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藍靛廠,給你一個挑戰,如果你能做到,你才有資格和我辯論,不然你就是胡攪蠻纏!化學元素周期表,如果你能夠背下來從氫到錒係的元素,並且指出稀土元素都是在周期表的那些位置,那麽你才能有資格和我辯論。實話告訴你,元素周期表我大一的時候就能背下來,一直到現在。(再告訴你一點基礎知識,在中國基本上所有的化學係和材料係的本科生,學校都會安排在暑期去很多不同的工廠實習。一般來講,每個工廠實習一到兩周。)
TO 藍靛廠,這是我在這個貼子裏對你的最後的一個回複。任何一個人看到我們之間的辯論,都會明白你作為一個對於化學和材料一無所知的人,隻不過是在這裏強詞奪理,拿著你的無知當理說。我現在確實是在做材料資深科學家,但我的本科是應用化學,我的碩士是有機化學,而我博士的論文則是納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和你辯駁,根本用不到我現在的專業知識,僅僅是我本科的應用化學,已經可以將你批評的體無完膚。我在上本科的時候,就有在礦產,鋼鐵,煤化工場,以及石油化工廠的實習的經驗。這些工廠的規模,根本不是你能夠想象出來的。真心建議你到此為止吧,你越是提出你幼稚的問題,隻會越顯示出來你的無知!
TO 藍靛廠,你的無知真是讓我歎為觀止!化學係和材料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你上過沒上過大學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即使化學係的分支,也是材料係的分支。很多高分子材料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都是這兩個專業聯合培養的。很多高分子材料的教授,都是在化學係和材料係兼職當教授的。而我當年的博士導師就是化學係和材料係兩邊收博士生,而我現在所做的,就是高分子材料的分支之一。我真心不想再跟你辯論了!和你辯論,就像一個數學係的博士和一個還在幼兒園學數字1到10的學齡前兒童一起討論什麽是數學。簡直就是浪費我的時間!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6-02 09:06:33
TO 藍靛廠, 請你不要發這麽無知的帖子,好不好?首先,我已一個化學家以及資深材料科學家的身份告訴你
---------
To 藍靛廠, 看來你是真的一點不懂製造業。就以我所在的材料化學產業為例,科學家(Sicentists)和工程師(Engineers)分工是非常明確的。科學家的工作是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工程師的工作是建立生產線以及指導量產 (production)。 而在科學家和工程師之間,還有一批人是做Process(工藝)的,是在純工程師和純科學家之間的橋梁。以材料化學為例,專業叫做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在公司一般叫process engineer.他們的工作是配合科學家,將科學家研發出來的模型(prototype)應用到生產線上,最終和工程師配合完成量產優化。
TO 嘮叨嘮叨嘮叨,加上你,又是一個拍腦袋說胡話的。美國二戰前,不是造艦能力不行,而是造軍艦能力不行,因為美國根本沒準備打仗。而等到被日本偷襲以後,那些造民用船隻的的船塢,直接改成造軍艦的船塢,設備人才都是一抓一大把。但到了今天,美國民用造船能力幾乎為零,船塢加起來的造船能力還不如中國一個造船廠。沒工人,沒技術人員,沒設備,沒技術,什麽都沒有,現在如果美國想要真的像二戰時期去造艦,靠什麽啊?難道是靠你們鍵盤俠的那幾張嘴?
TO 藍靛廠, 請你不要發這麽無知的帖子,好不好?首先,我已一個化學家以及資深材料科學家的身份告訴你,美國或是任何其他國家,不可能在十年以內建立起稀土量產大型工廠的。因為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工廠從規劃,建廠,買設備,安裝設備,調試設備,訓練技術人員等等。第二,日本屯稀土根本就是個笑話。因為稀土不是一個單一的產品,是極多化學品的合稱。日本根本不可能對於每一種稀土化合物進行囤積,更不用說這些化合物都有有效期,以及不斷的研發更新的產品。真心建議你了解一些製造業的生產流程再來回帖。你這樣的論述,在專業人士看來,和郭德綱的相聲沒什麽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