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文章來源: 極晝story 於 2025-07-15 21:12: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供兩個兒子上完大學,又給家裏買下農民房,黃敏麗才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那時她已近50歲,在疫情中丟了百貨銷售工作,再去找活兒幹,都說她年紀大了。回到城中村的超市賣蔬菜,每天清晨起來搬貨,身體逐漸吃不消。去社保局一打聽,得知自己的社保還得熬7年多。

“按時退休,早拿退休金”的誘惑出現在短視頻裏,很快擊中這樣一群大齡打零工者。為了在當下環境裏有個養老保障,又不麻煩子女,他們多數瞞著家人,跟公司簽了合同,交出積蓄,以為找到安享晚年的可能。

黃敏麗等了4年,直到今年三月,廣州多家號稱能提供補繳服務的公司出現拖延退款、業務員失聯的情況,被媒體曝光,接著立案調查,她才徹底明白陷入騙局。住院的一周,她腦子停不下來——如果身體垮了,不能上班了,還怎麽繼續供社保?沒有社保,以後生病又怎麽辦?



壞消息是從妹妹那裏傳來的。今年3月30日,廣州藝嘉谘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嘉”)的社保補繳委托協議到期,本應補完121個月的172909元,如果操作失敗,也會在15個工作日內退還全款。但妹妹的個人賬戶始終沒有動靜,她女兒上網搜索,發現已經有人碰到麻煩——業務員踢皮球、玩消失,或提出分期退款,流程或長達十幾個月。

53歲的黃敏麗聽說時,正在家裏看電視,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她也和這家公司簽過協議,想補上之前7年半打零工的社保空白期。找妹妹借了四五萬,搭上手頭的積蓄,一共交出140760元。等待完成補繳的時間裏,她打工供社保,空白期在縮短,公司因此退過她4萬,讓她覺得挺靠譜。

兩個兒子工作後,黃敏麗和丈夫就各拿各的銀行卡,自理財務。補繳的錢是她存了五六年的積蓄,盤算如果能領到退休金,一年幾萬塊,很快會回本。

沒想過要仰仗孩子養老。她自己就是在外地成家,隻有春節回去,沒給父母出過多大力。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在東莞做銷售,一個在廣州做行政。以後他們組建家庭,也要養老婆孩子,房貸車貸都要還。黃敏麗想,有份社保,“起碼不會餓著自己”。

現在這份在超市的工作,需要她5點起床,5點半到崗,晚上6點下班,每個月隻有兩天休息。作為采購員,她被分配到捆菜、打包、上貨的環節。最累的是上貨,要把三四十斤蔬菜一箱箱從貨車上搬下來,捆好後,再搬到貨架上。

重複的彎腰、蹲起,讓黃敏麗的腰直不起來,站久了,膝蓋也疼。每天回到家,她隻想躺著不動,吃飯隨便對付幾口,小心用藥控製高血壓,沒有精力再去跳廣場舞。父親有次突然暈倒住院,她和4個兄弟姐妹平攤下來,一個月都要3000多塊錢。“我現在隻有兩個兒子,他們以後的壓力有多大?”

前幾年,丈夫的身體也出了狀況。甲狀腺腫大,做了切除手術。要到外地做的活兒,他也不去了,基本待在家。丈夫比她大8歲,從沒交過社保, “他老了的話,可能吃我的比較多。”

在過去近20年裏,家庭都是黃敏麗的重心。21歲她嫁到廣州,第二年當了母親,做起家庭主婦。為了讓老大有個伴兒,她又生下老二。因為戶口在外地,兩個兒子都隻能上私立學校,每學期學費一共4000塊。不像其他全職帶娃的同鄉,黃敏麗不敢去打麻將,怕一打,生活費就沒了。

那時丈夫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他做室內裝修,一天的人工費100塊,單量不太穩定。為了降低成本,他經常跑外地工作,一個月回來一兩次。一家人每天的夥食費控製在20塊,隻有晚上做正餐,葷菜一般是豬肉,沒有買過牛肉和蝦。

等老二上學,黃敏麗上午的時間被解放出來,去批發市場幫人賣衣服,一個月賺500塊,“可以吃10天到半個月”。時間更寬裕後,她去做超市和商場銷售,工資不輕易動,存在銀行卡裏當作積蓄。

