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最強應援到最狠批評:播客之王與川普的蜜月終結記

最強應援到最狠批評:播客之王與川普的蜜月終結記

文章來源: 冰汝看美國 於 2025-04-15 08:14: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喬·羅根的一個決定震驚了整個媒體圈。這位Spotify播客霸主、自由派言論的堡壘、年輕男性的意見領袖,公開為唐納德·特朗普背書,並在節目中表達了“完全認同特朗普每一步政策”的支持。

他在與埃隆·馬斯克的訪談中宣布:“這是我對特朗普的正式背書!”而那一夜,正是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倒數第二場競選集會,喜笑顏開的特朗普在台上大聲回應:“喬·羅根支持我了!”

彼時的喬·羅根,不隻是特朗普的一位“支持者”——他是“最具影響力”的那個,背後有著超過5000萬的忠實聽眾。但風向很快變了。

僅僅五個月後,羅根在他的節目中,對特朗普的三大核心政策逐一開火。關稅、移民、機密信息泄漏——每一項都曾是他讚同或默許的議題,卻成為他口誅筆伐的焦點。

‌關稅爭端:痛批"荒謬"政策‌

矛盾衝突起始於今年3月,羅根在播客中怒斥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征關稅,並企圖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州的野心。

3月14日,羅根在自己的播客中邀請嘉賓邁克爾·科斯塔(Michael Kosta),這位《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和他聊到了特朗普對加拿大與格陵蘭的話題時。

喬·羅根少有的表達出了對特朗普的不滿:"難以置信這種反美、反加拿大的情緒正在蔓延,這簡直是史上最愚蠢的爭執,我隻希望美加和睦相處,這種對立太荒唐了。加拿大也不該成為我們的第51個州。"

‌移民政策:直指人道危機‌

一周後,當媒體報道顯示無辜移民被誤捕,並與黑幫分子共同關押在薩爾瓦多最高安全級別監獄時,羅根進一步升級了對特朗普大規模驅逐移民政策的抨擊。

羅根表示:"非罪犯被套索拘捕、驅逐出境,最後關進薩爾瓦多監獄?這太可怕了!這種情況簡直瘋狂,完全違背人道主義精神,最終隻會損害我們的事業。"

‌機密泄露:怒斥"瘋狂失誤"‌

在同期節目中,羅根還痛批特朗普團隊對"拉群泄密門"的處理方式——該事件中,特朗普高級官員誤將《大西洋月刊》總編拉入機密群聊,泄露了針對胡塞武裝空襲的敏感信息。

盡管特朗普多次否認不當行為並力挺涉事官員,羅根對其"永不認錯"的態度深感失望。羅根怒斥道:"這種失誤堪稱製度性失敗,就像出門前必須檢查帶沒帶鑰匙,這種機密信息難道不需要雙重確認?"

羅根這一個月的表態,與大選前他與特朗普的親密聯盟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與“第一密友”馬斯克的多次暢談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令人驚訝的坐進了喬·羅根位於得州的演播廳裏,3個小時的無剪輯暢談對話,在Youtube取得了驚人的5700萬播放...後來有評論家形容這次播客對於大選的影響:“相當於是對哈裏斯的棺材上釘上了最後的釘子。”

從"背書者"到"批判者"‌

如今,批評者迅速抓住羅根立場轉變的契機。作家山姆·哈裏斯指責羅根在選舉前夕邀請特朗普上節目的行為"極不負責",稱其"為特朗普的謊言披上了合理外衣"。哈裏斯說,"這種立場轉變直接造成社會傷害,我們政治生態的破碎,部分源於羅根處理信息的方式。"

但是這位播客大佬的"變節"並不如外界渲染的那般突兀。羅根始終宣稱保持獨立聲音,既不隸屬任何黨派,曆史上,羅根也支持過從民主黨人士伯尼·桑德斯。

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期間,羅根曾直接表態:"我可能會投票給桑德斯...非常欣賞他。"2022年時,他重申自由主義信仰:"童年靠救濟金度日的經曆讓我堅信社會保障網至關重要。我們本應互幫互助——在很多事情上,我就是個心慈手軟的自由派。"

