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會山,圍繞國防預算的政治較量再起波瀾。當地時間7月17日,眾議院以221票對209票,批準了2026財年撥款約8320億美元的國防法案,這是共和黨推動特朗普總統國防優先事項的又一重大勝利,也讓國防開支再創新高。
這項法案的通過,標誌著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在不到數周的時間裏,為特朗普版“宏偉法案”追加的第二輪撥款。這背後不僅是數字的攀升,更映射出特朗普政府重塑國防政策和預算結構的意圖,也凸顯了美國政壇在國防、社會議題與預算責任之間的深層分裂。
黨派對決:221票對209票,特朗普因素主導議程
此次投票結果鮮明展現了黨派對立:除了5名民主黨人越過黨派界線投下讚成票,以及3名共和黨人投了反對票外,絕大多數議員都嚴格遵循了所在黨派的立場。
這項措施是共和黨為2026財年通過的第二項大型撥款法案。幾周前,眾議院剛剛批準了另一項規模達1500億美元的撥款,直接服務於特朗普政府的“減稅與削減開支宏偉法案”。
對於特朗普而言,國防預算不僅僅是數字問題,更是其政治品牌的重要支撐:強調“強大軍力”,遏製對手,以及重振製造業和工業基地。
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多名共和黨成員直言,他們近幾個月的重點正是“全力支持特朗普總統的國防戰略”,而非僅僅遵循五角大樓的既定規劃。
預算細節:軍人工資、導彈防禦與研發並舉
新通過的法案條文超過千頁,內容覆蓋從士兵薪酬到導彈防禦、研發創新等多個領域。
具體來看,現役、預備役和國民警衛隊軍人的經費將在現有水平上增加66億美元,達到1890億美元;軍人基本工資將上調3.8%,預計於明年1月正式生效。
采購經費也將達到1740億美元,比此前水平增加65億美元;而運營和維護預算為2830億美元,較2025年減少約70億美元。這一削減部分與共和黨內部對“去臃腫”及效率改革的呼聲有關。
此外,法案中還包括1480億美元用於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RDT&E),並增加了對國防部衛生項目以及海外人道主義、災難和公民援助項目的支持。
這些細節顯示出共和黨議員試圖在“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維持平衡,但核心仍是圍繞特朗普提出的重點項目傾斜資源。
特朗普“宏偉法案”的深遠影響
共和黨本月早些時候還通過了另一項重要國防經費計劃,即特朗普提出的“宏偉法案”中的部分內容。該計劃直接追加250億美元用於“金頂”導彈防禦係統,並投入數十億美元加強造船、彈藥及核威懾等領域。
特朗普的金頂計劃
在特朗普政府眼中,這項導彈防禦係統不僅是軍事需求,更具有象征意義:向國內選民證明政府“在嚴峻的全球競爭中確保安全”,同時展示技術創新和國防工業的強勁發展。
對特朗普來說,這是對奧巴馬時代“亞太再平衡”和拜登政府“區域夥伴策略”的替代方案,更直接、更高調,也更符合“美國優先”的邏輯。
政治附加條款:社會議題卷入國防預算
然而,這項國防法案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字遊戲,還被附加了大量反映黨派意識形態的內容。
法案中包含的部分條款,明確寫入禁止國防部資助與墮胎相關旅行,禁止資助性別肯定手術,並試圖將對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DEI)的限製寫進國防政策本身。
這些條款引發民主黨強烈抗議,被指責為“把社會議題引入國家安全”,甚至有批評稱這是“利用軍隊預算戰場推進文化戰爭”。
但共和黨辯稱,這些措施正是為了回應部分基層選民和退伍軍人群體的擔憂,並讓軍隊回到“核心使命”,而非卷入政治和社會議題。
內部修正與博弈:保留部分防護欄
在法案辯論過程中,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也進行了一係列內部協商,試圖緩和部分爭議。
例如,法案中通過了禁止將武裝部隊用於國內執法的修正案,這回應了部分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對潛在“軍隊內政化”的擔憂。同時,還增加了禁止在不安全網絡上傳輸機密信息的條款,以避免泄密風險。
這些修正案顯示出即使在共和黨內部,也有人對“無上限擴張國防預算”或“國防政治化”保持謹慎態度。
預算責任與赤字陰影
盡管共和黨強調“支持軍隊、保障國家安全”,但如此大規模的預算擴張也讓一些傳統財政保守派擔憂。
大又美法案提高政府赤字
截至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赤字持續高企,國債規模接近曆史新高。部分共和黨議員曾呼籲,要通過削減國內項目開支(如教育、醫療等)來彌補國防支出帶來的缺口,但這一思路同樣存在巨大爭議。
一位共和黨內部財政專家私下表示:“我們不能一邊打著‘財政緊縮’的旗號,一邊為軍工企業開空頭支票。”
國防戰略的分歧與未來走向
透過預算,可以清晰看出共和黨與特朗普政府對國防戰略的側重點:更少依賴國際多邊合作,更側重硬實力威懾與技術優勢。
而民主黨更傾向通過結盟、外交與區域戰略合作,來實現國防目標,並警惕“過度軍備化”帶來的國際緊張與預算負擔。
2026財年國防預算的最終版本仍需與參議院版本協商並統一。而這場黨派之爭,遠不止是對導彈或航母的態度,更是兩種對世界與美國角色截然不同的理解。
寫在最後:一張預算賬單,背後是深刻的國家抉擇
832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數字背後,是一場關於安全、價值觀與財政責任的拉鋸戰。是“更大更強的美國”,還是“更平衡更謹慎的美國”,國會、白宮和選民仍將繼續爭論不休。
正如一位匿名議員在投票後所說:“國防預算不隻是給坦克和導彈撥錢,而是決定我們要成為什麽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