2013年底,聽說丈夫同鄉在城中村買了套自建房,80多平,三室一廳,19萬。黃敏麗很心動,但丈夫覺得存款不夠,還在猶豫。她態度堅決,“我怕它再漲,我們就更買不起”。最後,她找妹妹借了六七萬,夫妻倆再一起掏了12萬,把房子買了下來。

“有個自己的窩了,你的心才會安定下來。”解決完這些,黃敏麗終於輪到為自己考慮。49歲那年,她跑到人社局谘詢,得知還差7年多的社保才滿15年,這意味著她沒法在50歲領到退休金。

黃敏麗聽說過,有位在商場工作的同齡人,曾通過第三方補繳了9年,已經領到了退休金。刷到的短視頻,也有自稱提供補繳服務的,她點了關注後,業務員就來聯係她——補繳的辦法是先匹配和補繳時段吻合的企業,偽造勞動合同、工資單證實單位和個人的雇傭關係,再打勞動仲裁,要求企業以單位的名義補繳社保。



●短視頻平台上,宣傳社保補繳服務的自媒體。源自網絡截圖

業務員背後的公司就是藝嘉,黃敏麗去過線下簽合同。在廣州天河區商業中心地段的駿唐大廈裏,有兩層樓都有辦公室,職員坐在格子間裏敲電腦、打電話,“看起來也不像騙人的”,業務員沒怎麽勸,她就簽了合同。

後來妹妹也跟她說起社保焦慮,她推薦了這家公司。一開始,妹妹有些質疑,說沒聽說有相關政策,但到了公司現場,看到那陣仗,也相信了。現在搜了帖子,妹妹的女兒覺得不對勁,找到黃敏麗的小兒子何凱明,要一起去公司討個說法。

等他們到大廈時,辦公室已經搬空,連前台都不見了,隻剩下貼在牆上的公司名字。燈也關著,玻璃大門上貼著“公司搬遷通知”,稱因辦公場地寫字樓租賃合同到期,且在整頓期暫停辦理相關業務。何凱明給業務員打電話、發消息,都沒有回音。



●搬空的辦公室。講述者供圖



這是黃敏麗等待的第四年,反複簽了6份補充協議。

在2021年8月19日的那份合同裏,明確寫到服務期限是12個月,但她每次詢問進度,業務員都以“匹配企業難,要排隊”“材料遞上去,還在審核”等理由拖延。一年後,她簽了一份補充協議,有效期被順延半年,到期後,她又答應延期一年……最後一份協議,讓到期時間變成了2025年8月23日。

什麽東西要搞這麽久?黃敏麗也不理解,也擔心過是不是騙人的。但她的疑慮會被業務員推回來,“再過幾個月,肯定能弄好,最後一次了”。如果黃敏麗說沒時間去簽補充協議,對方會給她寄過來。

在補繳的前一年,黃敏麗開始在村口超市打工。5點半出門時,家人都沒醒。路燈亮著,她要走10多分鍾去上班,早餐店開了幾家,但時間太早,黃敏麗沒胃口吃。捆好蔬菜,上完貨,已經8點半。逆著人流,黃敏麗回家休息不到3個小時,中午去食堂吃大鍋飯,趁“辦公室那些人”還沒上班,她蹲坐在稱重台旁打會兒盹。

這是一份為了熬社保才選擇的工作,剛開始工資3000出頭,還要拿出1000多買社保。一筆可以早點拿到的退休金,像吊在眼前的胡蘿卜,讓她忍受這份疲憊——如果能補繳成功,就不用做這麽辛苦的工作了,可以打份簡單的零工。這些她很少跟家裏人談起,“也幫不上什麽。”

最後一次續簽前,黃敏麗的信念要耗光了,想著“這次一定要退”,結果到了公司,對方承諾“保證給你弄好”“就差一點點了”,黃敏麗想“都弄了幾年了,不差這幾個月”。四年來,業務員換了好幾個。每次續簽,對接的都是不同人,說之前的人離職了。