肯尼迪家族炮轟羅根‌

羅根與共和黨高層的矛盾並不止於特朗普的政策。最近,已故總統約翰·F·肯尼迪的孫子傑克·施洛斯伯格(Jack Schlossberg)剛痛批羅根傳播關於1963年肯尼迪遇刺案的陰謀論。

施洛斯伯格指責羅根在2023年采訪其表兄小羅伯特·F·肯尼迪(現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時,放任對方宣揚"中情局刺殺肯尼迪"的陰謀論。數月後,特朗普在同一節目中承諾若當選將解密所有肯尼迪遇刺文件。

施洛斯伯格在Instagram視頻中諷刺羅根:"你打算明天和你那'好基友'鮑比(指小羅伯特)翻遍所有肯尼迪遇刺檔案嗎?最好說到做到。"

特朗普陣營的回應:暫避鋒芒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本人並未就羅根的批評作出正麵回應。相比2024年對羅根支持時的高調歡呼,如今的沉默顯得格外耐人尋味。

不過,熟悉特朗普風格的人知道,這種“暫不理會”的姿態可能隻是戰術性沉默。一位接近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顧問匿名表示:“我們知道喬(羅根)有時候情緒化,不代表他會徹底倒向民主黨。總統先生正在觀望。”

這種策略與特朗普以往“先觀察,再反擊”的習慣如出一轍。一旦羅根持續走遠,特朗普一定會通過Truth Social發出尖銳批評——畢竟他從不輕易原諒“叛徒”。

特朗普目前更專注於穩住中部州選票和推行“美國優先”經濟政策,尤其是正在升溫的關稅衝突,他希望將其包裝為“保護工人”的核心戰略,而不是激怒盟友的外交災難。

‌爭議性訪談的商業成功‌

羅根憑借與爭議性人物的對談成為美國最成功的播客主。這種策略顯然奏效——去年Spotify以高達2.5億美元續簽與他的多年合作協議。多年來,羅根通過與喜劇演員、運動員、科學家乃至陰謀論者的長篇深度對話積累龐大聽眾群。

羅根在Spotify播客中表示:"我們的談話沒有劇本,一切都是實時自然發生的,""這就是真實的有機對話,人們樂在其中。"

年輕選民的鍾擺效應

喬·羅根影響力最大的人群,是18到35歲的年輕男性,他們通常政治傾向多元、態度務實、反感精英階層說教。這類人群恰恰是近年來美國政治的“鍾擺核心”。

許多學者曾指出,羅根的節目實際上成為了這些年輕人“政治啟蒙”的非官方平台。正因如此,他的言論轉變才如此敏感,足以引發整個媒體格局的震蕩。

據皮尤研究中心近期一份調查顯示,超過28%的18-35歲男性聽眾將羅根節目視為“新聞主要來源”。這意味著,哪怕他不再像2024年那樣為特朗普大聲呐喊,哪怕他隻是“表示失望”,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依然是一種政治風向的微調。

而對於民主黨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拜登和哈裏斯在2024年選舉中失去年輕人支持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法進入這些非傳統輿論圈。如今羅根敞開了批評特朗普的大門,民主黨能否抓住機會,還要看他們是否能在策略上變得“更像羅根”。

一個人的政治與公共責任

喬·羅根的“決裂”並非突然。他仍可能支持特朗普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但他不再為對方護航全部言論與行為。這是一位自詡獨立的聲音正在重新劃定邊界,也是一位公共人物在“平台責任”與“言論自由”之間的艱難抉擇。

或許,正如他曾自我評價那樣:“我不是政治家,我是個主持人。但在這瘋狂的世界裏,說出真話,是每個成年人的責任。”而他是否能在政治與真話之間繼續平衡,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查看評論(4)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19歲兒子最後一天上學,發福圓潤到沒脖子了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流血的分割線:當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麽分家的?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中產二代趙心童:天賦隻是起點 是父母托舉的結果

