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開啟小長假模式時,機器人已經悄悄占領了假期的“最佳打工位”。
從景區到商場,遊客們時常會撞見一支“打工天團”:送餐機器人馱著托盤在飯店裏蛇形走位,四足機器狗在景區跟著挑山工背貨上山,人形機器人在深夜的酒吧打碟。
機器人“五一”打工忙背後,機器人租賃商的毛利暴漲:“五一”假期前半個月內,不少公司的機器人已經沒有“五一”的“檔期”,宇樹G1等人形機器人日租金最高達1.8萬元。以9.9萬元的宇樹G1為例,早入局的玩家可能不到一個月就能收回機器人購買成本。
這並不是假期才有的景象。自宇樹H1機器人在蛇年春晚“一扭成名”後,就有人看到了其潛藏的商機。
2月以來,關於“機器人租賃”的帖子開始在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媒體平台上湧現。出租的機器人絕大多數為“宇樹G1機器人”,說明往往提及“適用於宣傳、展覽、表演、開業等場合”。根據型號和提供服務的不同,日租金從幾百、幾千到上萬元不等。
有從事機器人租賃業務的公司表示:“最近(恰逢)‘五一’(假期),景區(使用的)比較多一些,再就是車站、售樓處、展會、教育、開業、婚慶,主要作用就是吸引眼球。”
在2025上海車展現場,機器人互動也成了車企吸引關注的重要手段。宇樹G1成了深藍汽車的AI員工,可以與觀眾握手互動;小鵬機器人IRON在現場與觀眾進行招手、打招呼、比耶、點讚等互動;此外,智元的遠征A2、樂聚“誇父”機器人、長安機器狗“來福”、奇瑞墨甲機器人“墨茵三姐妹”等都在車展亮相,並完成了接待、互動、遞水等工作。
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各電商平台也有商家上架了機器人租賃業務,但據從業人員透露,目前宇樹科技的產能還跟不上C端市場,租賃市場上流通的人形機器人大概在幾十到一百台,做租賃生意的人遠比機器人數量多,“很多人是買到一台機器人就開始出租了,大單往往需要拚單”。
有不少商家是今年新成立,也有從業者完全以個人名義出租機器人。“有正規公司且有機器的不是很多,還有坑了定金就跑路的。”上述從業者表示。
租賃市場,繁榮與泡沫並存小紅書用戶@這個老王有點憨在3月21日發了一則帖子——《裸辭後,我花20w雇了個“頂流員工”》,表示自己3周前花了20萬元買了一台宇樹機器人,讓它替自己打工,現在機器人比她本人還忙,檔期已經排到了5月份。
@這個老王有點憨告訴《中國企業家》,目前她出租機器人是用於商業用途,如開業、引流等,且生意現在發展得還不錯。
盡管宇樹的G1機器人被戲稱為“玩具版”,僅能完成自帶的行進、揮手、轉身、握手等基礎動作,但由於價格相對較低——9.9萬元/台,也引發了部分機器人發燒友的興趣,且這款產量相對較高,也成為市麵上展出的主要機型。
據了解,G1機器人此前在京東旗艦店銷售過,但不到1天就售罄。目前,搜索京東、淘寶的宇樹官方旗艦店,G1處於下架狀態。如果想盡早拿到貨,用戶需要加價六七萬元從黃牛或租賃公司手裏購買。《中國企業家》在小紅書平台上,就看到有租賃公司將G1的出售價格標為14.5萬元。
“一機難求”的情況下,很多非機器人發燒友自然會選擇更便宜且快捷的方式——租一台機器人,這也進一步助推了機器人市場的升溫。
山東一家機器人租賃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的兩台宇樹機器人在山東應該是最早到手的,“我們本來想買了(自己)玩的,結果春晚一鬧,瞬間‘香’了起來”。於是今年3月,他們注冊成立公司,目前公司除了有宇樹的G1,還有眾擎的機器人,更多的是宇樹的機器狗。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市麵上的人形機器人在100台左右,且機器人訂貨周期在70天左右,在“五一”等節假日期間完全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假期很缺機器,現在租金1.8萬元/天了,(租期)低於3天,機主都不願意接單”。
這也是大多機器人租賃商家的常態——機器數量過少,當同時期內接到的單過多,他們就不得不進行同行調配。“現在全國各地每個城市可能有5~10家租賃公司,每家有一兩台(機器人),有10台以上的可能就隻有上海等地的一兩家公司。”有做機器人租賃業務的人表示。