●黃敏麗妹妹與公司人員的聊天記錄。講述者供圖

意識到暴雷後,兒子何凱明想到法院申請立案,走民事訴訟。黃敏麗嫌他多事,讓他不要管。她認為就算最後辦不成,這家公司也會退錢。何凱明覺得,母親是要臉麵,不願承認被騙。直到今年四月底,廣州警方立案,黃敏麗才徹底相信被騙了。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包括藝嘉在內,有8家提供社保補繳業務的公司都出現了類似情況。那一陣,從事法律谘詢的尹正接到委托,幫一個在廣州打工十多年的湖南人追回4.2萬的社保補繳費。他聯係到公司法人,告知其法律後果,對方在20天內分三次把錢退了回來。這樣順利退款的,屬於幸運的少數。尹正估計,因為當時沒有全麵暴雷,公司還有錢退款。

尹正查了這家公司的經營範圍,發現裏麵沒有社保補繳業務,也搜到它有多起和服務合同糾紛有關的案件。短視頻平台上,尹正看見有不同公司的受騙者出來發聲,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廣東,或者曾在這裏打工,以初高中學曆為主,有工人、清潔工和保潔員,也有部分全職家庭主婦。

尹正接觸到一位廣東的清潔女工,離異,和孩子關係疏離,花了10萬補繳,還有位兒子去世的河南女性,花了7萬。更多受騙者是主動瞞著家裏人。尹正聽說,有中年女人為了不讓女兒幹預,直到暴雷才說出實情。一個廣西人補繳了11萬,獨自去報警,說如果被丈夫知道,就要鬧離婚了。

黃敏麗簽過一份保密協議,其中要求作為甲方的她不能向第三方透露乙方的代理價格、方案和運作流程。她也確實覺得,說出來家裏沒人會相信,況且拿的是自己的錢,沒必要理睬別人的意見。她把裝合同的文件袋藏在衣櫃底下,堆上自己的衣服。



●黃敏麗簽署的保密協議。講述者供圖

2022年底飯後閑聊時,何凱明才知道這事。他猜,可能因為合同快要到期,母親覺得事要辦成了,才開口說。父親和哥哥聽了,都說是騙人。

在何凱明眼裏,父親沉默,很少和家人聊天,母親會花更多時間在他們身上。直到高中,都是母親輔導他們功課,參加家長會。她舍得給他們花錢,哥哥上初中後近視,母親帶他配了副1200塊的眼鏡。父親知道後不高興,讓母親退,但也沒退成。後來,母親打工賺到錢,給他們買了4000塊的電腦。

解決房子問題,也是黃敏麗在推動。當年,一家四口常年擠在城中村兩室一廳的一間臥室,她和丈夫睡雙人床,兩兄弟睡在用凳子加寬的單人床上,中間拉個窗簾。沒空調,到了夏天頂樓高溫難耐,他們往樓板潑水降溫,或直接睡在地上。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沒有自己的房間,黃敏麗過意不去,想要盡快買下新房。

長大後,因為催婚、對職業發展的意見不同,何凱明慢慢覺得和母親也難以溝通。家裏四個人,基本上各做各的決定。第一次聽到母親說補繳這事,他心裏明白有問題,但在網上沒查到公司什麽負麵新聞,沒再多想。

知道母親被騙了十多萬,何凱明覺得“天塌了”——家裏條件不好,母親在那樣的操持中,能攢下這筆錢有多不容易。母親一個月休息兩天,沒空弄維權的事,他“不能不管”,攬下了寫訴訟、找律師的活兒。



在民間自發統計的表格裏,有人被套住的金額高達百萬,很顯眼。事後,他們坦承,自己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以為找到了賺錢的縫隙。

周小萍接觸到藝嘉是在2023年,那段時間聽到還沒退休的同齡人講起養老問題——社保沒交夠,還在打工供著,費用卻在逐年遞增,感到焦慮。這些熟人在大廈裏做保潔,孩子也是打工人,薪水普通,沒法出力。她開始代辦社保補繳業務,想事成後收1000-2000跑腿費。

12個客源從熟人的鏈路上出現,年齡從48歲到54歲。憑著老交情,金額最多的交了十萬多。暴雷後,周小萍背上了上百萬債務。考慮到那些熟人已經可以一次性補繳醫保,辦理醫保退休,繼續供社保,周小萍抵押出房產,把收上來的費用先退了。貸款利息每個月6000,她結束退休生活,去大廈裏當保潔。

