方都更需要懂自己的房產經紀人。但這種改變,能讓二手房更容易成交嗎?
2025年4月,上海一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走上街頭推銷二手房。
焦慮的賣房者
“除非是投資客,否則作為業主,聽別人說自己的房子不好,真的很不舒服。”同樣被中介挑房源毛病的周時雨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2023年,因工作調動,周時雨舉家搬到美國。她在上海嘉定區有一套110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前兩年一直出租。但跨時區找租客、維護房子成了巨大的負擔,她常常後半夜被中介或租客的信息吵醒,今年3月,她決定把房子賣掉。
為了讓房子狀態更好,她放棄“金三銀四”的賣房旺季,等到5月上旬租客退租後,通過視頻遠程指揮保潔阿姨,重新擺放家具,甚至換了更溫馨的燈泡。收拾完之後,這套歐式精裝修的房子幹淨明亮,並附送全套家具。但依然遭到了中介的挑刺。
兩個月下來,她在鏈家、58同城和各類社交平台上接觸了不少中介,發現部分中介有一套類似的話術:他們強調現在買家少,人口出生率在下降,如果不盡快降價出手,未來隻會更難賣掉,從而試圖壓低業主的預期。還有中介會主動向她提到,同一小區剛掛牌了一套更便宜的房子,買家都在看那套,製造緊迫感。
對中介來說,業主的底價是最關鍵的信息。剛掛牌時,周時雨直接交了底,結果一些中介把底價當成報價來找客戶。買家“帶著屠龍刀”繼續殺價,甚至想把價格壓到小區曆史最低成交價以下,“所謂‘底價’,永遠沒有終點”。吃了虧,周時雨後來再對外報價,會在心裏真實底價上再加20萬元,留作砍價餘地。
她還學會了“試探”中介,發現有時所謂“有誠意的客戶”並不存在。每當中介說有買家想了解底價,周時雨都會臨時追問細節:客戶做什麽工作?為什麽看中這套房?是首次購房還是置換?如果對方一時答不上來,她心裏就有了數:大概率又是來套底價的。
業主與中介的信任危機,背後是二手房市場形勢的轉變。馬曉軍早在2002年入行地產,加入剛成立的上海德佑,2009年後多次創業,2022年開始做單邊代理。他清楚業主的痛點:業主花錢購買的是服務,但中介的目標是促成交易,在買方市場下,中介掌握大量房源,最終重點推哪一套,有時隻是一念之間。
“不少人為了促成交易,會有一套話術,專門用來壓低業主價格。”馬曉軍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這會讓業主產生抵觸甚至強烈的防備心理。
7月9日,一位中介和餘樂樂談起“底價”時開門見山:預算比掛牌價低近120萬元的客戶能不能來看房?餘樂樂當場拒絕。在她看來,這根本不是理性的買方心態,而是抱著“撿漏”的想法來試探價格。
此外,她的壓力不僅在賣房本身,還在於置換鏈條的變數。為了鼓勵“賣舊換新”,財政部曾在2022年出台政策:自當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出售自有住房並在一年內再購房的納稅人,可退還出售環節已繳的個人所得稅。後續政策又延長到2025年底。餘樂樂希望趕在年底前完成交易,享受退稅優惠。
但市場預期低迷,買家希望低價撿漏,如果她不願意把價格壓到心理底價以下,置換鏈條就可能無法轉動。“以前我會先把新房定下來,再慢慢賣舊房。”餘樂樂坦言,如今二手房交易周期拉得太長,她不敢輕易下手。
2025年4月,上海某房產中介櫥窗展示的二手房源。
對中介的要求升級了
馬曉軍發現,現在買家越來越謹慎,二手房交易周期拉長,賣房變得越來越難。他和團隊的帶看轉化率在一路下降。2022年8月,在上海帶看15到16組客戶能成交一單,到2023年三四月,需要23組客戶才能成交,到2024年六七月時,大概要帶看45組才能促成一單。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近期發文指出,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從以新房交易為主轉向以二手房交易為主,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7月1日,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市二手房成交13.01萬套,創下近四年來半年成交量新高。據房產交易網站“太平洋房屋”分析,上海二手房已連續4個月成交量破2萬“陽春線”,上海二手房市場正處於新周期下的動態平衡階段。但從成交價、掛牌量來看,上海二手房依然受困於“以價換量”。
