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被寄予厚望的棋童 9歲圍棋天才墜亡前的最後一日

被寄予厚望的棋童 9歲圍棋天才墜亡前的最後一日

文章來源: 正麵連接 於 2025-06-05 09:13: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他曾經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棋童。他也是父親的兒子。

2025年5月19日,朱宏鑫從10樓墜亡,時年9歲。“圍棋天才被家暴自殺”的傳聞,在網上引發了人們的悲傷、猜疑和憤怒。

從5月23日至30日,我們在泉州和杭州,朱宏鑫曾就讀的學校、棋院、居住的小區,見到了與他相處過的老師、圍棋教練、同學、家長,以及和他有過短暫交集的鄰居或路人。他們講述了朱宏鑫的棋童經曆,也談及一個普通小孩的日常。

在泉州,我們找到了父親朱鬆林以及多位男方家人。他們從警方得到的消息是,死亡是一場意外。根據多位家人的回憶,我們還原了朱宏鑫人生最後一天的時間線,也記錄下這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細節。

這場墜亡風波之前,這對父子的相處和大多數中國式家庭沒有太多區別。朱宏鑫高度倚賴於父親的照護,也全然承受著父親選擇的教育方式。

少年日常

朱宏鑫在4歲時成為一名棋童;6歲時,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父親;7歲,他離開泉州,到衢州葛玉宏圍棋道場接受全天訓練;4個月之後,他去了杭州棋院(杭州智力運動學校)繼續學棋。按照“衝段少年”的發展路徑,離職業棋手一步之遙。

6歲,朱宏鑫入讀泉州的一所私立小學。他花了2個小時寫下他的第一篇作文,用186個字記錄了自己原本想賴床的一天:“我就自己穿衣服,拿了牛奶和麵包”,“和爸爸騎上小電驢去學校”,但“還好趕上了早讀”。那天他應該很開心,放學後先是“下了一盤棋贏了”,然後還和爸爸下樓“種了一顆菠蘿蜜”。幾位泉州的同學對他的印象是,下棋厲害,成績好,還有點小高冷。

朱宏鑫在2022年11月22日寫的作文

7歲,他去了衢州“脫產訓練”。他那時的圍棋老師陳江平(化名)告訴我們,朱宏鑫特別適合下圍棋——聰明、反應快、理解能力出色,而且勝負欲也很強,不服輸,甚至有“誰也不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他說,勝負心在競技體育中非常必要。

陳江平記得,年幼的朱宏鑫身上顯露出很重的傲氣,有時重得連老師都不服,上課不好好聽。他也有自己認可的老師,陳江平就是之一。

他愛接話,紀律相對差些,常被老師拍桌子製止。有時老師複盤,他會嘲笑同學,“這個棋還能下得出來?”有時下棋,他也不太認真,“比較得瑟”,說對手的棋下得“臭”——這在圍棋禮儀中是不被允許的。

而輸棋後,朱宏鑫會很認真地花時間去總結經驗。陳江平說,這在整個棋圈的小孩裏都屬於比較少見的,他不像一些小孩隻在嘴上發泄,說“這個棋我都輸了”、“我這樣是不是就贏多了”。

8歲,朱宏鑫跟爸爸搬到杭州生活。作為棋童的一天,他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早上8點多到11點半,下午1點半到5點,要和同學對局,每天至少三盤。中午休息時要麽自己複盤、寫總結、記譜,要麽繼續在線上下棋。晚上6點到8點有“死活題”考試,還要下快棋——訓練速度,10秒之內想好下一步怎麽走。

棋院到小區距離800米,走路約10分鍾。上學放學的路上,有時朱宏鑫自己騎單車在前,爸爸在後跟著。有時他跨坐在爸爸的電瓶車上。

課餘時間,他常和同齡小孩在棋院二樓的露天花園玩。露台很大,植被茂盛,小路彎繞。朱宏鑫會在空地上踢足球,還喜歡到處跑。

他喜歡騎自行車,爸爸說他騎車“像賽車一樣”。去年秋天剛學會騎不帶輔助輪的兒童自行車時,還不能熟練控製車把,差點碰到路人。

他也愛讀書,《三國演義》是他的最愛,讀完一遍又一遍,出遠門都不忘帶著。

最近一年,他頻繁跳繩,進步很快,有時一次跳半小時。小區樓下、酒店轉口前的空地,都是他練習跳繩的場地。有時他停下來想休息,被督促著“繼續”。出事前5天的晚上,他穿著藍色短袖和米色長褲在酒店門口跳繩,爸爸在一旁數數,在跳完557下之後,他停下往地上一坐。

從他出生起,爸爸就在朋友圈記錄他的日常:

一歲半時,為了偷喝盒裝菊花茶,他吵著要牙簽,趁爸爸做飯時紮開吸管孔。

他喜歡泡澡,從黑色簡易泡澡桶到白色陶瓷浴缸,經常一玩一小時都不起來。

他會把白色衛生紙撚成一條,兩端塞進鼻孔,說是“牛鼻子”。

左圖由女方親戚提供,右圖來自朱鬆林的朋友圈

朱宏鑫是大人眼中的“海鮮高手”,他愛吃海鮮,也懂得挑好壞,捏一下皮皮蝦,就知道裏頭有沒有蝦膏。

出事前3天,下午16點出頭,小區附近水產店的老板上樓給朱家父子送黃鱔,看見房門敞開,中間是窄過道,兩邊是隔斷的幾間出租房。朱宏鑫與父親就住在左手邊最裏頭的一間。當時朱宏鑫一人在家,房間門也開著。老板把海鮮遞過去,囑咐:這是你爸爸買的,你拿著啊。小孩答應,好。

