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八年前一句“大家好,這是我女朋友”引爆全網,頂流偶像公開戀情的代價遠超想象——粉絲流失、商業價值驟降、事業陷入低穀,卻換來了娛樂圈罕見的八年穩定感情。
這場賭上巔峰的坦誠,撕開了偶像工業最殘酷的真相……
說起鹿晗和關曉彤公開戀情這事兒,就算已經過去了八年,現在拿出來聊,還是覺得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2017年國慶節假期快結束那天,鹿晗在微博上發的那句“大家好,這是我女朋友”,後麵還特意圈了關曉彤。
就這麽一句話,直接把整個網絡給整癱瘓了,微博的服務器都頂不住,好多程序員據說正參加婚禮呢,都得抱著電腦去修。
這件事在當時的影響力,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扔進了娛樂圈,炸得所有人都暈頭轉向。
現在八年過去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鹿晗當初這個舉動,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麽?
他付出的代價,又值不值得?
這事兒不光是他一個人的事,也讓我們普通人看到了明星這個職業背後,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咱們得先搞清楚,2017年的鹿晗是個什麽概念。
那時候,“頂流”這個詞好像就是專門為他發明的。
他從韓國回來以後,人氣高到沒邊兒,隨便發點什麽動態,評論和轉發量都能破世界紀錄,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那個時候的粉絲,尤其是年輕的女粉絲,對他的喜歡已經不僅僅是欣賞作品了,更像是一種情感上的寄托。
粉絲們花錢、花時間,沒日沒夜地給他做數據、投票,把他送上了誰也比不了的位置。
在那個環境裏,鹿晗的“單身”身份,其實是他商業價值裏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粉絲覺得,“哥哥隻有我們了”,這種想法讓她們更有動力去支持他。
所以,當鹿晗親手把這個“單身”的標簽撕掉時,對很多粉絲來說,那感覺不隻是偶像談戀愛了,更像是一種“背叛”,感覺自己辛辛苦苦建起來的城堡,被國王親手推倒了。
官宣之後,他的微博粉絲數量肉眼可見地往下掉,好多大的粉絲站子直接宣布關閉,網上到處都是粉絲傷心脫粉的帖子。
這是他為自己的坦誠,付出的第一份,也是最直接的代價。
緊接著,就是事業上的連鎖反應。
公開戀情,就像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以前,鹿晗是廣告商和各種品牌最喜歡找的明星,因為他的粉絲購買力實在是太強了。
但公開戀情後,很多品牌方就開始猶豫了。
他們會擔心,那些把他當成“男朋友”的粉絲,還會不會像以前一樣為他的代言買單。
這種影響是實實在在的。
那段時間之後,我們能明顯感覺到,鹿含在商業代言和時尚資源方麵,確實不像以前那麽強勢了。
後來他主演的電影《上海堡壘》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雖然一部電影的失敗不能全怪一個演員,但作為當時話題度最高的明星,他自然成了大家批評的主要對象。
那段時間,網上關於他“事業心不強”“為了戀愛耽誤工作”的說法就沒斷過。
更讓人覺得心疼的,是他整個人的狀態變化。
以前在舞台上,他總是特別有活力,眼睛裏有光,看著就是個精神小夥。
但這些年,網上時不時流出一些他沒經過精修的照片,很多人都說他看起來特別疲憊,臉頰都有些凹陷,眼神裏也少了當年的那股勁兒。
這種疲憊,不光是年齡增長帶來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
你想想看,八年時間裏,他和關曉彤的感情狀況,幾乎成了網友們的“月經帖”,隔三差五就要被拿出來討論一番。
今天有人拍到他倆一起出門,新聞標題就是“力破分手傳聞”;明天要是長時間沒互動,又會有人猜測“是不是感情出問題了”。
這種被放在放大鏡底下審視的戀愛,換成任何一個普通人,恐怕都早就受不了了。
這種壓力,足以把一個人的精氣神都給磨沒了。
粉絲群體的分裂,也讓他夾在中間特別難受。
現在他的粉絲,基本上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特別堅定的支持者,覺得他有擔當,敢作敢當,所以繼續為他打榜、做數據,希望他能重回巔峰。
另一派呢,主要是些“事業粉”,她們更關心的是他的作品和發展,看到他這幾年沒什麽新歌,影視作品也反響平平,就覺得很失望,甚至會反過來指責他“不務正業”。
這兩派粉絲天天在網上吵架,這邊說他已經“涼了”,那邊又拚命給他刷熱度,這種內部的矛盾和消耗,對他本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更深的傷害。
他自己很少回應這些爭議,隻是默默地開演唱會、錄節目,但觀眾能感覺到,他好像沒有以前那麽愛笑了,整個人多了一份沉重感。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明星到底能不能正常談戀愛?
有人說,你看那些在最紅的時候公開戀情的頂流,後來基本上都沒有以前那麽火了。
這話聽著有點刺耳,但好像也有些道理。
這背後反映出的,其實是咱們現在這個娛樂環境的一個怪圈。
粉絲和明星的關係,已經變得很複雜。
粉絲投入了真金白銀和真情實感,在某種程度上,她們會覺得自己對偶像的人生擁有了“發言權”。
她們希望偶像幸福,但又希望這個幸福是在她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當偶像的選擇超出了她們的預期,比如談了個她們不喜歡的對象,或者為了愛情影響了她們眼中的“事業”,這種支持就很容易變成失望甚至怨恨。
說到底,鹿晗的選擇,其實是在“當一個完美的商品”和“當一個真實的人”之間,選擇了後者。
他用自己的事業黃金期作為賭注,換來了一份可以放在陽光下的感情。
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看,他和關曉彤的感情穩定地走過了八年,在分分合合是常態的娛樂圈裏,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算是對當初所有不看好的一種證明。
但從商業價值和行業規則來看,他確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鏗鏘時評
鹿晗的出道和情感經曆,給後來所有年輕的偶像都提了個醒:
在這個圈子裏,你想活得真實一點,就得做好失去一些東西的準備。
這不隻是鹿晗一個人的困境,而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作為觀眾和普通人,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到底需要什麽樣的偶像?
這是一個永遠活在設定裏、滿足我們所有幻想的完美假人,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普通人?
大家去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