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推出《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加強對外國農地所有權的控製,以防堵外資滲透、保護糧食供應與國家安全。
特朗普總統與美國農業部長布羅林斯(Brooke Rollins)左 © Alex Brandon / AP
美國政府於7月8日宣布,將全麵強化對外國勢力購買美國農地的限製措施,重點針對中國等被列為“關切國家”的外籍人士與實體。彭博社報導,此舉是美國農業部(USDA)啟動的《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National
Farm Security Action
Plan)核心之一,為了從根本上保護美國農業、糧食供應鏈與科研成果,防止外國滲透與控製。
美國農業部長布羅林斯(Brooke
Rollins)在華盛頓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中宣布,該行動計劃將禁止來自敵對國家的國民購買美國農地,並與財政部轄下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合作,審查涉及農業領域的外國投資案。
“今天,美國農業麵臨的不僅是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的風險,更是主權安全的挑戰。我們正在對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進行反擊,他們不應再擁有我們的土地,也不能再偷走我們的科研成果。”羅林斯強調。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與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均出席活動,暗示這是一場涵蓋多部門、多層級的全麵行動。
美國農業部提供的行動計劃文件指出,目前外國人持有的美國農地麵積已接近4500萬英畝,其中中國擁有約28萬英畝,雖僅占外國所有農地的不到1%,但不少土地鄰近美軍關鍵基地,產生間諜與監控風險。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從佛羅裏達州到夏威夷的至少
19個設施距離美軍基地足夠近,可以讓中國共產黨透過無人機、雷達、紅外線掃描或其他追蹤技術監視美國的軍事行動。
羅林斯表示,這些土地“太靠近我們的國防設施,中共若要利用技術進行監控,是完全可能的。”
她補充,政府將著手追回這些已被中國等對手購買的土地,並改革1978年通過的《農業外國投資揭露法》(AFIDA),未來如有延遲或虛假申報,罰金將提升至土地市值的25%。此外,農業部將啟動線上舉報平台,供農民和民眾揭發可疑外資交易或滲透行為。
除了土地限製措施,行動計劃還涵蓋了供應鏈安全、科研防護與福利計劃改革。文件指出,全球農業供應鏈若依賴敵對國家,不僅麵臨技術與原料控製的風險,甚至可能引進對動植物有害的病原體。農業部將列出關鍵農業物資清單,定期評估潛在漏洞與生物威脅,並與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合作,發展新型疫苗與治療技術。
在科研領域,農業部將確保所有受資助項目排除外國滲透者,防止技術外流與強製技術轉讓。羅林斯強調,所有接受補助的研究單位需證明參與者未受外國政府控製,亦非參與任何“惡意外國人才引進計劃”。去年,農業部曾與與武漢病毒研究所關聯的科研人員合作進行禽流感研究,經國會議員揭露後已終止合作。
司法部長邦迪在記者會中提及,近期已有中國籍研究人員因試圖將具有毀滅性潛力的植物病原體走私入境而遭起訴。
“這些人與中共有直接聯係,我們正在調查超過100起類似案件,涉及生物走私與學術間諜行為。這種行為將不被容忍。”邦迪強硬表示。
此次行動還針對營養補助係統進行整頓,防堵犯罪分子濫用美國納稅人的資源。美國農業部每日在營養計劃上的支出超過4億美元,當局指出,有犯罪集團透過克隆POS終端與竊取卡片資料的方式,盜領補助金。羅林斯表示,將全麵清查涉嫌詐騙的零售商並撤銷其資格,確保援助金真正流向合法、有需要的美國人。
特朗普政府此舉獲得多位共和黨州長與國會議員支持。彭博社報導,阿肯色州州長桑德斯(Sarah Huckabee
Sanders)曾簽署法案,要求中資企業信達(Syngenta)出售當地160英畝農地,成為全美首例執行驅逐外資農地的法律行動。此外,北達科他州一項由中資擁有的7億美元玉米加工廠項目,亦因民意與政治壓力而遭撤案。
羅林斯指出,已有約一半美國州份立法禁止非居民或外國企業購買農地,“我們將與州長、州議會合作,確保這些法規不隻停留在紙麵,而是真正落實執行。”她並強調,雖然行動計劃由共和黨政府主導,但此議題具有兩黨共識,部分民主黨州長已表達支持,特別是在糧食補助與農業安全領域。
《紐約郵報》報導,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在會中引述《孫子兵法》與中國軍方著作《超限戰》表示,中國正透過非傳統手段滲透美國,“他們不是用子彈打我們,而是用種子、用供應鏈、用間諜設備……中國控製了全球八分之一的豬肉供應,因為他們買下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特朗普政府表示,總統“很可能”近期將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以進一步應對外國勢力滲透美國農業的危機。
羅林斯總結表示:“保衛美國農業,就是保衛美國自由。土地是我們的根,糧食是我們的命脈,科研是我們的未來。我們不會再讓中國或其他敵對勢力奪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