最後一日

宏鑫是5月19日傍晚從杭州10樓的家中墜亡的。火化後,他的骨灰被爸爸帶回到了老家。

5月27日和28日,我們在泉州見到了父親朱鬆林和他的家人。房間裏,現在一眼望去看不到小孩生活留下的物件。朱家親戚說,這些都在孩子靈前燒掉了。

通過朱宏鑫的叔公和父親的講述,我們梳理出他人生最後一天的行動軌跡:

5月19日7點之前,朱宏鑫起床,和平日差不多。他看了會兒前一天記錄的棋譜,吃過早飯,跨上爸爸的電瓶車,前往離家800米的天元大廈。8點多要在大廈4樓上課。

圖片中間的高樓為杭州棋院所在的天元大廈

11點半下課,朱宏鑫被爸爸帶回家吃午飯,是提前燉好的排骨湯。他啃了6塊。

午後,朱宏鑫用電腦下棋,贏了兩局。朱鬆林記得,自己洗了些枇杷,兒子邊吃邊把枇杷籽扔到窗外,被他製止後,兒子用撒嬌的語氣抱著他的手說:“沒事的,爸爸(bǎbá),不要緊。”

下午上課是13點半,臨近時間,朱宏鑫帶了幾顆枇杷和跳繩,被朱鬆林送到棋院。他在棋院待到17點放學,走下4樓,途中又返回教室拿作業。那天,他沒有聽從爸爸的交代去2樓食堂吃晚飯,而是回到小區附近和小朋友跳繩。

朱宏鑫的叔公,是在朱宏鑫出事當天晚上接到了朱鬆林打回老家的電話,他和其他幾位親戚包了一輛大巴從泉州趕去。叔公告訴我們,孩子火化後的5月21日,他從警方那裏看到了孩子跳繩的監控錄像,“高高興興在下麵,兩個小孩打鬧”。17點18分左右,朱宏鑫上了小區單元樓,獨自進家。

墜樓大約發生在17點半前後。小孩墜落瞬間的高清監控錄像,叔公稱他也從警方處看到了,“他在上麵還搖來晃去的”。後來,叔公把這些細節寫進了短信,在5月25日發給了朱宏鑫的媽媽,原文如下:“宏鑫寶貝離世前一刻,確實是意外,通過衛星天眼一遍遍還原圖像,的確是小孩頑皮好動,爬到10樓做房間窗台上蕩秋千(腳在外,手拿著枇杷仔在擲外界空中飛鳥和樹)。”

在與我們的談話中,朱鬆林表示自己沒看過監控視頻。他向我們轉述了從警方那得到的信息,孩子的腳“伸到(窗戶)外麵”。在朱鬆林的記憶中,他平時在家時,兒子不會出現坐到窗戶上的危險行為,但孩子出事後他才從警方那裏得知,早前有鄰居看見過孩子坐在窗頭上扔石頭打鳥。5月25日,我們在朱鬆林父子租住的房屋外,看到一張貼在牆上的“禁止高空拋物”貼示。

朱宏鑫墜落在該單元樓地麵的鋼化玻璃上,這裏緊鄰一層的住戶窗外。外圍有一片灌木叢和樹木等植被,隱蔽性較高,小區裏的行人不易看見。

朱宏鑫墜落在一樓的鋼化玻璃上

5月27日晚上,一樓墜落位置的住戶向我們回憶,小孩被發現時大約是17點40多分。對麵的另一位一樓住戶,則是在18點半出門時才看到,現場已被警察攔起來,不讓通過。

一位住在小區裏的媽媽也向我們提供了一張截圖,有業主大約在18點左右收到物業信息,詢問家裏有沒有孩子一個人在的情況。這位業主猜測,當時應該是正在排查。

據朱鬆林自己講述,那個下午他不在家,而是和另一位陪讀家長去餘杭區看房——9月,學校即將向西遷到車程30公裏以外的新校區,他們要跟著搬家。

他說自己是在17點多看房結束後,接到了街道的電話,對方讓他“快點回來”,還問他在杭州有沒有親戚。差不多時間,他又看到老師發來消息,問朱宏鑫晚上不來嗎。緊接著,小區物業電話也打來,告知“有小孩墜樓,現在在排查”。他立馬衝出地鐵站,打車回家。

路上堵,朱鬆林記得自己大概19點30多分才到小區。跑進去,看到樓下圍起了警戒線,感到“事情不好了”。再往裏,他看到兒子的衣服已被脫掉,下體用褲子蓋著。

“孩子還有非常微弱的呼吸,就一點點,我抱著他,體溫還是熱的。”醫生告訴他,已經搶救了半個多小時,“孩子已經是沒掉了,是沒有心跳的。”

隨後,孩子被送往醫院繼續搶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湖濱院區)出具的死亡記錄顯示:朱宏鑫在當晚20點07分入院,120趕至現場時發現無呼吸心跳。在叔公向我們提供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上,死亡原因記錄的是“腦疝,高處墜落”。

朱鬆林回憶當晚,孩子在醫院“按了很久”後,醫生勸他做臨終告別,“他的意思是說,孩子的大腦現在還是知道事情的。”

棋童衝段時

朱宏鑫的圍棋興趣是在5歲左右顯現的,接下來的四年,展露出學棋的天賦。公開可查的信息裏,光是2023年他就多次獲得榮譽:

