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特朗普馬斯克之爭升級 矽穀科技右翼站在哪一邊?

特朗普馬斯克之爭升級 矽穀科技右翼站在哪一邊?

文章來源: 澎湃思想市場 於 2025-07-18 06:42: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的美國政治裏一件大事是特朗普與馬斯克之爭由於所謂“大而美”法案的推進而風雲再起,且愈發趨向不可調和之境,馬斯克高呼:“美國正因浪費和貪汙而破產”,他明確表示將組建第三黨“美國黨”,和特朗普及其領導下的“債務奴役政黨”共和黨鬥爭到底,又不斷暗示特朗普與“愛潑斯坦案”有牽連,甚至宣稱“美國黨”成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全麵曝光“愛潑斯坦案”文件,特朗普則幹脆放話暗示要把馬斯克給驅逐出美國,並宣稱馬斯克成立新政黨“實屬荒謬”。盡管美國是典型的兩黨製國家,第三黨一般難成氣候,但是,客觀上確實存在一種可能,即馬斯克的“美國黨”或許會讓共和黨在未來失去國會的控製權。有資深美國政治分析師就指出,如果真能通過成立第三黨而掌控美國政治,那別的科技領袖們早就會做了,馬斯克的主要目的還是停留在給特朗普造成實際傷害上,而非真正去贏得選戰勝利[1]。

特朗普馬斯克之爭升級 矽穀科技右翼站在哪一邊?

特朗普與馬斯克

關於此事最新消息是,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對愛潑斯坦案的處理方式引發了一些特朗普支持者的不滿。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台為邦迪發聲,稱讚邦迪工作出色,還勸告支持者們不要太過執著於該案。而馬斯克則在線高調喊話特朗普:“公布文件得了”。

觀察此事件的不斷進展,一個特別好的視角是從馬斯克最早起家時曾參與過的所謂“貝寶黑幫”(PayPal Mafia)創始成員們的立場取態來看。雖然很多美國媒體都推測特朗普正和美國科技產業界的領軍人物們漸行漸遠,嫌隙越來越大[2],但若以“貝寶黑幫”[3]為觀察之切入視角,則又未必如此。

關於貝寶黑幫,美國科技右翼大亨彼得蒂爾的傳記作者拉波爾德曾在2017年時如此寫道:“貝寶公司(總部在美國加州的在線支付服務商)的創始人,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沒有貝寶,就沒有特斯拉公司、SpaceX 、LinkedIn、Yelp和 YouTube ,也許也沒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Facebook 。2007年,經濟雜誌《福布斯》用一個黑手黨式的‘黑屋’環境中來為Paypal 的創始人們拍照。他們穿著皮夾克、運動衣、戴著金鏈子,這幅照片讓人想起一個相當曖昧可疑的環境。‘貝寶黑手黨’這個名字就此而生。這樣一批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如何產生的,他們在過去的十年裏對矽穀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活動也會影響現在的這十年嗎?對前首席運營官薩克斯來說,這是一批流浪者教徒,‘簡單地說,我們被趕出家門,然後他們也燒毀了我們的神廟’,對他來說,在貝寶的工作經曆是一場烈火考驗,‘火把所有雜質都吹走了,隻剩下純淨的鋼鐵。’”(呂律譯本,65-66頁)拉波爾德說的並不錯,8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看到“貝寶黑幫”的影響力正在全麵穿透美國政界。2024年特朗普能順利再獲政權,與“貝寶黑幫”人士的助力關聯甚大,後者之所以襄助特朗普,關鍵在於他們希望得到一個與他們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相符的美國:他們試圖努力引導美國政府政策減少對科技產業的監管、出台更多支持加密貨幣的政策、改弦易轍到不那麽激進的反壟斷立場,並對美國政府的主要部門進行更多財政削減[4]。在2025年初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剛起跑的時候,“貝寶黑幫”相關人士看起來正親密無間、精誠合作,共赴權力之約。一些美國科技界思想上靠近特朗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振奮,因為,“在此之前,很少有與科技行業有關的人願意為特朗普站台” [5]。

大致來說,“貝寶黑幫”的最早骨幹(且涉足政治領域並活躍至今的)共有五員幹將,分別是馬斯克、彼得·蒂爾、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 、 肯·豪厄裏(Ken Howery)和薩克斯(David O. Sacks)。他們都在貝寶公司上市前的最初那幾年裏就已深度參與了公司的核心運作,說是創始元老亦不為過。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從合到分軌跡已是很清晰的,那麽其他四人在這場分途之役中又是如何抉擇的呢?

