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海洋探索新時代:科考船勘測潛在衝突前線地帶

中國海洋探索新時代:科考船勘測潛在衝突前線地帶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於 2025-07-11 09:05:4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習近平致力於將中國打造為一個海洋強國的同時,中國的科考船正航行得越來越遠,向海底探測得越來越深,收集可能會對海洋生物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加深了解的信息。
但相關科考也可能服務於中國海軍的利益,讓海軍獲得如何在太平洋部署潛艇,或試圖跟蹤更隱蔽的美國潛艇的信息。https://t.co/Q0gZ5iQMvZ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July 11, 2025
中國已進入海洋探索的新時代。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致力於將中國打造為一個海洋強國——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打造規模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開發海底礦產資源。習近平想讓中國的研究能力與這些雄心匹配。

中國的科考船正航行得越來越遠,探測得越來越深,收集可能會對海洋生物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加深了解的信息。但科考調查也可能服務於中國海軍的利益,讓海軍獲得如何在太平洋部署潛艇,或試圖跟蹤更隱蔽的美國潛艇的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壯大的科考船隊可能會讓中國政府在與美國展開海上競爭時擁有強大的優勢。

“看到中國正在如此之快地趕上來令人震驚,至少從規模上來看,”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布魯斯·瓊斯說,他正在研究中國的海洋研究工作。他補充道,中國“確實在將深海海底視為一種戰略空間,力圖在其中取得領先地位”。

根據在新西蘭和華盛頓設有辦公室的Starboard Maritime Intelligence提供的船舶定位數據,中國科考船一直在對中國海軍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水域進行勘測,包括台灣以東水域,以及關島東西海岸以外約400公裏的水域。

這些科考船以平行線或密集的網格路線航行,專家們指出,這種精確航行模式表明,它們在有條理地收集有關海床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用途包括為軍事行動提供支持。

《紐約時報》通過查看Starboard的數據以及閱讀這些科考船上的科學家發表的數十份技術報告和研究報告,發現了上述趨勢和其他一些動向。

Starboard的數據顯示,“向陽紅06”和其他五艘中國科考船去年在台灣東海岸附近的海域以平行線的方式來回航行了25次,這些船上配有聲納和深海采樣設備。在同一個時期,中國的科考船還前往遠離本土的關島周邊海域進行探測,並最近在上個月恢複了對美國屬地關島以東水域的探測工作。

部分中國科考船(如“探索一號”)搭載了載人潛水器,據中國媒體報道,這種潛水器可下潛到海底1萬米。許多科考船配備了用於對海底進行掃描的先進聲納,還配有傳輸海況數據的浮標。中國還在部分科考船上部署了無人帆船和水下滑翔機。

和其他航海大國一樣,中國也用軍艦開展海洋調查。但中國的大多數科考船是民用性質,由政府機構、大學和科研機構運行,與海軍艦艇相比,這些民用船隻較少引發警惕,讓中國能在敏感水域更自由地行動。

對潛在衝突的前線地帶進行測繪

去年2月,一艘船名為“大洋號”的中國科考船沿台灣東海岸展開作業,其五天的航行圖是一係列平行線。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包括“向陽紅06”在內的另外五艘中國科考船回到同一水域,以類似的航線在該海域來回航行。它們的航行速度通常很慢,一般是每小時13到16公裏,這是用聲納和其他技術測繪海底特征的理想速度,這種工作在科學上叫測深。

一些中國科考船曾逼近台灣的12海裏海上邊界,但似乎沒有越界行為,這意味著台灣政府幾乎不可能對其做法表示反對。

然而,相關科研活動的潛在軍事價值顯而易見。

“在我看來,最主要的結論是:中國似乎正試圖收集該海域的測深數據,但又刻意掩飾測繪意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助理教授瑞安·D·馬丁森以個人身份發表評論說,他是研究中國科考船的專家。

台灣的東海岸有重要的空軍和海軍基地,如果爆發戰爭,中國海軍會試圖奪取附近海域的控製權。

太平洋的這個區域受黑潮的影響,它將相對溫度高、鹽度高的海水從赤道向北輸送,沿台灣東海岸流動。多位專家指出,在台灣東北海域,黑潮與陡峭的海底陸坡相遇,形成了阻礙潛艇航行的複雜水文環境。中國的軍事研究人員在2010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了解黑潮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隱蔽自己、打擊敵人”。

按照前美國海軍情報官、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講師的J.邁克爾·達姆的說法,深海環境“幾乎就像是一杯芭菲(一種法式甜點——譯注)”,海水溫度與鹽度呈分層變化,影響聲波在水中的傳播方式。

“掌握這些數據能判斷哪個海域適合潛艇藏身,哪個海域不適合,”達姆解釋道。

布魯金斯學會潛艇專家湯姆·斯特凡尼克表示,這些勘測數據還可以幫助中國決定在哪裏部署水雷,並朝著“遠距離探測潛艇”的長期目標邁進。台灣當局曾報告在東部海域發現中國的監測浮標,此類設備可能也是情報收集體係的組成部分。