2月,剛滿7歲的朱宏鑫在首屆“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上九戰全勝,奪得幼兒組冠軍;7月,他參加了當年的“定段賽”,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之一(參賽者須達到業餘5段);9月,朱宏鑫到衢州全日製訓練圍棋,老師記得,他是被福建圍棋協會推薦過來的,說“這孩子非常不錯”。

今年4月,他在福建省獲得了業餘6段。圍棋國手李喆告訴我們,“九歲業餘6段應該算是比較出色的了”,像朱宏鑫這樣的小孩在全國也是比較少的,通常會成為省裏或圍棋機構重點培養和關注對象,“因為他有可能比較快地、比較早地成為職業棋手。”

杭州棋院有100多個預備衝段的小孩,目標是從業餘段位衝到“職業初段”。他們脫軌於日常的九年義務教育,被稱作“衝段少年”。2010年前後,杭州棋院興起。這裏有政府補貼、成績優異者能免學費,吸引了許多棋童和家長,圍棋中心逐漸由北京轉至杭州。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內,圍棋衝段班的訓練室之一

國家級圍棋裁判黃鳴(化名)告訴我們,要走職業道路的小孩通常會在8周歲左右脫產學圍棋,在16歲左右成為職業棋手,刨除杭州棋院會補貼的學費,一個家庭在8年裏的開銷也要將近100萬,主要是房租和私教課。

定段賽是從業餘段位跨到“職業初段”的一場比賽,是走上圍棋職業道路的必要門檻。每一年的定段賽都競爭激烈,去年青少年(17歲以內)男子組隻有14個定段名額。

李喆認為,圍棋強烈的競技屬性,讓“誰拿的冠軍多”成了一種“絕對性的評價體係”。他覺得圍棋除競技體育的屬性,應該有更多的教育和藝術屬性,但“這些東西目前被遮蔽了”。

他知道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輸給平時成績不如自己的人,並將之視作孩子不認真、犯錯誤。但在李喆看來,並不存在“不該輸的棋”這樣的概念。他解釋,圍棋不像球類,即使一個球沒打好,還是有機會贏,但圍棋的容錯率很低,棋手壓力也很大,“一步棋下得不好了,整盤棋就輸掉了。”

內部是圍棋訓練室

被見證的暴力

41歲的朱鬆林比網上流傳出的自拍照瘦不少。5月28日我們見到他時,他穿著黑短袖黑褲子,黑眼圈很重,兩腮的胡茬沒有剃。那天上午,他在家裏和警方打了兩個簡短的電話。電話裏,警方提到,“你確實打兒子了呀”。

打孩子這個動作,在朱鬆林父子間時常出現,周邊許多人看到它曾存在。

在衢州,陳江平見過朱鬆林用戒尺“抽一下”朱宏鑫的胳膊和腿,次數不多,是在得知朱宏鑫輸棋、或在對局中講話等不遵守規則的時候。陳江平見過朱宏鑫身上的淤青,他說,朱宏鑫總是樂嗬嗬的,不會和老師說這些。

另一位老師也看過,有次朱宏鑫日常訓練成績不太好,下樓後,朱鬆林直接把頭盔扔過來,砸在他身上。他還見過,從樓下走向大門口的一小段路上,朱宏鑫在前麵沉默地走,朱鬆林跟在後麵訓話,訓完了用手打小孩的身子,或是踹一腳。

陳江平記得,朱鬆林對兒子的“定段”很著急,那時小孩隻有7歲,父親卻覺得兒子9歲、10歲就應該定段了。他們都勸過朱鬆林,“勝負都很正常”,“他已經進步很快了”,但沒有用。

雖然會被父親打罵,但陳江平沒見朱宏鑫哭過,一旦坐在棋盤麵前,他也沒有表現出萎靡和逆反,“因為挨打,棋也不好好下了,這個從來沒有過。”因此,他覺得朱宏鑫內心很強大。

到了杭州,挨打和教訓並沒有停止。

杭州棋院就在錢塘江旁高157米的天元大廈內,陪讀家長和學生們會在2樓的食堂吃飯。

一位陪讀爸爸告訴我們,去年他在食堂多次見過朱宏鑫多次被打,不過今年還沒有見過。“打小孩那是肯定的,不是一個家長看到、兩個家長看到,是N個家長看到。”他知道有家長向棋院提過朱鬆林打孩子的事情,也有旁人報過警,但不了解後續情況。

也是去年,他親眼見過朱宏鑫被父親從小區樓上用棍子打下來(那時朱家父子還住在與棋院連通的另一個小區),叫“救命”,到了棋院2樓的露台花園還在打。另一位陪讀的奶奶過去拉扯,被誤傷致腿腫。這位爸爸說,他不清楚當時朱鬆林打兒子的原因。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2樓的露台,孩子們正在玩耍

在杭州棋院,我們遇到的很多陪讀家長們都默認,有時候小孩不聽話,打罵是必要的。他們不認可打孩子與家暴的直接關聯,要看程度、要看原因、要看具體怎麽打。

一位和朱鬆林關係較好的家長向我們回憶,外人在棋院看到朱鬆林打小孩,就以為是因為圍棋,但其實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亂跑。

“小孩不挨打的還是比較少,是有一個度而已,你跟他講道理沒用,有時候氣得,不打都是假的。”另一位陪讀父親說。

黃鳴清楚記得,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當裁判,一個省級邀請賽上,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就因輸棋,被父親當著很多人的麵扇了一巴掌,瞬間起紅印。她父親認為她是當地同年齡段裏最厲害的,卻輸給另一個人,無法接受這種結果。他還見過,有小孩輸棋之後在前麵逃,父親在後麵追。