補繳社保原本是這些大齡打工者“上岸”的一塊浮板。如今這個美夢碎了,能做的隻有繼續工作。

黃敏麗嘴上不說,小兒子何凱明也能明顯感到她的焦慮。每次他跟母親講起最新情況,或是電視上出現相關報道,母親都要給業務員發信息,雖然得不到任何回複。哥哥兩三個月回一次家,沒多問後續的處理。父親也不參與,隻說上幾句風涼話,“拿十幾萬去搞這些,也不拿這十幾萬去買點好吃的”。母親用沉默回應。

六月中旬,黃敏麗上班時突然感到肚臍以上一陣一陣痛,疼到沒法站起來。到醫院抽血檢查,指標高了十幾倍,被診斷是急性肝功能不全,住院了一個星期。她自己把這事歸結成,“熱氣的吃多了上火”。

何凱明開始擔心母親的身體,對父母的養老問題也產生了隱隱焦慮。他跟父母提過,要不要在居住的城中村村口開個彩票店,起碼能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建議遭到全家人反對。父母認為,大環境不好,開店掙不了錢;哥哥覺得,父母都還有工作能力,沒必要。

讓何凱明惋惜的是,母親有高中學曆,在他的設想裏,如果母親以前能更有眼界,到國企或事業單位做個小職員,不僅工資高,退休後還不用發愁。他參考的是同事的母親——也是高中學曆,最早在通信運營商的傳呼台工作,後來被調去做文職,退休前一個月拿3萬多。

黃敏麗生在湖北農村,讀到高三,覺得學不進去,怎麽也記不住知識點,最後沒去參加高考。父母都是農民,有五個子女,顧不上這些。她在家幹了一年農活,想逃離出去,跟著姐妹到市裏的小飯館工作,一個月掙幾十塊錢。拿到的第一筆工資,給父親買了件襯衫。

飯館的工作不穩定,她想過進廠,沒門路,隻能憑熟人介紹,換到另一家飯店工作。後來在廣州,她在批發市場的兼職也是同鄉介紹的。最體麵的一份工作,是在廣百百貨的服裝店做銷售,每天工作6小時,有公司給繳社保,她幹了4年,直到疫情後生意不好做,店鋪關門。

再去找工作,她已經48歲。看了兩三家服裝店銷售,都要求45歲以下,還有老板說,你都要退休了,不收了。碰壁後,她回到這個城中村村口的超市,賣蔬菜。



●資料圖。源自東方IC

周圍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有的為了供社保,還有的想多賺點錢養老,“以後不需要處處用錢都要問子女”。以前家裏隻有丈夫掙錢,過年要買新衣,黃敏麗都先給兒子、丈夫買。住院那一周,黃敏麗睡得不踏實,腦子停不下來——如果身體垮了,不能上班了,還怎麽繼續供社保?沒有社保,以後生病住院的錢怎麽辦?……

還有補繳盼頭的時候,她盤算過再幹個兩三年,加上養老金,就能真正休息。她羨慕別人晚年的自由,“這裏玩玩,那裏玩玩”。上午去公園爬山,晚上跳廣場舞,再去全國各地旅遊,是她對未來生活的想象。生活在廣州這麽久,她還不知道哪裏可以喝早茶,這件事在她看來一直很奢侈。

但現在,她更愁的是怎麽能把這份工作堅持下來,畢竟社保還有3年才能繳滿。“(哪天)小孩子要結婚了,我們多少補貼一點點”,還要把家裏裝修得漂亮一點。什麽時候能停下來?她說不準了,可能是等到幹不動的那天,“被迫停下來”。

(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查看評論(8)

