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去年11月就任現職之前的一番言論近日又被爆炒。他當時警告說,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有效摧毀美國的航空母艦,並且說:“如果(中國的)15枚高超音速導彈在衝突開始後的20分鍾內摧毀我們的10艘航母,那會是什麽樣子?”
這些話重新回到輿論場肯定不是偶然的,它是在赫格塞思宣布五角大樓將改革和精簡美國武器研發和購買體係的背景下,被《華盛頓時報》《國家利益》雜誌等重新發現的。中國軍方周三也對此做了回應。
赫格塞思去年11月接受采訪時說,中國正在建立一支“專門用於擊敗美國”的軍事力量,他特別舉了高超音速導彈的例子,認為如果美國的整個力量投射平台就是航空母艦的話,將很危險。他聲稱,中國軍方計劃采取突襲、閃電式攻擊接管台灣,目標是解放軍在14天內進入台北。他還說,中國已經部署了兩種獨特的高超音速導彈,它們的飛行速度在5馬赫以上(音速的5倍以上),現有體係很難攔截。
一些媒體寫到這裏援引了五角大樓2024年中國軍力報告關於東風17中程導彈的分析,稱該型號導彈射程1500英裏,可用於打擊西太平洋外國軍事基地和艦隊。
赫格塞思在最近希望加快美國武器研發和采購速度時表示,中國製造武器的速度更快,數量也更大,包括導彈、飛機、軍艦和潛艇。在談到為與中國發生衝突做準備時,他表示,在過去十年中,美軍在與中國軍隊交戰的所有兵棋推演中都保持了“完美的記錄”——“我們每次都失敗”。
赫格塞思的這番言論被翻出,是那些美國人真的恐懼中國軍力,還是他們想為美國加快更新關鍵軍事資產製造輿論呢?老胡認為,應當說兩個因素都有。
美國以航母戰鬥群為主力的全球海軍力量布局總的來說是二戰之後冷戰的產物。冷戰時期美俄大搞核軍備競賽,航母戰鬥群造價昂貴,但能在不爆發核戰爭的情況下有效控製海洋,因此成為財力更雄厚的美國海軍主力,也成為美國國家力量的象征。美蘇因為有相互確保摧毀的“核恐怖平衡”,沒有直接打起來,航母在美國針對地區對手的戰爭中則扮演了關鍵角色,展示了美國的威力,因而更受推崇。直到今天,美國航母如果靠近某個區域性敵國,也會產生真實而強大的威懾力。
但是,如今的大國博弈,已是另一回事。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摧毀海上目標變得越來越容易,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力量大國,導彈技術迅猛發展,攻擊的方式和可靠性日新月異,而且生產能力充足,形成了與美國“航母型海軍”非對稱的對抗優勢,改變了海上戰爭的技術邏輯。幾乎可以說,如果中美在西太平洋全麵軍事對抗,美國的航母和島鏈上的基地都會像移動和固定“靶子”一樣,處於中國空基、海基和陸基導彈的全麵威脅之下。
中國不會與美國開展全球軍事競爭。如果中美發生衝突,應當就是在亞洲第一島鏈附近,尤其可能是在台海周圍。在這一地區,中國投射軍力的能力肯定是美國無法比擬的。而且中國捍衛核心利益、不惜代價奪取戰爭勝利的意誌更加堅定。這對美軍構成難以逾越的挑戰。
高超音速導彈技術是中國比美國先走一步的“殺手鐧”,進一步增加了美國航母力量的脆弱。特朗普上台以後提出了一個“金色穹頂”概念,美國北方司令部負責人近日向國會表示,金色穹頂係統可能是一個“三穹頂”計劃。第一個穹頂是感知穹頂,第二個穹頂用於處理洲際彈道導彈,第三個穹頂用於處理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空中威脅。而這當中對付超高音速導彈至關重要。
大家知道,裏根總統上世紀80年代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以來,導彈防禦體係不斷發展,但是導彈攻擊技術也在加速提高。高超音速武器就是用速度突破現有攔截技術的關鍵成果之一。另外,還有變軌技術、多彈頭技術、隱身技術、低空飛行技術,都是導彈攔截技術催生出來的各種進步。矛和盾在對抗中都發展了,但是矛通常都會比盾走得快一步。
西太平洋、特別是第一島鏈附近的軍事形勢注定將讓美國越來越沮喪。因為中國的關鍵軍事技術已經與美國大體處於同一梯隊,而且我們在一些領域實現非對稱領先,製造能力大大超過美國,而且占盡地利的優勢。中國不想打仗,但是我們戰之必勝的力量構建,和捍衛國家統一等核心利益的堅定意誌都是美國無法跨越的。
老胡的結論是:美國不要來西太平洋挑釁中國,更不要在這裏逼中國,否則的話,他們不妨先再多搞幾次赫格塞思所說的那些兵棋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