關於矽穀科技右翼大亨、對特朗普第二任期“不具官位,卻極盡影響”(No Office, All Influence)的蒂爾在此間的立場,筆者曾有專文探討。但還有一點值得專門談談。自從2021 年以來,馬斯克就一直在鼓吹,每個人的家裏最終都會有一台屬於其個人使用的人型機器人。馬斯克認為這些機器人將大受歡迎,10 年內美國將有 10 億個這樣的機器人。同時,馬斯克癡迷於財政赤字問題,並將美國麵臨的高額債務作為他在 2024 年總統大選中支持特朗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並至少為其選戰投入了 2 億多美元)。馬斯克之所以與特朗普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後者的“大而美法案” 將使赤字增加 2.4 萬億美元是最重要的一個導因,馬斯克同時宣稱該法案將使美國債務水平“突破理智”,是“對納稅人智商的羞辱”。蒂爾在六月的公開訪談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蒂爾基本上是在試圖當眾揭露馬斯克主張的不自洽性,蒂爾宣稱,如果機器人真的能帶來革命性的生產力飛躍,未來人們隻需坐在一旁,機器人就能幫人們幹活,那為什麽像馬斯克這樣的人會如此擔心和憂慮於財政赤字呢?同樣的邏輯,如果馬斯克真的相信他的機器人革命論,那麽他就應該也相信赤字問題終會迎刃而解。蒂爾說,他最近和馬斯克仔細談過這個問題,但馬斯克仍對財政赤字問題擔憂不已。然後蒂爾下了個總結說:“這並不能證明馬斯克已不相信未來會有十億個機器人,但這表明他可能還沒有考慮清楚,或者他認為這不會帶來經濟上本質性的大變革,或者這裏頭存在著很大的誤差。是的,這些事情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周全考量的” [6]。蒂爾如此說法,當然比特朗普直接攻擊馬斯克“不滿於大而美法案主要源於該法案取消了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綠色能源稅收抵免”要溫和很多,但在當前馬斯克與特朗普分道揚鑣的大背景下來看,無疑仍是偏向特朗普那一邊。

蒂爾之所以會如此取態,除了不想在此關鍵時刻得罪特朗普之外,估計還與“大而美”法案的一項特質有關:該法案中有幾項條款與人工智能有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10 年的暫停期,在此期間,各州和地方政府將不得對人工智能進行監管,這看起來應該很合乎蒂爾的口味。馬斯克說“大而美”法案“在向已過時的產業施舍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未來的產業”(It gives handouts to industries of the past while severely damag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蒂爾卻並不這麽看,這也是蒂爾門生萬斯一直為法案鞍前馬後護航的原因之一。其實,蒂爾這種“無可救藥的技術樂觀主義”放在政治上不一定對,比如,美國學者雅各比在其名著《新反智時代》一書中就曾提到:“我們必須丟掉技術可以解決問題的錯覺,不論新設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當前的狀況,本質上非技術性的問題都無法靠技術手段解決”(曹聿非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5年,368頁)。美國學者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也曾在其出版於2017年的著作《重塑美國經濟》一書中提到:“更智能的機器意味著對工人的需求也將下降,年輕人有勞動能力但沒有財富投資,他們會發現自己處於經濟弱勢一端,拿著更低的工資,並且也無望從資本的高收益中獲利,年輕且沒有財富積累的美國人將有可能落後”,“智能機器實際上可能會導致事態螺旋惡化,也就是說,當今一代的年輕人因無法找到體麵工作,就會減少儲蓄,這樣一來,後一代的年輕工人將會更糟”(石爍等譯本,上海:格致出版社,2020年,67-68頁)。