據黃鳴觀察,棋圈的多數家長並未反思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從未真心認識到這樣做會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他覺得家長們“是從潛意識裏把頭埋進了沙子裏”。

在朱鬆林的講述中,他對孩子的管教是有步驟的:如果孩子犯錯,會帶他外出吃一頓,先談話,“要說到20遍以上,他還是不聽的時候,才會打手心”。通常打左手,因為右手“要寫字跟下棋”。

總體而言,他對兒子的要求和評價都很高。在和我們的聊天中他提到,他對孩子做作業、讀書都很欣慰,但如果能改掉“動不動就飄、不認真”,“那他就是完美的人。”

父與子

朱鬆林為兒子的圍棋成績感到很驕傲,是陪讀家長們都知道的事情。有小孩要約朱宏鑫下棋,朱鬆林會說:“哎呀,你跟我們家朱老師下棋的話,讓我們朱老師讓你兩子。”

除了朱老師,家長們還聽到過朱鬆林喊兒子“宏宏”。他給兒子取過很多種昵稱,剛出生時是“帥帥”,後來是“兔崽子”,有時是“老板”。家長們也見過朱宏鑫時常向父親撒嬌。有時朱鬆林表揚其他小孩,他會說:爸爸,我不聰明嗎?你不表揚啊?我也很乖的。

在杭州棋院周圍,陪讀家長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因為相似的背景,同齡小孩的家長之間會熟絡起來。他們中既有父母,也有更年長的祖父母,來自全國各地,生活重心全都圍繞著孩子,在棋院附近小區租房、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同在食堂吃飯、跟隊到外地比賽。

傍晚,陪讀家長們有時會一起去錢塘江邊散步,或者在棋院的2樓露台休息聊天。露台與一座由5個相連單元樓組成的小區相連,許多陪讀家長住在這裏,朱鬆林父子也在這住過。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2樓的休息區域,玻璃門外是露天花園

在露台,我們遇到了幾位和朱鬆林有過交流的陪讀爸爸。

他們回憶,朱宏鑫和孩子們在一旁玩耍的時候,朱鬆林就和他們一起就坐在露台的亭廊裏“胡侃大山”。剛認識那會,他們給朱鬆林遞過煙,但他說自己不抽,後來就沒給他發過。

一次散步時,朱鬆林和他們提過,自己一人照顧孩子,有次兒子發燒,到淩晨都沒睡著,他抱著兒子整整一夜。

朱鬆林有過兩段婚姻,與第二任妻子(朱宏鑫媽媽)離婚後,朱鬆林開始獨自照顧孩子。我們多次通過電話、微信、短信聯係朱宏鑫的母親以及女方家人,從女方家人這裏得到的答複是,宏鑫媽媽因為傷心過度,在醫院掛吊瓶,無法麵對媒體。

在泉州的家裏,朱鬆林向我們講述了和兒子相處的日常,說自己要一個人弄“生活所有細節”,包括吃穿用住行,朱宏鑫“連自己打飯都不會,我還要把他的飯打到他麵前再給他吃”。朱鬆林稱,出事那天,他早晨送孩子上學後,還回家洗了三條被子。

在臨時的職業選擇上,他要配合孩子,大多選擇時間較為靈活的工作。他當過廚師,擺過攤,在杭州陪讀時,則去少年宮當圍棋啟蒙老師。

不止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朱鬆林很會做飯。他經常在家做燒仙草、肉餅和糖果,帶來食堂和其他小孩分享,有時候一周會帶兩次。餅是帶得最多的,裏頭有肉、豆腐、鹹菜,巴掌大,一次做二三十張,在家煎好。有家長記得他提過,等今年9月學校搬到杭州西邊後,他有在那邊開個餐飲店的想法。

因為做飯的緣故,朱鬆林常去小區附近的一家水產店買海鮮。老板說,他經常來買黃鱔、包頭魚和牛蛙。朱鬆林也是隔壁排骨店的常客。排骨店老板記得,朱宏鑫喜歡較嫩的雜排。她隻見過朱宏鑫一次,是他發燒沒去學校時,被朱鬆林帶著一起來的。

老板們聽說過小區裏有孩子出事了,但她們不知道就是朱宏鑫。在她們印象裏,隻是朱鬆林最近有一段時間沒來過了。

宏鑫的後事,是按泉州老家習俗舉行的儀式。朱家人整理了他生前的物品,光是書就裝了滿滿一行李箱,其中有他常讀的那本《成語故事》。孩子叔叔猶豫要不要燒書,“不在的時候就讓他放寬了去玩”。朱鬆林還是堅持燒掉了,“他就愛看書”。

?

?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李承鵬: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糞水的《時間撿屎》
華女18歲懷孕偷渡美國 21年後“功成名就”卻遭驅逐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複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
德媒:特朗普成功挑撥離間了歐中的關係
加州華女性虐兒子罪名成立 謀殺女兒罪名未成立!