24小時熱點排行

宗慶後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動又熱情 看對方眼神…
中國學生湧入伊利諾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馬斯克推出二次元“AI女友”,月費30美元
全球民調曝"對中國改觀",美國好感度僅剩35%
宗馥莉的媽媽 才是狠人 以柔克剛 有容乃大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好感度反超,美國全球民調出現“逆轉”
美女議員AOC稱川普是“強奸犯” 白宮官員:可悲可憐
知情人士:宗慶後不止四孩 顧慮公眾形象未入家譜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麽多錢幹麽 天堂又不能用
有損國格!一切西方偽史論 本質都是辱華的高級黑
國會推"尊嚴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請永久身份
華裔夫婦瘋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緝
消息人士:特朗普對俄變臉,普京“並不畏懼”
巴西咖啡恐大漲!業者搶50%關稅前加速向美國運貨
別被川普“臨陣軟腳”騙了 他要的就是關稅!越高越好…
全美炸鍋!華裔夫婦找代孕瘋狂生21娃 被剝奪監護權
iPhone稀土不靠中國!蘋果砸5億建立美國供應鏈
川普健康又“出事”?神秘瘀青曝光 白宮急回應!
特朗普向普京發出最後通牒,烏克蘭人卻感到難抱期望
泰國高僧史詩級性醜聞:8萬張照片 5600段視頻
卡爾森率領憂心忡忡的MAGA鬥士們 質疑特朗普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極晝story 2025-07-15 21:12:29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供兩個兒子上完大學,又給家裏買下農民房,黃敏麗才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那時她已近50歲,在疫情中丟了百貨銷售工作,再去找活兒幹,都說她年紀大了。回到城中村的超市賣蔬菜,每天清晨起來搬貨,身體逐漸吃不消。去社保局一打聽,得知自己的社保還得熬7年多。

“按時退休,早拿退休金”的誘惑出現在短視頻裏,很快擊中這樣一群大齡打零工者。為了在當下環境裏有個養老保障,又不麻煩子女,他們多數瞞著家人,跟公司簽了合同,交出積蓄,以為找到安享晚年的可能。

黃敏麗等了4年,直到今年三月,廣州多家號稱能提供補繳服務的公司出現拖延退款、業務員失聯的情況,被媒體曝光,接著立案調查,她才徹底明白陷入騙局。住院的一周,她腦子停不下來——如果身體垮了,不能上班了,還怎麽繼續供社保?沒有社保,以後生病又怎麽辦?



壞消息是從妹妹那裏傳來的。今年3月30日,廣州藝嘉谘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嘉”)的社保補繳委托協議到期,本應補完121個月的172909元,如果操作失敗,也會在15個工作日內退還全款。但妹妹的個人賬戶始終沒有動靜,她女兒上網搜索,發現已經有人碰到麻煩——業務員踢皮球、玩消失,或提出分期退款,流程或長達十幾個月。

53歲的黃敏麗聽說時,正在家裏看電視,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她也和這家公司簽過協議,想補上之前7年半打零工的社保空白期。找妹妹借了四五萬,搭上手頭的積蓄,一共交出140760元。等待完成補繳的時間裏,她打工供社保,空白期在縮短,公司因此退過她4萬,讓她覺得挺靠譜。

兩個兒子工作後,黃敏麗和丈夫就各拿各的銀行卡,自理財務。補繳的錢是她存了五六年的積蓄,盤算如果能領到退休金,一年幾萬塊,很快會回本。

沒想過要仰仗孩子養老。她自己就是在外地成家,隻有春節回去,沒給父母出過多大力。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在東莞做銷售,一個在廣州做行政。以後他們組建家庭,也要養老婆孩子,房貸車貸都要還。黃敏麗想,有份社保,“起碼不會餓著自己”。

現在這份在超市的工作,需要她5點起床,5點半到崗,晚上6點下班,每個月隻有兩天休息。作為采購員,她被分配到捆菜、打包、上貨的環節。最累的是上貨,要把三四十斤蔬菜一箱箱從貨車上搬下來,捆好後,再搬到貨架上。

重複的彎腰、蹲起,讓黃敏麗的腰直不起來,站久了,膝蓋也疼。每天回到家,她隻想躺著不動,吃飯隨便對付幾口,小心用藥控製高血壓,沒有精力再去跳廣場舞。父親有次突然暈倒住院,她和4個兄弟姐妹平攤下來,一個月都要3000多塊錢。“我現在隻有兩個兒子,他們以後的壓力有多大?”

