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石家莊收完麥子,杜夢園繼續北上收麥。
00後女孩杜夢園來自河南平頂山。2022年大學畢業後,當同學們紛紛前往一線城市,作為長女的她選擇留下幫襯家裏。農忙時節,她跟著父親駕駛收割機,從河南一路北上到山東、河北,一個月輾轉上千公裏,馬不停蹄地轉戰一塊又一塊麥田。
收割工作遠非簡單的機械操作。每塊地都要清理障礙、測量濕度、調整割台,還要和帶車人討價還價。往年每畝收割價60-70元,但隨著“農機博主”增多,行業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邊收麥邊直播,麥田成了新的流量場。
收割機數量激增,引發價格戰,談好的50元一畝常被40元的搶單。這場千裏跋涉的麥收途中,處處充滿了變數。
以下是杜夢園的講述。

今年我是6月1號從家裏出來的。5月中旬先在老家平頂山開始收麥子,那時候河南以北的麥子還泛著青。等在家鄉收上十幾天,到六月初,北方的麥子就陸續熟了,我們正好趕上,開始跨區收麥。
路上走走停停,哪兒麥子熟了,哪兒活兒好就去哪兒,追著麥子跑,收割季要持續一個月左右。
麥田裏基本找不到陰涼的地方,運氣好的話能在地頭的小樹底下蹲會兒。去年在河北幹活,收割機的刀片壞了,中午我頂著太陽修車,機器燙得根本沒法下手。有時天氣預報說30多度,但地裏能到40度了。
我在田裏的墳頭睡過,因為周圍有樹蔭。那天特別熱,七八畝的地,沒等收完就在墳頭眯了一會兒,已經連續幹了十多天,實在撐不住就直接睡著了。

●小貨車上的洗漱用品。
我去年拿的收割機駕照,是我們縣第一個拿收割機駕照的女生。之前基本是我爸開,我跟車幫忙。有一次收割機壞了,他開車去買零件,當時太困,路上打瞌睡,把車前麵撞爛了,好在人沒事。我就把駕照學了,他累了或者吃飯的時候,能替一會兒。
這個行業就是高強度作業。天剛亮就要下地,到地裏等著,因為七點多麥子還太潮,沒法直接收,得等到八點多幹了才開始幹活。一幹就要到晚上九十點鍾,整天都泡在地裏。晚上有時候還得修車,每天睡不到5個小時,注意力很難集中。
前兩年,一個月的奔波還能賺一些錢,今年價格突然降下來了。現在收割機太多,大家都覺得能賺錢,一窩蜂買機器。

●麥田裏的收割機。
麥地裏也開始卷,活就那麽多,開始打價格戰——你報50,我就報45;你降到40,我敢喊35。一進村,周圍停著好多收割機在那等活兒。最近一次在任丘收地,明明跟農戶談好50塊錢一畝,因為晚到一會兒,就被其他農機手壓價。你不幹總有人幹,隻能少賺點。
其實去年網上就冒出各種收割機視頻,穿的光鮮靚麗,專業團隊拍攝,在地頭晃一圈就走,連收割機都沒啟動。真正的農機活兒哪來的“美感”,整天灰頭土臉的。
今年更誇張,穿包臀裙、穿高跟鞋開收割機的,運鏡專業的博主很多。幹活的人都是裹得嚴嚴實實,怕自己被曬黑,哪有這麽穿的。
那些視頻剪得行雲流水。幫老人收麥的“好人好事”也突然多了,有些確實是做公益,有些是擺拍博眼球,這條賽道已經擠爆了。我以前流量分成每天收益能有幾百塊,現在不到百十來塊。
也錯過了挺多合作機會。玉米種子公司的廣告,收割機滾筒的廣告,都找過我,一條視頻給五六千塊,拍完發出去就行。當時沒及時看消息,每天要幫我爸打下手,開收割機,各種雜活都得處理。
在地裏,手機總是過熱提醒,隻能傍晚不忙的時候直播一會兒,粉絲留言或者廣告商找我,很難及時看到。等過幾天再回複人家,這事(廣告合作)就錯過了。