另一條很明顯的證據是,蒂爾門人、目前任特朗普政府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director of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科雷特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在公開場合談到特朗普馬斯克之爭時是這樣說的:他首先回避了直接評論馬斯克針對特朗普發出的批評,然後宣稱特朗普有一種十分強大的能力,使得他在尋求 “美國創新的黃金時代”時能將科技業的領軍人物都變成他 “普遍 ”的友好隊友,“與多年前的曆次選舉相比,這次2024年選舉的獨特之處在於,幾年前不一定被認為是同一團隊的人,現在都精誠團結在總統身後,共同致力於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 [7]。科雷特西奧斯這番表態,當然也是站在特朗普一邊。

蒂爾年輕時展露的一大特色是行事風格往往表現得像個“一門心思要當政客的保守派”(查夫金所作蒂爾傳中譯本85頁),但年紀大了之後似乎不再想直接親自投身於政治場。蒂爾本人的確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府裏擔任具體官員職務,但其餘三位“貝寶黑幫”的老一輩幹將,則都更直接地實際服務於現特朗普政府,且未見因最近的特朗普馬斯克之爭而有掛冠隱退之意:

赫爾伯格,現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中擔任主管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economic grow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赫爾伯格是知名對華鷹派人物,他曾是試圖迫使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出售其社交媒體平台 TikTok 的相關法案的堅定支持者,在此點上,他曾與盧比奧等人頗相呼應。

豪厄裏,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駐瑞典大使,現任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駐丹麥大使,並將負責所謂的特朗普意圖購買格陵蘭島相關事務。

薩克斯,現主要負責白宮加密貨幣事務領域的各項工作統籌規劃(White House crypto czar )。薩克斯不僅親身服務於特朗普政府,還一直致力於吸納別的美國科技界知名人士加入特朗普執政陣營。

除此之外,還有三條特別值得重視的信息,曾一度擔任過貝寶公司總裁的大衛·馬庫斯 (David Marcus) 曾積極支持民主黨,卻在2024年夏天高調宣布轉而支持特朗普,而且,在最近的特朗普馬斯克之爭中,馬庫斯對於特朗普政治路線的支持表態並未見熄火。另外,前貝寶黑幫成員基思·拉博伊斯 (Keith Rabois)雖未加入特朗普執政團隊,但最近一直都堅定支持特朗普,即使對“大而美”法案也表示讚同。再就是年輕時曾在貝寶公司實習過的科技大亨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也參與了對特朗普的力挺,且近期一直致力於在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內部嵌入一個由 15 到 20 名 所謂“精英工程師 ”組成的團隊,並宣稱他們將 “加速食品藥品管理局治下最新的人工智能計劃上馬推行”。

“貝寶黑幫”也絕非唯一支持特朗普的科技界人士群組。如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帕爾默·拉基(Palmer Luckey),馬克·安德烈森(Marc Andreessen)等人,其生涯雖與貝寶並無直接交集,卻都在最近幾年的美國政治中力挺特朗普路線。更值得玩味的是,馬斯克親自從特斯拉和SpaceX等處帶入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人,如托馬斯·謝德 (Thomas Shedd)和凱瑟琳·埃施巴赫 (Catherine Eschbach),至今仍繼續效力於特朗普政府,甚至其中有個別人看起來官運頗為亨通。

總而言之,當年的“貝寶黑幫”裏多數人都顯著地並不站在馬斯克這邊(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曾擔任過PayPal高級副總裁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就一直堅持批評特朗普)。某種意義上,這也並不特別出人意料,正如蒂爾的另一位傳記作者查夫金在2021年就已指出的那樣:存在著一個“蒂爾和許多貝寶高管都非常熟悉的領地”,那就是“激進的保守派政治”,在貝寶公司裏,“自由主義者的身份”會讓持有該身份的人處於“少數派”的地位;貝寶員工“基本上都是白人男性”,在早期,“貝寶沒有聘用女性,也沒有一個黑人員工”(參閱岱岡譯本,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51,59,81頁)。若拿這些和馬斯克做比較,馬斯克還真是或多或少有點異類。正如英國學者麥克納布2022年所著的馬斯克傳裏記載的那樣:“雖然馬斯克是一個幹勁滿滿的企業家,很討厭發展道路上出現的政治路障,但也不應簡單地將他單純定義為隨心所欲的資本家。如果能察覺出馬斯克的政治觀點,會發現這些觀點既微妙又現實,並沒有鮮明地支持某個特定方向。從他發表的公開言論來看,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一個中間派,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半民主黨人,一半共和黨人’,支持民主,但同情‘社會主義者’。”(魏翠翠譯本,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150頁)

