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發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 難找到買家

美國農民發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 難找到買家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雞爪和魚頭等被美國農民視為“廢料”的產品,曾通過出口中國實現產業鏈增值。在中美貿易緊張之際,為此類產品尋找其他買家令美國農民頭大。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道,美國農民正努力適應中國大規模的新關稅,將出口轉移到其他地方,但對於那些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的產品,替代市場難以覓得。

美國人不喜吃雞爪,但富含膠原蛋白的雞爪卻是中國人眼中的美味佳肴,市場需求量大。盡管去年因美國禽類製品出口因中國對數十州禽流感疫情實施生禽進口禁令而銳減,中國仍是美國雞爪的最大出口市場,2022年出口量曾高達47.97萬噸。

美國農民說,向中國銷售雞爪比作為寵物食品銷售利潤要高得多。目前,養殖戶已經注意到需求急劇下降。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格泰勒(Greg Tyler)說,最新的關稅將使雞爪和雞肉的出口量“趨近於零”。

麵對美方對華加征畸高關稅,我國自今年4月1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125%的報複性關稅。

報道稱,失去最大的客戶意味著美國雞爪隻能冷凍儲存以待低關稅窗口,或送往加工廠製成動物飼料、寵物食品。

不過,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這一改變影響並不大。

住在廣州的學生表示,“這對我來說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還有其他雞爪可供選擇。”

除美國外,巴西也是我國雞爪進口的重要來源之一。從巴西進口的雞爪及凍雞翼占我國同類產品總進口量比重40%以上。

報道稱,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雞爪出口額達2.9億美元,占該類產品出口總值的69%。

“我們希望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能盡快結束,以便恢複出口。”泰勒說。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的數據,豬耳朵、豬蹄和豬內髒等豬副產品也大量出口至中國,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豬副產品占其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中國提高自美進口商品的關稅後,中國對美國豬肉的實際關稅稅率已經推高至172%。

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副主席舒勒(Joe Schuele)表示,對美國豬副產品征收高關稅“非常令人擔憂”,因為美國本土需求量極少。該協會估計,對華出口斷崖將導致每頭生豬損失8至10美元,年損約10億美元。

聯合會經濟分析副總裁博羅(Erin Borror)指出:“中國是豬蹄、頭、肚、腸的最大買家,采購量遠超其他客戶,且出價更高。”她表示,企業正緊急為原定輸華產品尋找新出路。

兩河漁業公司是肯塔基州最大的魚類出口商之一,該公司老板說,在中國對美國加征報複性關稅後,所有魚頭訂單都被取消了,預計漁場今年營收將縮水20%。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類,從中國等亞洲國家引進亞洲鯉魚。十年後,亞洲鯉魚逃離限定的水域並大量繁殖,給美國多州河流、湖泊生態帶來毀滅性災難。這種魚體型巨大,什麽都吃,無任何天敵。美國人不愛吃淡水魚,且不懂得如何烹調去除亞洲鯉魚的土腥味,美國農業部想了很多辦法也無能為力。

2012年,於泳琴在肯塔基州建立的魚類加工廠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主力軍。2024年,該公司加工了160萬公斤亞洲鯉魚。中國是亞洲鯉魚頭唯一的出口市場。

“一切都結束了。我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場。”她告訴《日經亞洲》,她可能會轉向美國亞裔群體市場,或嚐試出口至韓國、越南。

她提到,2018年貿易戰期間,該公司曾出口中東,但如今進口設備等成本的增加擠壓了利潤空間。

密歇根州立大學食品經濟與政策教授奧爾特加(David Ortega)指出,美國動物副產品出口彌補了國內消費不足。除了中國市場,美國的近鄰墨西哥和加拿大也進口動物副產品。

“農民可能會把更多的這些產品運往墨西哥,但其市場容量無法替代中國。”奧爾特加說。

報道稱,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也將進一步衝擊農業,推高化肥、病蟲害防治化學品和農機設備的價格。

代表美國農民的主要出口貿易組織美國“農業運輸聯盟”(AgTC),其執行董事弗裏德曼(Peter Friedmann)曾哀歎道,從幹草種植戶到水果和堅果出口商,再到種植棉花和硬木木材的農戶,美國農產品訂單被取消的普遍情況,已經不能用“即將陷入危機”來形容,而是“一場全麵爆發的危機”。

弗裏德曼表示,根據從會員公司收到的報告,受貿易戰影響,其會員正遭受“巨大”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