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還是慎用“親自”為好
文章來源: 基本常識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大老板下凡
某互聯網公司老板“親自”給用戶送外賣,某電車企業老板“親自”給試駕用戶開車門,最近密集地看到某些民營企業家“親自”為用戶服務的宣傳稿。
這些軟文在發布前不知道有沒有經老板本人“親自”審核過,單從公關和政治層麵來說,這樣的宣傳堪稱災難。
第一,企業家希望展現親近用戶、關心用戶的形象完全可以理解,這也是全世界各行業大公司老板的常用做法。但這種事情吧,精髓就是要把握好“行勝於言”。
你在兩名保鏢的護送下給用戶遞個外賣拍張合影也就罷了,你還找個托兒來說大老板“親自”送外賣,這就徹底破功了。
稍有中文基本常識的讀者都能體會到,“親自”這個詞的背後,是呼之欲出的高高在上,是躍然紙上的不食人間煙火,這與親近用戶的傳播目標是完全相悖的。我作為用戶看到相關宣傳後的感受是:
喲,大老板今天下凡與民同樂啦?
第二,大老板親自下凡為普通用戶服務,出於保護富翁安全和積累傳播素材的考慮,你找個托兒、帶個攝影師,這都可以理解。受眾沒必要點破,企業也沒必要澄清。
但是,你這時候還安排這麽明顯的托兒接受媒體訪問,臉不紅心不跳說自己不是托兒,恰好還是大老板的粉絲,這就太侮辱公眾的智商了……
第三,在當前的政治體係中,“親自”這個詞不是誰都有資格使用的。
《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中明確規定:
對各級領導同誌的各種活動報道,慎用“親自”等詞。
但凡你們稍微搜索一下現在的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如今連省委書記到基層勞動都不再使用“親自”這個詞了。
民營企業老板非要這麽用“親自”來形容自己的商業活動,當然也並不違法,但的確顯得不太聰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