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天才法案》(Genius Act),中國香港的《穩定幣條例》即將於8月1日生效,以及歐盟委員會已於6月下旬通過《加密資產市場條例》補充修正案,全球穩定幣領域正迎來“窗口期”。《每日經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祛魅穩定幣”係列專訪,邀請多位頂尖學者,試圖穿透穩定幣的“穩定”表象,拆解其底層運行機製,展開兼具專業深度與現實價值的全方位討論。
近期,全球的穩定幣監管體係正在逐步明朗化。據相關機構統計,穩定幣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約50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超2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渣打銀行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
知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指出,美元穩定幣的爆發式增長背後有兩股力量在共同推動,且利益訴求是同向的。
一方麵是華爾街投行的“賭場”心態,希望增加“賭桌”來創收,另一方麵是美國政府鞏固“美元霸權”的戰略野心。
針對歐洲央行、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近日就穩定幣發出的警告,李稻葵深表認同,稱任何貨幣的穩定幣如果不嚴加監管,都會引發風險。在穩定幣試行一段時間後,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都將收回控製權,以防止穩定幣演變為巨大的“超主權資金自由流動的遊樂場”。
穩定幣的本質是一種貨幣基金
NBD:穩定幣的本質是什麽?
李稻葵:穩定幣本質上是一種以法定貨幣為錨、可以隨時交換的貨幣基金,可以替代銀行轉賬功能。
NBD:現在大家對於穩定幣有諸多討論。在您看來,普通人對穩定幣最容易誤解的一點是什麽?
李稻葵:應該是認為它能取代法定貨幣。但實際上,穩定幣與法定貨幣是一比一的對應關係,其流動性也是受到法定貨幣的限製,存量也會受到法定貨幣供應量的限製。
NBD:如何定義穩定幣的“穩定”?
李稻葵:穩定幣的“穩定”,最核心的含義就是其價值與法幣是一一對應的,沒有套利空間。
當然,也存在“脫錨”的可能。這主要涉及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初期發行時,因市場誤解引發短期炒作,使其價值被高估;另一種是若穩定幣在跨境交易中能繞過銀行和政府監管,交易極端便利,一些人可能寧願承擔損失也要使用,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管製。
華爾街和美國政府是美元穩定幣的兩大推手
NBD:美國眾議院將7月14日至18日這一周定為“加密貨幣周”,並集中審議多項加密貨幣立法。您認為美國如此大力推崇美元穩定幣的真實意圖是什麽?
李稻葵:這背後有兩股力量在推動,且利益同向。
第一股力量是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他們希望找到更多交易機會。你可以把他們想象成“賭場”,肯定希望賭場裏麵能玩的遊戲越多越好,“賭桌”越多越好。而穩定幣也就是一張新的“賭桌”,一種新的交易工具。華爾街自然是願意參與的,每一筆買賣都能收取手續費。
第二股力量是美國政府,因為穩定幣可以繞過現有銀行轉賬的繁瑣流程和嚴格審查,因此他們希望通過穩定幣在支付上的便利性來提升美元和美債的吸引力。
NBD:這是否可以理解成美國政府維持美元霸權的新手段?
李稻葵:可以這麽定義。其本質就是通過增加支付便利性來達到這一目標。但是,美國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放開金融轉賬的監管,因為擔心這樣的便利性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我看來,穩定幣是不可能完全替代銀行的。
中國香港為何敢先行一步?
NBD:今年8月1日,中國香港將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為什麽香港在穩定幣領域敢於先行一步?這背後的戰略邏輯是什麽?
李稻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新一輪的金融產品創造中自然不能落後或缺席,必須趁著穩定幣的浪潮,推出自己的穩定幣資產,吸引大家來交易,從而繁榮金融市場。香港的這一步,可以說是一個“試驗田”,為金融市場創造更多的交易。
NBD: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近期都對穩定幣發出警告,稱可能破壞貨幣主權、擠壓銀行存款等。這些機構忌憚的是什麽?
李稻葵:穩定幣本質是取代銀行交易,若完全放開,任何貨幣的穩定幣都可能引發風險。比如,英鎊穩定幣若發展得好,就可能分流美元穩定幣資金。
我堅定地認為,穩定幣在試行一段時間後,各國央行和金融市場監管都會回收控製權,加以限製,不會允許完全自由流動。各國都不希望穩定幣變成巨大的“超主權資金自由流動的遊樂場”,在這樣的顧慮下或許最後還會合作。
穩定幣浪潮下,人民幣國際化如何走?
NBD:在當前穩定幣的浪潮下,您認為,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從哪些方麵著手?
李稻葵:人民幣國際化的希望絕不能寄托於穩定幣。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三大核心要素:
第一,大力拓展我國的國債規模,促使國際機構對人民幣國債產生強勁的配置需求與持有意願;
第二,我們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必須築牢穩健根基,以專業、可靠的服務,贏得各國的信任,促使其更積極地開展人民幣存貸業務;
此外,如果我們的股市能長期維持穩健的牛市行情,也能吸引國際金融資產布局A股市場,那麽人民幣在國際資金流動中的活躍度與使用率也將大幅提升。
NBD:在您看來,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是否存在功能重疊?二者是競爭關係還是互補關係?
李稻葵:央行數字貨幣本質上是取代紙幣,其推廣必須和手機支付、網絡支付連在一起,而要在國際上推廣網絡支付有較大難度。
而穩定幣在這方麵相對好一點,它未來主要是麵向企業(To B)的商業結算,例如大公司做外貿時,可以直接通過穩定幣賬戶劃款,不經過銀行。當然,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放開對穩定幣交易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