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為了加快驅逐移民,透過司法部頒布新指引,要求移民法官遇到明顯沒有勝算的庇護申請時,無需聆訊就可直接駁回案件。
雖然文件形容此舉可加快程序、清理積壓個案,但外界質疑申請人將失去陳情機會。
《紐約時報》報道,新指引由司法部的移民審查執行辦公室(EOIR)發出,已在上星期生效,指引要求移民法官審理“法律上存在缺陷”的庇護案件時,無需開庭聆訊。
辦公室代理主任歐文(Sirce
Owen)在文件中說,法官有責任減少案件積壓數量,現在待審案件達400萬宗,必須設法解決。
備忘錄要求移民法官采取所有適當行動,立即解決申請人不可能留美的個案,可以在未經聆訊的情況下發出驅逐令,把時間留給案中事實有待厘清的案件。
對於司法部最新舉措,紐約法學院的移民法教授本森(Lenni
Benson)表示,根據現行規定,移民法官必須允許申請人提供證據,解釋自己為何需要庇護,政府僅僅為了加快驅逐流程,便繞過既有規定,漠視不同移民可能牽涉的複雜案情。
由於近年越境人數激增,導致移民法庭的案件大量積壓,在待審的接近400萬宗案件中,大約一半涉及庇護申請。
而因此形成對照的是,截至今年初全美隻有約700名移民法官,考慮到每人每年隻可處理500至700宗案件,因此難以降低積存數字。
盡管總統特朗普曾承諾增聘法官,但他同時削減聯邦開支,使得法官人手反而減少了至少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