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人民日報談稱呼與風氣:“同誌”稱呼應重歸主流

人民日報談稱呼與風氣:“同誌”稱呼應重歸主流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於 2025-07-09 08:09: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稱呼與風氣(金台隨感)》的文章。

全文如下:

稱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曾幾何時,招呼人無須刻意措辭,一聲“同誌”便可,聽者坦然、舒泰。後來,經濟發展、文化多元,稱呼也花樣百出,“先生”“小姐”“老板”滿天飛,開初尚覺新鮮,久之不免膩味,尤其是“小姐”這一稱呼,常給人輕薄之感。如今,“小姐”似乎被“美女”取代,後者也逐漸失掉了讚美之意,變成了泛稱。

稱呼自有其潮流,隨時代而動。

譬如“同誌”,在民風淳樸的年頭,人們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裏,都講究人人平等,因而“同誌”這種一視同仁的稱呼也被長久使用,且“同誌”也有誌同道合之感。再如“師傅”,使用的時間也不短,於我個人而言倍覺親切。我年輕時在機務段當過3年機車鉗工學徒工,滿師後又獨立幹了一年左右車輛修理活計。當時,早我幾天入行的師兄師姐,我見了一律都得叫“師傅”。在技術為先的機車維修一線,學藝是頭等大事,稱呼關乎傳道授業的禮儀,自然馬虎不得。“師傅”之謂,是對有一技之長勞動者的尊稱,也是對德厚者的敬重。幾十年之後,雖然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已遠去,但是這聲“師傅”,我沿用至今。我想,隻要對方形容不輕慢,精神不委瑣,不論老少,皆可尊稱一聲“師傅”。

而另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老師”,則有些叫濫了。為人師表者本應必備的德與能不具備,叫與被叫,卻一方習以為常,一方心安理得。“老師”和“先生”,作為稱謂,我認為還是應該有門檻的,否則難免有言語賄賂之嫌。此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稱兄道弟者,此遺風或許是為了突出江湖義氣吧。

雖然稱呼各種各樣,但人們心中還是有杆秤。譬如遇事找警察,這時人們一般定要叫一聲“同誌”,不會唐突稱什麽“帥哥”“美女”。

由此而知,情急之下,人們的基本共識還在:矯情使人尷尬,虛假令人討厭,唯有實在、得體才受歡迎。

多年前我寫過一篇雜文,議論體製內的稱呼問題。

稱呼問題並不是一個小問題。有的官員嫌稱呼真實職位不夠威風,見風使舵者便投其所好,“頭兒”“老大”“老板”叫得脆響。旁人冷不丁聞之,還以為是到了哪個公司或者哪個商場呢!叫者或是隨口,或是別有用心,被叫者則欣然接受,就像抽煙上癮,漸漸地就難以戒掉。

其危害性初時不明顯,久之則會滋生居高臨下的畸形心態,什麽“公仆”,什麽“為人民服務”,都逐漸忘卻,取而代之的,許是剛愎自用,甚或胡作非為。你瞧,稱呼中糖衣炮彈的威力,不可不防呀!

有關稱呼,我記憶猶新的還有一件事。那是我原先插過隊的地方,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載的幹部將調往別處,鄉裏有位擅長詞章的田舍翁,代表鄉親作詩送別。這位幹部曾任公社黨委秘書,自排官氣、平易近人,與群眾同甘共苦,且為人公正廉潔,為大夥兒辦了不少實事好事。鄉親們平日隻稱一聲“陳秘書”,樸實、直白。陳秘書離任之日鄉親賦句贈別,足見尋常稱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稱呼越是直白,感情越是親近。

