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一名女業主因為維權視頻而引發關注。視頻中,這名女業主稱2022年在棗莊市購買了一樓盤的商品房,後來開發商延期交付,從2023年拖到了2025年,她多次與開發商協商無果,希望獲得網友關注並幫忙維權。
從2025年5月到6月10日,這名業主發布了31條維權視頻,粉絲目前達到了12.7萬。在獲得關注和支持的同時,這名女業主視頻中的衣著也引發爭議,甚至被部分網友指為“擦邊維權”,還有網友質疑她在博眼球起號。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6月10日,當事人的丈夫湯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不覺得妻子著裝有問題,讓妻子出鏡維權,實屬無奈之舉,“假如我能讓我老婆住上房子,我至於讓我老婆這樣嗎?”(據6月11日瀟湘晨報)
該女業主維權視頻截圖
很難理解那些說這位女業主“擦邊”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腦回路。回看該業主發布的維權視頻,著裝無非是日常的T恤、連衣裙,最大膽的也就是穿穿吊帶衫,這樣的衣著,夏日大街上可以說隨處可見。她在視頻中也沒有任何引發不良暗示的語言和動作,說是“擦邊”簡直就是潑髒水,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
這種所謂的爭議,其實就是變相的“受害者有罪論”,暴露出某些人對女性的歧視,對低俗言論的迎合。當普通人試圖借助網絡力量維權時,就不得不麵對”動機審查”的苛責,但是開發商延期交房兩年多、多次承諾屢屢成空的違約行為,反而在口水戰中成了“背景板”,這實在是荒天下之大謬。
要知道,這對90後夫妻用全家積蓄買的婚房,如今孩子已兩歲半仍未交付,每月還要背負3000元房貸,這樣的經濟損失和精神焦慮,放在任何一個普通家庭身上都是難以負荷的重擔。部分網友不去追問開發商為何屢次失信,反而揪著維權女子的身材品頭論足,甚至扣上”擦邊博流量”的帽子,這對嗎?雖然在網絡上我們都是匿名者,但生而為人是不是應該善良一點呢?
據相關法律法規,延期交房超過90日,購房者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而該樓盤從2023年拖到2025年仍未完工,工地每日僅有零星工人施工,所謂的”資金不到位”更像是推諉之詞,開發商的行為已涉嫌嚴重違約。這種拖延不僅讓業主麵臨租房、還貸的雙重壓力,更可能影響子女入學、落戶等民生問題。當地部門雖多次約談開發商,但若不能推動實質性複工,監管的威懾力難免被打上問號。
維權者被苛責,是一件特別讓人心寒的事。湯先生讓妻子出鏡維權,實屬無奈之舉,他們隻是想拿回屬於自己的房子,過上正常的生活。部分網友卻將注意力集中在女業主的衣著上,對其惡意攻擊,這無疑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對於這起事件,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督促開發商履行契約,如何築牢老百姓的維權屏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介入,督促開發商列出切實的施工時間表,盡快履行交房義務,保障業主的合法權益;司法機關也可考慮開辟綠色通道,支持業主集體訴訟,不能讓普通人的權益在拖延中持續受損。而作為旁觀者,我們至少應該守住“不苛責受害者”的底線。當一個社會總是拿著放大鏡審視維權者的穿著,卻對真正的不公平、不合法視而不見,這才是最危險的“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