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特朗普關稅後遺症剛開始,物價可能要漲到10月

特朗普關稅後遺症剛開始,物價可能要漲到10月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 於 2025-05-07 07:01:4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5月6日發布的最新貿易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美國進口總額已增長23.3%。3月,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赤字擴大至1405億美元,相比上月增加173億美元(+14%)。

這顯示美國企業正在恐慌性囤貨,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關稅風暴。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關稅引發的前期備貨效應正在顯現,並將在所謂“對等關稅”的三個月暫停期中持續和擴大。但該機構警告,受高關稅影響,美國進口量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

該機構美國副經濟學家茲維默(Grace Zwemm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美國消費者信心已出現下滑,但這是出於對關稅的擔憂,關稅導致的商品價格上漲還沒有反應到現實層麵,更多衝擊即將到來。

“美國的商品定價調整從4月下旬開始,全麵影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預計大部分影響將在9月到10月傳導完畢,其他連鎖反應將需要更長時間調整,供應鏈中斷的不確定性也將延長通脹高企的周期。”她表示。

特朗普關稅後遺症剛開始,物價可能要漲到10月

進口商的搶灘之戰

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壓力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美國進口額大幅增加178億美元,出口僅微增5億美元。

從細分品類來看,消費品進口創下曆史新高,增加225億美元,其中藥品製劑暴漲209億美元,服裝、鞋類、家具、珠寶和家用電器等類別較2月也進一步增長;資本貨物進口增加37億美元,其中計算機配件增加20億美元;機動車、零部件及發動機進口增加26億美元,其中乘用車增加21億美元。

這種異常的進口激增現象,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政府宣布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高額關稅,並從5月3日起對汽車零部件實施同等稅率的關稅。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又啟動了對半導體和藥品的“232條款”調查。5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試圖通過政策激勵推動藥品本土化生產。這些舉措在市場上引發了恐慌性采購。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茨烏斯(Jan Hatzius)在6日的客戶信中寫道:“我們預計製藥、半導體和電影等行業還將麵臨更嚴厲的關稅措施,目前部分暫停的對等關稅最終很可能仍會實施。”

從地區貿易數據來看,3月美國對多個主要貿易夥伴的逆差創下曆史新高,包括與墨西哥的逆差約為186億美元、與愛爾蘭約為293億美元、與法國約為39億美元、與印度約為74億美元、與越南約為135億美元。其中,與愛爾蘭的貿易逆差暴增153億美元(增幅109%),與法國的逆差增加24億美元(增幅160%)。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愛爾蘭的進口激增中有280億美元來自藥品和醫藥品。自2024年底以來,來自愛爾蘭的藥品進口月度增速就持續加快。據報道,因愛爾蘭商業友好的稅收環境,禮來和輝瑞公司等許多美國大型製藥公司已將大部分藥物生產外包至愛爾蘭。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數據,美國製藥公司在愛爾蘭經營著近20家工廠,向美國出口產品。

與此同時,美國出口市場卻遭遇重創。貿易追蹤公司Vizion的數據顯示,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實施前後五周內,洛杉磯港出口量驟降17%,主要農業出口港波特蘭港出口暴跌51%,塔科馬港下降28%,薩凡納港減少13%。

“貨物根本不會到達”

關稅帶給供應鏈的凍結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根據Vizion公司的最新數據,在4月21日至28日的一周內,全美港口的集裝箱到港量同比暴跌43%。

美國銀行預測,未來幾周,洛杉磯港的集裝箱船到港量將銳減15%至20%,而該港口執行總監塞洛卡(Gene Seroka)的預估更為悲觀:從5月5日開始的本周,洛杉磯港的貨物吞吐量可能同比下降超過35%。“許多零售商告訴我,他們的庫存僅剩5到7周的存量,”塞洛卡表示,“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我們很快就會發現,無論是線下超市還是電商平台,商品選擇都在減少,而價格則會上漲。”

隨著關稅抬高導致的進口成本飆升,許多進口商難以經營曾經穩定的供貨渠道。Vizion首席執行官亨德森(Kyle Henderson)表示:“預計在未來六到八周內到達的貨物根本不會到達。隨著關稅推高成本,小企業暫停了訂單。曾經可靠的產品現在價格翻倍,迫使進口商作出艱難決定。”

