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際,中國官員和企業正在尋求與歐盟和解,但歐盟仍對成為中國轉移其商品出口的傾銷地深表懷疑。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際 中國尋求與歐盟重啟關係 https://t.co/mraJF61335 via @RFI_Cn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pril 18, 2025
據金融時報報道,麵對美國的高額關稅,中國政府正尋求深化與世界最大貿易集團的關係,希望為其商品找到替代市場。最近幾周,中國向歐洲各國首都派遣了貿易代表團,工廠也正在探索將貨物轉運到歐洲市場。
報道稱,歐盟領導人也公開表示需要加強合作,這與之前聲明需要 “消除 ”來自中國政府的供應鏈風險形成了強烈反差。但中歐關係的重啟需要克服在中國巨額貿易順差、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以及中國政府默許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等問題上的深刻分歧。
特朗普對中國出口產品征收高達145%的新關稅,威脅要遏製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國政府則以125%的關稅作為報複。與此同時,歐盟也受到了 10% 關稅的打擊,如果談判不能滿足華盛頓的要求,關稅可能會增加到 20%。
特朗普的“混亂”舉動引發了北京和布魯塞爾都在尋求與美國抗衡的辦法。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周對到訪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說,中國和歐盟應 “共同抵製單方麵的霸淩”。就連一直倡導 “去風險 ”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上周也對中國總理李強說,雙方應共同努力為全球經濟提供 “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報道引述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希米茨(François Chimits)指出:"從戰術上講,歐中之間加強雙邊合作的舉措將擴大它們在與美國的任何談判中的潛在影響力。”
報道稱,最近幾周,中國商務部派出貿易代表團參加了在斯德哥爾摩、布達佩斯、奧斯陸和漢諾威舉行的活動,以激發在中國投資的興趣。但一位熟悉中國代表團的歐洲商界人士說,由於許多公司不願意在中國投資,歐盟政府幾乎沒有什麽可提供的。中國歐盟商會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對其在中國的增長潛力持悲觀態度,44%的受訪者對其盈利能力持悲觀態度。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消費疲軟也造成了通貨緊縮的壓力,加劇了價格競爭,使中國市場對外國公司的吸引力下降。
歐中之間的任何緩和都必須克服雙方重大摩擦。歐盟批評中國與俄羅斯結盟並支持莫斯科入侵烏克蘭。比利時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冠軍華為公司,指控其賄賂歐洲議會成員,但華為否認了這一指控。
習近平還計劃拒絕出席紀念雙邊關係50周年的峰會,同時迫使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於7月前往北京,參加本應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
但中國領導人將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70 周年的勝利日閱兵式。
中國去年對歐盟的出口額是其進口額的兩倍多,歐盟領導人指責中國政府培養工業產能過剩以抵消國內的經濟疲軟,低價商品充斥歐洲大陸市場,削弱了本土工業。
榮鼎集團谘詢公司的諾亞-巴金(Noah Barkin)說:”由於貿易不平衡加劇、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以及中國在整個歐洲的網絡攻擊上升,歐洲與北京的關係已經跌至新低。"在這種背景下,很難設想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會出現某種緩和。但他同時認為,如果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未能促成任何關稅緩和,歐盟 “可能會決定,即使與中國政府達成一項糟糕的協議,也比與美國和中國同時打兩場貿易戰要好”。
報道稱,中國政府可以依靠一些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德國公司來支持更緊密的關係。本周在中國的德國企業代表中分發了一份政策文件,呼籲即將上任的柏林政府 “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支持他們在中國的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