上海鏈家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房產經紀人陳清揚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目前沒有人敢保證業主能賣出高價,他所在片區近半年幾乎每個月都在降價。“賣房難度大,但也不大,隻要業主願意接受(降低)價格,很快就賣了。”
餘樂樂並非不能接受降價。“隻要房價夠低,打八折,房子當然能賣掉,那我還需要中介做什麽?”她的目標是以相對合理的價格成交。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傳統房產中介機構更多是靠人海戰術:迎合房東、爭取更多房源,不需要投入太多技術。尤其在核心地段,買房一度靠搶。但如今,二手房掛牌量不斷增多,業主開始期待中介能提供更有深度、更專業的服務。
在美國定居後,周時雨買過房也賣過房,接觸過當地的中介服務,美國房地產中介采用單邊代理模式。今年,在考慮出售美國的房產時,中介會給她具體的建議:比如周邊房源的成交周期、近半年的成交價,還會為她的房子做細致的功課。“中介還告訴我,附近印度、美國買家比較多,印度人喜歡鮮豔的顏色,建議換一換窗簾顏色,讓房子看起來更討喜。”
她在美國買房時也請過買方中介,對方也會提供專業的信息,包括同戶型近幾年的成交價、預估水電費、房產稅,以及周邊典型賣家畫像、出價習慣等。甚至特意考慮了中國人的生活需求,找的房子有能把油煙排到室外的抽油煙機。出價的同時,中介還幫她起草了給房東的買房offer(申請信),介紹家庭情況和喜歡這套房的理由,提升成交概率。
直到簽約環節,她都沒有見過賣家,“賣方提前半小時到,簽完字離開,我們再過去。我不需要鬥智鬥勇和對方談價格,全由中介代理去做,前提就是要絕對信任中介”。
反觀在國內,為了讓中介能更好推廣房子,餘樂樂自己做了幾張圖介紹房源優勢,包括小區的基本情況、周圍學區、房屋保養狀況、周邊租金水平。她甚至考慮到,許多人買11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能是為了置換,還畫了一個方案圖,介紹房子如何從二房改為三房,並提醒中介在營銷時重點介紹這些優勢。
“1.5版本”的單邊代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鏈家推出了“房客分離”模式。鏈家一線房產經紀人分為負責管理的M序列店經理和A序列經紀人。此前在二手房業務中,雙方都可以對接、維護業主和買方客戶資源。
新政實施後,最大的變化在於明確了分工:M店經理專責房源端,即維護、管理和跟蹤業主的房源信息,不再承擔獲客任務;A序列經紀人則劃歸客源端,專門為購房客戶提供谘詢、帶看等服務。雙方如果要互換業務角色,需提交申請。
此次鏈家在上海推行“房客分離”,被視作大中介公司開始試水“單邊代理”模式。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房產中介機構都是買賣雙方共用一個經紀人,但因為買賣雙方利益有衝突,經紀人為了促成成交,往往會偏向其中一邊,長期受到詬病。業內更理想的模式是單邊代理,就像打官司各請律師一樣,雙方各找各的經紀人,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作為A序列經紀人,陳清揚指出,目前房源端和客戶端的業務並沒有真正分離。他提供的一份“二手房客源過渡期業績分配方案”提到,在新舊模式切換期,A序列經紀人仍需要承擔房源的基礎維護工作。以他所在門店為例,M店經理沒有精力維護所有房源,每個A序列經紀人還要負責五六套房源的維護。
餘樂樂在中介掛牌賣房時,正趕上“房客分離”製度落地。但在她看來,新模式沒有帶來預期效果。她對接的房源維護人態度並不積極,甚至因為忙於其他事務,忘記在係統裏給她的房子掛牌。掛牌後一周,她也隻看到房源信息被貼在中介門口的海報上,此外維護人沒有其他動作。
