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宣布,聯邦政府將不再為加州高鐵項目提供任何資金,稱其為“災難性、嚴重超支的‘通往虛無的高鐵’”。他指責加州州長紐森領導無能,稱該項目已耗費數千億美元,卻“從未兌現承諾、永遠無法交付”。
美國2008年通過“高速鐵路法案”以來,曆經預算提高、規劃方案更改、工程進度延期、應對環境訴訟、建設經驗欠缺等種種磨難,加州高鐵的主要橋梁和軌下基礎設施已接近完工,但軌道鋪設和信號係統尚未全部展開,通車時間預計不會早於2030年。
今年6月初,美國交通部發布報告稱,正在緩慢建設中的加利福尼亞州高鐵,存在工期延誤、管理不善等各種問題,並威脅會取消額外撥款,讓這條高鐵麵臨“爛尾”的風險,也讓這條已“修了近二十年、隻修了一小段”的鐵路再次成為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辯論的焦點。
加州高鐵,是美國規劃的首條高鐵,也是迄今美國最具雄心的綠色交通工程。自2008年加州選民通過“高速鐵路法案”後,該項目便被確定為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這兩座城市分別位於狹長的加利福尼亞州南北兩端,直線距離約600公裏,大致相當於中國北京到鄭州的距離。而在中國,這兩地之間早已實現高鐵3小時內直達。
而加州高鐵項目,被設計為全長超過800公裏,時速超過320公裏的“美式子彈列車”。其承諾不僅是速度,更在於推動轉型——助力加州擺脫以汽車和短途航班為主導的碳密集型出行模式,成為清潔能源交通領域的先鋒。然而,現實卻遠沒有理想那樣高速前進。
17年花了160億美元
竟連1條軌道都沒鋪
記者
劉旭:美國交通部今年6月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加州高鐵項目存在工期延誤、管理不善等一係列問題,“從2008年法案通過,到現在17年花了160億美元卻連一條軌道都還沒鋪”。報告還要求加州高鐵管理局在7月11日之前做出回應,否則將取消約40億美元的額外撥款。
記者
劉旭:這是加州高鐵建設的實時地圖。圖中藍色線路代表一期工程,該工程原計劃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然而實際路線改道至“中央穀地”建設,也就是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加州城市貝克斯菲爾德北部。我身後是一處於今年5月剛剛完工的高鐵立體交叉項目,此項目也是距離洛杉磯最近的完工項目地點,直線距離達180公裏。通過查看這張互動地圖並進行統計,目前已有51處項目完工,在地圖上以綠色標記;另有36處項目處於在建狀態,以橙色標記。這些項目涵蓋鋪設鐵路軌道所需的高架橋、地下通道以及立體交叉等設施,均為鐵路建設的基礎工程。由於現階段僅完成了這些節點性的建築設施,尚未實現整段工程的完工,因此目前尚未鋪設任何一段軌道。
記者
劉旭:從地形條件來看,加州中部山穀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重要的農業種植區域,分布著大片相連的農場。高鐵項目選址在此建設,原本施工難度不大,但實際直到2015年才正式開工。項目進展緩慢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農場征地困難、需應對環境訴訟以及建設經驗欠缺等。
通車時間遙遙無期
預計不會早於2030年
目前,加州高鐵的最新建設進度如何呢?“美國高鐵夢”又能否照進現實?
記者
劉旭:加州高鐵項目曆經諸多挑戰與問題,如預算增加、規劃方案調整、工程進度延遲等。截至目前,實際建設集中在縮減後的中部“中央穀地”段,全長約200公裏,線路從馬德拉延伸至貝克斯菲爾德。該段自2015年開工以來,遭遇了合同反複更換、土地征收受阻以及成本大幅上漲等困境。根據加州高鐵局最新公布的進展,主要橋梁和軌下基礎設施已接近完工,但軌道鋪設和信號係統尚未全麵啟動,預計通車時間不會早於2030年。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5年內,加州高鐵仍難以投入使用。
記者
劉旭:至今,加州高鐵仍未開通任何一條可供運營的線路。原本規劃中連接舊金山和洛杉磯的高速鐵路項目,通車時間已從最初設定的2020年,推遲到了“2033年或更晚”;同時,全線預算也大幅攀升,從最初估算的330億美元暴漲至近1280億美元。項目負責人曾在州議會上表示,“我們不是失敗,隻是慢得像在逆風中推鋼鐵火車。”
三分之一資金來自聯邦 特朗普威脅撤資
記者
劉旭:如果聯邦政府撤資,是否會讓加州高鐵“爛尾”。目前,加州高鐵獲得的資金中,約三分之一來自聯邦政府,主要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和“美國複蘇與再投資法案”來支持。拜登政府在2023–2024年間曾追加逾30億美元資金,用於支持中部段建設。但特朗普政府最新表態,又威脅將會對加州高鐵項目撤資。這無疑讓項目麵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聯邦撤資成真,不僅“中央穀地”段恐將“爛尾”,後續洛杉磯—阿納海姆與舊金山灣區段的推進也將徹底停滯。項目發言人在回應媒體時表示,“我們已經習慣在政治逆風中修建這條鐵路。”
記者
劉旭:美國《新聞周刊》近日的報道分析了美國高鐵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文章稱,基礎設施工程成本高昂、回報周期漫長,高鐵的特性決定了它需要沿線各州眾多利益相關方的支持,而在美國,這種共識卻始終難以達成。更棘手的是聯邦政府的搖擺態度。
或沉重打擊全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信心
在環保方麵。據報道,加州高鐵若成功建成,每年將可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減少30萬輛汽車上路。然而這項被譽為美國綠色轉型“象征性項目”之一的加州高鐵卻麵臨著轉型爭議。
記者
劉旭:有環境專家表示,“高速鐵路並不是短期財政收益項目,而是氣候責任投資的代表。如果因為政治壓力而放棄,那將對全美綠色基礎設施信心造成重大打擊。”然而,環保主義者的堅持難以抵擋現實挑戰。地方征地遲滯、承包商更換頻繁、州政府財政吃緊,以及公眾對“建了一半的鐵路能否通車”的疑問,都讓支持者步步為營。一項2025年初的民調顯示,超過53%的加州選民“對高鐵項目失去信心”,隻有28%的人認為“它最終能完成並投入使用”。
記者
劉旭:倘若“中央穀地”段最終無法貫通並形成可運營的線路,那麽此前投入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很可能付諸東流,甚至會淪為土地資源、公共信任以及氣候承諾的“三重浪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項目顧問坦言,“最令人擔憂的並非錢打了水漂,而是整個國家此後可能再無人敢提及高鐵建設。”而對於民眾來說,20年來,聽到的總是“即將通車”“已經開工”的消息,卻始終未能真正坐上這趟“美國高鐵”。這種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帶來的不隻是出行上的不便,更引發了民眾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