前幾年,丈夫的身體也出了狀況。甲狀腺腫大,做了切除手術。要到外地做的活兒,他也不去了,基本待在家。丈夫比她大8歲,從沒交過社保, “他老了的話,可能吃我的比較多。”

在過去近20年裏,家庭都是黃敏麗的重心。21歲她嫁到廣州,第二年當了母親,做起家庭主婦。為了讓老大有個伴兒,她又生下老二。因為戶口在外地,兩個兒子都隻能上私立學校,每學期學費一共4000塊。不像其他全職帶娃的同鄉,黃敏麗不敢去打麻將,怕一打,生活費就沒了。

那時丈夫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他做室內裝修,一天的人工費100塊,單量不太穩定。為了降低成本,他經常跑外地工作,一個月回來一兩次。一家人每天的夥食費控製在20塊,隻有晚上做正餐,葷菜一般是豬肉,沒有買過牛肉和蝦。

等老二上學,黃敏麗上午的時間被解放出來,去批發市場幫人賣衣服,一個月賺500塊,“可以吃10天到半個月”。時間更寬裕後,她去做超市和商場銷售,工資不輕易動,存在銀行卡裏當作積蓄。

2013年底,聽說丈夫同鄉在城中村買了套自建房,80多平,三室一廳,19萬。黃敏麗很心動,但丈夫覺得存款不夠,還在猶豫。她態度堅決,“我怕它再漲,我們就更買不起”。最後,她找妹妹借了六七萬,夫妻倆再一起掏了12萬,把房子買了下來。

“有個自己的窩了,你的心才會安定下來。”解決完這些,黃敏麗終於輪到為自己考慮。49歲那年,她跑到人社局谘詢,得知還差7年多的社保才滿15年,這意味著她沒法在50歲領到退休金。

黃敏麗聽說過,有位在商場工作的同齡人,曾通過第三方補繳了9年,已經領到了退休金。刷到的短視頻,也有自稱提供補繳服務的,她點了關注後,業務員就來聯係她——補繳的辦法是先匹配和補繳時段吻合的企業,偽造勞動合同、工資單證實單位和個人的雇傭關係,再打勞動仲裁,要求企業以單位的名義補繳社保。



●短視頻平台上,宣傳社保補繳服務的自媒體。源自網絡截圖

業務員背後的公司就是藝嘉,黃敏麗去過線下簽合同。在廣州天河區商業中心地段的駿唐大廈裏,有兩層樓都有辦公室,職員坐在格子間裏敲電腦、打電話,“看起來也不像騙人的”,業務員沒怎麽勸,她就簽了合同。

後來妹妹也跟她說起社保焦慮,她推薦了這家公司。一開始,妹妹有些質疑,說沒聽說有相關政策,但到了公司現場,看到那陣仗,也相信了。現在搜了帖子,妹妹的女兒覺得不對勁,找到黃敏麗的小兒子何凱明,要一起去公司討個說法。

等他們到大廈時,辦公室已經搬空,連前台都不見了,隻剩下貼在牆上的公司名字。燈也關著,玻璃大門上貼著“公司搬遷通知”,稱因辦公場地寫字樓租賃合同到期,且在整頓期暫停辦理相關業務。何凱明給業務員打電話、發消息,都沒有回音。



●搬空的辦公室。講述者供圖



這是黃敏麗等待的第四年,反複簽了6份補充協議。

在2021年8月19日的那份合同裏,明確寫到服務期限是12個月,但她每次詢問進度,業務員都以“匹配企業難,要排隊”“材料遞上去,還在審核”等理由拖延。一年後,她簽了一份補充協議,有效期被順延半年,到期後,她又答應延期一年……最後一份協議,讓到期時間變成了2025年8月23日。

什麽東西要搞這麽久?黃敏麗也不理解,也擔心過是不是騙人的。但她的疑慮會被業務員推回來,“再過幾個月,肯定能弄好,最後一次了”。如果黃敏麗說沒時間去簽補充協議,對方會給她寄過來。

在補繳的前一年,黃敏麗開始在村口超市打工。5點半出門時,家人都沒醒。路燈亮著,她要走10多分鍾去上班,早餐店開了幾家,但時間太早,黃敏麗沒胃口吃。捆好蔬菜,上完貨,已經8點半。逆著人流,黃敏麗回家休息不到3個小時,中午去食堂吃大鍋飯,趁“辦公室那些人”還沒上班,她蹲坐在稱重台旁打會兒盹。

這是一份為了熬社保才選擇的工作,剛開始工資3000出頭,還要拿出1000多買社保。一筆可以早點拿到的退休金,像吊在眼前的胡蘿卜,讓她忍受這份疲憊——如果能補繳成功,就不用做這麽辛苦的工作了,可以打份簡單的零工。這些她很少跟家裏人談起,“也幫不上什麽。”

