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2025春季搜狐視頻播主大會上,搜狐創始人張朝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出場了。他腳踏著滑板自如滑行,隨後用手裏的火炬點燃了大會的社交之火。這位中國早期的互聯網開拓者,仿佛在用這種方式呼應當下搜狐視頻“關注流”中的年輕圈層,傳達著搜狐的創新與活力。
實際上,幾十年來張朝陽從未停止折騰,比如直播講物理課、英語課、登雪山、跑馬拉鬆、遊泳橫跨威海灣……就在 3 月底的威海,搜狐新聞馬拉鬆第十年頭第十七季的賽場上,張朝陽也曾以這樣的活力和堅持出現在人群中。他穿一身運動服,羽絨服套在外麵。開幕式還沒開始,有人喊他的名字,他衝著人群指了指腳上熒光色的跑鞋,然後原地抬腿做準備活動。威海不是第一次來, “上次是遊過來的,”他指著海的那頭,“從那邊(劉公島)遊到這邊。”去年9月,張朝陽蛙泳橫渡威海灣,耗時2小時36分。
威海風大,把樹木吹得歪斜。這樣的天氣並不能妨礙張朝陽的好心情。這位身上貼著無數標簽、承載著中國互聯網曆史的企業家,現在他依然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打磨公司產品,比如思考物理問題,以及跑步。
張朝陽跟每個向他走來的人打招呼,不管是參加過很多次的明星、企業家,還是搜狐視頻“關注流”的播主——他會主動聊起對方最近發的視頻,有不少他都轉發過。主持人在台上開場,介紹搜狐新聞馬拉鬆的曆史、參加馬拉鬆的跑者們,張朝陽站在台下,適時地送上掌聲、微笑,或大笑。
如果翻看十幾年前的媒體報道,人們稱他為數字英雄。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將互聯網帶入中國,在麥當勞的餐巾紙上寫下“搜狐”,於是搜狐誕生了,中國門戶網站時代開啟。他拖著滑板滑過天安門廣場,帶著當時最火的明星登上玉珠峰。每個人都叫他Charles。你能在他臉上看到自信、張揚。
但對現在的張朝陽來說,更重要的是時間和價值。開幕式輪到張朝陽上台,他感歎起賽事橫跨的時間維度,“17季啊!我們是一個跑遍了世界、跑遍了中國的賽事,說明我們做事情的長期主義、跨越周期……我們經曆了太多的事情,搜狐新聞馬拉鬆依然在跑。”
他信奉長期主義。動輒一兩個小時的物理直播課已經做到第四年,英語課是第九年。今年元旦的跨年演講,張朝陽講量子力學,講到人在綿延的文明中獲得智慧時,他說,“當你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最重要的要堅持,長期堅持到一定程度,量變就會產生質變。”
發令槍響,人群腳下生風擁擠著向前奔跑。張朝陽的雙腳抬起很小的幅度,緩慢向前移動,很快落到隊伍後麵。這是他獨創的跑步方法,小步高頻、先慢後快。
就像堅持用自己的節奏跑步,對於互聯網,張朝陽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堅持。他主導的搜狐視頻“關注流”,更願意引導用戶主動轉發、社交,讓每個人都成為編輯。明星企業家們衝入短視頻流量池,按照黃金三秒或者黃金五秒生產內容,而他置頂的物理課視頻1709分鍾。他的跨年演講要麽是廣義相對論,要麽是量子力學,演算公式寫滿五塊黑板。
《酌見》第二季中,俞敏洪與張朝陽坐在搜狐大樓裏。俞敏洪對他說,“我發現你跟原來完全不是同一個人了。”

俞敏洪和張朝陽?《酌見》第二季
雖然褪去了高調,但他依然相信折騰的價值。麵對俞敏洪這位商界老朋友,張朝陽說,“人活到老折騰到老”。“ 因為你的經驗更豐富,更平衡,看問題更加全麵,然後創造性也好。”他邀請俞敏洪入駐“關注流”,在互聯網上“玩起來”。俞敏洪笑,“像你這樣玩出圈的人太少了,太高大上了!”
馬拉鬆還在進行,所有人沿海岸奔跑。海麵平靜,隻有在拍打岸邊的時候,濺起浪花會告訴你水底的能量。