“我也看不到他有什麽動力幫我賣。”餘樂樂向《中國新聞周刊》說,她的房子隻是中介眾多房源之一,能不能賣出去,對他影響不大。更尷尬的是,在“房客分離”模式下,她在置換目的地還得再找一位A序列經紀人——相比之下,這位經紀人更希望她盡快賣掉舊房,但對方的主要工作隻能是幫她找房源。即便A序列經紀人幫她找到了買家,家門口的維護人依然能分走不少傭金。
陳清揚也坦言:“單邊代理是站在各自客戶利益上,提供專業服務。我們現在的模式,還是為了促成成交。”新模式下,A序列經紀人的工作量不變,但收入減少。
在馬曉軍看來,大型中介推動這次改革,原因之一是擔心目前的單邊代理模式可能威脅自己的傳統業務。2021年底,深圳在二手房交易中引入單邊代理模式。在自媒體平台上,有不少人提供“單邊代理”服務,稱能幫助業主“拒絕中介砍價”“無痛賣房”。
馬曉軍指出,大型中介一直以來的競爭優勢在於依托大規模門店網絡,掌握房源入口。但隨著市場從賣方轉向買方主導,客戶對服務個性化、專業化的需求上升,如果出現服務能力更強的單邊代理機構,可能動搖優勢。
這一壓力在上海尤其明顯。上海的二手房交易流程已經非常成熟,業主不需要過分依賴大中介平台的背書。“試點‘房客分離’,是對市場變化的回應,也是它在內部推動單邊代理模式的試驗田。”馬曉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深圳單邊代理模式的前提是政府部門在2021年上線新版二手房交易網簽係統,把掛牌、委托代理、產權核驗、購房資格查驗、網簽備案等環節納入政府監管,但效果仍待觀察。
“還得把價格壓低”
近兩年,上海已經出現了不少專門做單邊代理的第三方機構。房東把房源委托給單邊代理後,代理方通過房產中介網絡、自媒體平台等多渠道,增加曝光,盡快找到合適買家,並代表業主談判,爭取賣出理想價格。中介機構的房產經紀人和單邊代理是合作關係。中介掌握著海量的客戶資源,是最好的流量放大器。
一位單邊代理中介曾在極短時間內,幫一位長住澳大利亞的客戶成功賣掉了房子。他們請來周圍的一百多位房產經紀人到場看房,現場有人詳細講解房源賣點,並準備了完整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經紀人把房源轉發到朋友圈,“直接觸達了幾千名潛在客戶”。
中介到了現場,能感受到業主的誠意,有的人當場就給客戶打電話,甚至會在中介之間營造競爭氛圍。當天晚上,有買家願意出價,他們一直談到半夜12點,最終敲定了交易。據介紹,如今在單邊代理圈子裏,這樣的流程已經成為一種“行業標配”。
相比傳統中介,單邊代理對從業者要求更高。馬曉軍說,首先要會營銷推廣,先得實地走訪附近幾十家中介門店,把中介微信都加到手,還要懂得短視頻運營。更重要的是,團隊要能分析二手房市場、幫業主合理定價,並且能和客戶談判。
不過,單邊代理的效果也存在爭議。一些找到單邊代理的業主,已經掛牌賣了半年都沒賣掉,帶著焦慮找上門,希望能又快又好地賣掉房子。陳清揚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這種期望值,在當前的買方市場很難實現,“現在客戶的預算很難預估,同一個小區的房源,可能這個月能賣400萬元,下個月隻能賣350萬元”。
他提到,中介們為了完成業績,還是更願意推薦性價比高的房源——想讓中介推薦,還得把價格壓低。不過,他也承認,如果能幫業主通過合理降價盡快成交、減少損失,在當前行情下也算是“優秀的單邊代理”。
最近,餘樂樂也主動打聽過單邊代理。一些中介向她直言,他們手上有單邊代理的房源,但無人問津。
單邊代理目前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更加成熟。在國內,受訪者指出,這一模式更適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業主,因為需要支付兩邊的傭金。對於那些本人不在國內的房東,單邊代理也有吸引力。
馬曉軍說,海外業主是他們的重要客戶群體。這類客戶對單邊代理模式接受度更高,而且相比海外動輒數個百分點的傭金,國內1%左右的費率已經很低;加上國內賣房周期長、流程複雜,他們也更願意花錢請專業團隊打理。
無論房屋中介還是業主,都在經曆“新周期”。在一次次“探底”之後,周時雨的心理預期的確被拉低了。賣房兩個月,房子的掛牌價比最初降了近30萬元,人在美國遠程賣房,她幾乎沒有睡一個完整的好覺。目前處在淡季,她在社交平台上又發了一個帖子,先將房子短租,等待“金九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