在美軍樞紐關島附近展開勘測

去年初以來,中國科考船開始在關島附近海域開展勘測活動。美軍在關島部署了轟炸機、潛艇、海軍陸戰隊及雷達係統。“向陽紅06”號等中國科考船在該海域來回航行,以約1.6公裏為間隔繪製出密集的勘測網格線。

台灣大學海洋學教授詹森指出:“如此密集的航跡均在一年內完成,顯然他們是在進行水深測量。”

在關島附近進行作業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礦產勘探。中國的一個海洋礦業組織已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勘探關島以東的一些區域。夏威夷大學退休的海洋研究員克裏斯托弗·凱利分析,中國船隻在關島以西的勘測水域“並不被視為礦產勘探的優先區域,因此,這些調查可能有其他目的”。

數名海軍專家表示,關島海域的測繪將提升中國潛艇在該區域的作戰能力。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美國海軍潛艇軍官布萊恩·克拉克指出,中國科考船還可能借此定位美國海底電纜及潛艇探測技術。

“你可以看出中國人可能正在試圖找到合適的地點,在衝突發生前派潛艇在那裏潛伏起來,”克拉克說。他還表示,這些潛艇可以“突然出現並發起攻擊,或者使美軍麵臨危險。”

日益增長的區域擔憂

根據國際法,民用科考船可在國際水域,甚至在他國的專屬經濟區活動,前提是它們獲得許可。

但中國日益頻繁派遣此類科考船的行為已在整個亞太地區引起了警惕。(中方亦曾對美國海軍在中國近海的海洋監測船活動表示不滿。)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專家助理、前澳海軍軍官詹妮弗·帕克在郵件中指出:“中國不斷擴張的海上活動值得密切關注,尤其是那些測繪海床、部署傳感器、為潛艇行動鋪路的‘科考'船。”不過她也補充道:“每次航行都需依據證據來判斷。”

今年5月,菲律賓出動一艘海岸警衛隊船隻和一架飛機追蹤一艘中國科考船,馬尼拉稱其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非法作業。今年3月,一艘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附近航行的中國科考船引起了澳政府的關注。越南也對中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進行的海洋勘測活動提出抗議。

“我們都認為很難以很正常的眼光來看待,”台灣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接受采訪時表示。她指的是中國在台灣周邊海域部署的科考船及海洋監測設備。

盡管存在擔憂,中國的科考活動仍在持續。上月,“向陽紅1”與“向陽紅5”抵達關島以東海域,恢複了網格狀移動,係統掃描海底情況。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你是聽不懂人話嗎?”人工智能客服逼瘋消費者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湘潭大學投毒案二審開庭:現場過道坐滿人
昆侖石刻真假之謎:當地有牧民稱40年前就曾看見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海洋探索新時代:科考船勘測潛在衝突前線地帶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5-07-11 09:05:46

在習近平致力於將中國打造為一個海洋強國的同時,中國的科考船正航行得越來越遠,向海底探測得越來越深,收集可能會對海洋生物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加深了解的信息。
但相關科考也可能服務於中國海軍的利益,讓海軍獲得如何在太平洋部署潛艇,或試圖跟蹤更隱蔽的美國潛艇的信息。https://t.co/Q0gZ5iQMvZ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July 11, 2025
中國已進入海洋探索的新時代。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致力於將中國打造為一個海洋強國——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打造規模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開發海底礦產資源。習近平想讓中國的研究能力與這些雄心匹配。

中國的科考船正航行得越來越遠,探測得越來越深,收集可能會對海洋生物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加深了解的信息。但科考調查也可能服務於中國海軍的利益,讓海軍獲得如何在太平洋部署潛艇,或試圖跟蹤更隱蔽的美國潛艇的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壯大的科考船隊可能會讓中國政府在與美國展開海上競爭時擁有強大的優勢。

“看到中國正在如此之快地趕上來令人震驚,至少從規模上來看,”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布魯斯·瓊斯說,他正在研究中國的海洋研究工作。他補充道,中國“確實在將深海海底視為一種戰略空間,力圖在其中取得領先地位”。

根據在新西蘭和華盛頓設有辦公室的Starboard Maritime Intelligence提供的船舶定位數據,中國科考船一直在對中國海軍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水域進行勘測,包括台灣以東水域,以及關島東西海岸以外約400公裏的水域。

這些科考船以平行線或密集的網格路線航行,專家們指出,這種精確航行模式表明,它們在有條理地收集有關海床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用途包括為軍事行動提供支持。

《紐約時報》通過查看Starboard的數據以及閱讀這些科考船上的科學家發表的數十份技術報告和研究報告,發現了上述趨勢和其他一些動向。

Starboard的數據顯示,“向陽紅06”和其他五艘中國科考船去年在台灣東海岸附近的海域以平行線的方式來回航行了25次,這些船上配有聲納和深海采樣設備。在同一個時期,中國的科考船還前往遠離本土的關島周邊海域進行探測,並最近在上個月恢複了對美國屬地關島以東水域的探測工作。