24小時討論排行

東北大學6名大學生“溺亡”,讓人後背發涼
紐約時報:從邊境小城滿洲裏看中國如何支撐俄羅斯經濟
特朗普誇耀施壓使日本讓步,追加采購美國數十億軍火
觀察:特朗普強硬的關稅策略正在取得成效
糞水+鉛中毒發酵 央視急播:美國近半自來水有毒
內蒙古6大學生參觀礦場 全部溺亡 掀網絡熱議
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壇?用戶都去哪了?
自來水臭了一天,居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從未離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為了逃避高額學貸 美國年輕人紛紛開始跑路海外了
學者開投票 中國網友竟一麵倒挺民進黨 原因毛骨悚然
奧巴馬抨擊特朗普關於2016年大選"叛國"的説法"荒謬"
華人地下夜總會被突襲 涉毒品性交易 多名無證移民被捕!
愛潑斯坦案令特朗普很憤怒 “第一次看到白宮癱瘓了”
華爾街日報:為什麽股票在上漲?沒人知道
誰也沒想到,特朗普竟會栽在一個死去6年的人手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被寄予厚望的棋童 9歲圍棋天才墜亡前的最後一日

正麵連接 2025-06-05 09:13:34


他曾經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棋童。他也是父親的兒子。

2025年5月19日,朱宏鑫從10樓墜亡,時年9歲。“圍棋天才被家暴自殺”的傳聞,在網上引發了人們的悲傷、猜疑和憤怒。

從5月23日至30日,我們在泉州和杭州,朱宏鑫曾就讀的學校、棋院、居住的小區,見到了與他相處過的老師、圍棋教練、同學、家長,以及和他有過短暫交集的鄰居或路人。他們講述了朱宏鑫的棋童經曆,也談及一個普通小孩的日常。

在泉州,我們找到了父親朱鬆林以及多位男方家人。他們從警方得到的消息是,死亡是一場意外。根據多位家人的回憶,我們還原了朱宏鑫人生最後一天的時間線,也記錄下這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細節。

這場墜亡風波之前,這對父子的相處和大多數中國式家庭沒有太多區別。朱宏鑫高度倚賴於父親的照護,也全然承受著父親選擇的教育方式。

少年日常

朱宏鑫在4歲時成為一名棋童;6歲時,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父親;7歲,他離開泉州,到衢州葛玉宏圍棋道場接受全天訓練;4個月之後,他去了杭州棋院(杭州智力運動學校)繼續學棋。按照“衝段少年”的發展路徑,離職業棋手一步之遙。

6歲,朱宏鑫入讀泉州的一所私立小學。他花了2個小時寫下他的第一篇作文,用186個字記錄了自己原本想賴床的一天:“我就自己穿衣服,拿了牛奶和麵包”,“和爸爸騎上小電驢去學校”,但“還好趕上了早讀”。那天他應該很開心,放學後先是“下了一盤棋贏了”,然後還和爸爸下樓“種了一顆菠蘿蜜”。幾位泉州的同學對他的印象是,下棋厲害,成績好,還有點小高冷。

朱宏鑫在2022年11月22日寫的作文

7歲,他去了衢州“脫產訓練”。他那時的圍棋老師陳江平(化名)告訴我們,朱宏鑫特別適合下圍棋——聰明、反應快、理解能力出色,而且勝負欲也很強,不服輸,甚至有“誰也不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他說,勝負心在競技體育中非常必要。

陳江平記得,年幼的朱宏鑫身上顯露出很重的傲氣,有時重得連老師都不服,上課不好好聽。他也有自己認可的老師,陳江平就是之一。

他愛接話,紀律相對差些,常被老師拍桌子製止。有時老師複盤,他會嘲笑同學,“這個棋還能下得出來?”有時下棋,他也不太認真,“比較得瑟”,說對手的棋下得“臭”——這在圍棋禮儀中是不被允許的。

而輸棋後,朱宏鑫會很認真地花時間去總結經驗。陳江平說,這在整個棋圈的小孩裏都屬於比較少見的,他不像一些小孩隻在嘴上發泄,說“這個棋我都輸了”、“我這樣是不是就贏多了”。

8歲,朱宏鑫跟爸爸搬到杭州生活。作為棋童的一天,他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早上8點多到11點半,下午1點半到5點,要和同學對局,每天至少三盤。中午休息時要麽自己複盤、寫總結、記譜,要麽繼續在線上下棋。晚上6點到8點有“死活題”考試,還要下快棋——訓練速度,10秒之內想好下一步怎麽走。

棋院到小區距離800米,走路約10分鍾。上學放學的路上,有時朱宏鑫自己騎單車在前,爸爸在後跟著。有時他跨坐在爸爸的電瓶車上。

課餘時間,他常和同齡小孩在棋院二樓的露天花園玩。露台很大,植被茂盛,小路彎繞。朱宏鑫會在空地上踢足球,還喜歡到處跑。

他喜歡騎自行車,爸爸說他騎車“像賽車一樣”。去年秋天剛學會騎不帶輔助輪的兒童自行車時,還不能熟練控製車把,差點碰到路人。

他也愛讀書,《三國演義》是他的最愛,讀完一遍又一遍,出遠門都不忘帶著。

最近一年,他頻繁跳繩,進步很快,有時一次跳半小時。小區樓下、酒店轉口前的空地,都是他練習跳繩的場地。有時他停下來想休息,被督促著“繼續”。出事前5天的晚上,他穿著藍色短袖和米色長褲在酒店門口跳繩,爸爸在一旁數數,在跳完557下之後,他停下往地上一坐。

從他出生起,爸爸就在朋友圈記錄他的日常:

