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就業率100%的行業,年輕人卻直呼“幹不下去”

就業率100%的行業,年輕人卻直呼“幹不下去”

文章來源: 穀雨數據 於 2025-04-18 01:32: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中國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到2040年,預計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會占總人口23.8%,屆時平均壽命也將達到80.34歲。

在這場人口革命中,一個吊詭現象正在上演:養老本科專業畢業生被機構爭搶,但錄取分數線持續走低;養老行業人才缺口巨大,卻留不住年輕從業者。

01

100%有工作的養老專業,錄取位次卻在下降

養老相關專業最早是在專科設立。1999年,長沙民政職業學院率先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

至於本科,近幾年也陸續新增不少養老相關專業。2019年10月,教育部發文,鼓勵普通本科高校開設老年醫學等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2020年9月,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設立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同年,湖南女子學院的老年學專業開始招生,這也是全國首個老年學本科。2024年底,教育部又新設“老年醫學與健康”本科。

2024年高校專業調整名單中,"老年醫學與健康"以14所高校新增量躋身前五。

2020年,第一屆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四年後相關專業學生成為了就業市場的"寵兒"。

根據央視網報道,2024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首屆33名畢業生,麵對的是30多家養老機構的120個崗位,而山東女子學院的64位畢業生,則有400多個就業崗位可選。

盡管養老行業和專業“自帶流量”,但相關專業的錄取排名位次卻始終不溫不火,甚至還有所下降。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02

雖然與養老相關,但專業性不強

畢業生的不滿,除了養老行業本身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外,集中在自身專業性不強、學非所用。

雖然3個養老相關新增本科專業都與養老產業直接相關,但是學科門類以管理學為主。尚未開始招生的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名稱中包含醫學,實際同樣屬於管理學門類。

翻開養老相關專業的課程表,"概論"二字高頻出現。中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康複醫學概論......看似廣博的知識架構,但都隻學了“概論”。所以當護理、康複、社工等崗位早已存在成熟對口專業時,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往往陷入"全而不專"的窘境。

03

養老行業留不住年輕人

除了專業設置的問題,另外一個原因是,養老行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工作本身並不吸引人。

養老行業的從業現況可以說錢少事多。一方麵工作負荷大,一半從業者日均工作超過10小時。另一方麵薪酬少,即便在上海,從業者的月薪中位數也隻有5000出頭。

從業者工資不高、工時又長,背後是當前養老行業整體的發展困境。

近幾年,國內養老院入住率偏低且持續下滑,入住的基本都是有大量照護、醫療需求的高齡老人。根據北京日報報道,2024年北京有578家養老院,床位總數超過10萬張,但平均入住率隻有45%左右,其中80歲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老人”占比超90%。

在經濟觀察報的報道中,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談到,“老人入住意願不強”和“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是入住率不高的兩大主要原因。

養老院的工作環境注定了相對特殊,讓許多年輕人在工作麵前望而卻步。

在年輕人討論中,除了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非常辛苦,養老院孤獨壓抑的氛圍、環境也格外令人不適。即便是去看望自家長輩都不願久留,更不要說每周工作很可能超過50小時、甚至隻能單休的從業者。

養老行業明顯對年輕人吸引力不足。在小紅書討論的也是“班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沒幹這個”、“很多實習生一實習完基本都離職了”,“養老機構是留不下來年輕人的,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阿姨在幹”。

目前養老行業員工的確以中老年為主。根據《2024養老護理員職業現狀調研報告》,約65%從業者都在50歲以上。

許多養老機構陷入了人力資源的惡性循環。待遇和工作強度不成正比,導致65%機構人才流失嚴重,同時75%機構持續麵臨人力短缺。

養老行業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曾在2019年表示,北京市的養老機構隻有4%在盈利,62%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資。

少數畢業後有意從事養老行業的畢業生,也會麵臨身邊親友的不解和阻力。在新周刊的報道中,作為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首屆本科畢業生,小唔在機構實習時觀察到了行業發展的失衡,但願意在行業內積累經驗。但是父母覺得養老行業工作太苦,舍不得她做。而小唔的男朋友,是養老專業的專科畢業生,家人也對他在養老行業工作表示強烈不滿。

然而,養老機構的樣貌有許多可能性。

在國內,已有養老服務的新嚐試。上海一些社區開設了具備養老服務功能的公共空間。比如甘泉街道,居民在社區內享有日托照護、長者食堂、康複運動、養老機構助浴等養老服務。在五角場街道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有集合長者日托照護、文化活動的社區共享空間。

日本是目前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養老產業吸納了大量年輕人就業,而且待遇不錯。在日本,護工被稱為“介護師”,社會認可度與普通白領無異。根據鳳凰周刊報道,日本有212萬介護師,平均年收入為492萬日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明顯高於30歲年輕人的平均年收入400萬元。

日本的養老院發展更為多元,比如東京四十餘家日托養老院提供的微型化解決方案,這些藏身於傳統町屋的機構,通過"日間照料+夜間居家"的模式,既降低運營成本又保持人性化服務。還有高端養老機構,50位老人配備20位照護人員,24小時都有護士和介護師,每周醫生上門,院內服務還包括高級主廚製作的餐食以及豐富的興趣活動。

這些探索為中國養老行業提供了參考路徑,但本土化實踐仍需突破多重現實困境。我們或許更應思考:在銀發經濟真正到來之前,如何構建可持續的行業生態,讓年輕從業者看見職業發展的曙光?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賴清德前助理被判為中國充當間諜,透露謀利近500萬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該死的中國人老是咳嗽” 意大利名將打中網翻車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故宮拒絕身著女裝漢服的男生入內,"穿衣自由"還有多遠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中國前農業部長收賄2.68億!遭判“死緩”下場慘了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清華學霸、普林斯頓博士後家中猝逝 死因引揣測
一份兩國協議,川普對俄的一張大網正悄然形成
72小時倒計時:兩黨僵持,美政府關門危機升級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就業率100%的行業,年輕人卻直呼“幹不下去”

