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這一“對等”措施的前因是:歐盟一項調查顯示,其95%的公開招標都向世界其他地區開放,但歐洲企業幾乎無法獲得中國的公共合同。為促結束這一歧視,布魯塞爾6月20日決定將中國公司排除在其500萬歐元以上醫療設備公共訂單之外。中國宣布“對等”措施將歐盟醫療設備排除在政府大訂單之外 https://t.co/ULD3BV8ocr pic.twitter.com/KaXNxM5oci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6, 2025
中國財政部周日宣布將歐盟公司排除在“大型醫療設備”公共訂單之外,並說這些措施於今天周日生效。此舉被稱為"對等"措施,因為此前歐盟也對中國公司實施了類似的限製。
中國財政部在一份新聞稿中指出:”對於采購預算超過 4500 萬元人民幣(530 萬歐元)的醫療器械(......),歐盟公司將被排除在外。但不包括在中國設立的歐洲資本公司。
法新社說,這項措施涉及的產品範圍很廣,從假肢裝置和零件到醫療機械、手術器械、內窺鏡和人工器官。
對於歐盟以外公司的投標,中國規定其中包含歐盟進口份額不得超過合同總額的50%。
但中國財政部還表示,這一報複措施"不適用於隻有從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才能滿足采購要求的項目"。
此外,已經公布中標通知或中標結果的招標也不受限製措施的影響。
法新社說,歐盟委員會於 6 月 20 日宣布了針對中國公司的類似措施。布魯塞爾決定將中國公司排除在價值 500 萬歐元以上的醫療設備公共訂單之外,並稱,這一決定是為了促使中國"結束對歐盟生產的醫療設備的歧視"。
保護主義壁壘
中國商務部一名發言人周日發布聲明,解釋中國財政部這些報複性措施的原因說:“中方通過雙邊對話多次表示,願意在政府采購領域通過磋商、對話和雙邊安排妥善解決這些爭端”。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中方表現出了善意和誠意,但歐方仍希望堅持這條道路,采取限製性措施,設置新的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中國被迫采取對等的限製性措施”。
貿易爭端
中國和歐盟將於本月在北京舉行峰會,紀念雙方建交 50 周年。
然而,近三年來,布魯塞爾與北京在電動汽車、鐵路工業、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多個經濟領域的衝突日益增多。
近年來,歐盟決定采取更強硬的態度,通過大量立法來更好地保護歐盟公司免受不公平競爭的侵害。
2024 年 4 月,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醫療器械公共合同展開調查,這是歐盟 2022 年為獲得外國公共合同而采用的新機製下的首次調查。
據歐盟估計,其 95% 的公開招標都對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競爭開放,而歐洲企業幾乎無法獲得中國的公共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