根據美國傳統節日消費季的時間表,鐵路和卡車公司通常在6月接到美國進口商通知,了解8月和9月將接收的集裝箱量,以確保足夠的運輸設備。美國物流公司OL USA首席執行官鮑爾(Alan Baer)表示,“關稅不確定性、消費者猶豫以及可能的關稅下調拉長了訂單周期”,即使進口商能在6月下單,也無法保證全額履行。他稱,當前的運輸窗口雖仍在開放,但若取消航次數量增加,也可能會提前關閉。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測顯示,盡管第二季度美國進口仍能維持較高水平,但下半年將出現急劇下滑,未及時備貨的商家則可能陷入無貨可賣的困境。美國銀行的調查發現,許多零售商的庫存僅能支撐一到兩個月的銷售,任何突發的供應中斷都可能迅速演變成全麵的缺貨危機。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供應鏈危機正在向消費端傳導。茲維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關稅相關的價格上漲將對今年實際收入增長構成壓力。對收入增長的可靠性擔憂,以及股市表現不佳可能帶來的負麵財富效應,將促使消費者減少支出並提高儲蓄率。”

此外,庫存短缺的困境將影響零售商的假日促銷和折扣策略。在7月4日、亞馬遜Prime Day、“黑色星期五”及“網絡星期一”等打折日期間,消費者可能麵臨商品選擇減少、庫存快速耗盡的情況。塞洛卡表示:“春季和夏季時尚產品多來自中國,開學季和年底節日也是關鍵時期。但消費者不太可能接受比去年高2.5倍的價格。”

與此同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指數已跌至48.7,出口訂單大幅萎縮,美國國內需求疲軟,企業信心受挫。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研究策略師韋齊納-波爾耶(Felix-Antoine Vezina-Poiri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貿易緊張局勢緩解,信心和經濟活動受挫也已成定局。需求疲軟和新訂單收縮預示著未來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而美聯儲專注於穩定通脹預期,政策支持有限。”

查看評論(11)

24小時熱點排行

黃仁勳:如果英偉達無法進入中國,那華為...
中又贏?巴基斯坦證實:使用J10戰機擊落印軍“陣風”
紐約時報: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終結
今晚10點!特朗普預告:將宣布與某大國的 “重大協議”
習近平冒著無人機襲擊的危險來到莫斯科

24小時討論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紐約時報:習近平訪俄為中國拉攏歐洲的努力蒙上陰影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印巴之戰,讓人大吃一驚的背後...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印度稱摧毀巴防空係統 遭嘲諷:派幾架陣風來查看
中西醫之爭,到底是哪一個更厲害?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後巴方報複是否無可避免?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特朗普關稅後遺症剛開始,物價可能要漲到10月

第一財經 2025-05-07 07:01:40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5月6日發布的最新貿易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美國進口總額已增長23.3%。3月,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赤字擴大至1405億美元,相比上月增加173億美元(+14%)。

這顯示美國企業正在恐慌性囤貨,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關稅風暴。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關稅引發的前期備貨效應正在顯現,並將在所謂“對等關稅”的三個月暫停期中持續和擴大。但該機構警告,受高關稅影響,美國進口量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

該機構美國副經濟學家茲維默(Grace Zwemm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美國消費者信心已出現下滑,但這是出於對關稅的擔憂,關稅導致的商品價格上漲還沒有反應到現實層麵,更多衝擊即將到來。

“美國的商品定價調整從4月下旬開始,全麵影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預計大部分影響將在9月到10月傳導完畢,其他連鎖反應將需要更長時間調整,供應鏈中斷的不確定性也將延長通脹高企的周期。”她表示。

特朗普關稅後遺症剛開始,物價可能要漲到10月

進口商的搶灘之戰

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壓力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美國進口額大幅增加178億美元,出口僅微增5億美元。

從細分品類來看,消費品進口創下曆史新高,增加225億美元,其中藥品製劑暴漲209億美元,服裝、鞋類、家具、珠寶和家用電器等類別較2月也進一步增長;資本貨物進口增加37億美元,其中計算機配件增加20億美元;機動車、零部件及發動機進口增加26億美元,其中乘用車增加21億美元。

這種異常的進口激增現象,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政府宣布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高額關稅,並從5月3日起對汽車零部件實施同等稅率的關稅。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又啟動了對半導體和藥品的“232條款”調查。5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試圖通過政策激勵推動藥品本土化生產。這些舉措在市場上引發了恐慌性采購。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茨烏斯(Jan Hatzius)在6日的客戶信中寫道:“我們預計製藥、半導體和電影等行業還將麵臨更嚴厲的關稅措施,目前部分暫停的對等關稅最終很可能仍會實施。”

