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新一屆聯邦眾議院選舉將於4月28日登場,兩大政黨正進行最後衝刺。
最近幾個月,大選格局出現戲劇性逆轉。執政黨自由黨以42%比39%的平均支持率反超最大反對黨保守黨。
麵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拿大經濟和主權發起的前所未有威脅,這場選舉不僅將決定未來四年的政權歸屬,還極有可能對北美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房間裏的大象”
加拿大大選實行單一選區相對多數製。全國被劃分為343個選區,每個選區對應1席,由得票數最高的候選人贏得。一個政黨隻有獲得至少172席,才有資格組建多數政府。
在加拿大的選舉舞台上,長期以來,中間偏左的自由黨和右翼保守黨堪稱兩大“勁旅”,勢力此消彼長、輪流執政。其他小黨則時常扮演“造王者”角色。這次選舉也不例外。
4月26日,在鄉村音樂伴奏下,保守黨領袖波利埃夫爾大步走上多倫多北部工會總部集會的舞台。“誰在投票支持加拿大的變革?”他大喊道。
他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隻需七年就能還清貸款的“買房往事”,將房價飛漲和經濟脆弱,歸咎於前總理特魯多政府執政表現不佳,渲染卡尼上台將重蹈特魯多覆轍。他隻是在演講開始約20分鍾時提到過一次特朗普。
作為職業政客,現年45歲的波利埃夫爾已在議會任職20年,擅長演講和“零售式”政治運作,2022年成為保守黨領袖以來積極推銷自身“改革者”形象。
在特朗普上任前,波利埃夫爾確實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政治家,其右傾立場和對特魯多政府的抨擊,在加拿大引發廣泛共鳴,幫助保守黨積累了數十個百分點的民調優勢。
然而,隨著今年1月特朗普上台,一切都變了。
特朗普向加拿大發出關稅和“吞並”威脅,使得民眾焦點逐漸從執政黨的失敗,轉移到如何應對特朗普身上。他們開始逐漸疏遠持右翼立場、更親特朗普的保守黨。
與此同時,自3月“接棒”以來,新總理卡尼對美展示強硬姿態,激發民眾愛國熱情,幫助自由黨扭轉頹勢,逐漸抹平了保守黨兩位數的領先優勢。
“如果不是危機,你們就不會見到我了。我在危機時刻最有用。”卡尼曾對當地媒體這樣說。
與咄咄逼人的波利埃夫爾形成對比,現年60歲的前銀行家卡尼從未競選過公職,缺乏口若懸河的個人魅力。
但是,他曾在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擔任行長,帶領加拿大較平穩地度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並努力穩定“脫歐”後的英國經濟,也被視為能抵禦特朗普動蕩貿易政策的理想人選。
同在26日,卡尼在安大略省競選集會上再次將矛頭對準特朗普,“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戰實際上撕裂了全球經濟,他背叛了加拿大……我們絕不能忘記教訓。”隨後,卡尼向對手波利埃夫爾發起攻擊,指責後者缺乏應對美國關稅施壓的經驗和經濟智慧,可能會讓加拿大陷入不利境地。
有評論稱,這是加拿大時隔134年再次被美國總統定義的大選。1891年大選期間,時任美國總統哈裏森因邊境和關稅問題向加拿大施壓。如今,特朗普又成為“房間裏的大象”。許多加拿大人都將本次投票視為對“誰能更好應對特朗普”的全民公投。
政策主張趨同?
26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卡尼領導的自由黨支持率為42.5%,保守黨為38.7%。這是自1957年以來聯邦選舉中首次出現兩個政黨分別獲得38%或以上選票的情況。不過,兩黨間差距較上月有所縮小。
有跡象表明,民調可能低估了保守黨的支持率,明天的大選懸念猶存。
從地域角度看,自由黨在至關重要的安大略省領先對手5%、在魁北克省領先十幾個百分點,但投票不確定性仍在。而在安大略以西省份,保守黨大多領先於自由黨。
有評論稱,在這次選舉中,能否突破安大略省人口約700萬的多倫多地區,或將成為保守黨的“攻堅戰”。
從群體角度看,保守黨對生活成本的關注引發年輕群體(尤其是男性)的共鳴。與加美關係相比,他們更關心如何承受住房和日常開支壓力。有民調顯示,18歲至34歲選民中,49.3%的人支持保守黨,而自由黨的支持率僅為30%。
從議題角度看,盡管特朗普關稅政策及加美關係備受關注,但益普索民調顯示,生活成本上漲仍是選民最大關切。保守黨在該問題上的支持率微弱領先於自由黨。
不過,輿論大多認為,民調誤差不足以抵消自由黨的優勢,自由黨仍是更有可能的大選贏家。理由主要有幾點。
其一,加拿大整體政治生態比美國更偏左。保守黨在過去兩次選舉中均贏得全國普選,但仍在少數關鍵選區競爭力不足,最終敗給自由黨。
其二,保守黨試圖將競選議題從特朗普身上轉移,但這些努力大多失敗。
其三,自上任以來,卡尼已明確拉開與前總理特魯多之間的距離,政策主張逐漸與對手趨同:撤銷自由黨的碳稅,並取消增加資本利得稅;承諾減稅;計劃增加軍事投入,打擊犯罪、限製移民,並拒絕擴大藥物保健計劃。
有評論稱,所有這些舉措都是人們對保守黨領袖波利埃夫爾的期望,與更傾向於左翼的特魯多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以“務實中間派”自居的卡尼對民意訴求的回應,也是自由黨打出的可靠策略:“帶著笑容”的新自由主義緊縮政策。
從這個角度看,即便波利埃夫爾未能贏得大選,但其政治影響力不會消失:加拿大政治生態正在“向右轉”。
勝利者的重擔
投票當天,加拿大多數投票站將於當晚8時30分或9時30分關閉。初步結果預計會在投票站關閉數小時後公布。
加拿大選舉聚合網站“338加拿大”預測,自由黨將贏得眾議院343席中的195席,大幅超過172席的半數,能獨自組建多數政府。
如果自由黨沒能拿到172席,但仍是眾議院最大政黨,可能需要與其他政黨展開合作,共同組建少數政府,就像剛剛解散的上屆眾議院那樣(自由黨隻有152席)。
麵對前任留下的經濟挑戰以及特朗普的多重壓力,卡尼此前已提出兩大“複興”戰略:對內,取消省際關稅壁壘,打造統一市場,升級基礎設施;對外,深化與歐盟及東亞國家的自由貿易,減少對美國的經濟依賴。
與此同時,外界預計,新政府將與美國政府圍繞能源、關鍵礦產等問題開展更務實的談判,力爭在北美地緣政治格局中扮演更獨立、更靈活的角色。
有評論稱,無論最終花落誰家,新總理都將肩負起“勝利者的重擔”:引領加拿大這艘“大船”直麵重重風浪,穿越動蕩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