不過,隨著機器人租賃市場的玩家不斷增加,行業已經虛火隱現。機器人出租業務的價格和服務也開始逐漸變“卷”,尤其在工作日等“淡季”,價格會相應下調。
“‘五一’期間的價格平均每天在1萬~1.5萬元,之後到6月1日之前的價格比較穩定,大概6千~7千元/天,越早訂價格越便宜。”上述山東租賃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而在機器人租賃業務剛剛興起時,二手平台上的價格多為8000~10000元/天,有的甚至更貴。
《中國企業家》以企業租賃方身份從多家租賃商處了解到,他們會給每台機器人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租金也包含了機器人運輸、調試(彩排)、現場保障、技術人員的食宿等費用。
另一方麵,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今年初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據上述山東租賃公司負責人表示,宇樹將縮短機器人的交付時間至40天,一旦目標實現,也就意味著人形機器人的稀缺性將不複存在,租賃市場的新入局玩家也就“賺不到錢了”。他表示,“(產品)一旦量產,(租賃)市場價格立刻會大跌。”
租賃是起點,離應用還很遠供不應求帶來的租賃價格虛高,將會被機器人量產改變,這也是做機器人租賃生意的人擔心的問題。部分人是加價購買的G1機器人,“兩周回本”的神話更是遙不可及。
同樣創立了機器人租賃公司的趙強表示,“去年宇樹的總共產量就6000台,3000台賣給了海外,3000台主要是麵向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今年這些加價六七萬買的人,有的可能成本還沒收回來。”
2024年4月,趙強成立了公司,一開始是做機器人整合(如算法研發等服務)業務,在2024年下半年陸續下單了28台宇樹機器人。他們是目前市麵上擁有機器人最多的公司之一,僅宇樹的G1 Edu-U1(以下簡稱U1,G1進階版,有編程接口可開發),其公司就到貨了12台。
U1在G1的基礎上,有常規問答、舞蹈、動作互動等功能,也可以通過調試算法提供相應的定製化功能,如展現不同的語種方言或定製動作等。因此,其可以適用於商業活動(表演節目、聲音主持、道具表演等)、會展展廳(機器人致歡迎詞、公司介紹、項目產品展示等)、行業角色扮演(模擬銷售人員、酒店接待員、劇本殺DM、公園導覽等專業角色)等場景。
之所以沒有訂購更便宜的G1,是因為在趙強看來,與其卷入“日租8000殺到4000”的價格混戰,不如死磕B端客戶的深層需求。他的團隊曾為某頭部地產商定製銷售機器人,客戶先從他們那租一台,放在售樓處做接待,覺得效果不錯後,就自己去宇樹定了一台,待他們自己的機器人到貨後,再去找趙強公司開發定製。
“很多同行盯著硬件倒手的差價,但真正的利潤在‘千人千麵’的功能開發上。”趙強透露,他們的客戶一般是比較大的企業或者事業單位,以及大型活動或展會,對於機器人功能要求比較高。“這些大客戶如果能一直維護好,我們就可以長期合作,做企業要堅持長期主義。”趙強說。
不過,即使各家的機器人可以通過算法開發進行功能調試,但對於當下“租戶”而言,機器人也不過是一個“吸引目光”的噱頭,距離真正落地應用還有很遠。
廣東某製造公司員工德詠表示,其公司產線大部分環節已實現自動化,唯獨上下料仍依賴人工。他們去年年底就訂購了宇樹G1 Edu機器人,試圖實現工廠無人化,但這款機器人經過其工程師調試後,依然無法做到在生產現場自主穩定工作。
德詠直言,當前市麵產品多在實驗室跑分、拍視頻炫技,一旦機器人投入24小時運轉的車間,會出現一係列生產問題。
盡管如此,德詠表示,他們今年還要再買三台機器人,但大概率不選宇樹。在他看來,“宇樹現階段不適合工業場景,做科研還不錯。”他最近1個月幾乎考察完了“深圳十三太保”(十三家機器人公司),他的結論是:“若想機器人頂替人類連軸轉8小時,起碼要等端到端大模型突破‘手眼協調’的最後1毫米。”他預估,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