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文章來源: 觀察者 於 2025-07-18 06:20:2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國家的信心也有強弱之分,有的有自信,有的沒有;有的曾有過,後來卻丟了。”《紐約時報》7月17日發表了專欄作家大衛 ·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的評論文章,而他口中那個“丟了自信”的國家,正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布魯克斯在文中警告,如今的美國領導人似乎仍不明白中國人深諳的道理:誰能充分挖掘人才優勢,誰就能主導未來。特朗普政府麵對中國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崛起,卻癡迷於一場“逐底競爭”,不僅削減科研與教育資金,忽視人才和創新的重要性,還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四麵樹敵,導致美國正在輸掉一場關鍵的心理與國家信念之戰。

“中國勢頭強勁,美國人不再是最樂觀的群體了”

作者認為,美國在冷戰時麵對蘇聯和當下麵對中國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反差: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帶有天然的自信,而如今這個實力更強的美國,那份從容的自信卻已蕩然無存。

當蘇聯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時,美國人雖說震驚,但回應方式自信而果斷。一年內,美國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後為DARPA),後者推動了包括互聯網在內的諸多重大技術。1958年,艾森豪威爾簽署《國家國防教育法案》,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之一。

緊接著,美國政府把提升數學、科學與外語教育納入目標,國家科學基金會預算增長了三倍。美國國防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幾年內,各政府部門研發總支出接近聯邦預算的12%,如今這一數字僅為3%。

布魯克斯稱,彼時的美國領導人深知,大國對抗不僅是軍事與經濟的較量,更是智力的比拚,比誰更具備創新力。他們通過教育反製蘇聯威脅,希望最大程度挖掘本國的人才潛力。

美國曆史學家哈爾·布蘭德斯(Hal Brands)曾在書中寫道:“美國之所以在冷戰中經濟表現優異,是因為美國大學表現更佳。”

數據顯示,美國聯邦對學術研究的資助從1958年的2.54億美元增長到1970年的14.5億美元。布蘭德斯指出,20世紀初美國高校一度落後於歐洲名校,冷戰末期卻主導了全球高等教育。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山東東營:工人車間內生產碳化矽晶片產品 視覺中國

如今,中國學術和科研進步迅猛。

文章寫道,前幾十年,美國對中國的定位尚不明朗,而現在中國已被普遍視為美國的對手。比如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今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聲稱,賺錢是中方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削弱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鋪路”。

21世紀初以來,中國自信地向未來進軍,尤其在創新與知識領域。中國的科研總投入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16倍。如今,中國在多個學術領域超越美國。2003年,中國學者幾乎沒有高被引論文;現在,他們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已超過美國。

據《經濟學人》報道,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計算機、環境與生態、農業科學、物理與數學等領域完全占優。

這些科研成就直接帶動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廣泛領先。不僅限於電動車、無人機、太陽能等製造業,而是“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7年,在人工智能、密碼學等64項前沿技術中,美國在60項領先中國,中國僅領先3項。然而,在2019至2023年的最新報告中,排名徹底逆轉:中國在64項關鍵技術中領先57項,美國僅領先7項。

尤其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進步驚人。2015年,中國藥企在全球創新藥開發中的占比不足6%;十年後,幾乎已與美國持平。

隨後是人工智能的出現。整體來看,美國人對AI充滿恐懼。去年,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在32國展開調查:你對AI的未來感到興奮還是緊張?美國人是最緊張的群體之一;而最興奮的國家是:中國、韓國、印尼和泰國。其實沒人真正知道AI未來如何,但這項調查反映出了多數人的情緒狀態。美國人曾是全球最年輕、最樂觀的群體,可現在不是了。

7月15日,江蘇鎮江,江蘇大學誌願者帶著小朋友體驗“機器狗”的功能。 視覺中國

7月15日,江蘇鎮江,江蘇大學誌願者帶著小朋友體驗“機器狗”的功能。 視覺中國

盡管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仍充滿活力、人才濟濟,貌似可以穩保領先地位,但過去一年裏,中國的阿裏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等公司推出的AI模型已幾乎趕上美國。DeepSeek甚至開發出成本遠低於美方產品的模型。在AI領域,美國仍領先,但中國勢頭強勁。

AI競賽或將成為決定未來數十年主導權的關鍵。“中美誰能贏得這場競賽,取決於誰的技術更廣泛被全球采用,”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5月8日在美國國會的一場聽證會上說,“中企和5G給我們的教訓是,誰先一步拿下市場,誰就很難被取代。”

“美國仿佛失去了信仰,與未來脫節”

那麽,美國如何回應這場冷戰後的最大挑戰?是否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為學校和大學注入資金以培養人才並激發創新呢?

