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俄會晤普京 台灣首度紀念歐戰結束

習近平訪俄會晤普京 台灣首度紀念歐戰結束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迎來二戰終戰80年,俄羅斯將舉行紅場閱兵慶祝“勝利日”。應邀出席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8日抵達莫斯科;同日,台灣政府首度舉行紀念歐戰結束的活動,總統賴清德的演說特別強調台歐應團結、反對威權集團侵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5月7日)抵達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週四(8日)即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兩人預計討論規劃已久的第二條天然氣管線工程等議題。重頭戲則在週五(9日)登場,習近平將赴莫斯科紅場出席閱兵式,紀念蘇聯與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擊敗納粹德國、勝利80週年。

習近平訪俄之際,烏克蘭及俄羅斯持續互相空襲首都。7日,在他抵達前夕,莫斯科一帶4座國際機場都曾暫停班機起降;俄國各地機場也麵臨類似狀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日被問及此事,並未正麵提到習近平出訪,僅重申“當務之急是避免局勢緊張升級”。

為了迎接外國政要到訪,俄羅斯先前片麵宣布將停火3天,但烏克蘭形容這樣的停火是“作秀”,而烏方也無法保證參加閱兵式的各國政要安全。

烏克蘭已明確表態不讚同各國領袖參加紅場閱兵,6日重申若外國派軍人參與俄國的閱兵,恐怕有違這些國家所宣稱的中立性。這番話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據中國國防部早前聲明,解放軍儀仗隊將分別在莫斯科及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參加閱兵。

習近平欲鞏固中俄“二戰史觀”

美聯社指出,5月9日的“勝利日”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非宗教節日,透過紅場閱兵等各種儀式,突顯俄國在過去3年的俄烏戰爭期間致力於抗衡西方,同時在國際上擴展影響力並鞏固盟友。政治分析師彼得羅夫(Nikolai Petrov)表示:“對普京來說,這天的重要性在於顯示支持俄國的聯盟有多廣大。”

路透社亦解讀,普京亟欲展現“俄國未被孤立於世界舞台”的形象,習近平此行對普京而言更是一次重要的外交助力。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國專家孫韻指出,中俄會把自身形塑為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捍衛者”,並藉此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與霸權”。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釋出的講稿,習近平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專機機場發表“書麵講話”,提到這是他時隔十年再次參加俄國的勝利日慶典;除了重申中俄友好,也強調要弘揚所謂的“正確二戰史觀”。

出訪前,習近平在俄媒發表署名文章。依照他主張的“正確二戰史觀”,中國和蘇聯分別是亞歐主戰場,各自對抗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一切歪曲二戰曆史真相、否定二戰勝利成果、抹黑中蘇曆史功績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習近平在文章中也提及台灣議題,引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聲稱統一台灣是“不可阻擋的曆史大勢”,並強調要維護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並把“台灣回歸中國”視為此秩序的重要部分。

賴清德欲爭曆史詮釋話語權?

週四,台灣政府也舉辦“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這是台灣官方首度紀念歐戰結束。總統賴清德也在現場發表演說。

相較於習近平強調二戰是“反法西斯”的勝利、主張維護國際秩序;賴清德在演說中,把焦點放在“反侵略”、“守護自由民主”,以及台灣跟歐洲應合作抵抗威權入侵。

“曆史告訴我們,無論用什麽理由或意識形態,以武力侵略其他國家,都是不正義的罪行,而且必定失敗;團結捍衛家園與自由民主的夥伴,終將會獲得勝利。”賴清德指出,二戰當年的軸心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如今都已經是“百分之百的民主國家”,證明自由民主“才是人類該追求的真正文明形式”。

賴清德認為,當年歐戰全麵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對侵略行為掉以輕心”,現在更應從二戰學得教訓:“姑息,隻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台灣和歐洲共享民主價值,也同樣遭遇“新極權集團的威脅”,因此更有必要團結、堅守和平。他的講稿最後以“From VE Day to Every Day”(從勝利日到每一日)作結。

此前,路透社的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賴清德“有很強的曆史感”,欲藉由這次的演說跟中國爭奪二戰的曆史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