最後一次續簽前,黃敏麗的信念要耗光了,想著“這次一定要退”,結果到了公司,對方承諾“保證給你弄好”“就差一點點了”,黃敏麗想“都弄了幾年了,不差這幾個月”。四年來,業務員換了好幾個。每次續簽,對接的都是不同人,說之前的人離職了。



●黃敏麗妹妹與公司人員的聊天記錄。講述者供圖

意識到暴雷後,兒子何凱明想到法院申請立案,走民事訴訟。黃敏麗嫌他多事,讓他不要管。她認為就算最後辦不成,這家公司也會退錢。何凱明覺得,母親是要臉麵,不願承認被騙。直到今年四月底,廣州警方立案,黃敏麗才徹底相信被騙了。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包括藝嘉在內,有8家提供社保補繳業務的公司都出現了類似情況。那一陣,從事法律谘詢的尹正接到委托,幫一個在廣州打工十多年的湖南人追回4.2萬的社保補繳費。他聯係到公司法人,告知其法律後果,對方在20天內分三次把錢退了回來。這樣順利退款的,屬於幸運的少數。尹正估計,因為當時沒有全麵暴雷,公司還有錢退款。

尹正查了這家公司的經營範圍,發現裏麵沒有社保補繳業務,也搜到它有多起和服務合同糾紛有關的案件。短視頻平台上,尹正看見有不同公司的受騙者出來發聲,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廣東,或者曾在這裏打工,以初高中學曆為主,有工人、清潔工和保潔員,也有部分全職家庭主婦。

尹正接觸到一位廣東的清潔女工,離異,和孩子關係疏離,花了10萬補繳,還有位兒子去世的河南女性,花了7萬。更多受騙者是主動瞞著家裏人。尹正聽說,有中年女人為了不讓女兒幹預,直到暴雷才說出實情。一個廣西人補繳了11萬,獨自去報警,說如果被丈夫知道,就要鬧離婚了。

黃敏麗簽過一份保密協議,其中要求作為甲方的她不能向第三方透露乙方的代理價格、方案和運作流程。她也確實覺得,說出來家裏沒人會相信,況且拿的是自己的錢,沒必要理睬別人的意見。她把裝合同的文件袋藏在衣櫃底下,堆上自己的衣服。



●黃敏麗簽署的保密協議。講述者供圖

2022年底飯後閑聊時,何凱明才知道這事。他猜,可能因為合同快要到期,母親覺得事要辦成了,才開口說。父親和哥哥聽了,都說是騙人。

在何凱明眼裏,父親沉默,很少和家人聊天,母親會花更多時間在他們身上。直到高中,都是母親輔導他們功課,參加家長會。她舍得給他們花錢,哥哥上初中後近視,母親帶他配了副1200塊的眼鏡。父親知道後不高興,讓母親退,但也沒退成。後來,母親打工賺到錢,給他們買了4000塊的電腦。

解決房子問題,也是黃敏麗在推動。當年,一家四口常年擠在城中村兩室一廳的一間臥室,她和丈夫睡雙人床,兩兄弟睡在用凳子加寬的單人床上,中間拉個窗簾。沒空調,到了夏天頂樓高溫難耐,他們往樓板潑水降溫,或直接睡在地上。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沒有自己的房間,黃敏麗過意不去,想要盡快買下新房。

長大後,因為催婚、對職業發展的意見不同,何凱明慢慢覺得和母親也難以溝通。家裏四個人,基本上各做各的決定。第一次聽到母親說補繳這事,他心裏明白有問題,但在網上沒查到公司什麽負麵新聞,沒再多想。

知道母親被騙了十多萬,何凱明覺得“天塌了”——家裏條件不好,母親在那樣的操持中,能攢下這筆錢有多不容易。母親一個月休息兩天,沒空弄維權的事,他“不能不管”,攬下了寫訴訟、找律師的活兒。



在民間自發統計的表格裏,有人被套住的金額高達百萬,很顯眼。事後,他們坦承,自己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以為找到了賺錢的縫隙。