浪潮內外
張朝陽曾用三本書形容自己早年的生命狀態,分別是《北方的河》、《約翰·克裏斯多夫》,以及《生命不可承受之輕》。1986年,張朝陽從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年少時癡迷物理,但這種癡迷在考試的壓力中被磨損。成績是唯一重要的,一周七天,三點一線,每天都在念書做作業。考得不好,他就在學校跑步和冬泳。那些年裏,努力的動力也隻是為了考得更好,贏過別人。
也是在《酌見》第二季中,張朝陽向俞敏洪坦言,自己的“事業心”從小就有,要“爭先鋒”,希望“出人頭地”。這源於當時的時代氛圍,“每個人都要拚命地學習,把這個看得很重要。”
回看那段時間,張朝陽有時會覺得,雖然自己成績名列前茅,但因此付出了太多無謂的努力。但俞敏洪說,這些付出依然是合算的。“因為沒有後麵這個付出的話,你就不可能到MIT,你不到MIT就不可能有搜狐,”俞敏洪說,“這是一個命中注定的過程。”從清華畢業後,張朝陽因成績優異,獲得李政道獎學金,赴麻省理工深造,1993年,取得物理博士學位。在美國的生活是孤獨的,他將之解釋為一種“亞文化狀態”。
但人生的輪盤即將開始轉動。在麻省理工的實驗室裏,他接觸到一個叫互聯網的東西。1994年4月20日,中國接通第一條64K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彼時的張朝陽立即決定回國創業。“那時我就覺得,當今時代有兩大趨勢,順應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兩個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的到來,另一個是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崛起。”他將這兩句話寫在他第一份商業計劃書上。
你能輕而易舉地從每個關於張朝陽的故事中獲得曆史的縱深感。1996年,北京,張朝陽成立愛特信公司,兩年後,搜狐成立。他一頭紮進互聯網的藍海,將網站導航的概念紮在初代網民的心裏。他的人生像按了加速鍵。又過兩年,搜狐實現全麵盈利。他帶著一手創立的公司,敲響納斯達克的鍾聲。俞敏洪總結,張朝陽“開了互聯網創業的先河,還有風險投資的先河”。
他是徹徹底底的弄潮兒,相繼參與三家公司的上市。商業層麵,他依托門戶網站,提出“數字信息中樞”,不斷拓展新聞、視頻和遊戲等板塊。那些年,不管是上網看新聞,看劇還是玩遊戲,大多離不開那根紅尾巴logo。2008年,北京奧運會,搜狐成為唯一的互聯網讚助商。張朝陽的事業達到頂峰。
多年後,在第十七季搜狐新聞馬拉鬆終點附近的酒店裏,張朝陽形容那時的自己其實身在泥潭裏。從2011年開始,他陷入焦慮,嚐試過拜訪科學家,研究心理學。最終把他從泥潭裏拽出來的,是一根叫價值觀的繩子。
“人生不是隻為了吃好喝好,或者是有很多的錢享樂,這個不叫價值觀了。對你這輩子有一個定義和要求,要做事情,要有要求——你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這個是價值觀。”張朝陽說,“有了價值觀以及確定了對人生的理解之後,就會發現我要努力工作,做好我的角色。”
他感到他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負有責任。他曾在采訪中如此闡述道,“你人生的角色你是公司的CEO,你就要有CEO定義的職責責任。你人生的路徑給你分配了一個角色,你對這個角色是有責任的。同時,人生也給了你一個軀體,你對你軀體的健康也是負有責任,每天參與人生,無論是學習新的東西,還是做一件事情或者生活中發展的一些樂趣,這些都是你參與人生的一個方式,都是價值觀定義的。”他更積極地參與人生,學習新的東西,以興趣帶動公司的業務。現在,他“太忙了”。
為推廣搜狐視頻知識直播業務,他每周上三次英語課,一次物理課——上課並不容易,思考、演算占據大量時間。他向俞敏洪展示物理草稿紙,鋪滿一大張桌子。俞敏洪直言,“從來沒有想到你是一個如此自律的人。”他保持3+1睡眠法,一種小眾的分段睡眠方法。運動習慣一直保持,每天五公裏跑步不曾間斷,從勻稱的身材和凸起的小腿肌肉就能看出來。與此同時,搜狐視頻“關注流”裏的張朝陽賬號,保持高強度更新,每天轉發評論幾十條,從紀錄片到科技到漢服,無所不包。可以確定的是,存在的意義就在其中。
“這些都是你參與人生的一個方式,都是價值觀定義的。因為有價值觀,所以導致你會做任何事情非常認真,因為你不會懶惰,你覺得這是一個使命,是一種你存在的意義。”在與俞敏洪對談時,俞總結,“一個人有責任感、方向感,是管理自己心理健康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張朝陽豎起拇指,表示認同。“你的名氣和你的財富,一定要有強大的價值觀支撐,這樣才能平衡地往前走。如果沒有這個價值觀,你撐不住的。”張朝陽說。
後來,在講授廣義相對論的課堂上,張朝陽用粉筆畫出彎曲的時空網格,他用了個不太常見的比喻作為解釋,“質量會扭曲時空,就像責任會重塑人生。”