24小時討論排行

急轉彎?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奧特曼在國會承認:中美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小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乘客突發急病,醫生為何選擇不救?
副總統萬斯:印巴兩國衝突 “根本上不關我們的事”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普京在俄勝利日閱兵演講:真理和正義在我們這邊
謊報留美學曆 她被判入獄!去年剛獲環球小姐稱號
比爾蓋茨決定捐99%財產,卻沒準備給新女友留點
悠仁親王學術造假入讀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機!
我在國外做公務員,年薪30萬,但很想回國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男子“死而複生”,AI視頻出庭原諒凶手,法官居然...
美總統貿易顧問:英國人會喜歡美國“氯洗雞、激素牛”
特朗普:鮑威爾不降息,可能是因為“他不愛我”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最強應援到最狠批評:播客之王與川普的蜜月終結記

冰汝看美國 2025-04-15 08:14:51



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喬·羅根的一個決定震驚了整個媒體圈。這位Spotify播客霸主、自由派言論的堡壘、年輕男性的意見領袖,公開為唐納德·特朗普背書,並在節目中表達了“完全認同特朗普每一步政策”的支持。

他在與埃隆·馬斯克的訪談中宣布:“這是我對特朗普的正式背書!”而那一夜,正是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倒數第二場競選集會,喜笑顏開的特朗普在台上大聲回應:“喬·羅根支持我了!”

彼時的喬·羅根,不隻是特朗普的一位“支持者”——他是“最具影響力”的那個,背後有著超過5000萬的忠實聽眾。但風向很快變了。

僅僅五個月後,羅根在他的節目中,對特朗普的三大核心政策逐一開火。關稅、移民、機密信息泄漏——每一項都曾是他讚同或默許的議題,卻成為他口誅筆伐的焦點。

‌關稅爭端:痛批"荒謬"政策‌

矛盾衝突起始於今年3月,羅根在播客中怒斥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征關稅,並企圖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州的野心。

3月14日,羅根在自己的播客中邀請嘉賓邁克爾·科斯塔(Michael Kosta),這位《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和他聊到了特朗普對加拿大與格陵蘭的話題時。

喬·羅根少有的表達出了對特朗普的不滿:"難以置信這種反美、反加拿大的情緒正在蔓延,這簡直是史上最愚蠢的爭執,我隻希望美加和睦相處,這種對立太荒唐了。加拿大也不該成為我們的第51個州。"

‌移民政策:直指人道危機‌

一周後,當媒體報道顯示無辜移民被誤捕,並與黑幫分子共同關押在薩爾瓦多最高安全級別監獄時,羅根進一步升級了對特朗普大規模驅逐移民政策的抨擊。

羅根表示:"非罪犯被套索拘捕、驅逐出境,最後關進薩爾瓦多監獄?這太可怕了!這種情況簡直瘋狂,完全違背人道主義精神,最終隻會損害我們的事業。"

‌機密泄露:怒斥"瘋狂失誤"‌

在同期節目中,羅根還痛批特朗普團隊對"拉群泄密門"的處理方式——該事件中,特朗普高級官員誤將《大西洋月刊》總編拉入機密群聊,泄露了針對胡塞武裝空襲的敏感信息。

盡管特朗普多次否認不當行為並力挺涉事官員,羅根對其"永不認錯"的態度深感失望。羅根怒斥道:"這種失誤堪稱製度性失敗,就像出門前必須檢查帶沒帶鑰匙,這種機密信息難道不需要雙重確認?"