答案恰恰相反。如今的美國領導人似乎不明白中國人深諳的道理:誰能充分挖掘人才優勢,誰就能主導未來。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家亞曆克斯·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曾在博客中寫道:“麵對DeepSeek時刻,美國的回應不是決心和競爭,而是焦慮與退卻。”

特朗普政府並未為大學增加科研經費,反而在削減支出;他沒有把國家科學基金會預算增至三倍,而是要砍掉。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削減三分之一的基礎科研預算。《自然》雜誌對美國1600名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已有三分之二的人考慮離開美國。

文章接著寫道,麵對蘇聯帶來的“斯普特尼克”威脅,美國的回應是開放和競爭;而麵對中國挑戰,特朗普卻選擇築牆、設關稅、封閉自保。

正常國家會加強除中國之外的一切友誼,而美國卻在四麵樹敵。正常國家會努力重建造船業,使其全球領先;美國卻靠保護主義維持。其邏輯似乎是:我們可以通過關閉國門來保護本國的平庸產業。這正是導致國家衰落的配方。

文章還寫道,問題不僅僅在於特朗普。中國幾十年來持續展現出智力與創新活力,而美國卻幾乎毫無建樹。美國這個國家有時顯得疲憊、僵化,仿佛失去了信仰,與未來脫節。

進步時代(指1890年至1917年),美國建立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聯邦儲備委員會等新機構;新政時期(指1933年後的羅斯福新政),美國創造了一大批新機構;1949年前後,美國創立了北約和世界銀行的前身。

再看今天,美國在哪些新機構上有所作為?政府本身並非創新的擅長者,但過去一個世紀裏,公共資金一直是點燃創造力的必要燃料,在美國、以色列、中國都是如此。而在這方麵,美國正在退步。

文章最後稱,中國主導地位並非不可避免,但最根本的較量是心理層麵乃至精神層麵的。

“美國人是否還相信人的思維力量?是否願意投資擴充國家人才庫?目前看,並不願意。無論左右翼,美國人都過於關注風險、缺乏信念、對國家項目深感懷疑。一個擁有巨大優勢卻不再自信的國家,又該如何自處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人大買加州房產 野火肆虐後 數十萬空屋格外刺眼
安吉麗娜朱莉的19歲親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戀人同居
特朗普心生一計,歐洲人頭都大了...
王室密談錄音疑流出!哈裏求和條件曝光:要棄梅根了?
看不懂“娃哈哈爭產”?來看這一篇就夠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加州州長跳腳:特朗普想把未來拱手交給中國!
宗慶後生前購買美國千萬豪宅曝光 頂級定製 奢華至極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川普:中國很快會處死芬太尼製造者 北京:責任在美國自身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勁的官員之一 這個“蠢貨”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過粗俗的生日賀信
18億美元的隱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萬就擊穿了?
長記性吧,以後媒體再吹誰儉樸我都不信!
一男一女,今天刷爆了領英!全美吃瓜
女子花60萬斷骨增高13厘米,卻落下終身疾病
遺產爭奪撲朔迷離 宗馥莉被要求說明百萬美元下落
印度裔在美國影響力越來越大 種族仇恨也隨之而來
全球首例!深圳機器人“自己搭地鐵”送貨 乘客狂搶拍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會被拍 發文道歉 呼籲尊重隱私
最新進展!華人夫婦代孕21名子女 涉嫌賣中國賺錢!
冰箱上安攝像頭: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觀察者 2025-07-18 06:20:27

“國家的信心也有強弱之分,有的有自信,有的沒有;有的曾有過,後來卻丟了。”《紐約時報》7月17日發表了專欄作家大衛 ·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的評論文章,而他口中那個“丟了自信”的國家,正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布魯克斯在文中警告,如今的美國領導人似乎仍不明白中國人深諳的道理:誰能充分挖掘人才優勢,誰就能主導未來。特朗普政府麵對中國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崛起,卻癡迷於一場“逐底競爭”,不僅削減科研與教育資金,忽視人才和創新的重要性,還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四麵樹敵,導致美國正在輸掉一場關鍵的心理與國家信念之戰。

“中國勢頭強勁,美國人不再是最樂觀的群體了”

作者認為,美國在冷戰時麵對蘇聯和當下麵對中國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反差: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帶有天然的自信,而如今這個實力更強的美國,那份從容的自信卻已蕩然無存。

當蘇聯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時,美國人雖說震驚,但回應方式自信而果斷。一年內,美國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後為DARPA),後者推動了包括互聯網在內的諸多重大技術。1958年,艾森豪威爾簽署《國家國防教育法案》,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之一。

緊接著,美國政府把提升數學、科學與外語教育納入目標,國家科學基金會預算增長了三倍。美國國防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幾年內,各政府部門研發總支出接近聯邦預算的12%,如今這一數字僅為3%。

布魯克斯稱,彼時的美國領導人深知,大國對抗不僅是軍事與經濟的較量,更是智力的比拚,比誰更具備創新力。他們通過教育反製蘇聯威脅,希望最大程度挖掘本國的人才潛力。

美國曆史學家哈爾·布蘭德斯(Hal Brands)曾在書中寫道:“美國之所以在冷戰中經濟表現優異,是因為美國大學表現更佳。”

