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就業窄:這些國家讀博的人越來越少
NaturePortfolio
2025-05-06 20:19:04
生活成本高和收入不漲成了多國博士錄取人數下降的原因。
由於學術崗位有限,一些國家的學生不願意攻讀博士學位。來源:Lisa Maree Williams/Getty
過去幾年裏,多個國家的博士項目招生人數下降,而政策專家認為這個趨勢令人擔憂。從澳大利亞和日本再到巴西和英國,生活成本高、畢業後的工資低加上就業麵窄,是人們不願意讀博的原因。
對於這些國家,讀博人數下降應“視為一個警鍾”,經合發展組織(OECD)位於巴黎的項目領導人Cláudia
Sarrico說,“這是一個信號,告訴你必須改變工作條件,讓職業選擇更加多樣化,否則,你就會麵臨人才流失的風險,最終減慢科研進度。”
澳大利亞大學協會和澳大利亞研究生教育委員會(ACGR)在1月發布了這一趨勢的最新數據。數據顯示,2018-2023年,澳大利亞本土博士錄取人數減少了8%,但澳大利亞同期人口增長超過7%。
博士貧困
在許多國家,學生不願意攻讀博士學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成本比他們的收入高了很多。
在澳大利亞,博士平均收入約為3.2萬澳元(約合2萬美元)。“這比最低工資還低很多,”澳大利亞墨爾本的ACGR主席Louise
Sharpe說。雖然這剛剛超過了單身人士的貧困線,但澳洲博士生的平均年齡為35歲以上——從事過多個領域的工作——而且有家庭和其他責任,Sharpe表示。
財務不安全感也是日本博士生的主要擔憂之一,日本的博士生數量自2000年代早期以來一直在下降。2023年,日本國內博士錄取人數為15014人,而2003年時有18232人。為應對這一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去年宣布了給博士生提供額外資助的計劃。
大洋彼岸的人也在對研究生教育失去興趣。去年,巴西聯邦政府高等教育支持與評估(CAPES)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巴西本土博士新生人數為近十年內最低。一個因素是COVID-19疫情,但這不是人數減少的唯一原因,總部位於巴西利亞的CAPES的主席Denise
Pires de Carvalho說,巴西經濟危機加上政府不願意增加科技經費也是主要因素。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轉變。2023年,巴西政府將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資助提高了40%——十年來首次。這一改變使同年錄取人數出現了小幅上升。
在加拿大,博士生人數雖然還沒有下降,但需要更多資助來給博士生提供一份生存工資,一直是過去幾年的一個討論熱點,位於哈利法克斯的加拿大研究生協會當選主席Adam
Sarty說道。為回應這個需求,加拿大政府去年在20多年裏首次提高了研究生獎學金。此舉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但Sarty指出,這些獎學金隻有尖子生才能獲得,仍需做出更多改變來向沒有這些獎學金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財務安全感。
不過,加拿大許多大學由於專業研究生項目(如MBA)的招生人數下降,麵臨資金緊張的問題,這是因為2024年對國際留學生人數設定了上限。英國等國家在近些年也出台了類似規定——讓人擔心大學是否還有能力支持青年研究人員。
職業不穩定
博士錄取人數下降反映了人們逐漸放棄學術的大趨勢。2021年,Sarrico和她在OECD的團隊發現,許多國家的決策層、資助機構和科研群體有一種感受:即使在錄取人數沒有下降的地方,由於學術界的工作越來越不穩定,研究生項目也比以前更難招到最拔尖的人才。Sarrico說:“這不僅僅是人數的問題,這還是你能吸引到的人才的質量問題。”
在世界部分地區,如中國,博士畢業生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以至於要求博士學位的崗位一直在減少,香港大學高等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員Hugo
Horta說。
為此,一些國家向博士生推出了培養學術圈外技能的項目。比如在日本,MEXT去年春天宣布要設立麵向博士生的長期付費實習項目,擴大他們畢業後的就業麵。
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還在於,大眾對於讀博有何意義的認知。“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招那些一直想做學生的年輕人,把他們關在象牙塔裏,讓他們研究與造福社會無關的深奧問題,”Sharpe說,“這完全不是事實。”在澳大利亞,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往往會在政府等領域成為群體裏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