穀雨數據 2025-04-18 01:32:22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中國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到2040年,預計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會占總人口23.8%,屆時平均壽命也將達到80.34歲。

在這場人口革命中,一個吊詭現象正在上演:養老本科專業畢業生被機構爭搶,但錄取分數線持續走低;養老行業人才缺口巨大,卻留不住年輕從業者。

01

100%有工作的養老專業,錄取位次卻在下降

養老相關專業最早是在專科設立。1999年,長沙民政職業學院率先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

至於本科,近幾年也陸續新增不少養老相關專業。2019年10月,教育部發文,鼓勵普通本科高校開設老年醫學等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2020年9月,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設立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同年,湖南女子學院的老年學專業開始招生,這也是全國首個老年學本科。2024年底,教育部又新設“老年醫學與健康”本科。

2024年高校專業調整名單中,"老年醫學與健康"以14所高校新增量躋身前五。

2020年,第一屆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四年後相關專業學生成為了就業市場的"寵兒"。

根據央視網報道,2024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首屆33名畢業生,麵對的是30多家養老機構的120個崗位,而山東女子學院的64位畢業生,則有400多個就業崗位可選。

盡管養老行業和專業“自帶流量”,但相關專業的錄取排名位次卻始終不溫不火,甚至還有所下降。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02

雖然與養老相關,但專業性不強

畢業生的不滿,除了養老行業本身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外,集中在自身專業性不強、學非所用。

雖然3個養老相關新增本科專業都與養老產業直接相關,但是學科門類以管理學為主。尚未開始招生的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名稱中包含醫學,實際同樣屬於管理學門類。

翻開養老相關專業的課程表,"概論"二字高頻出現。中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康複醫學概論......看似廣博的知識架構,但都隻學了“概論”。所以當護理、康複、社工等崗位早已存在成熟對口專業時,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往往陷入"全而不專"的窘境。

03

養老行業留不住年輕人

除了專業設置的問題,另外一個原因是,養老行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工作本身並不吸引人。

養老行業的從業現況可以說錢少事多。一方麵工作負荷大,一半從業者日均工作超過10小時。另一方麵薪酬少,即便在上海,從業者的月薪中位數也隻有5000出頭。

從業者工資不高、工時又長,背後是當前養老行業整體的發展困境。

近幾年,國內養老院入住率偏低且持續下滑,入住的基本都是有大量照護、醫療需求的高齡老人。根據北京日報報道,2024年北京有578家養老院,床位總數超過10萬張,但平均入住率隻有45%左右,其中80歲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老人”占比超90%。

在經濟觀察報的報道中,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談到,“老人入住意願不強”和“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是入住率不高的兩大主要原因。

養老院的工作環境注定了相對特殊,讓許多年輕人在工作麵前望而卻步。

在年輕人討論中,除了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非常辛苦,養老院孤獨壓抑的氛圍、環境也格外令人不適。即便是去看望自家長輩都不願久留,更不要說每周工作很可能超過50小時、甚至隻能單休的從業者。

養老行業明顯對年輕人吸引力不足。在小紅書討論的也是“班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沒幹這個”、“很多實習生一實習完基本都離職了”,“養老機構是留不下來年輕人的,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阿姨在幹”。

目前養老行業員工的確以中老年為主。根據《2024養老護理員職業現狀調研報告》,約65%從業者都在50歲以上。

許多養老機構陷入了人力資源的惡性循環。待遇和工作強度不成正比,導致65%機構人才流失嚴重,同時75%機構持續麵臨人力短缺。

養老行業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曾在2019年表示,北京市的養老機構隻有4%在盈利,62%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資。

少數畢業後有意從事養老行業的畢業生,也會麵臨身邊親友的不解和阻力。在新周刊的報道中,作為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首屆本科畢業生,小唔在機構實習時觀察到了行業發展的失衡,但願意在行業內積累經驗。但是父母覺得養老行業工作太苦,舍不得她做。而小唔的男朋友,是養老專業的專科畢業生,家人也對他在養老行業工作表示強烈不滿。

然而,養老機構的樣貌有許多可能性。

在國內,已有養老服務的新嚐試。上海一些社區開設了具備養老服務功能的公共空間。比如甘泉街道,居民在社區內享有日托照護、長者食堂、康複運動、養老機構助浴等養老服務。在五角場街道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有集合長者日托照護、文化活動的社區共享空間。

日本是目前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養老產業吸納了大量年輕人就業,而且待遇不錯。在日本,護工被稱為“介護師”,社會認可度與普通白領無異。根據鳳凰周刊報道,日本有212萬介護師,平均年收入為492萬日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明顯高於30歲年輕人的平均年收入400萬元。

日本的養老院發展更為多元,比如東京四十餘家日托養老院提供的微型化解決方案,這些藏身於傳統町屋的機構,通過"日間照料+夜間居家"的模式,既降低運營成本又保持人性化服務。還有高端養老機構,50位老人配備20位照護人員,24小時都有護士和介護師,每周醫生上門,院內服務還包括高級主廚製作的餐食以及豐富的興趣活動。

這些探索為中國養老行業提供了參考路徑,但本土化實踐仍需突破多重現實困境。我們或許更應思考:在銀發經濟真正到來之前,如何構建可持續的行業生態,讓年輕從業者看見職業發展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