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在市場的滲透下人情開始異化,農民建個房要辦幾次酒席

在市場的滲透下人情開始異化,農民建個房要辦幾次酒席

文章來源: 新鄉土 於 2025-05-15 19:55: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

李永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人情往來是維係熟人社會關係最為重要的方式。在熟人社會中,人情可以進一步區分為"日常性人情"和"儀式性兒情"。所謂"日常性人情"是指,農民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幫忙,共同渡過難關,如在農業生產上相互幫工。而"儀式性人情"則是指,在農民生命周期中的重大節點。如結婚、建房,通過辦酒席等方式將親友聚集起來,共同見證這一過程。親朋好友通常會送上一定的禮金,既是為了相互幫助以度過人生的重大階段,也是為了維係相互間的關係。不同地區的人情往來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總體而言,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較強,而宗族性地區和小親族地區人情的規則性較強。本文主要分析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

一

湖北巴東農村屬於典型的原子化地區,代際關係比較理性,代際之間相對獨立,在核心家庭之上沒有一個結構性的認同與行動單位,農民在行為上相對比較理性,村莊輿論約束不強。在人情方麵,巴東地區人情的建構性很強、規則性較弱、農民可以根據自身家庭的實際需求來建構自己的人情圈。實際上,幾乎每個家庭當前人情圈的維係都是經過理性計算的結果。巴東農村人情的建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人情圈的自由伸縮。巴東地區農民的人情圈範圍很廣,並且沒有明確的邊界,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構新的人情圈,或者是退出原來的人情圈。不認識的人之間也可以通過"親戚傳親戚"或者"朋友傳朋友"的方式在人情往來上相互走動。筆者在調研中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2016年女兒出嫁辦了酒席,總共有十幾桌客人,其中來了十幾戶是主家原來並不認識的人。這位婦女介紹:"有十幾戶我都不認識,親戚傳親戚就來了,比如我姐姐婆家的親戚,就是聽我姐姐說了之後來的。"可見,當地農民人情圈的自由伸縮度很大。

第二,人情可以清算,人情交往的進入與退出都比較容易。巴東農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情還清了,就可以不走了",在他們看來,人情是可以清算的,隻要還完了人情,相互之間就可以不再進行人情往來。並且,在巴東農村,人情圈在代際之間不會繼承,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圈,父代與子代的人情圈自然有重合,比如共同的親戚,但鄰裏或朋友這種關係就不一定會在代際之間繼承。因此,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可以退出人情往來。

第三,每個家庭的人情圈都比較大,但又極不穩定。一方麵,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構新的人情圈或者退出原來的人情圈,因此當地農民的人情圈都比較大,血緣關係走得很遠,地緣關係和朋友關係建構性很強;另一方麵,由於可以自由進入與退出,因此每個家庭的人情圈又極其不穩定。

第四,人情交往具有即時性平衡的色彩。每個家庭在計算"人情賬"時都是遵循一種短期的平衡機製,並且,這種平衡還帶有一定的競爭色彩,從而孕育了人情上漲的機製。

第五,隨禮的不規則性。在禮金上,當地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則。一般關係至少是給100元,親戚或朋友關係則更沒有明確的標準,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此外,當地在上禮時有個習慣,即一般都要在原來別人給自己的禮金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金額,這樣做主要出於兩個方麵的考慮:一是間隔時間太長,經濟水平不一樣,物價也不一樣,"現在的錢沒以前值錢";二是想要繼續維係兩家的人情往來關係。但也並不是所有人在上禮時都會"加一點",加或不加主要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一是雙方關係的好壞,如果關係好,自然要多少加一些,如果關係一般,則可以不加;二是自身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較好,可以加一些,如果經濟條件較差,不加也可以;三是自己的年齡以及完成人生任務的狀況,如果已經完成了主要的人生任務(子代已經結婚),並且未來很可能不會再辦酒席,那麽就可以不加,反之,則可以加一些;四是對方辦酒席的頻率,如果對方辦酒席的次數較多,或者是預想到對方家庭在近期內會辦好幾次酒席(如有幾個子女都還未婚),那麽可以不加,反之,則可以加一點。可見,加與不加沒有明確的規則,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二

整體來看,巴東地區人情的建構性很強,規則性很弱。這主要與當地的村莊社會性質有關。當地屬於原子化地區,在個體核心家庭之上沒有結構性力量的製約,人情往來是以核心家庭利益為中心,並且經過理性計算的結果。在當地的語境中,人情往來是核心家庭之間的交往,交往雙方會遵循基本的禮尚往來,但仍然缺乏村莊結構性力量的製約。也即,人情往來中的規則隻是雙方家庭遵守的規則,而非村莊整體的規則。

