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的代價:特朗普的“麻煩部長”們為何屹立不倒?

效忠的代價:特朗普的“麻煩部長”們為何屹立不倒?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 圖:X帳號@BehizyTweets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以“彈藥庫存偏低”為由,單方麵叫停一批對烏軍援。 圖:騰訊網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   圖 : 央視新聞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擅停軍援、司法部長邦迪深陷愛潑斯坦承諾風波,混亂頻發引發不滿。但他們的核心價值——對特朗普的絕對忠誠與作秀能力——卻遠超“專業治理”。隻要效忠不逾紅線,混亂恰是代價,亦是其屹立不倒的護身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 Stephen Collinson評論文章,原標題為《邦迪和赫格塞思或許一團糟但他們正按特朗普選任的目的行事》,以下為鳳凰網“天下事”摘編:

當特朗普挑選內閣核心成員時,“擅長運營高效政府機器”從未出現在職位描述裏。因此,白宮助手們對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和司法部長帕姆.邦迪辦公室引發的混亂日益不滿——這事兒聽著多少有點滑稽。

特朗普拒絕傳統公職人員,反而用那些在福克斯新聞大放異彩的紅人、“讓美國再次偉大”陣營的寵兒、陰謀論者,以及對華盛頓運作規則一竅不通的“典型形象代言人”填補要職。如今他得到的,恰恰是本該預料到的結果。

這位現代史上最具破壞性的總統,從未對治理表現出多少興趣。他的“行政縱火”對其“精英建製派克星”形象至關重要。但即便是在他這套非正統的政府班子裏,總有那麽一刻:一味迎合保守派媒體機器中荒誕的邊緣聲音,會與特朗普本人乃至國家利益產生衝突。

赫格塞思還能在五角大樓待多久?

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樓任職的半年裏麻煩不斷,如今又陷入新爭議——他未告知總統就暫停了對烏武器輸送。這導致政府內部匆忙厘清情況,還要想好如何向國會和烏克蘭政府交代。

這再次凸顯了赫格塞思治下的行政混亂。他毫無政府工作經驗,卻要掌管全球最複雜的官僚機構之一,且解雇多名高級助手的“清洗”加劇了混亂。不過,他未能預料到特朗普對烏政策的突然轉向,或許情有可原。此前,特朗普還批評前總統喬.拜登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如今卻突然對普京表示不滿。

白宮否認赫格塞思未告知特朗普一事,並稱輸送將恢複。更大的不確定性在於:特朗普對他向來諂媚的普京的“反感”能否持續?

但隻要赫格塞思不觸碰特朗普的隱形紅線,他或許就能留任。因為他總能兌現特朗普真正想要的東西——絕對忠誠,也是唯一一位在政治作秀上接近老板水平的內閣成員。有報道稱,在早期情報評估與特朗普“徹底摧毀伊朗核計劃”的說法相悖後,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樓簡報會上上演了一出誇張戲碼,痛斥媒體、大肆吹捧總統,這場為電視鏡頭量身打造的咆哮,堪比他在福克斯新聞的表現。

赫格塞思對特朗普的公開表忠心令華盛頓憂心忡忡,他與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國防部長截然不同,後者曾遏製總統一些最危險的衝動。若特朗普解雇赫格塞思,他還得再找一個會無條件執行其命令的人。

邦迪因“特朗普特質”遭批

邦迪在佛羅裏達州有資深律師履曆,和所有渴望進入特朗普內閣的人一樣,她很擅長上電視。她樂於迎合MAGA運動對陰謀論的癡迷,這是她獲得職位的原因之一,如今卻讓她陷入困境。

在狂熱的保守派運動中,有一個長期信條:在獄中死亡的愛潑斯坦是被謀殺的,且他曾存有一份記錄名人的名單。邦迪曾承諾要揭露真相。但“真相”卻平淡無奇:愛潑斯坦並非被謀殺,也不存在所謂名單。

邦迪的麻煩始於2月的福克斯新聞采訪,她暗示愛潑斯坦的名單就在自己桌上。她還在白宮策劃了一場大型拍照活動,讓保守派網紅接觸檔案。但計劃事與願違,檔案並無爆料。邦迪的隨口評論推高了預期,釀成了政治亂局。白宮試圖含糊其辭,稱她在福克斯的言論遭曲解。但這並未阻止邊緣網紅呼籲解雇她。

這並非邦迪首次失誤。今年早些時候,她在內閣會議上稱,特朗普打擊邊境芬太尼的行動拯救了2.58億人的生命——而美國總人口約3.4億,這番話遭人嘲笑。

和赫格塞思一樣,邦迪也給特朗普帶來了實際價值。在總統向調查他或與他作對的檢察官、律師事務所及政治對手複仇的努力中,她是個熱情的夥伴。周三爆出的最新猛料中,CNN報道:聯邦調查局前局長詹姆斯.科米和中央情報局前局長約翰.布倫南因涉嫌虛假陳述,正遭司法部調查,他們都是特朗普的激烈批評者。

數月來,邦迪領導的司法部檢察官作為特朗普向司法係統宣戰的先鋒,讓法官怒火中燒,並在最高法院贏得多項重大勝利。

無論如何,如果散布陰謀論、誇誇其談以及將法律體係和軍隊政治化並在政府內部製造混亂等行為足以取消競選高官的資格,那麽特朗普絕無可能重返白宮。諷刺的是,正是這些特質讓邦迪和赫格塞思等人成為特朗普的選擇,並可能成為他們保住職位的護身符——隻要他們繼續展現對總統的絕對忠誠,並在他劃定的紅線內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