一歲半時,為了偷喝盒裝菊花茶,他吵著要牙簽,趁爸爸做飯時紮開吸管孔。

他喜歡泡澡,從黑色簡易泡澡桶到白色陶瓷浴缸,經常一玩一小時都不起來。

他會把白色衛生紙撚成一條,兩端塞進鼻孔,說是“牛鼻子”。

左圖由女方親戚提供,右圖來自朱鬆林的朋友圈

朱宏鑫是大人眼中的“海鮮高手”,他愛吃海鮮,也懂得挑好壞,捏一下皮皮蝦,就知道裏頭有沒有蝦膏。

出事前3天,下午16點出頭,小區附近水產店的老板上樓給朱家父子送黃鱔,看見房門敞開,中間是窄過道,兩邊是隔斷的幾間出租房。朱宏鑫與父親就住在左手邊最裏頭的一間。當時朱宏鑫一人在家,房間門也開著。老板把海鮮遞過去,囑咐:這是你爸爸買的,你拿著啊。小孩答應,好。

最後一日

宏鑫是5月19日傍晚從杭州10樓的家中墜亡的。火化後,他的骨灰被爸爸帶回到了老家。

5月27日和28日,我們在泉州見到了父親朱鬆林和他的家人。房間裏,現在一眼望去看不到小孩生活留下的物件。朱家親戚說,這些都在孩子靈前燒掉了。

通過朱宏鑫的叔公和父親的講述,我們梳理出他人生最後一天的行動軌跡:

5月19日7點之前,朱宏鑫起床,和平日差不多。他看了會兒前一天記錄的棋譜,吃過早飯,跨上爸爸的電瓶車,前往離家800米的天元大廈。8點多要在大廈4樓上課。

圖片中間的高樓為杭州棋院所在的天元大廈

11點半下課,朱宏鑫被爸爸帶回家吃午飯,是提前燉好的排骨湯。他啃了6塊。

午後,朱宏鑫用電腦下棋,贏了兩局。朱鬆林記得,自己洗了些枇杷,兒子邊吃邊把枇杷籽扔到窗外,被他製止後,兒子用撒嬌的語氣抱著他的手說:“沒事的,爸爸(bǎbá),不要緊。”

下午上課是13點半,臨近時間,朱宏鑫帶了幾顆枇杷和跳繩,被朱鬆林送到棋院。他在棋院待到17點放學,走下4樓,途中又返回教室拿作業。那天,他沒有聽從爸爸的交代去2樓食堂吃晚飯,而是回到小區附近和小朋友跳繩。

朱宏鑫的叔公,是在朱宏鑫出事當天晚上接到了朱鬆林打回老家的電話,他和其他幾位親戚包了一輛大巴從泉州趕去。叔公告訴我們,孩子火化後的5月21日,他從警方那裏看到了孩子跳繩的監控錄像,“高高興興在下麵,兩個小孩打鬧”。17點18分左右,朱宏鑫上了小區單元樓,獨自進家。

墜樓大約發生在17點半前後。小孩墜落瞬間的高清監控錄像,叔公稱他也從警方處看到了,“他在上麵還搖來晃去的”。後來,叔公把這些細節寫進了短信,在5月25日發給了朱宏鑫的媽媽,原文如下:“宏鑫寶貝離世前一刻,確實是意外,通過衛星天眼一遍遍還原圖像,的確是小孩頑皮好動,爬到10樓做房間窗台上蕩秋千(腳在外,手拿著枇杷仔在擲外界空中飛鳥和樹)。”

在與我們的談話中,朱鬆林表示自己沒看過監控視頻。他向我們轉述了從警方那得到的信息,孩子的腳“伸到(窗戶)外麵”。在朱鬆林的記憶中,他平時在家時,兒子不會出現坐到窗戶上的危險行為,但孩子出事後他才從警方那裏得知,早前有鄰居看見過孩子坐在窗頭上扔石頭打鳥。5月25日,我們在朱鬆林父子租住的房屋外,看到一張貼在牆上的“禁止高空拋物”貼示。

朱宏鑫墜落在該單元樓地麵的鋼化玻璃上,這裏緊鄰一層的住戶窗外。外圍有一片灌木叢和樹木等植被,隱蔽性較高,小區裏的行人不易看見。

朱宏鑫墜落在一樓的鋼化玻璃上

5月27日晚上,一樓墜落位置的住戶向我們回憶,小孩被發現時大約是17點40多分。對麵的另一位一樓住戶,則是在18點半出門時才看到,現場已被警察攔起來,不讓通過。

一位住在小區裏的媽媽也向我們提供了一張截圖,有業主大約在18點左右收到物業信息,詢問家裏有沒有孩子一個人在的情況。這位業主猜測,當時應該是正在排查。

據朱鬆林自己講述,那個下午他不在家,而是和另一位陪讀家長去餘杭區看房——9月,學校即將向西遷到車程30公裏以外的新校區,他們要跟著搬家。

他說自己是在17點多看房結束後,接到了街道的電話,對方讓他“快點回來”,還問他在杭州有沒有親戚。差不多時間,他又看到老師發來消息,問朱宏鑫晚上不來嗎。緊接著,小區物業電話也打來,告知“有小孩墜樓,現在在排查”。他立馬衝出地鐵站,打車回家。

路上堵,朱鬆林記得自己大概19點30多分才到小區。跑進去,看到樓下圍起了警戒線,感到“事情不好了”。再往裏,他看到兒子的衣服已被脫掉,下體用褲子蓋著。

“孩子還有非常微弱的呼吸,就一點點,我抱著他,體溫還是熱的。”醫生告訴他,已經搶救了半個多小時,“孩子已經是沒掉了,是沒有心跳的。”

