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演員朱媛媛因病離世,隨著21號辛柏青曝出消息後,半個娛樂圈集體發文悼念——黃曉明回憶片場點滴,李乃文、唐旭默默換上黑底蠟燭頭像,張凱麗哽咽追憶“每一聲‘姐’都叫進心裏”。沒有通稿、沒有熱搜,隻有真摯的告別。
而另一邊,大S的“百日祭”卻演變成一場荒誕劇:S媽深夜曬九宮格自拍配文“想女”,小S被曝挨個打電話求明星發悼念,甚至靈堂直播、包機運骨灰等爭議不斷。網友嘲諷:“這哪是悼念?分明是真人秀續集!”
百萬粉作家“鳴不平”:大S名氣更大,為何無人悼念?
就在朱媛媛的悼念潮尚未退去時,5月22日,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作家突然在微博為大S“喊冤”——
核心論點:
“大S名氣比朱媛媛大得多,為何圈內無人公開悼念?難道怕得罪汪小菲和張蘭?”
“大S生前受盡委屈,真相無人關心,如今連死後都被冷落,娛樂圈太現實!”
-甚至暗指朱媛媛的悼念是“跟風”,而大S的遭遇才是“真正的悲劇”。
評論區炸鍋:
支持派(少數):認為大S確實被輿論“妖魔化”,離婚風波中她是受害者。
反對派(主流):
“朱媛媛低調演戲30年零差評,大S離婚撕X、直播帶貨,能比?”
“悼念不是按名氣分配,德藝雙馨和炒作咖的區別,心裏沒數?”
“這作家怕不是想蹭‘汪徐大戰’的流量吧?”
為何大S的“身後名”遠不如朱媛媛?三個殘酷現實
作品VS八卦:演員與明星的本質區別
朱媛媛的豆瓣作品頁清一色8分+,抗癌五年仍拍完7部戲;
大S的最高分作品仍是15年前的《流星花園》,近年熱搜全是“床墊梗”“電費梗”“軟飯梗”。網友調侃:“一個靠角色被記住,一個靠前夫上頭條。”
低調VS高調:葬禮如何暴露人性
朱媛媛家屬嚴格遵循“喪事從簡”,謝絕媒體;大S家族卻從包機運骨灰到“邀約悼念”,每一步都像在爭奪熱搜位。正如某網友毒評:“真正的體麵是掙來的,不是演出來的。”
行業尊重VS流量反噬
朱媛媛離世後,作品重播率暴漲270%;大S的搜索量70%關聯“杉菜表情包”和“離婚官司”。殘酷的現實是:觀眾或許會圍觀狗血劇,但隻會為真正的藝術家保留敬意。
作家為大S“鳴不平”為何翻車?
錯把名氣當美德:悼念不是“咖位排名”,而是對人格與職業的認可。
忽略公眾情緒:大S家族的操作早已消耗盡同情,強行“洗白”隻會適得其反。
流量邏輯的陷阱:在“汪徐大戰”中站隊,注定被貼上“蹭熱度”標簽。
結語
這場爭議像一麵照妖鏡——朱媛媛用一生證明“演員該藏在角色後”,而大S的悲劇恰恰在於:她活成了“永遠的女主角”,卻忘了觀眾真正懷念的,從來不是熱搜上的名字,而是值得尊重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