此外,馬斯克和貝寶前同仁們逐漸不搭同一條政治船其實也不算什麽新鮮事,蒂爾的傳記作者拉波爾德早就記述過:“貝寶文化具有對抗性”(呂律譯本,97頁)。

美國學者凱斯等人在其著於2019年的《美國怎麽了》一書中即已提到,今日的美國新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新興高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所屬的行業在半個世紀前尚不存在”,這些“已經變得極其富有的技術創新者”以“為大眾謀福利的‘公眾恩人’形象出現”,“站在了收入分配的最頂端,他們的年薪高達數百萬美元,他們對政治也有巨大的影響力”,但美國公眾特別需要警惕和提防的是,“‘公眾恩人’忽然翻臉變成‘強盜貴族’”的可能性(楊靜嫻譯本,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225-226頁)。以最近美國科技右翼的一係列頻繁動作觀之,凱斯等人所言非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安吉麗娜朱莉的19歲親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戀人同居
王室密談錄音疑流出!哈裏求和條件曝光:要棄梅根了?
看不懂“娃哈哈爭產”?來看這一篇就夠了!
特朗普心生一計,歐洲人頭都大了...
紐約CEO跟女高管相擁聽演唱會,上大屏幕後忙躲閃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加州州長跳腳:特朗普想把未來拱手交給中國!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燒! 傳當事女大生遭懲處後墜樓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18億美元的隱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萬就擊穿了?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勁的官員之一 這個“蠢貨”
遺產爭奪撲朔迷離 宗馥莉被要求說明百萬美元下落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會被拍 發文道歉 呼籲尊重隱私
冰箱上安攝像頭: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嗎?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過粗俗的生日賀信
女子花60萬斷骨增高13厘米,卻落下終身疾病
宗慶後三弟全家美籍負責在美資產 杜建英小兒生父存疑
宗慶後生前購買美國千萬豪宅曝光 頂級定製 奢華至極
小腿出現腫脹,特朗普患上的靜脈疾病是什麽
中國人大買加州房產 野火肆虐後 數十萬空屋格外刺眼
985學霸家長,正掙紮於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
來了!美國眾議院壓倒性優勢投票通過加密貨幣法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特朗普馬斯克之爭升級 矽穀科技右翼站在哪一邊?

澎湃思想市場 2025-07-18 06:42:10



最近的美國政治裏一件大事是特朗普與馬斯克之爭由於所謂“大而美”法案的推進而風雲再起,且愈發趨向不可調和之境,馬斯克高呼:“美國正因浪費和貪汙而破產”,他明確表示將組建第三黨“美國黨”,和特朗普及其領導下的“債務奴役政黨”共和黨鬥爭到底,又不斷暗示特朗普與“愛潑斯坦案”有牽連,甚至宣稱“美國黨”成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全麵曝光“愛潑斯坦案”文件,特朗普則幹脆放話暗示要把馬斯克給驅逐出美國,並宣稱馬斯克成立新政黨“實屬荒謬”。盡管美國是典型的兩黨製國家,第三黨一般難成氣候,但是,客觀上確實存在一種可能,即馬斯克的“美國黨”或許會讓共和黨在未來失去國會的控製權。有資深美國政治分析師就指出,如果真能通過成立第三黨而掌控美國政治,那別的科技領袖們早就會做了,馬斯克的主要目的還是停留在給特朗普造成實際傷害上,而非真正去贏得選戰勝利[1]。

特朗普馬斯克之爭升級 矽穀科技右翼站在哪一邊?

