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孟加拉國爆發全國性抗議活動,前總理謝赫·哈西娜及其政府下台已經過去了近一年。法新社7月8日注意到,由於對印度接收流亡的哈西娜深感不滿,孟加拉國與印度的關係正陷入“從未有過的劇烈緊繃”,而此時來自中國的示好,促使孟加拉國外交發生重大轉向。
法新社稱,去年8月,哈西娜在抗議人士占領總理府後,乘機逃離孟加拉國,隨後獲得了印度政府的庇護。這讓孟加拉國深感憤懣。該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批評此舉是在“將孟加拉國人民的憤怒引向印度”。臨時政府外交顧問圖希德·侯賽因也表示,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現在正處於調整階段”。
隨後,兩國的關係日益惡化。印度對孟加拉國實施了多項貿易限製,收緊對該國黃麻、成衣、塑料製品和食品等的進口。孟加拉國也開始對從印度進口商品進行貿易管製。
美國《外交學者》雜誌此前分析指出,自哈西娜政權倒台以來,孟加拉國一直在進行重大改革,以重塑其身份和治理結構。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國正在重新定義其處理國際關係的方式。當前,孟加拉國正處於政治不確定性和經濟脆弱性的過渡階段,急需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的強勁增長,而在這些領域中國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合作夥伴。
今年3月,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到訪中國。訪問期間,雙方承諾共同推動中孟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繼續向前發展,同時達成8項諒解備忘錄,涵蓋文化、體育和衛生等多個領域。
《外交學者》指出,尤努斯此行的一大亮點是,中國承諾將延長對孟加拉國商品的零關稅待遇至2028年,這比該國從“最不發達國家”身份畢業要晚兩年。中國還提議啟動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的談判,為加大對孟加拉國的投資鋪平道路。
據報道,尤努斯訪問期間,孟加拉國從中國獲得了總計21億美元的投資、貸款和援助協議,包括近30家中國企業承諾在專屬經濟工業園區投資10億美元,支持蒙格拉港現代化建設的4億美元、發展中國專屬經濟工業園區的3.5億美元、1.5億美元的技術援助以及其他贈款和貸款。
此外,孟加拉國還讓中國為其提供一項涵蓋50年規劃的水資源管理方案,在不升級與印度緊張關係的情況下進行長期合作。《外交學者》稱,此舉使該國在能與中國保持合作關係的同時,管理與印度的敏感水資源共享問題。
在醫療領域,中國也為孟加拉國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法新社、《外交學者》報道稱,哈西娜下台後,印度對孟加拉國公民發放的簽證數量減少了80%,導致赴印就醫人數銳減,印度醫療行業因此損失了近一半的外籍患者。而中國趁勢接手,計劃在達卡郊區建設中孟友誼醫院,這座千床規模的醫院將成為兩國建交50周年的標誌性項目。在醫院建成之前,中國已指定昆明4家醫院接收孟加拉國患者,並計劃開通吉大港至昆明的直航航班以便於醫療旅遊。
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高級官員米爾紮·法赫魯爾·伊斯蘭·阿拉姆吉爾(Mirza Fakhrul Islam Alamgir)感歎道,中國“熱衷於”帶著“真誠、堅定、愛和情感”與下一屆民選政府合作。

2025年6月19日,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長/外秘級會晤在雲南昆明舉行。 外交部網站
同時,孟加拉國也開始恢複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關係。在5月印巴爆發衝突後的次月,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官員齊聚中國,與中國共同商討貿易、教育、農業等領域的三方合作計劃。
這些發展讓印度“氣冒煙”了。國際危機組織駐印度新德裏的高級分析師普拉文·唐蒂(Praveen Donthi)直言,“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關係可能從未如此劇烈緊繃過”。
前孟加拉國駐美國大使、也曾在印度任職的胡馬雍·卡比爾(Md Humayun Kabir)認為,臨時政府應該謹慎外交,尋求加強“多邊關係”以實現平衡,但他也承認,雖然孟加拉國與印度之間合作仍存,“溫度卻已經消失了”。
與此同時,作為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孟加拉國現在還麵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威脅。為避免關稅打擊該國經濟,尤努斯6月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他“致力於加強”關係,提議購買波音飛機,提高對美國小麥、棉花和石油的進口,以減少貿易逆差。
《外交學者》分析指出,美國暫未對孟加拉國的外交轉變表現出反對,但印度已對孟加拉國臨時政府表示了擔憂,兩國之間在後“人民聯盟”時期不斷加劇的不信任,標誌著印度區域影響力遭受巨大挫折。
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6日說,將於2026年4月上旬舉行大選。
唐蒂表示,可能隻有當孟加拉國在明年4月大選中選出令印度滿意的候選人時,情況才會發生變化,“現在,他們的立場不大可能改變達卡現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