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擴容的金磚集團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峰會,成員國數量首次增加至11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由於特朗普正在放棄美國傳統的軍事和經濟盟友關係,金磚集團已經對西方七國集團構成了強勁的挑戰。而《新蘇黎世報》則發表評論稱,金磚集團內部,各成員國立場相差甚遠,金磚集團的神話正在破滅。
擴容後的金磚集團在巴西舉行峰會。圖像來源: Pilar Olivare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金磚集團從2009年成立至今的曆史表明,真正實現了經濟崛起的隻有中國一個國家,並非整個全球南方。而金磚集團所倡導的新型國際關係,也同“公平”關聯不大。這篇題為《破滅中的金磚神話》的評論寫道:
“從對烏克蘭的武力攻擊和占領中,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希望製定怎樣的國際秩序。中國則對俄羅斯發起的侵略戰爭在外交、經濟和技術層麵上予以支持。至於在中國占領下,台灣的處境是否會比俄羅斯占領下的烏克蘭頓巴斯更好一些,恐怕誰都無法斷言。更嚴重的是,中俄兩國都以赤裸裸的權力視角來看待整個世界,他們所信奉的信條是:強者當然可以為所欲為。中小型國家至多隻是獵物與操控對象。隻有強國才能享有真正的主權。
在這一大背景下,朝向金磚國家的權力轉移已經不再受到廣泛追捧,取而代之的則是對中俄等歐亞專製國家主導的反西方陣營的擔憂。西方關於金磚的討論,也從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轉為緊張和擔憂。
然而,這種恐懼在很大程度上也隻是一種假設而已。仔細觀察之下不難發現,金磚絕不是一個有凝聚力和行動能力的集團。盡管俄羅斯和中國總是在幕後謹小慎微地采取統一行動,以達到通過金磚國家構建反美勢力圈的目的,但大多數成員國對此議程並不認同,或者僅提供有限度地支持。
首當其衝的就是印度。該國是除日本之外,亞洲同中國抗衡的另外一個重要國家。盡管當前出現了一些摩擦,但印度仍在不斷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印度之所以加入金磚,是因為它不願意在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地區政治中缺席。畢竟一旦中俄與巴基斯坦聯手,將成為印度在安全政策領域的最大噩夢。”
評論指出,出於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考量,巴西和南非都一向注重同華盛頓的良好關係,而真正認同中俄兩國反美立場的金磚成員國隻有伊朗,但由於受到以色列的持續打擊,伊朗的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評論最後寫道:
《新蘇黎世報》:並非所有成員國都認同中俄兩國的反美立場。圖像來源: Pilar Olivares/REUTERS
“盡管俄羅斯在本國境內生產著伊朗無人機,中國則購買了幾乎全部伊朗產石油,但在伊朗同以色列的軍事對抗中,中俄並未真正伸出援手。
中國極力推動的金磚擴容行動,事實上隻是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無論是新成員國,還是老成員國,都不願意對中國俯首稱臣,而是更希望強調各自的立場。
在今年4月底的金磚外長會議上,各方甚至未能就一份聯合公報達成一致。中國要求對美國貿易政策進行嚴厲譴責,其餘成員國卻拒絕附和。最終,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巴西隻能發表一個聲明,呼籲建立多邊貿易體係,但沒有提到美國的名字。”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擴容後的金磚集團正試圖借助其對美國的相對獨立性和其作為“全球南方”代表的角色,填補正在出現的權力真空。
“因此,擴容後的金磚集團能否形成統一立場仍不確定,這不僅因其高度多樣性,也因內部尚無明確的領導核心。而這恰恰是金磚集團是否能作為地緣政治力量被認真看待的核心要素。迄今為止,金磚集團更多表明了它要反對什麽,即反對西方持續主導的全球秩序,至於金磚集團要支持什麽則語焉不詳。
因此,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應努力加強與金磚集團展開差異性對話,並對金磚集團的某些合理訴求予以積極響應。這也是防止金磚集團內反西方勢力成為主導力量的最佳方式。理想情況下,金磚集團將在新興的多極世界秩序中成長為一個重要且受認可的參與者,並承擔成相應的全球責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