特朗普與馬斯克

關於此事最新消息是,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對愛潑斯坦案的處理方式引發了一些特朗普支持者的不滿。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台為邦迪發聲,稱讚邦迪工作出色,還勸告支持者們不要太過執著於該案。而馬斯克則在線高調喊話特朗普:“公布文件得了”。

觀察此事件的不斷進展,一個特別好的視角是從馬斯克最早起家時曾參與過的所謂“貝寶黑幫”(PayPal Mafia)創始成員們的立場取態來看。雖然很多美國媒體都推測特朗普正和美國科技產業界的領軍人物們漸行漸遠,嫌隙越來越大[2],但若以“貝寶黑幫”[3]為觀察之切入視角,則又未必如此。

關於貝寶黑幫,美國科技右翼大亨彼得蒂爾的傳記作者拉波爾德曾在2017年時如此寫道:“貝寶公司(總部在美國加州的在線支付服務商)的創始人,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沒有貝寶,就沒有特斯拉公司、SpaceX 、LinkedIn、Yelp和 YouTube ,也許也沒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Facebook 。2007年,經濟雜誌《福布斯》用一個黑手黨式的‘黑屋’環境中來為Paypal 的創始人們拍照。他們穿著皮夾克、運動衣、戴著金鏈子,這幅照片讓人想起一個相當曖昧可疑的環境。‘貝寶黑手黨’這個名字就此而生。這樣一批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如何產生的,他們在過去的十年裏對矽穀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活動也會影響現在的這十年嗎?對前首席運營官薩克斯來說,這是一批流浪者教徒,‘簡單地說,我們被趕出家門,然後他們也燒毀了我們的神廟’,對他來說,在貝寶的工作經曆是一場烈火考驗,‘火把所有雜質都吹走了,隻剩下純淨的鋼鐵。’”(呂律譯本,65-66頁)拉波爾德說的並不錯,8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看到“貝寶黑幫”的影響力正在全麵穿透美國政界。2024年特朗普能順利再獲政權,與“貝寶黑幫”人士的助力關聯甚大,後者之所以襄助特朗普,關鍵在於他們希望得到一個與他們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相符的美國:他們試圖努力引導美國政府政策減少對科技產業的監管、出台更多支持加密貨幣的政策、改弦易轍到不那麽激進的反壟斷立場,並對美國政府的主要部門進行更多財政削減[4]。在2025年初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剛起跑的時候,“貝寶黑幫”相關人士看起來正親密無間、精誠合作,共赴權力之約。一些美國科技界思想上靠近特朗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振奮,因為,“在此之前,很少有與科技行業有關的人願意為特朗普站台” [5]。

大致來說,“貝寶黑幫”的最早骨幹(且涉足政治領域並活躍至今的)共有五員幹將,分別是馬斯克、彼得·蒂爾、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 、 肯·豪厄裏(Ken Howery)和薩克斯(David O. Sacks)。他們都在貝寶公司上市前的最初那幾年裏就已深度參與了公司的核心運作,說是創始元老亦不為過。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從合到分軌跡已是很清晰的,那麽其他四人在這場分途之役中又是如何抉擇的呢?