腳步不停
半程馬拉鬆進入最後幾公裏,張朝陽的節奏快了些,但依然不邁大步。他麵色平靜,並沒有一般人跑到最後的齜牙咧嘴。事實上,跑馬途中,他一直跟身邊人聊,今天晚上要吃什麽?聊得興奮,“特別期待”。他從未懷疑自己能跑完全程,就像他總說的,“隻要你下決心跑完,你就一定能跑完。”
跑步這件事情,他堅持了幾十年。就像他堅持做下去的每件事,最初從興趣開始,“跑”成一種熱烈的堅持和獨特的公眾標簽。講物理課也一樣。2021年,張朝陽率隊攀登青海崗什卡雪山,途中想到前些天火箭發射的新聞,一時興起,就隨便找了張紙板演算衛星軌道數據。他感到興奮,感到“物理的記憶和水平還在”,他再次被科學所捕獲,這次沒了考試,也不需要競爭,數字和真理以一種迷人的姿態再次呈現。
那年的11月,張朝陽打開直播,找了麵小白板,在上麵寫下“破天荒的第一節物理課”。想聽懂張朝陽的物理課並不容易,59分鍾的直播課裏,他講牛頓定律、庫侖力,推導加速度和萬有引力。
他善於從生活小事切入到嚴肅的物理問題,比如探討羊肉泡饃為什麽用手掰著好吃,《奧本海默》裏的原子彈是怎麽造出來的。好奇引發了興趣,之後是鑽研,進而成為事業。對張朝陽來說,講物理課興趣隻是其中緣由之一,同時也為帶動搜狐視頻知識直播的內容生態。當然也還有另一層深意,他說搞清楚人類積累了幾百年的知識是一件很有意義、很值得做的事情,視頻自媒體時代,大家用自媒體把所學所懂的事情講出來,使得人類知識傳播更充分, “我們要對中文互聯網做出貢獻,讓中文互聯網的內容質量得到提高。”
他並不滿足於單純傳播知識,也願意推廣學習方法。《酌見》第二季中,張朝陽和俞敏洪站在直播物理課的黑板前,張朝陽隨手拿起粉筆,寫下薛定諤方程。俞敏洪有些詫異,“這麽多方程你怎麽能記住?”張朝陽笑:“我隻要推導好了我就能記住……因為理解就知道是怎麽來的。”他接著解釋,“就是研究式學習方法,三分之一時間讀書,三分之一時間思考,三分之一時間推導。我最近一直在推廣這個方法。”
看著張朝陽辦公桌上一堆寫滿了偏微分方程等物理公式的餐巾手稿,直令俞敏洪感歎“了不起”,“你把自己徹底變為了學者型企業家!”

俞敏洪翻看張朝陽手稿?《酌見》第二季
張朝陽的硬核物理課一經推出,就引來了巨大的關注。截至目前,《張朝陽的物理課》進行了240多場直播,總時長超過23000分鍾,並且出版了3部同名科普書籍,均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他的物理課成為搜狐視頻知識直播的核心IP,也帶動了數千位知識播主入駐,在數十個垂直領域裏分享知識。
4月10日,我參加了一場張朝陽的物理線下課,主題是廣義相對論裏的光線偏折。這節課安排在北京天文館,台下坐滿了清華、北大和中科院的學生。張朝陽穿一身灰色西裝,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他從1919年的日食觀測,聊到史瓦西度規,以及星光偏折,帶著大家一起推導公式,他在黑板上寫,學生們在草稿紙上寫,台上台下全是密密麻麻的公式。

張朝陽北京天文館演講
“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能夠同時給搜狐帶來流量和關注,也沒有想當個人IP或者當網紅,但做著做著就成了這個方向了,所以有時候就是無心栽柳柳成蔭。”張朝陽說。
在張朝陽看來,做事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跟著興趣”。“當你興趣濃厚的時候,你的智商水平會提高,”他喜歡用科學的視角解釋問題,“思考是最有樂趣的,腦子跟著你的好奇去想…你會很興奮,讓你的興奮度處在最高點,你的思維效率就會非常高。”
他越來越善於“觀測”自己。對於張朝陽來說,如果讀書的興奮程度是B,推導問題就是A,而自己探索的興奮度是A+。“你對一個事情興奮了,你就好奇,你好奇會問問題,你就敢走以前沒走過的路,突然發現有創新,就悟出來了。”他說。