隨後,孩子被送往醫院繼續搶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湖濱院區)出具的死亡記錄顯示:朱宏鑫在當晚20點07分入院,120趕至現場時發現無呼吸心跳。在叔公向我們提供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上,死亡原因記錄的是“腦疝,高處墜落”。

朱鬆林回憶當晚,孩子在醫院“按了很久”後,醫生勸他做臨終告別,“他的意思是說,孩子的大腦現在還是知道事情的。”

棋童衝段時

朱宏鑫的圍棋興趣是在5歲左右顯現的,接下來的四年,展露出學棋的天賦。公開可查的信息裏,光是2023年他就多次獲得榮譽:

2月,剛滿7歲的朱宏鑫在首屆“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上九戰全勝,奪得幼兒組冠軍;7月,他參加了當年的“定段賽”,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之一(參賽者須達到業餘5段);9月,朱宏鑫到衢州全日製訓練圍棋,老師記得,他是被福建圍棋協會推薦過來的,說“這孩子非常不錯”。

今年4月,他在福建省獲得了業餘6段。圍棋國手李喆告訴我們,“九歲業餘6段應該算是比較出色的了”,像朱宏鑫這樣的小孩在全國也是比較少的,通常會成為省裏或圍棋機構重點培養和關注對象,“因為他有可能比較快地、比較早地成為職業棋手。”

杭州棋院有100多個預備衝段的小孩,目標是從業餘段位衝到“職業初段”。他們脫軌於日常的九年義務教育,被稱作“衝段少年”。2010年前後,杭州棋院興起。這裏有政府補貼、成績優異者能免學費,吸引了許多棋童和家長,圍棋中心逐漸由北京轉至杭州。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內,圍棋衝段班的訓練室之一

國家級圍棋裁判黃鳴(化名)告訴我們,要走職業道路的小孩通常會在8周歲左右脫產學圍棋,在16歲左右成為職業棋手,刨除杭州棋院會補貼的學費,一個家庭在8年裏的開銷也要將近100萬,主要是房租和私教課。

定段賽是從業餘段位跨到“職業初段”的一場比賽,是走上圍棋職業道路的必要門檻。每一年的定段賽都競爭激烈,去年青少年(17歲以內)男子組隻有14個定段名額。

李喆認為,圍棋強烈的競技屬性,讓“誰拿的冠軍多”成了一種“絕對性的評價體係”。他覺得圍棋除競技體育的屬性,應該有更多的教育和藝術屬性,但“這些東西目前被遮蔽了”。

他知道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輸給平時成績不如自己的人,並將之視作孩子不認真、犯錯誤。但在李喆看來,並不存在“不該輸的棋”這樣的概念。他解釋,圍棋不像球類,即使一個球沒打好,還是有機會贏,但圍棋的容錯率很低,棋手壓力也很大,“一步棋下得不好了,整盤棋就輸掉了。”

內部是圍棋訓練室

被見證的暴力

41歲的朱鬆林比網上流傳出的自拍照瘦不少。5月28日我們見到他時,他穿著黑短袖黑褲子,黑眼圈很重,兩腮的胡茬沒有剃。那天上午,他在家裏和警方打了兩個簡短的電話。電話裏,警方提到,“你確實打兒子了呀”。

打孩子這個動作,在朱鬆林父子間時常出現,周邊許多人看到它曾存在。

在衢州,陳江平見過朱鬆林用戒尺“抽一下”朱宏鑫的胳膊和腿,次數不多,是在得知朱宏鑫輸棋、或在對局中講話等不遵守規則的時候。陳江平見過朱宏鑫身上的淤青,他說,朱宏鑫總是樂嗬嗬的,不會和老師說這些。

另一位老師也看過,有次朱宏鑫日常訓練成績不太好,下樓後,朱鬆林直接把頭盔扔過來,砸在他身上。他還見過,從樓下走向大門口的一小段路上,朱宏鑫在前麵沉默地走,朱鬆林跟在後麵訓話,訓完了用手打小孩的身子,或是踹一腳。

陳江平記得,朱鬆林對兒子的“定段”很著急,那時小孩隻有7歲,父親卻覺得兒子9歲、10歲就應該定段了。他們都勸過朱鬆林,“勝負都很正常”,“他已經進步很快了”,但沒有用。

雖然會被父親打罵,但陳江平沒見朱宏鑫哭過,一旦坐在棋盤麵前,他也沒有表現出萎靡和逆反,“因為挨打,棋也不好好下了,這個從來沒有過。”因此,他覺得朱宏鑫內心很強大。

到了杭州,挨打和教訓並沒有停止。

杭州棋院就在錢塘江旁高157米的天元大廈內,陪讀家長和學生們會在2樓的食堂吃飯。

一位陪讀爸爸告訴我們,去年他在食堂多次見過朱宏鑫多次被打,不過今年還沒有見過。“打小孩那是肯定的,不是一個家長看到、兩個家長看到,是N個家長看到。”他知道有家長向棋院提過朱鬆林打孩子的事情,也有旁人報過警,但不了解後續情況。

也是去年,他親眼見過朱宏鑫被父親從小區樓上用棍子打下來(那時朱家父子還住在與棋院連通的另一個小區),叫“救命”,到了棋院2樓的露台花園還在打。另一位陪讀的奶奶過去拉扯,被誤傷致腿腫。這位爸爸說,他不清楚當時朱鬆林打兒子的原因。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2樓的露台,孩子們正在玩耍