從地區貿易數據來看,3月美國對多個主要貿易夥伴的逆差創下曆史新高,包括與墨西哥的逆差約為186億美元、與愛爾蘭約為293億美元、與法國約為39億美元、與印度約為74億美元、與越南約為135億美元。其中,與愛爾蘭的貿易逆差暴增153億美元(增幅109%),與法國的逆差增加24億美元(增幅160%)。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愛爾蘭的進口激增中有280億美元來自藥品和醫藥品。自2024年底以來,來自愛爾蘭的藥品進口月度增速就持續加快。據報道,因愛爾蘭商業友好的稅收環境,禮來和輝瑞公司等許多美國大型製藥公司已將大部分藥物生產外包至愛爾蘭。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數據,美國製藥公司在愛爾蘭經營著近20家工廠,向美國出口產品。

與此同時,美國出口市場卻遭遇重創。貿易追蹤公司Vizion的數據顯示,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實施前後五周內,洛杉磯港出口量驟降17%,主要農業出口港波特蘭港出口暴跌51%,塔科馬港下降28%,薩凡納港減少13%。

“貨物根本不會到達”

關稅帶給供應鏈的凍結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根據Vizion公司的最新數據,在4月21日至28日的一周內,全美港口的集裝箱到港量同比暴跌43%。

美國銀行預測,未來幾周,洛杉磯港的集裝箱船到港量將銳減15%至20%,而該港口執行總監塞洛卡(Gene Seroka)的預估更為悲觀:從5月5日開始的本周,洛杉磯港的貨物吞吐量可能同比下降超過35%。“許多零售商告訴我,他們的庫存僅剩5到7周的存量,”塞洛卡表示,“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我們很快就會發現,無論是線下超市還是電商平台,商品選擇都在減少,而價格則會上漲。”

隨著關稅抬高導致的進口成本飆升,許多進口商難以經營曾經穩定的供貨渠道。Vizion首席執行官亨德森(Kyle Henderson)表示:“預計在未來六到八周內到達的貨物根本不會到達。隨著關稅推高成本,小企業暫停了訂單。曾經可靠的產品現在價格翻倍,迫使進口商作出艱難決定。”

根據美國傳統節日消費季的時間表,鐵路和卡車公司通常在6月接到美國進口商通知,了解8月和9月將接收的集裝箱量,以確保足夠的運輸設備。美國物流公司OL USA首席執行官鮑爾(Alan Baer)表示,“關稅不確定性、消費者猶豫以及可能的關稅下調拉長了訂單周期”,即使進口商能在6月下單,也無法保證全額履行。他稱,當前的運輸窗口雖仍在開放,但若取消航次數量增加,也可能會提前關閉。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測顯示,盡管第二季度美國進口仍能維持較高水平,但下半年將出現急劇下滑,未及時備貨的商家則可能陷入無貨可賣的困境。美國銀行的調查發現,許多零售商的庫存僅能支撐一到兩個月的銷售,任何突發的供應中斷都可能迅速演變成全麵的缺貨危機。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供應鏈危機正在向消費端傳導。茲維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關稅相關的價格上漲將對今年實際收入增長構成壓力。對收入增長的可靠性擔憂,以及股市表現不佳可能帶來的負麵財富效應,將促使消費者減少支出並提高儲蓄率。”

此外,庫存短缺的困境將影響零售商的假日促銷和折扣策略。在7月4日、亞馬遜Prime Day、“黑色星期五”及“網絡星期一”等打折日期間,消費者可能麵臨商品選擇減少、庫存快速耗盡的情況。塞洛卡表示:“春季和夏季時尚產品多來自中國,開學季和年底節日也是關鍵時期。但消費者不太可能接受比去年高2.5倍的價格。”

與此同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指數已跌至48.7,出口訂單大幅萎縮,美國國內需求疲軟,企業信心受挫。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研究策略師韋齊納-波爾耶(Felix-Antoine Vezina-Poiri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貿易緊張局勢緩解,信心和經濟活動受挫也已成定局。需求疲軟和新訂單收縮預示著未來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而美聯儲專注於穩定通脹預期,政策支持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