稱呼既關乎交往中的禮儀,也關涉社會風氣的誠實或輕浮。

近年來有不少聲音呼籲“同誌”稱呼重歸主流,這也是社會風氣重歸淳樸的表現,

我舉雙手歡迎。稱呼中的真情實感,值得追求、頌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稱“習近平攻台就炸爛北京” 中媒集體噤聲
小鮮肉男星粉絲硬闖商務艙 3空乘力戰不敵視頻瘋傳
印度豆腐渣大橋突斷裂:車子一輛接一輛從高處落下…
又是他自做主張?海格塞斯叫停援烏 川普怒:誰批準的
川普重大勝利!最高院宣判 “裁員風暴”真的來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自爆曾向習普放話:若攻台,攻烏則"炸爛"北京,莫斯科
紐約時報:為什麽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
中國到達了一個裏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美財長:今年迄今關稅已進帳1000億美元
壓垮美債的秤砣已落錘 美元存在貶值30%的可能
天水幼兒血鉛異常 廠家不背鍋:顏料不含重金屬
稀土的代價:中國主產區被汙染的水源和傷痕累累的山丘
前日本官員很沮喪:特朗普隻會把亞洲推向中國!
貝森特:美國今年以來已從關稅措施中獲得約1000億收入
洪災甩鍋滿天飛! 白宮怪“老天” 州長稱該怪“失敗者”…
愛潑斯坦案“一卡車”文件在哪?MAGA們對邦迪憤怒了
司法部起訴加州:允許跨性別人士參與女子運動傷害女性
全球力拚“稀土去中國化”有可能嗎?專家這樣說
愛潑斯坦錄像“消失的1分鍾”掀疑雲 司法部長邦迪這樣說
美國得州洪災已致109死161失蹤,其中包括12名兒童
上博文創產品遭質疑 “相當於用鴉片紀念林則徐!”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人民日報談稱呼與風氣:“同誌”稱呼應重歸主流

人民日報 2025-07-09 08:09:59

7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稱呼與風氣(金台隨感)》的文章。

全文如下:

稱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曾幾何時,招呼人無須刻意措辭,一聲“同誌”便可,聽者坦然、舒泰。後來,經濟發展、文化多元,稱呼也花樣百出,“先生”“小姐”“老板”滿天飛,開初尚覺新鮮,久之不免膩味,尤其是“小姐”這一稱呼,常給人輕薄之感。如今,“小姐”似乎被“美女”取代,後者也逐漸失掉了讚美之意,變成了泛稱。

稱呼自有其潮流,隨時代而動。

譬如“同誌”,在民風淳樸的年頭,人們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裏,都講究人人平等,因而“同誌”這種一視同仁的稱呼也被長久使用,且“同誌”也有誌同道合之感。再如“師傅”,使用的時間也不短,於我個人而言倍覺親切。我年輕時在機務段當過3年機車鉗工學徒工,滿師後又獨立幹了一年左右車輛修理活計。當時,早我幾天入行的師兄師姐,我見了一律都得叫“師傅”。在技術為先的機車維修一線,學藝是頭等大事,稱呼關乎傳道授業的禮儀,自然馬虎不得。“師傅”之謂,是對有一技之長勞動者的尊稱,也是對德厚者的敬重。幾十年之後,雖然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已遠去,但是這聲“師傅”,我沿用至今。我想,隻要對方形容不輕慢,精神不委瑣,不論老少,皆可尊稱一聲“師傅”。

而另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老師”,則有些叫濫了。為人師表者本應必備的德與能不具備,叫與被叫,卻一方習以為常,一方心安理得。“老師”和“先生”,作為稱謂,我認為還是應該有門檻的,否則難免有言語賄賂之嫌。此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稱兄道弟者,此遺風或許是為了突出江湖義氣吧。

雖然稱呼各種各樣,但人們心中還是有杆秤。譬如遇事找警察,這時人們一般定要叫一聲“同誌”,不會唐突稱什麽“帥哥”“美女”。

由此而知,情急之下,人們的基本共識還在:矯情使人尷尬,虛假令人討厭,唯有實在、得體才受歡迎。

多年前我寫過一篇雜文,議論體製內的稱呼問題。

稱呼問題並不是一個小問題。有的官員嫌稱呼真實職位不夠威風,見風使舵者便投其所好,“頭兒”“老大”“老板”叫得脆響。旁人冷不丁聞之,還以為是到了哪個公司或者哪個商場呢!叫者或是隨口,或是別有用心,被叫者則欣然接受,就像抽煙上癮,漸漸地就難以戒掉。

其危害性初時不明顯,久之則會滋生居高臨下的畸形心態,什麽“公仆”,什麽“為人民服務”,都逐漸忘卻,取而代之的,許是剛愎自用,甚或胡作非為。你瞧,稱呼中糖衣炮彈的威力,不可不防呀!

有關稱呼,我記憶猶新的還有一件事。那是我原先插過隊的地方,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載的幹部將調往別處,鄉裏有位擅長詞章的田舍翁,代表鄉親作詩送別。這位幹部曾任公社黨委秘書,自排官氣、平易近人,與群眾同甘共苦,且為人公正廉潔,為大夥兒辦了不少實事好事。鄉親們平日隻稱一聲“陳秘書”,樸實、直白。陳秘書離任之日鄉親賦句贈別,足見尋常稱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稱呼越是直白,感情越是親近。

稱呼既關乎交往中的禮儀,也關涉社會風氣的誠實或輕浮。

近年來有不少聲音呼籲“同誌”稱呼重歸主流,這也是社會風氣重歸淳樸的表現,

我舉雙手歡迎。稱呼中的真情實感,值得追求、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