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店保鏢到教宗,關於方濟各你未必知道的五件事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教宗方濟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本地球隊聖羅倫素(San Lorenzo)的終身球迷。
羅馬天主教會首位出自拉丁美洲的領袖、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周一(4月21日)去世,享年88歲。
以下是一些關於豪爾赫·馬裏奧·貝爾格裏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教宗方濟各原名,又譯伯戈略、伯格裏奧)鮮為人知的事實,出生於阿根廷的他,領導擁有超過十億信徒的教會長達12年。
他曾擔任夜店保鏢
貝爾格裏奧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長大。中學畢業之後,他獲得應用化學文憑,隨後獲得神學學位,並教授文學和心理學。
根據他在2010年的一次訪談,他的父親鼓勵他在13歲時尋找一份工作,並安排他在一家製襪工廠做清潔工。
幾年後,他在羅馬的教堂演講中透露,除了掃地之外,他還曾在夜總會擔任保鏢,這讓人們感到驚訝。
他還曾經在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
一名熱情的足球迷
教宗方濟各是聖羅倫素(San Lorenzo)的終身球迷,這是他少年時期就開始支持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本地球隊。
2014年是最輝煌的時刻,聖羅倫素首次贏得南美洲足球俱樂部最負盛名的比賽——解放者杯,當時該俱樂部已有106年的曆史。
當被問及他的支持是否是球隊勝利的因素時,他說:“我對此非常高興,但這不是奇跡。”
那一年,該隊還贏得了阿根廷甲級足球聯賽的冠軍,隊員們向教宗贈送了一件背麵印有“方濟各冠軍”(Francisco
Campeon)字樣的球衣。
教宗方濟各與布馮(左)和利昂內爾·梅西(右)合影。他會見了許多足球巨星。
教宗方濟各還會見了許多足球巨星,包括利昂內爾·梅西(Lionel Messi,美斯)和已故的迭戈·馬拉多納(Diego
Maradona,馬納當拿),以及瑞典球星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c)和意大利門將布馮(Gianluigi
Buffon,保方)。
在他去世的消息公布後,原定於複活節星期一舉行的四場意甲聯賽比賽都被延遲舉行。
他喜歡乘搭公共巴士
教宗方濟各長期以來都以簡樸和服務精神著稱,尤其是在選擇交通工具方麵。
在他當選教宗後,他與一群樞機主教一起乘坐公共巴士回家,而不是使用教宗專用的豪華轎車。
教宗方濟各清楚表明自己喜歡乘坐普通汽車而非豪華汽車。
在成為教宗之前,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其簡樸的生活方式而聞名,當時他已經成為了樞機主教和總主教。他經常乘坐巴士和地鐵,當乘搭飛機前往梵蒂岡的時候,他通常選擇經濟艙。
作為教宗,他以拒絕豪華汽車、選擇更為樸素的車型而聞名,例如在意大利使用的福特福克斯、或他在2015年訪問美國時使用的菲亞特500L。
他確實經常在訪問時使用“教宗車”向人們打招呼,但他不喜歡在他和信徒之間裝有防彈玻璃的車輛。他曾形容這就像在“沙丁魚罐頭”裏麵。
教宗方濟各在去世前一天,最後一次前往聖彼得廣場,在他的開篷“教宗專車”上向人們揮手致意。
他每天祈禱,希望自己有幽默感
教宗方濟各以在會麵中開玩笑、以及他的笑聲聞名。
2024年,他在梵蒂岡接待了來自15個國家的100多位喜劇演員,包括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克裏斯·洛克(Chris Rock)和烏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
教宗告訴喜劇演員,嘲笑上帝“不是褻瀆”,而且可以在“不冒犯”的情況下進行。
他告訴他們,他每天祈禱超過40年,使用的話語是:“主啊,請賜給我良好的幽默感。”
這出自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的祈禱詞,他在16世紀被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以叛國罪處決,後來被天主教會奉為聖人。
在向娛樂界人士朗讀這段祈禱詞時,他說:“請賜我恩典,允許我能夠開玩笑,並在生活中發現一點快樂,能夠與他人分享。”
他還告訴他們:“當然,你也可以嘲笑上帝,這不是褻瀆”,並補充說“這可以在不冒犯信徒的宗教情感的情況下進行”。
社交媒體上的大V
2018年,教宗方濟各將互聯網形容為“上帝的禮物”,但他補充說這是“巨大的責任”。
他的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12年開設了教宗的Twitter(現在稱為X)帳戶,但在方濟各擔任教宗期間,該帳戶的追隨者數量大幅增加。
教宗的推特帳號(現為 X)已累積了近2000萬粉絲,圖片拍攝於 2023 年。
這個帳戶以九種語言發布,包括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波蘭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和拉丁語,並總共擁有超過5000萬名追隨者。
而帖文偶爾會帶來驚喜,例如當他提到標簽#saints時,平台自動顯示了新奧爾良聖徒隊的標誌,這為其支持者帶來歡樂。
他的Instagram帳戶擁有990萬粉絲,最近,他發布了一個祈禱,祈求“新技術”的使用“不會取代人類之間的關係,並會尊重人的尊嚴,幫助我們應對這個時代的危機”。
在複活節星期日、即他去世前一天,他在X上的最後一個帖文寫道:“基督複活了!這句話概括了我們存在的全部意義,因為我們生來不是為死亡,而是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