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市場對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走向的關注升溫,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美國依然堅持“強勢美元”政策,駁斥了外界關於醞釀“弱美元”轉向或秘密貨幣協議的猜測。這一表態做出後,美元指數應聲上漲,日內漲幅達0.5%,報100.1216。
此外,米蘭不僅對當前的匯率政策進行了澄清,也回應了外界對全麵關稅、經濟赤字以及潛在衰退的擔憂,全麵闡述了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戰略思路。
匯率立場“沒有改變”:駁斥“海湖協議”傳聞,仍然奉行“強美元”政策
在加入特朗普政府前,米蘭曾撰文《重組全球貿易體係的用戶指南》,鼓吹所謂"海湖莊園協議"的優點,主張讓全球市場更緊密圍繞美國貿易和地緣政治利益運轉。協議的核心內容不僅涉及關稅戰略,美元貶值,還可能涉及債務重組、主權財富基金的建立、國防支出的重新分配等措施,讓市場揣測此舉是為了人為壓低美元,換取更好的貿易條件。
米蘭在《重組全球貿易體係的用戶指南》中思想核心是認為美元作為主導性儲備貨幣代表著一種"負擔",主張削弱美元,並將美債持有者綁定到為國防開支提供資金的安排中,以換取美國的安全保證。
然而,米蘭周四否認美國政府正在籌劃任何形式的貨幣協議,美國依然堅持強勢美元政策。
“我們沒有在秘密地推進這類事情,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已經多次明確表示,我們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這一點從未改變。”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在第一任期內就曾表示希望看到更弱的美元,其首任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也曾表態弱美元有利於出口。當被問到美國政府內部到底持哪種立場時,米蘭回應稱:
“強勢美元不僅僅是匯率水平的問題,它更關乎美元體係的穩定、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所帶來的結構性優勢。”
他強調,作為經濟顧問,他隻能重複財政部長的表態,“強勢美元對美國有益”。
米蘭的這一表態傳出後,美元指數日內漲幅達0.5%,報100.1216,隨後小幅回落至99.04。
在談到4月2日出台的新一輪全麵關稅政策時,米蘭承認,這些政策的確對市場造成了劇烈衝擊,但這在他們預期之中。他說,雖然市場短期劇烈波動,但這種反應“很自然,也會自行緩和”。
此前,一些零售企業向白宮表達了擔憂,稱供應鏈受限導致貨架空空,消費者也將麵臨價格上漲壓力。特朗普也承認,短期內將有陣痛,以換取長期結構性改善。
對此,米蘭回應稱,當前的短期波動並不意味著經濟正在走向衰退,而是政策調整期間的“時間延遲效應”。
“公司可能會推遲投資或招聘,但這隻是從一個季度推到另一個季度,並不會造成衰退。”
他同時指出,美國目前正在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談判,還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表達了意願參與。
“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陸續完成多個協議,一旦建立了公平的貿易秩序,美國的出口將大幅增加,這將直接幫助縮小貿易赤字。”
米蘭特別強調,市場不應將金融市場的反應與實體經濟等同解讀。
“金融市場更加依賴國際環境,而實際經濟受國內政策影響更大。”
赤字與稅改爭議
談到財政赤字問題時,米蘭一方麵批評拜登政府“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另一方麵為當前的財政路線辯護。他表示,赤字本該出現在真正需要財政刺激的時刻,比如戰爭或新冠疫情這類嚴重危機,而非在經濟平穩時期任意擴張。
對於共和黨目前推進中的稅改法案,米蘭承認短期內可能拉高赤字水平,但他強調這將帶來中長期的增長紅利。
“很多對赤字的評估隻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評分,這種做法太過機械。關稅收入、監管改革、能源政策這些都沒有被計算在內,但對財政影響巨大。”
米蘭稱,稅收政策的得失不應隻以靜態評估衡量。他說:“把稅改當作赤字惡化的唯一原因是不公平的。”他還補充說,在稅改法案落地前,一切都是預測,無法精確給出第四季度或明年GDP增長的具體數字。
盡管麵對市場動蕩與結構性挑戰,米蘭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他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核心戰略依然是:“推動稅改、放鬆監管、促進能源獨立”。
“改革需要時間。我們有完整的程序:征求意見期、評論期、法規草案,這些我們都在做。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隻要再給我們幾年時間,我們可以把事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