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很可能成為中美博弈的第一個受益國,甚至收獲中國與西方博弈的“雙重紅利”。
前些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成為關稅戰以來首個到訪中國的西方領導人。
當時很多人沒怎麽注意,畢竟桑切斯已經是1年內第二次訪華,3年來了三次。以為他隻是一次普通的來訪,帶著拉選票的“政治任務”。
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桑切斯在非常時期的這次訪華,很不一般。
關稅戰下,很多國家瑟瑟發抖,但伴隨著全球利益格局的重組,也有一些國家看到了機會,搶先出手。
西班牙的一係列動作,就至少傳遞出三重信號,意味深長。
第一重信號是,對很多國家而言,美國的威懾力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麽強。
西班牙,就有意扮演了關稅戰中第一個“破局者”角色,美方反應相當強烈。
要知道,桑切斯這次訪華,其實是早就安排好的行程,3月底就對外宣布過了。如果隻是按既定行程訪華,本來不會激起什麽浪花。
但是,還沒等中西正式會見,美國就先激動地“跳起來”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甚至幾乎要點名警告,公開說一位西班牙決策者(指桑切斯)發表了一些考慮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言論,
“那樣做無異於自割咽喉”(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
為啥反應這麽大?桑切斯玩了一把刺激的,在訪華前就記者放話:
美國造成的局麵意味著所有人都需要調整,既
包括歐洲改變對中國的立場,也包括中國調整對歐立場。
特朗普對全球貿易的所作所為,必定會推動歐洲改變意願,尋找其他的新夥伴和打開新市場。
什麽意思?這就是旗幟鮮明,跟特朗普對著幹啊。
要知道,美國發起關稅戰最大的算盤,就是通過“極限施壓”,拉上其他國家對付中國。
西班牙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說不是故意的,那絕對沒人信。更絕的是,被點名警告後,西班牙還直接懟回去了。
其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納斯回應說,要繼續擴大對華貿易:
“我們與中國有著良好的貿易關係,我們不僅希望維持這種關係,而且
希望擴大這種關係”。
西班牙的態度,為什麽如此堅決?又憑什麽不懼美國?答案也很簡單。
從貿易規模來講,西班牙和美國大概隻有200多億美元,而西班牙和中國貿易總額已經突破560億歐元。
而且,西班牙從美國進口、出口差不多,不存在多少貿易順差,雙方的國力雖然差距巨大,但關係反而是相對平衡的。
說白了就是,美國也拿西班牙沒轍。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班牙訪華不僅代表自己,也帶來了歐盟的態度。
這是第二重信號,可以理解為歐盟的一次“投石問路”。
歐盟的內部相當複雜,
西班牙屬於歐洲的務實派,之所以如此大膽,背後當然少不了德國法國的默許。它們希望西班牙的探索能為中歐關係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彭博社就引述了一位匿名人士透露,桑切斯意在推動歐洲與中國建立一種“獨立於美國的關係”。
就在桑切斯出訪之前,西班牙《機密報》也特地刊文稱,政府消息人士強調:“
首相本周的出訪並非以個人身份進行,也不是為了西班牙或桑切斯的個人榮耀。目前,歐洲顯然希望與中國成為合作夥伴。”
換句話說,桑切斯此行其實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默許和支持。
這在中西會見後的會議通稿中,也得到了強有力的印證。跟以往的通稿很不一樣的是,這次會議的新聞報道中,罕見地亮明了“歐洲態度”。
桑切斯是這樣說的:
歐方堅持開放自由貿易,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
反對單邊加征關稅。
貿易戰不會有贏家。麵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
西班牙和歐盟願與中方加強溝通協作,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貧困等挑戰,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你看這語氣,不僅明確反對單邊加征關稅,還表示“貿易戰不會有贏家”,聽起來顯然是與中方口徑一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關稅戰就是一次人心向背的關鍵測試。
在全球的博弈大局中,中歐關係的分量至關重要,很可能扮演壓艙石的角色。
第三重信號,就是在美國發起的關稅戰背景下,西班牙率先拿到了向中國靠攏的紅利,有望成為第一個受益國。
對桑切斯的來訪,中國給予了熱烈的回應。
雙方達成了豐厚的合作成果,共同製定了
加強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覆蓋四大領域:
農業和漁業
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
經濟、貿易和投資
民間交往:文化、教育、體育、旅遊
這份“行動計劃”不僅覆蓋麵廣,而且很細、很實,足足有32個方麵的合作內容,有人把它形容為一份“大禮包”。
比如,計劃裏提到簽署西班牙鮮食櫻桃和豬肉輸華議定書、未來在巴塞羅那設立中國文化中心、進一步支持兩國航空公司逐步增加航線和直飛航班頻次等,都是“幹貨”。
事實上,過去這幾年西班牙通過對華貿易、吸引中國投資,早已嚐到經濟發展的甜頭,成為歐元區的“優等生”。
西班牙202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2%,是歐盟平均增速的4倍,也甩開了“老大哥”美國一截。
作為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總額突破560億歐元,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五大貿易夥伴。
中國,則是西班牙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夥伴。寧德時代、奇瑞、三峽集團、遠景集團等企業都在西班牙有投資合作。
光是2024年,中國企業宣布在西班牙的投資就接近110億歐元,是前8年累計金額的兩倍。
這樣恐怖的投資增速,無疑向全世界發出清晰的信號:
攜手中國,就是擁抱巨大機遇。
有趣的一件事是,西班牙的策略相當聰明,甚至能享受到中美博弈的“雙重紅利”。
一方麵,中國與西班牙已經形成了龐大而深遠的利益鏈接,
覆蓋了工業、農業到能源等關鍵領域,成為重要的合作夥伴。
中國還是西班牙第二大外國留學生來源國,重要的國際遊客來源地。
對中國而言,西班牙是一座重要的“橋頭堡”,語言淵源與伊比利亞美洲聯係密切,還能輻射歐洲、地中海國家、南方鄰國與北非國家,從而發揮中國超大單一市場和全球頂級產業鏈能力的優勢。
正因如此,美國彭博社才會評論稱,
“如何應對越來越不可靠的美國”將是中國和西班牙領導人會麵時談論的一個話題……在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時期,
西班牙是中國在歐洲的首選合作夥伴。
與此同時,高通脹下也有越來越多美國人,選擇移居西班牙。2024年,西班牙的美國人口增加了接近3萬人,增幅為72%,美國人在西買房比例暴漲255%。
當世界上很多國家還在為關稅戰焦慮、煎熬,西班牙卻似乎已經躺贏了。
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曾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西班牙的一係列行動,也說明一個樸素的道理:
關稅戰之下,不少具備自主能力的國家並不願意被動選邊站。相反,他們將主動選利益、選合作、選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