在杭州棋院,我們遇到的很多陪讀家長們都默認,有時候小孩不聽話,打罵是必要的。他們不認可打孩子與家暴的直接關聯,要看程度、要看原因、要看具體怎麽打。

一位和朱鬆林關係較好的家長向我們回憶,外人在棋院看到朱鬆林打小孩,就以為是因為圍棋,但其實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亂跑。

“小孩不挨打的還是比較少,是有一個度而已,你跟他講道理沒用,有時候氣得,不打都是假的。”另一位陪讀父親說。

黃鳴清楚記得,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當裁判,一個省級邀請賽上,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就因輸棋,被父親當著很多人的麵扇了一巴掌,瞬間起紅印。她父親認為她是當地同年齡段裏最厲害的,卻輸給另一個人,無法接受這種結果。他還見過,有小孩輸棋之後在前麵逃,父親在後麵追。

據黃鳴觀察,棋圈的多數家長並未反思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從未真心認識到這樣做會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他覺得家長們“是從潛意識裏把頭埋進了沙子裏”。

在朱鬆林的講述中,他對孩子的管教是有步驟的:如果孩子犯錯,會帶他外出吃一頓,先談話,“要說到20遍以上,他還是不聽的時候,才會打手心”。通常打左手,因為右手“要寫字跟下棋”。

總體而言,他對兒子的要求和評價都很高。在和我們的聊天中他提到,他對孩子做作業、讀書都很欣慰,但如果能改掉“動不動就飄、不認真”,“那他就是完美的人。”

父與子

朱鬆林為兒子的圍棋成績感到很驕傲,是陪讀家長們都知道的事情。有小孩要約朱宏鑫下棋,朱鬆林會說:“哎呀,你跟我們家朱老師下棋的話,讓我們朱老師讓你兩子。”

除了朱老師,家長們還聽到過朱鬆林喊兒子“宏宏”。他給兒子取過很多種昵稱,剛出生時是“帥帥”,後來是“兔崽子”,有時是“老板”。家長們也見過朱宏鑫時常向父親撒嬌。有時朱鬆林表揚其他小孩,他會說:爸爸,我不聰明嗎?你不表揚啊?我也很乖的。

在杭州棋院周圍,陪讀家長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因為相似的背景,同齡小孩的家長之間會熟絡起來。他們中既有父母,也有更年長的祖父母,來自全國各地,生活重心全都圍繞著孩子,在棋院附近小區租房、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同在食堂吃飯、跟隊到外地比賽。

傍晚,陪讀家長們有時會一起去錢塘江邊散步,或者在棋院的2樓露台休息聊天。露台與一座由5個相連單元樓組成的小區相連,許多陪讀家長住在這裏,朱鬆林父子也在這住過。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2樓的休息區域,玻璃門外是露天花園

在露台,我們遇到了幾位和朱鬆林有過交流的陪讀爸爸。

他們回憶,朱宏鑫和孩子們在一旁玩耍的時候,朱鬆林就和他們一起就坐在露台的亭廊裏“胡侃大山”。剛認識那會,他們給朱鬆林遞過煙,但他說自己不抽,後來就沒給他發過。

一次散步時,朱鬆林和他們提過,自己一人照顧孩子,有次兒子發燒,到淩晨都沒睡著,他抱著兒子整整一夜。

朱鬆林有過兩段婚姻,與第二任妻子(朱宏鑫媽媽)離婚後,朱鬆林開始獨自照顧孩子。我們多次通過電話、微信、短信聯係朱宏鑫的母親以及女方家人,從女方家人這裏得到的答複是,宏鑫媽媽因為傷心過度,在醫院掛吊瓶,無法麵對媒體。

在泉州的家裏,朱鬆林向我們講述了和兒子相處的日常,說自己要一個人弄“生活所有細節”,包括吃穿用住行,朱宏鑫“連自己打飯都不會,我還要把他的飯打到他麵前再給他吃”。朱鬆林稱,出事那天,他早晨送孩子上學後,還回家洗了三條被子。

在臨時的職業選擇上,他要配合孩子,大多選擇時間較為靈活的工作。他當過廚師,擺過攤,在杭州陪讀時,則去少年宮當圍棋啟蒙老師。

不止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朱鬆林很會做飯。他經常在家做燒仙草、肉餅和糖果,帶來食堂和其他小孩分享,有時候一周會帶兩次。餅是帶得最多的,裏頭有肉、豆腐、鹹菜,巴掌大,一次做二三十張,在家煎好。有家長記得他提過,等今年9月學校搬到杭州西邊後,他有在那邊開個餐飲店的想法。

因為做飯的緣故,朱鬆林常去小區附近的一家水產店買海鮮。老板說,他經常來買黃鱔、包頭魚和牛蛙。朱鬆林也是隔壁排骨店的常客。排骨店老板記得,朱宏鑫喜歡較嫩的雜排。她隻見過朱宏鑫一次,是他發燒沒去學校時,被朱鬆林帶著一起來的。

老板們聽說過小區裏有孩子出事了,但她們不知道就是朱宏鑫。在她們印象裏,隻是朱鬆林最近有一段時間沒來過了。

宏鑫的後事,是按泉州老家習俗舉行的儀式。朱家人整理了他生前的物品,光是書就裝了滿滿一行李箱,其中有他常讀的那本《成語故事》。孩子叔叔猶豫要不要燒書,“不在的時候就讓他放寬了去玩”。朱鬆林還是堅持燒掉了,“他就愛看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