周小萍接觸到藝嘉是在2023年,那段時間聽到還沒退休的同齡人講起養老問題——社保沒交夠,還在打工供著,費用卻在逐年遞增,感到焦慮。這些熟人在大廈裏做保潔,孩子也是打工人,薪水普通,沒法出力。她開始代辦社保補繳業務,想事成後收1000-2000跑腿費。

12個客源從熟人的鏈路上出現,年齡從48歲到54歲。憑著老交情,金額最多的交了十萬多。暴雷後,周小萍背上了上百萬債務。考慮到那些熟人已經可以一次性補繳醫保,辦理醫保退休,繼續供社保,周小萍抵押出房產,把收上來的費用先退了。貸款利息每個月6000,她結束退休生活,去大廈裏當保潔。

補繳社保原本是這些大齡打工者“上岸”的一塊浮板。如今這個美夢碎了,能做的隻有繼續工作。

黃敏麗嘴上不說,小兒子何凱明也能明顯感到她的焦慮。每次他跟母親講起最新情況,或是電視上出現相關報道,母親都要給業務員發信息,雖然得不到任何回複。哥哥兩三個月回一次家,沒多問後續的處理。父親也不參與,隻說上幾句風涼話,“拿十幾萬去搞這些,也不拿這十幾萬去買點好吃的”。母親用沉默回應。

六月中旬,黃敏麗上班時突然感到肚臍以上一陣一陣痛,疼到沒法站起來。到醫院抽血檢查,指標高了十幾倍,被診斷是急性肝功能不全,住院了一個星期。她自己把這事歸結成,“熱氣的吃多了上火”。

何凱明開始擔心母親的身體,對父母的養老問題也產生了隱隱焦慮。他跟父母提過,要不要在居住的城中村村口開個彩票店,起碼能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建議遭到全家人反對。父母認為,大環境不好,開店掙不了錢;哥哥覺得,父母都還有工作能力,沒必要。

讓何凱明惋惜的是,母親有高中學曆,在他的設想裏,如果母親以前能更有眼界,到國企或事業單位做個小職員,不僅工資高,退休後還不用發愁。他參考的是同事的母親——也是高中學曆,最早在通信運營商的傳呼台工作,後來被調去做文職,退休前一個月拿3萬多。

黃敏麗生在湖北農村,讀到高三,覺得學不進去,怎麽也記不住知識點,最後沒去參加高考。父母都是農民,有五個子女,顧不上這些。她在家幹了一年農活,想逃離出去,跟著姐妹到市裏的小飯館工作,一個月掙幾十塊錢。拿到的第一筆工資,給父親買了件襯衫。

飯館的工作不穩定,她想過進廠,沒門路,隻能憑熟人介紹,換到另一家飯店工作。後來在廣州,她在批發市場的兼職也是同鄉介紹的。最體麵的一份工作,是在廣百百貨的服裝店做銷售,每天工作6小時,有公司給繳社保,她幹了4年,直到疫情後生意不好做,店鋪關門。

再去找工作,她已經48歲。看了兩三家服裝店銷售,都要求45歲以下,還有老板說,你都要退休了,不收了。碰壁後,她回到這個城中村村口的超市,賣蔬菜。



●資料圖。源自東方IC

周圍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有的為了供社保,還有的想多賺點錢養老,“以後不需要處處用錢都要問子女”。以前家裏隻有丈夫掙錢,過年要買新衣,黃敏麗都先給兒子、丈夫買。住院那一周,黃敏麗睡得不踏實,腦子停不下來——如果身體垮了,不能上班了,還怎麽繼續供社保?沒有社保,以後生病住院的錢怎麽辦?……

還有補繳盼頭的時候,她盤算過再幹個兩三年,加上養老金,就能真正休息。她羨慕別人晚年的自由,“這裏玩玩,那裏玩玩”。上午去公園爬山,晚上跳廣場舞,再去全國各地旅遊,是她對未來生活的想象。生活在廣州這麽久,她還不知道哪裏可以喝早茶,這件事在她看來一直很奢侈。

但現在,她更愁的是怎麽能把這份工作堅持下來,畢竟社保還有3年才能繳滿。“(哪天)小孩子要結婚了,我們多少補貼一點點”,還要把家裏裝修得漂亮一點。什麽時候能停下來?她說不準了,可能是等到幹不動的那天,“被迫停下來”。

(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