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指出,隨著各國央行尋求將儲備資產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韓元、新加坡元、人民幣可能成為亞洲最大受益者。
高盛分析師Danny Suwanapruti和Rina
Jio在最新報告中寫道,盡管美元和歐元仍然是主要的儲備資產,但隨著各國央行尋求將儲備資產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各國央行會增加對亞洲貨幣的配置。其中,韓元、新加坡元、人民幣最具吸引力,成為亞洲資金流動的首選貨幣。理由是:
韓元:韓國有望在明年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這意味著全球央行會配置更多韓債,也就會持有更多韓元。
新加坡元:新加坡是AAA評級國家,本就深受央行信任,其金融市場穩定、交易透明,吸引了各國央行的投資。
人民幣: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之一,人民幣天然有流動性優勢,是“順理成章的候選人”。
分析師寫道:“我們認為,減少對美元的多元化投資應該持續下去,因為這一趨勢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根深蒂固。”
美元還強嗎?可能被高估了17%
雖然美元仍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但美元的地位也開始“有裂痕”。
這股“去美元化”的風,最早能追溯到2022年。當時俄烏衝突爆發,美國凍結了俄羅斯的美元儲備資產,切斷了俄羅斯與國際金融體係的聯係。
該舉措令全球央行擔憂,如果連存美元都能被凍結,那還有什麽是真正安全的?於是,各國央行正在加速尋找美元的替代品。
如今,特朗普再度執政的不確定性,打擊了外資對美資產的信心,再加上美國財政政策和貿易政策反複搖擺,市場的避險情緒正在變向。美國例外論正在減弱,彭博美元指數自2月份峰值以來已下跌逾7%。而黃金買入量創出新高,而另一邊,一場儲備貨幣的“多元化運動”也隨之拉開序幕。
高盛指出,根據高盛的指標,美元仍被高估約17%。分析師寫道:“我們預計全球資產將輪換至其他資產,其中亞洲資產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