關於矽穀科技右翼大亨、對特朗普第二任期“不具官位,卻極盡影響”(No Office, All Influence)的蒂爾在此間的立場,筆者曾有專文探討。但還有一點值得專門談談。自從2021 年以來,馬斯克就一直在鼓吹,每個人的家裏最終都會有一台屬於其個人使用的人型機器人。馬斯克認為這些機器人將大受歡迎,10 年內美國將有 10 億個這樣的機器人。同時,馬斯克癡迷於財政赤字問題,並將美國麵臨的高額債務作為他在 2024 年總統大選中支持特朗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並至少為其選戰投入了 2 億多美元)。馬斯克之所以與特朗普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後者的“大而美法案” 將使赤字增加 2.4 萬億美元是最重要的一個導因,馬斯克同時宣稱該法案將使美國債務水平“突破理智”,是“對納稅人智商的羞辱”。蒂爾在六月的公開訪談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蒂爾基本上是在試圖當眾揭露馬斯克主張的不自洽性,蒂爾宣稱,如果機器人真的能帶來革命性的生產力飛躍,未來人們隻需坐在一旁,機器人就能幫人們幹活,那為什麽像馬斯克這樣的人會如此擔心和憂慮於財政赤字呢?同樣的邏輯,如果馬斯克真的相信他的機器人革命論,那麽他就應該也相信赤字問題終會迎刃而解。蒂爾說,他最近和馬斯克仔細談過這個問題,但馬斯克仍對財政赤字問題擔憂不已。然後蒂爾下了個總結說:“這並不能證明馬斯克已不相信未來會有十億個機器人,但這表明他可能還沒有考慮清楚,或者他認為這不會帶來經濟上本質性的大變革,或者這裏頭存在著很大的誤差。是的,這些事情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周全考量的” [6]。蒂爾如此說法,當然比特朗普直接攻擊馬斯克“不滿於大而美法案主要源於該法案取消了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綠色能源稅收抵免”要溫和很多,但在當前馬斯克與特朗普分道揚鑣的大背景下來看,無疑仍是偏向特朗普那一邊。

蒂爾之所以會如此取態,除了不想在此關鍵時刻得罪特朗普之外,估計還與“大而美”法案的一項特質有關:該法案中有幾項條款與人工智能有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10 年的暫停期,在此期間,各州和地方政府將不得對人工智能進行監管,這看起來應該很合乎蒂爾的口味。馬斯克說“大而美”法案“在向已過時的產業施舍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未來的產業”(It gives handouts to industries of the past while severely damag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蒂爾卻並不這麽看,這也是蒂爾門生萬斯一直為法案鞍前馬後護航的原因之一。其實,蒂爾這種“無可救藥的技術樂觀主義”放在政治上不一定對,比如,美國學者雅各比在其名著《新反智時代》一書中就曾提到:“我們必須丟掉技術可以解決問題的錯覺,不論新設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當前的狀況,本質上非技術性的問題都無法靠技術手段解決”(曹聿非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5年,368頁)。美國學者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也曾在其出版於2017年的著作《重塑美國經濟》一書中提到:“更智能的機器意味著對工人的需求也將下降,年輕人有勞動能力但沒有財富投資,他們會發現自己處於經濟弱勢一端,拿著更低的工資,並且也無望從資本的高收益中獲利,年輕且沒有財富積累的美國人將有可能落後”,“智能機器實際上可能會導致事態螺旋惡化,也就是說,當今一代的年輕人因無法找到體麵工作,就會減少儲蓄,這樣一來,後一代的年輕工人將會更糟”(石爍等譯本,上海:格致出版社,2020年,67-68頁)。

另一條很明顯的證據是,蒂爾門人、目前任特朗普政府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director of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科雷特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在公開場合談到特朗普馬斯克之爭時是這樣說的:他首先回避了直接評論馬斯克針對特朗普發出的批評,然後宣稱特朗普有一種十分強大的能力,使得他在尋求 “美國創新的黃金時代”時能將科技業的領軍人物都變成他 “普遍 ”的友好隊友,“與多年前的曆次選舉相比,這次2024年選舉的獨特之處在於,幾年前不一定被認為是同一團隊的人,現在都精誠團結在總統身後,共同致力於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 [7]。科雷特西奧斯這番表態,當然也是站在特朗普一邊。

蒂爾年輕時展露的一大特色是行事風格往往表現得像個“一門心思要當政客的保守派”(查夫金所作蒂爾傳中譯本85頁),但年紀大了之後似乎不再想直接親自投身於政治場。蒂爾本人的確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府裏擔任具體官員職務,但其餘三位“貝寶黑幫”的老一輩幹將,則都更直接地實際服務於現特朗普政府,且未見因最近的特朗普馬斯克之爭而有掛冠隱退之意:

赫爾伯格,現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中擔任主管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economic grow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赫爾伯格是知名對華鷹派人物,他曾是試圖迫使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出售其社交媒體平台 TikTok 的相關法案的堅定支持者,在此點上,他曾與盧比奧等人頗相呼應。