●開收割機的杜夢園。

●收割機將一片片麥子切割、脫粒。每天杜夢園自己開車收割三四十畝的麥子。

收麥就像打遊擊戰一樣,大家都想出來一趟多幹活兒,多掙錢。
今年我們已經跑了1000多公裏,第一站到開封,接著去了濮陽,然後一路往北到石家莊、滄州。一個村子大概要待上兩三天。等活幹完了,聯係好下個村子的活兒就接著走。
我開的是一輛五菱的手動小貨車,帶了兩箱油桶、工具、換洗的衣服,還有床鋪和洗漱用品。通常是我爸開收割機,我開小車,在前麵帶路,他在後麵跟著。
大塊地我來收,那些難走的小塊地就交給他,我負責量地、跟村民談價。午飯隨便對付,車上常備包子和熟食,有什麽吃什麽。要是早上在加油站附近,就順便買點早餐,一般會多買些熟食留著中午吃。
這活兒就是這樣,得時刻盯著,想多睡會兒都難,車上的人要開車,車下的人得看著地裏有沒有石頭、水管,周圍有沒有電線。
6月12號那天,在石家莊辛集村,急著趕工。我爸卸糧的時候,糧筒伸出來碰到了電線,劈劈啪啪冒火花。當時我嚇的一身冷汗,幸虧不是高壓線。收割機要是碰到高壓線,司機當場就沒了。
收麥子的活兒必須兩個人配合,一個人開收割機,另一個人負責量地、收錢、買飯,車絕對不能離人,大多是夫妻檔,我是和我爸一起幹的。

●收割機在電線旁作業。

●擔心收割機觸碰電線,杜夢園把靠近電線的麥子割開。

●麥田裏路不好走,杜夢園指揮進田拉麥的三輪車。
很多粉絲私信說,看我的視頻會讓他們想家,好像我真的去了他們家一樣,幫他們的爺爺奶奶收完了麥子。
有個在廣州上班的商丘小夥,上班朝九晚六,經常在直播間留言,說已經一年多沒回家了。在河北收麥子,網友就留言說“邢台人,在武漢,想家了。”有個粉絲說,下班回家看我的視頻,好像聞到了老家的麥香。
也有本地人叫我去他們那裏收麥子的。
開封的一位大哥,讓我去他們那收地,他是包地搞農機隊的,下雨了他就讓我和我爸去他家住。一個濮陽的粉絲幫我聯係了200多畝承包地,第二天下午,到地裏的時候已經有人在收,這個大哥出麵,硬是把地要過來讓我收。
網上找活兒也有被坑的時候。去年邯鄲一個人在網上聯係我說,村裏上千畝地等著收,結果跑過去一看,全是零碎的小地塊,東一塊西一塊,很難幹,那人還想從我這兒抽成。
還有很多粉絲說,“不想上班了,想跟我一起幹”。我就勸他們不要盲目入行。這一路幹下來每天都是未知數。永遠猜不到第二天會發生什麽,車會不會壞,能接到多少活兒,下一頓飯在哪兒吃、晚上睡哪兒都是問題。
搶收的時候,就顧不上吃飯,比如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地裏的麥子熟透了,就得連夜趕工。小麥要是濕度大,麥子會發芽、發黴,必須搶時間收完。最怕沒收完就下雨,等雨過,地都泡軟了,車根本進不去,想收都收不了。
幹活太晚了就直接睡在地頭,最多的是去加油站落腳,因為加油站有水和廁所,是我們路上的“第二個家”。座椅放倒就是床,蜷著身子將就一宿。
洗澡全看運氣,趕巧了能兩天洗一回,找老鄉借地方衝個涼。實在沒轍,就去加油站廁所,接水擦擦小腿,再抹把臉、搓搓脖子,好歹算收拾過了。

●收完一片麥子,收割機開始放糧。
這活兒特別操心。每到一個新地方,都得先聯係本地的帶車人——專門幫外地收割機聯係活幹,他們會有提成。
帶車人能找到多少活,直接決定我們能掙多少錢。遇到問題也得靠他們解決,碰到賴賬的,不小心壓到鄰家地裏的莊稼,都得他們出麵協調。
第一年經驗不足,隻跑了河南、山東兩個省。沒有合適的帶車人,我就站在路邊找活,結果沒接到多少,最後虧了錢。
第二年想著,拍一拍視頻,網上找活兒,讓更多人知道我在收麥子。文案寫“00後女大學生陪父親開收割機”,沒想到突然就火了。當時還沒有我這種類型的賬號,很少有小女孩去幹收割機,大家覺得新鮮,粉絲慢慢漲到1萬多,再到10多萬。

