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鱈魚幹一樣,三天不打就沒味道”——這是上世紀60年代韓國流行的一句俗語。當時還是少女的崔末子就生活在韓國東南部的小城裏。
在那個年代,男性對女性施暴被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崔末子咬斷企圖強奸她的男人舌頭時,這個18歲的姑娘反被指控故意傷害罪,鋃鐺入獄。如今78歲的老人正在為洗刷罪名奔走——在躋身發達國家卻依然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韓國,她希望自己的平反能為更多性犯罪受害者照亮道路。
最初崔末子申請重審的請求被釜山法院駁回,但她堅持上訴至最高法院。最終最高法院裁定發回釜山重審,未來數月將重新調取證據。法律專家指出,此案判決可能改寫韓國司法史上的性別暴力案件判例。
崔末子在請願書中寫道:“法院必須承認,當年不公正的判決徹底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現在是時候用公正的審判來承擔責任了。”
01
1964年春天的一個傍晚,當時還是少女的崔末子在慶尚南道金海市,好心給一個問路的男人指路。
她帶著對方走了幾米指明方向後轉身回家,卻被突然撲倒在地。“當時我頭暈目眩,就像被人用錘子砸了腦袋”,2020年崔末子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這樣描述。
雖然短暫失去了意識,但老人至今清楚記得:那個男人壓在她身上,試圖把舌頭伸進她嘴裏。最終她拚命咬斷了對方1.5厘米的舌頭才得以逃脫。
事發兩周多後,這名在法庭文件中被隱去姓名的男子,竟帶著同夥強行闖入崔家,以“咬舌之仇”威脅要殺害她父親。更荒唐的是,對方完全無視性侵事實,反而起訴崔末子“故意致殘傷害”。被逼無奈的少女隻能反訴對方強奸未遂、非法侵入和恐嚇。
盡管警方認定她的正當防衛主張合理,但釜山檢方卻不這麽認為——法庭記錄顯示,檢方不僅撤銷了對施暴者的強奸未遂指控,反而以重傷害罪起訴了受害者崔末子。
1965年法院作出令人瞠目的判決:崔末子因“重傷害罪”獲刑10個月加2年緩刑,而施暴者僅因非法侵入和恐嚇被判6個月加1年緩刑。加害者的刑期竟比受害者還短!
在去年提交最高法院的重審申請書中,78歲的老人寫道:“性犯罪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這個過程既不需要漫長時間,也不需要動用多少人力。”她更揭露當年司法係統的二次傷害——調查期間竟被戴上手銬,甚至被迫接受貞潔檢查,檢查結果還被公之於眾。
02
當時的韓國社會,女性被默認要為家族男性奉獻。比如1950年代戰後經濟騰飛時期,無數女孩輟學進工廠打工,隻為供兄弟讀書。首爾大學社會學名譽教授鄭振成指出:“那個年代女性被視作社會建設的‘人肉磚塊’,而非被愛的個體,性暴力發生時根本無人考慮女性權益。”
直到1980年代,韓國仍深陷戰後重建與殖民傷痕中,爭取女權竟被看作“奢侈行為”。轉機出現在1983年——韓國婦女熱線正式成立,這個組織在宣言中擲地有聲:“我們要摧毀一切強加給女性的非人道製度與習俗,建立公正和平的社會。”
婦女熱線負責人金秀貞向CNN透露:“打老婆、性侵婦女普遍到連專門詞匯都沒有,這就是八十年代的韓國。可想而知崔末子在六十年代遭遇了什麽。”
崔末子控訴,當年檢察官和法官竟在庭審中提議:“要不要嫁給那個男人了結案子?”他們的邏輯是——嫁給他就能補償他的損失,畢竟舌頭殘缺的男人不好找對象。
韓國女律師協會會長王美洋痛心指出:“1965年的判決赤裸裸暴露了韓國社會對性暴力受害者的偏見,這種‘性暴力受害者有罪論’至今仍在蔓延。”
轉機出現在1990年代,韓國掀起了反性暴力運動浪潮。其中最具標誌性的是為“慰安婦”討公道——這些二戰期間被日軍強征的性奴隸受害者,半個世紀來因恥感深埋創傷,最終勇敢站了出來。社會學家鄭振成將其稱為“韓國第一次MeToo運動”。
鄭教授感慨道:“慰安婦老人們背負秘密活了大半輩子,因為說出來隻會被指責……如今她們站到陽光下,恰恰證明社會真的進步了。”
03
2018年全球反性侵運動席卷韓國,多名權貴被拉下馬。政府隨之修法重判性犯罪者。正是這些改變,讓崔末子看見了翻案的曙光。她在給大法院的信中寫道:“那個還沒綻放就被踐踏的少女,在冤屈中煎熬一生……國家必須賠償我被剝奪的人權。”
婦女熱線的金女士坦言,雖然前路仍長,但社會觀念已翻天覆地:“現在大家都知道錯在施暴者,政府有責任嚴懲罪犯、保護受害者——這種共識正在形成。”
2020年在婦女團體支持下,崔奶奶提出重審申請。沒想到釜山法院以“當時社會環境使然”為由駁回,稱原判是“時代的必然”。老人憤然痛斥這是“司法之恥”:“奔波半生精疲力竭,真想一了百了”。但去年她仍向最高法院遞交了沾滿淚痕的請願書。
在婦女團體發起的聯署獲得1.5萬人支持後,崔末子開始了更壯烈的行動——78歲的她孤身一人在最高法院前靜坐抗議,要求撤銷拒審決定。這場“一人接力示威”持續整整一個月,最終共有42人輪番舉牌聲援。
最高法院去年12月作出曆史性裁定,認為崔末子關於“檢方調查不公”的指控真實可信,且沒有任何證據能推翻她的主張。得知消息時,老人激動得對著直播鏡頭大喊:“這就是滴水穿石啊!”案件將發回曾駁回重審的釜山地方法院再次審理。
04
令人震驚的是,崔末子案早已成為法學院《刑事訴訟法》教材案例——被當作“防衛過當”的典型。婦女熱線金女士指出,此案重審若成功,將重新定義正當防衛邊界,為未來性暴力受害者築起保護牆。
2017年仁川某案與崔案如出一轍:女子咬斷施暴者舌頭卻被判刑6個月。法院雖承認男子有過錯,卻以“傷情嚴重+未達成和解”為由定罪。這印證了金女士的擔憂——正當防衛認定標準仍如鐵幕般冰冷嚴苛。
婦女熱線的金女士指出,如今調查人員與法官中仍存在可怕思維定式——“受害者去加害者家、一起喝酒或處於私密空間,就是自找的”。這種偏見直接導致許多性侵案中,女性自衛行為反被定罪。
2023年韓國警方數據顯示,全年發生超過2.2萬起強奸與猥褻案。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至今沒有官方統計顯示多少自衛女性反成被告。金女士痛心表示:“不承認女性自衛權的案例,依然堆積如山。”
崔末子在請願書中字字泣血:“若想真正保護女性,司法係統必須做到三件事——重新厘清施害者與受害者的界限、承認正當防衛、廢除過時的法律條文。”
這位曆經半世紀屈辱的老人堅信,唯有司法刮骨療毒,才能讓韓國女性免於性暴力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