數據顯示,美國聯邦對學術研究的資助從1958年的2.54億美元增長到1970年的14.5億美元。布蘭德斯指出,20世紀初美國高校一度落後於歐洲名校,冷戰末期卻主導了全球高等教育。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山東東營:工人車間內生產碳化矽晶片產品 視覺中國

如今,中國學術和科研進步迅猛。

文章寫道,前幾十年,美國對中國的定位尚不明朗,而現在中國已被普遍視為美國的對手。比如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今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聲稱,賺錢是中方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削弱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鋪路”。

21世紀初以來,中國自信地向未來進軍,尤其在創新與知識領域。中國的科研總投入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16倍。如今,中國在多個學術領域超越美國。2003年,中國學者幾乎沒有高被引論文;現在,他們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已超過美國。

據《經濟學人》報道,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計算機、環境與生態、農業科學、物理與數學等領域完全占優。

這些科研成就直接帶動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廣泛領先。不僅限於電動車、無人機、太陽能等製造業,而是“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7年,在人工智能、密碼學等64項前沿技術中,美國在60項領先中國,中國僅領先3項。然而,在2019至2023年的最新報告中,排名徹底逆轉:中國在64項關鍵技術中領先57項,美國僅領先7項。

尤其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進步驚人。2015年,中國藥企在全球創新藥開發中的占比不足6%;十年後,幾乎已與美國持平。

隨後是人工智能的出現。整體來看,美國人對AI充滿恐懼。去年,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在32國展開調查:你對AI的未來感到興奮還是緊張?美國人是最緊張的群體之一;而最興奮的國家是:中國、韓國、印尼和泰國。其實沒人真正知道AI未來如何,但這項調查反映出了多數人的情緒狀態。美國人曾是全球最年輕、最樂觀的群體,可現在不是了。

7月15日,江蘇鎮江,江蘇大學誌願者帶著小朋友體驗“機器狗”的功能。 視覺中國

7月15日,江蘇鎮江,江蘇大學誌願者帶著小朋友體驗“機器狗”的功能。 視覺中國

盡管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仍充滿活力、人才濟濟,貌似可以穩保領先地位,但過去一年裏,中國的阿裏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等公司推出的AI模型已幾乎趕上美國。DeepSeek甚至開發出成本遠低於美方產品的模型。在AI領域,美國仍領先,但中國勢頭強勁。

AI競賽或將成為決定未來數十年主導權的關鍵。“中美誰能贏得這場競賽,取決於誰的技術更廣泛被全球采用,”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5月8日在美國國會的一場聽證會上說,“中企和5G給我們的教訓是,誰先一步拿下市場,誰就很難被取代。”

“美國仿佛失去了信仰,與未來脫節”

那麽,美國如何回應這場冷戰後的最大挑戰?是否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為學校和大學注入資金以培養人才並激發創新呢?

答案恰恰相反。如今的美國領導人似乎不明白中國人深諳的道理:誰能充分挖掘人才優勢,誰就能主導未來。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家亞曆克斯·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曾在博客中寫道:“麵對DeepSeek時刻,美國的回應不是決心和競爭,而是焦慮與退卻。”

特朗普政府並未為大學增加科研經費,反而在削減支出;他沒有把國家科學基金會預算增至三倍,而是要砍掉。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削減三分之一的基礎科研預算。《自然》雜誌對美國1600名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已有三分之二的人考慮離開美國。

文章接著寫道,麵對蘇聯帶來的“斯普特尼克”威脅,美國的回應是開放和競爭;而麵對中國挑戰,特朗普卻選擇築牆、設關稅、封閉自保。

正常國家會加強除中國之外的一切友誼,而美國卻在四麵樹敵。正常國家會努力重建造船業,使其全球領先;美國卻靠保護主義維持。其邏輯似乎是:我們可以通過關閉國門來保護本國的平庸產業。這正是導致國家衰落的配方。

文章還寫道,問題不僅僅在於特朗普。中國幾十年來持續展現出智力與創新活力,而美國卻幾乎毫無建樹。美國這個國家有時顯得疲憊、僵化,仿佛失去了信仰,與未來脫節。

進步時代(指1890年至1917年),美國建立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聯邦儲備委員會等新機構;新政時期(指1933年後的羅斯福新政),美國創造了一大批新機構;1949年前後,美國創立了北約和世界銀行的前身。

再看今天,美國在哪些新機構上有所作為?政府本身並非創新的擅長者,但過去一個世紀裏,公共資金一直是點燃創造力的必要燃料,在美國、以色列、中國都是如此。而在這方麵,美國正在退步。

文章最後稱,中國主導地位並非不可避免,但最根本的較量是心理層麵乃至精神層麵的。

“美國人是否還相信人的思維力量?是否願意投資擴充國家人才庫?目前看,並不願意。無論左右翼,美國人都過於關注風險、缺乏信念、對國家項目深感懷疑。一個擁有巨大優勢卻不再自信的國家,又該如何自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