●收麥子的杜夢園。
和我爸跨區收麥子已經第5年了,我今年23歲,家在河南平頂山魯山縣馬樓鄉,是個小地方。我是老大,下麵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我爸開收割機、打零工,我媽在大集上擺攤賣焦米棍、三角酥。小學那會兒,家裏住的是兩間舊瓦房,廚房用石棉瓦搭的棚子,客廳擺一張黃色硬沙發床,我和兩個妹妹就擠在上麵睡。
上了初中,我整個冬天就穿一件羽絨服,是我大娘給的舊衣服,黑色短款帶帽子,胸口那塊是皮的,一冬天穿下來,皮都磨掉了。有一次,我媽在集上給我買了件新棉襖,紅色的,當時覺得可好看了。結果穿到學校,同學說我穿的像要去結婚一樣,我還傻乎乎覺得 “這可是新衣服”。

●麥收路上,杜夢園在路邊短暫休息。
我在外麵不敢讓別人知道我家是幹什麽的,總怕別人覺得我們窮。那時候別家都是兩個孩子,就我家四個,弟弟沒出生的時候,都看不起我們家。
我2022年從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畢業,上學開銷基本都自己解決。
每年能拿5000塊勵誌獎學金。寒暑假去蘇州工廠打工,一天200塊錢日結,幹一個多月掙的錢就當生活費。快畢業那會兒,同學們去杭州、上海做新媒體實習。其實我也特想去大城市,但正趕上5月份,我選了自主實習,回家幫我爸收麥子。
回家發展也不是一時衝動, “大女兒得幫家裏分擔”的念頭好像是刻在骨子裏的,總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起碼能看著我妹我弟。我爸一個人開收割機,也不放心。那時候就想,家裏很多事都得擔著。
我們家地不多,主要靠給別人收割麥子掙錢。一個人跨區收很難,最開始我爸隻在本地收麥子,我幫他後才開始跨區的。

●一塊地收完,結賬前,村民在和杜夢園壓價。

●收割機經過,揚起一片灰塵。

●下午高溫,收麥的村民給杜夢園買了雪糕降暑。
去年收麥還挺焦慮的,看到別人自媒體做得好,自己也急。我算是在網上最早發收麥視頻的,之前的一些粉絲,現在也做了博主,剛開始還一起聊接廣告的事,同步消息,現在都不跟我說了,人家發展得比我好。這個圈子就是這麽現實,誰有流量誰就硬氣。
當時真的挺無助,找不到人指點,爸媽不懂互聯網,妹妹們還覺得我這個姐姐很厲害。我就整天胡思亂想怎麽做號。
幫老人免費收麥子能火,但總覺得太假,要是被人發現是擺拍作秀,也會挨罵。想不出來,熬得內分泌都失調了,一抓頭發能掉十幾根,月經停了兩個月,晚上睡不著,醫生給開了安眠藥。後來慢慢調整,有一些網友也給跟我說,讓我踏實做自己。
這趟出來,幹了不到3000畝,今年行情算下來一畝少賺10塊,除去油錢、修車這些開銷,能落個三四萬。
車是去年新買的,辦的免息貸款,這次錢差不多能抵新車的折舊費,一台新車一年折舊費五六萬。賺的錢都轉給我爸了,我自己沒留,這些年一直這樣,錢都給家裏。
整個麥收季,我最愛拍晚上六點多的夕陽,在收割機上看到,每天的天空顏色都不一樣。外人看麥田覺得就是一片金黃很美,但對我們收麥人來說,每一刻都是緊張刺激的。
等收完麥回老家,我會在網上賣一些特產,主要賣我們那的梨、桃子這些,現在是剛剛起步,各種農產品都想試試,每個月收入三四千,我覺得現階段錢夠用就行,省著點花,還能存下錢。
明年打算親自跑一跑,把後台私信裏聯係的活兒都核實清楚,等時機成熟,組建個車隊,我可以當帶車人。大夥有活幹,我也能賺點中介費,不用天天這麽辛苦了。

●傍晚收割機壞在地裏,杜夢園和父親在修車。

●她在收割機上拍晚霞。

●傍晚繼續收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