部分中國科考船(如“探索一號”)搭載了載人潛水器,據中國媒體報道,這種潛水器可下潛到海底1萬米。許多科考船配備了用於對海底進行掃描的先進聲納,還配有傳輸海況數據的浮標。中國還在部分科考船上部署了無人帆船和水下滑翔機。

和其他航海大國一樣,中國也用軍艦開展海洋調查。但中國的大多數科考船是民用性質,由政府機構、大學和科研機構運行,與海軍艦艇相比,這些民用船隻較少引發警惕,讓中國能在敏感水域更自由地行動。

對潛在衝突的前線地帶進行測繪

去年2月,一艘船名為“大洋號”的中國科考船沿台灣東海岸展開作業,其五天的航行圖是一係列平行線。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包括“向陽紅06”在內的另外五艘中國科考船回到同一水域,以類似的航線在該海域來回航行。它們的航行速度通常很慢,一般是每小時13到16公裏,這是用聲納和其他技術測繪海底特征的理想速度,這種工作在科學上叫測深。

一些中國科考船曾逼近台灣的12海裏海上邊界,但似乎沒有越界行為,這意味著台灣政府幾乎不可能對其做法表示反對。

然而,相關科研活動的潛在軍事價值顯而易見。

“在我看來,最主要的結論是:中國似乎正試圖收集該海域的測深數據,但又刻意掩飾測繪意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助理教授瑞安·D·馬丁森以個人身份發表評論說,他是研究中國科考船的專家。

台灣的東海岸有重要的空軍和海軍基地,如果爆發戰爭,中國海軍會試圖奪取附近海域的控製權。

太平洋的這個區域受黑潮的影響,它將相對溫度高、鹽度高的海水從赤道向北輸送,沿台灣東海岸流動。多位專家指出,在台灣東北海域,黑潮與陡峭的海底陸坡相遇,形成了阻礙潛艇航行的複雜水文環境。中國的軍事研究人員在2010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了解黑潮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隱蔽自己、打擊敵人”。

按照前美國海軍情報官、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講師的J.邁克爾·達姆的說法,深海環境“幾乎就像是一杯芭菲(一種法式甜點——譯注)”,海水溫度與鹽度呈分層變化,影響聲波在水中的傳播方式。

“掌握這些數據能判斷哪個海域適合潛艇藏身,哪個海域不適合,”達姆解釋道。

布魯金斯學會潛艇專家湯姆·斯特凡尼克表示,這些勘測數據還可以幫助中國決定在哪裏部署水雷,並朝著“遠距離探測潛艇”的長期目標邁進。台灣當局曾報告在東部海域發現中國的監測浮標,此類設備可能也是情報收集體係的組成部分。

在美軍樞紐關島附近展開勘測

去年初以來,中國科考船開始在關島附近海域開展勘測活動。美軍在關島部署了轟炸機、潛艇、海軍陸戰隊及雷達係統。“向陽紅06”號等中國科考船在該海域來回航行,以約1.6公裏為間隔繪製出密集的勘測網格線。

台灣大學海洋學教授詹森指出:“如此密集的航跡均在一年內完成,顯然他們是在進行水深測量。”

在關島附近進行作業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礦產勘探。中國的一個海洋礦業組織已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勘探關島以東的一些區域。夏威夷大學退休的海洋研究員克裏斯托弗·凱利分析,中國船隻在關島以西的勘測水域“並不被視為礦產勘探的優先區域,因此,這些調查可能有其他目的”。

數名海軍專家表示,關島海域的測繪將提升中國潛艇在該區域的作戰能力。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美國海軍潛艇軍官布萊恩·克拉克指出,中國科考船還可能借此定位美國海底電纜及潛艇探測技術。

“你可以看出中國人可能正在試圖找到合適的地點,在衝突發生前派潛艇在那裏潛伏起來,”克拉克說。他還表示,這些潛艇可以“突然出現並發起攻擊,或者使美軍麵臨危險。”

日益增長的區域擔憂

根據國際法,民用科考船可在國際水域,甚至在他國的專屬經濟區活動,前提是它們獲得許可。

但中國日益頻繁派遣此類科考船的行為已在整個亞太地區引起了警惕。(中方亦曾對美國海軍在中國近海的海洋監測船活動表示不滿。)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專家助理、前澳海軍軍官詹妮弗·帕克在郵件中指出:“中國不斷擴張的海上活動值得密切關注,尤其是那些測繪海床、部署傳感器、為潛艇行動鋪路的‘科考'船。”不過她也補充道:“每次航行都需依據證據來判斷。”

今年5月,菲律賓出動一艘海岸警衛隊船隻和一架飛機追蹤一艘中國科考船,馬尼拉稱其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非法作業。今年3月,一艘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附近航行的中國科考船引起了澳政府的關注。越南也對中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進行的海洋勘測活動提出抗議。

“我們都認為很難以很正常的眼光來看待,”台灣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接受采訪時表示。她指的是中國在台灣周邊海域部署的科考船及海洋監測設備。

盡管存在擔憂,中國的科考活動仍在持續。上月,“向陽紅1”與“向陽紅5”抵達關島以東海域,恢複了網格狀移動,係統掃描海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