相對而言,小親族地區和宗族性地區人情的規則性很強。首先,在小親族和宗族性地區,農民的人情圈比較固定,個體及其家庭很難建構新的人情圈。其次,在隨禮上很有規則,一般是根據與主家關係的好壞、親疏遠近決定送禮的多少,哪一種關係應該送多少禮金在熟人社會中有基本的規定,個體不能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隨意決定。例如,如果有三個舅舅,那麽他們送的禮一定是相同的,如果某個舅舅多送禮,會遭到別人的指責,並且還會使另外兩個舅舅很沒有麵子。最後,人情交往一旦進入就很難退出。

三

在當前農村,人情仍然具有其傳統含義,但在市場經濟和現代性力量不斷滲透之下,一些地區的人情往來開始發生異化。例如,一些地區為了辦酒席收禮在人情項目上不斷"創新",有的農民建一個房子要辦幾次酒席:下地基辦一次,一樓完工辦一次,二樓完工再辦一次。在某些地方甚至還出現母豬下崽也要辦酒席的情況。異化的人情改變了其所具有的原始含義,人情不再成為維係熟人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而是成為斂財的工具,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農民不堪重負,並逐漸逃離。此外,還有一些地區在人情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酒席檔次越來越高,越來越講究外在的排場,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適當的人情往來是維係熟人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異化的人情則已經脫離其原始含義,不僅給農民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還可能使熟人社會的關係惡化。因而,在人情異化的地區,政府應該倡導移風易俗,對農民進行引導和教育。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曾是“台灣4大美人”67歲臉變形 網:完全認不出來
川普投下震撼彈:印度和俄羅斯一起完蛋
北京養老院31人慘死:暴雨近一周為何不轉移?
美聯航波音787引擎故障 喊Mayday求救!緊急泄油折返
冷凍31年“世界最老嬰兒”誕生:親姐姐已是30歲媽媽




24小時討論排行

一份讓世界震驚的名單,被美媒公布
川普宣布台灣關稅20% 高於日韓的15% 和越南等國並列
美國最慘"沉默一代" 81歲周工作17小時 照顧90歲老伴
川普致信17製藥巨頭:60天拿出方案降價 否則後果自負
推動禁止總統、議員炒股條款 特朗普怒批“二流議員”
韓國網紅長白山揮國旗唱國歌 遭公安帶走6小時
川普猛轟佩洛西投資內幕帝國 回報率華爾街望塵莫及
H20芯片有後門?黃仁勳剛在追單 網信辦約談英偉達
德奧運雙金傳奇選手登山遇難 遺願是留在自然之中
日經:解放軍重新開始強調“集體領導” 風向似乎有變
大佬接連墜樓 孫立平:他們為什麽撐不下去了?
打五折也賣!李嘉誠加速拋售內地資產 香港老宅在內
川普對中國態度大軟化 傳擬不再推新AI出口法規
諸神的黃昏:香港四大家族集體謝幕
布朗大學付5000萬和解 承諾不推廣“非法DEI”
川普簽行政令:對加拿大關稅從25%提高至35%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在市場的滲透下人情開始異化,農民建個房要辦幾次酒席

新鄉土 2025-05-15 19:55:11
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

李永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人情往來是維係熟人社會關係最為重要的方式。在熟人社會中,人情可以進一步區分為"日常性人情"和"儀式性兒情"。所謂"日常性人情"是指,農民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幫忙,共同渡過難關,如在農業生產上相互幫工。而"儀式性人情"則是指,在農民生命周期中的重大節點。如結婚、建房,通過辦酒席等方式將親友聚集起來,共同見證這一過程。親朋好友通常會送上一定的禮金,既是為了相互幫助以度過人生的重大階段,也是為了維係相互間的關係。不同地區的人情往來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總體而言,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較強,而宗族性地區和小親族地區人情的規則性較強。本文主要分析原子化地區人情的建構性。

一

湖北巴東農村屬於典型的原子化地區,代際關係比較理性,代際之間相對獨立,在核心家庭之上沒有一個結構性的認同與行動單位,農民在行為上相對比較理性,村莊輿論約束不強。在人情方麵,巴東地區人情的建構性很強、規則性較弱、農民可以根據自身家庭的實際需求來建構自己的人情圈。實際上,幾乎每個家庭當前人情圈的維係都是經過理性計算的結果。巴東農村人情的建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人情圈的自由伸縮。巴東地區農民的人情圈範圍很廣,並且沒有明確的邊界,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構新的人情圈,或者是退出原來的人情圈。不認識的人之間也可以通過"親戚傳親戚"或者"朋友傳朋友"的方式在人情往來上相互走動。筆者在調研中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2016年女兒出嫁辦了酒席,總共有十幾桌客人,其中來了十幾戶是主家原來並不認識的人。這位婦女介紹:"有十幾戶我都不認識,親戚傳親戚就來了,比如我姐姐婆家的親戚,就是聽我姐姐說了之後來的。"可見,當地農民人情圈的自由伸縮度很大。