豪厄裏,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駐瑞典大使,現任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駐丹麥大使,並將負責所謂的特朗普意圖購買格陵蘭島相關事務。

薩克斯,現主要負責白宮加密貨幣事務領域的各項工作統籌規劃(White House crypto czar )。薩克斯不僅親身服務於特朗普政府,還一直致力於吸納別的美國科技界知名人士加入特朗普執政陣營。

除此之外,還有三條特別值得重視的信息,曾一度擔任過貝寶公司總裁的大衛·馬庫斯 (David Marcus) 曾積極支持民主黨,卻在2024年夏天高調宣布轉而支持特朗普,而且,在最近的特朗普馬斯克之爭中,馬庫斯對於特朗普政治路線的支持表態並未見熄火。另外,前貝寶黑幫成員基思·拉博伊斯 (Keith Rabois)雖未加入特朗普執政團隊,但最近一直都堅定支持特朗普,即使對“大而美”法案也表示讚同。再就是年輕時曾在貝寶公司實習過的科技大亨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也參與了對特朗普的力挺,且近期一直致力於在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內部嵌入一個由 15 到 20 名 所謂“精英工程師 ”組成的團隊,並宣稱他們將 “加速食品藥品管理局治下最新的人工智能計劃上馬推行”。

“貝寶黑幫”也絕非唯一支持特朗普的科技界人士群組。如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帕爾默·拉基(Palmer Luckey),馬克·安德烈森(Marc Andreessen)等人,其生涯雖與貝寶並無直接交集,卻都在最近幾年的美國政治中力挺特朗普路線。更值得玩味的是,馬斯克親自從特斯拉和SpaceX等處帶入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人,如托馬斯·謝德 (Thomas Shedd)和凱瑟琳·埃施巴赫 (Catherine Eschbach),至今仍繼續效力於特朗普政府,甚至其中有個別人看起來官運頗為亨通。

總而言之,當年的“貝寶黑幫”裏多數人都顯著地並不站在馬斯克這邊(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曾擔任過PayPal高級副總裁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就一直堅持批評特朗普)。某種意義上,這也並不特別出人意料,正如蒂爾的另一位傳記作者查夫金在2021年就已指出的那樣:存在著一個“蒂爾和許多貝寶高管都非常熟悉的領地”,那就是“激進的保守派政治”,在貝寶公司裏,“自由主義者的身份”會讓持有該身份的人處於“少數派”的地位;貝寶員工“基本上都是白人男性”,在早期,“貝寶沒有聘用女性,也沒有一個黑人員工”(參閱岱岡譯本,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51,59,81頁)。若拿這些和馬斯克做比較,馬斯克還真是或多或少有點異類。正如英國學者麥克納布2022年所著的馬斯克傳裏記載的那樣:“雖然馬斯克是一個幹勁滿滿的企業家,很討厭發展道路上出現的政治路障,但也不應簡單地將他單純定義為隨心所欲的資本家。如果能察覺出馬斯克的政治觀點,會發現這些觀點既微妙又現實,並沒有鮮明地支持某個特定方向。從他發表的公開言論來看,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一個中間派,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半民主黨人,一半共和黨人’,支持民主,但同情‘社會主義者’。”(魏翠翠譯本,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150頁)

此外,馬斯克和貝寶前同仁們逐漸不搭同一條政治船其實也不算什麽新鮮事,蒂爾的傳記作者拉波爾德早就記述過:“貝寶文化具有對抗性”(呂律譯本,97頁)。

美國學者凱斯等人在其著於2019年的《美國怎麽了》一書中即已提到,今日的美國新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新興高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所屬的行業在半個世紀前尚不存在”,這些“已經變得極其富有的技術創新者”以“為大眾謀福利的‘公眾恩人’形象出現”,“站在了收入分配的最頂端,他們的年薪高達數百萬美元,他們對政治也有巨大的影響力”,但美國公眾特別需要警惕和提防的是,“‘公眾恩人’忽然翻臉變成‘強盜貴族’”的可能性(楊靜嫻譯本,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225-226頁)。以最近美國科技右翼的一係列頻繁動作觀之,凱斯等人所言非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