再造新世界
這場馬拉鬆的跑者裏有不少搜狐視頻的知名播主——在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的人們,比如中國馬拉鬆大滿貫形象大使李小白、中國首位滑翔傘世界冠軍張樹鵬、中國航天形象大使王一,以及知名的漢服紅人“參商”和“四月晨晨”等等。群英薈萃並肩奔跑,威海這條山海相連的環海路變成了流動的沙龍,無比鬆弛熱鬧。再次見到張朝陽,已經是下午五點。跑完馬拉鬆之後,他給嘉賓頒獎,誇讚每一位參與者,不管他們跑完了全程,還是一半,或者六公裏,金銀銅牌發下去。他給搜狐視頻的原住民播主“小馬同學”頒獎,向所有人介紹他,“00後,在關注流已經六年了,從來沒跑過馬拉鬆,一跑就跑了21公裏。中國的下一代很厲害。”

作為當年把互聯網帶到中國的人,張朝陽一直關注各種新鮮事物,以及創新本身。翻看他的關注流賬號,他的關注點常常放在年輕人身上。除了量子力學、時事點評,漢服視頻、韓舞翻跳、短劇推薦這些時下流行的熱潮內容經常出現在他的轉發列表中,偶爾還會看到小眾COSER的動態。
而搜狐視頻“關注流”,產品名字是張朝陽起的,它在眾多的互聯網產品中也是新鮮的。關注流有句口號是:轉發是大王,評論是小王,轉發時評論是王中王。
《酌見》第二季現場,張朝陽就把俞敏洪拉了進來,他建議俞敏洪“玩起來”,“玩起來包含著認真做事情(的意思),又很有趣,很有創造性,很發散思維。”有趣和創造性相連。張朝陽告訴俞敏洪,雖然自己每天工作很忙,但他不覺得這是工作,“因為很有趣”。

?《酌見》第二季
他要求團隊拒絕算法跟風。“算法是另一個賽道,”張朝陽說,“隻不過我們走的是社交賽道。”這來自長期主義的原則。他不希望追趕風口,而是“提供好的服務,對產品極致的追求”,長期積累下來,“這個公司就會很有創造性,很有創新能力。”張朝陽說。
在張朝陽的思考中,創新來自長期主義。他了解過一些MBA教材,裏麵講innovate和creative, 他認為,創新就是從管理者到整個公司,把用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提供更好的產品,一直積累,積累著一直做下去,這個就是創新。”質變產生量變。“長期的耕耘、雕塑、打造,一直在做,最後發現你這個企業就很有創新能力。創新就是多年堅持,去以用戶為中心的這種打磨產品。積累,然後突然爆發。”他說。
現在,你會在張朝陽身上發現到一種踏實感,堅定而平和。他有條不紊地工作,跑步、頒獎,和同樣跑完全程的劉畊宏錄視頻,然後是接受采訪。他不厭其煩地回答每個問題。張朝陽對自己的定義,一直是一名創業者。或許原先的創業是個人主義的,為了追求成功,及其能帶來的一切。但現在,他更希望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提供價值。他希望做好CEO的角色,學習更多東西,鍛煉身體,“我現在的身體狀態比年輕的時候更好。”他總是這麽說。

?《酌見》第二季
而對長期主義的堅持,依然源於價值觀。他舉了比爾蓋茨的例子,“就像當年比爾蓋茨說要給每個人桌子上放一個電腦一樣,不是我要賺多少錢,”張朝陽說,“如果隻是為了賺錢,你做一個產品突然發現這個產品不賺錢,就沒有這個耐心,你會發現哪個風口特別火,就過去做,就沒有長期主義;但當你把賺錢放在第二位,觀察用戶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你可以產生一個更好的產品。”張朝陽說。
他花了不短的時間重建了自己的價值觀,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價值觀,找到自己的興趣。如果沒有也沒事,他建議迷茫的年輕人多讀書,多學習。特別是人物傳記,或者小說,“要變成一個博學的人,知識豐富的情況下,思維觸點就很平衡,想法就多了……如果老覺得沒興趣,因為腦子裏沒東西。”張朝陽解釋。
北京天文館物理課的問答環節,學生們不止問物理,也問生活與工作。比如在逆全球化的當下,年輕人該如何分配自己的經濟?他建議人們不要亂花錢,不要負債,首先要保證有個地方住,有新鮮的蔬菜水果,在一個健康且沒有精神壓力的生活中才能輕鬆地思考人生方向。
他希望擁有有意義的人生。多年以後,當人們說起搜狐,張朝陽希望人們覺得“搜狐很不錯……我們提供了非常有趣,有價值的產品。”
回到《酌見》第二季,搜狐大樓裏,兩人剛坐下,俞敏洪就對張朝陽說,“(現在)我對你的感覺有一種平靜的海洋的感覺,原來有點是激流奔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