第二,人情可以清算,人情交往的進入與退出都比較容易。巴東農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情還清了,就可以不走了",在他們看來,人情是可以清算的,隻要還完了人情,相互之間就可以不再進行人情往來。並且,在巴東農村,人情圈在代際之間不會繼承,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圈,父代與子代的人情圈自然有重合,比如共同的親戚,但鄰裏或朋友這種關係就不一定會在代際之間繼承。因此,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可以退出人情往來。

第三,每個家庭的人情圈都比較大,但又極不穩定。一方麵,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構新的人情圈或者退出原來的人情圈,因此當地農民的人情圈都比較大,血緣關係走得很遠,地緣關係和朋友關係建構性很強;另一方麵,由於可以自由進入與退出,因此每個家庭的人情圈又極其不穩定。

第四,人情交往具有即時性平衡的色彩。每個家庭在計算"人情賬"時都是遵循一種短期的平衡機製,並且,這種平衡還帶有一定的競爭色彩,從而孕育了人情上漲的機製。

第五,隨禮的不規則性。在禮金上,當地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則。一般關係至少是給100元,親戚或朋友關係則更沒有明確的標準,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此外,當地在上禮時有個習慣,即一般都要在原來別人給自己的禮金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金額,這樣做主要出於兩個方麵的考慮:一是間隔時間太長,經濟水平不一樣,物價也不一樣,"現在的錢沒以前值錢";二是想要繼續維係兩家的人情往來關係。但也並不是所有人在上禮時都會"加一點",加或不加主要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一是雙方關係的好壞,如果關係好,自然要多少加一些,如果關係一般,則可以不加;二是自身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較好,可以加一些,如果經濟條件較差,不加也可以;三是自己的年齡以及完成人生任務的狀況,如果已經完成了主要的人生任務(子代已經結婚),並且未來很可能不會再辦酒席,那麽就可以不加,反之,則可以加一些;四是對方辦酒席的頻率,如果對方辦酒席的次數較多,或者是預想到對方家庭在近期內會辦好幾次酒席(如有幾個子女都還未婚),那麽可以不加,反之,則可以加一點。可見,加與不加沒有明確的規則,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二

整體來看,巴東地區人情的建構性很強,規則性很弱。這主要與當地的村莊社會性質有關。當地屬於原子化地區,在個體核心家庭之上沒有結構性力量的製約,人情往來是以核心家庭利益為中心,並且經過理性計算的結果。在當地的語境中,人情往來是核心家庭之間的交往,交往雙方會遵循基本的禮尚往來,但仍然缺乏村莊結構性力量的製約。也即,人情往來中的規則隻是雙方家庭遵守的規則,而非村莊整體的規則。

相對而言,小親族地區和宗族性地區人情的規則性很強。首先,在小親族和宗族性地區,農民的人情圈比較固定,個體及其家庭很難建構新的人情圈。其次,在隨禮上很有規則,一般是根據與主家關係的好壞、親疏遠近決定送禮的多少,哪一種關係應該送多少禮金在熟人社會中有基本的規定,個體不能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隨意決定。例如,如果有三個舅舅,那麽他們送的禮一定是相同的,如果某個舅舅多送禮,會遭到別人的指責,並且還會使另外兩個舅舅很沒有麵子。最後,人情交往一旦進入就很難退出。

三

在當前農村,人情仍然具有其傳統含義,但在市場經濟和現代性力量不斷滲透之下,一些地區的人情往來開始發生異化。例如,一些地區為了辦酒席收禮在人情項目上不斷"創新",有的農民建一個房子要辦幾次酒席:下地基辦一次,一樓完工辦一次,二樓完工再辦一次。在某些地方甚至還出現母豬下崽也要辦酒席的情況。異化的人情改變了其所具有的原始含義,人情不再成為維係熟人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而是成為斂財的工具,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農民不堪重負,並逐漸逃離。此外,還有一些地區在人情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酒席檔次越來越高,越來越講究外在的排場,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適當的人情往來是維係熟人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異化的人情則已經脫離其原始含義,不僅給農民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還可能使熟人社會的關係惡化。因而,在人情異化的地區,政府應該倡導移風易俗,對農民進行引導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