羅根這一個月的表態,與大選前他與特朗普的親密聯盟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與“第一密友”馬斯克的多次暢談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令人驚訝的坐進了喬·羅根位於得州的演播廳裏,3個小時的無剪輯暢談對話,在Youtube取得了驚人的5700萬播放...後來有評論家形容這次播客對於大選的影響:“相當於是對哈裏斯的棺材上釘上了最後的釘子。”

從"背書者"到"批判者"‌

如今,批評者迅速抓住羅根立場轉變的契機。作家山姆·哈裏斯指責羅根在選舉前夕邀請特朗普上節目的行為"極不負責",稱其"為特朗普的謊言披上了合理外衣"。哈裏斯說,"這種立場轉變直接造成社會傷害,我們政治生態的破碎,部分源於羅根處理信息的方式。"

但是這位播客大佬的"變節"並不如外界渲染的那般突兀。羅根始終宣稱保持獨立聲音,既不隸屬任何黨派,曆史上,羅根也支持過從民主黨人士伯尼·桑德斯。

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期間,羅根曾直接表態:"我可能會投票給桑德斯...非常欣賞他。"2022年時,他重申自由主義信仰:"童年靠救濟金度日的經曆讓我堅信社會保障網至關重要。我們本應互幫互助——在很多事情上,我就是個心慈手軟的自由派。"

肯尼迪家族炮轟羅根‌

羅根與共和黨高層的矛盾並不止於特朗普的政策。最近,已故總統約翰·F·肯尼迪的孫子傑克·施洛斯伯格(Jack Schlossberg)剛痛批羅根傳播關於1963年肯尼迪遇刺案的陰謀論。

施洛斯伯格指責羅根在2023年采訪其表兄小羅伯特·F·肯尼迪(現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時,放任對方宣揚"中情局刺殺肯尼迪"的陰謀論。數月後,特朗普在同一節目中承諾若當選將解密所有肯尼迪遇刺文件。

施洛斯伯格在Instagram視頻中諷刺羅根:"你打算明天和你那'好基友'鮑比(指小羅伯特)翻遍所有肯尼迪遇刺檔案嗎?最好說到做到。"

特朗普陣營的回應:暫避鋒芒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本人並未就羅根的批評作出正麵回應。相比2024年對羅根支持時的高調歡呼,如今的沉默顯得格外耐人尋味。

不過,熟悉特朗普風格的人知道,這種“暫不理會”的姿態可能隻是戰術性沉默。一位接近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顧問匿名表示:“我們知道喬(羅根)有時候情緒化,不代表他會徹底倒向民主黨。總統先生正在觀望。”

這種策略與特朗普以往“先觀察,再反擊”的習慣如出一轍。一旦羅根持續走遠,特朗普一定會通過Truth Social發出尖銳批評——畢竟他從不輕易原諒“叛徒”。

特朗普目前更專注於穩住中部州選票和推行“美國優先”經濟政策,尤其是正在升溫的關稅衝突,他希望將其包裝為“保護工人”的核心戰略,而不是激怒盟友的外交災難。

‌爭議性訪談的商業成功‌

羅根憑借與爭議性人物的對談成為美國最成功的播客主。這種策略顯然奏效——去年Spotify以高達2.5億美元續簽與他的多年合作協議。多年來,羅根通過與喜劇演員、運動員、科學家乃至陰謀論者的長篇深度對話積累龐大聽眾群。

羅根在Spotify播客中表示:"我們的談話沒有劇本,一切都是實時自然發生的,""這就是真實的有機對話,人們樂在其中。"

年輕選民的鍾擺效應

喬·羅根影響力最大的人群,是18到35歲的年輕男性,他們通常政治傾向多元、態度務實、反感精英階層說教。這類人群恰恰是近年來美國政治的“鍾擺核心”。

許多學者曾指出,羅根的節目實際上成為了這些年輕人“政治啟蒙”的非官方平台。正因如此,他的言論轉變才如此敏感,足以引發整個媒體格局的震蕩。

據皮尤研究中心近期一份調查顯示,超過28%的18-35歲男性聽眾將羅根節目視為“新聞主要來源”。這意味著,哪怕他不再像2024年那樣為特朗普大聲呐喊,哪怕他隻是“表示失望”,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依然是一種政治風向的微調。

而對於民主黨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拜登和哈裏斯在2024年選舉中失去年輕人支持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法進入這些非傳統輿論圈。如今羅根敞開了批評特朗普的大門,民主黨能否抓住機會,還要看他們是否能在策略上變得“更像羅根”。

一個人的政治與公共責任

喬·羅根的“決裂”並非突然。他仍可能支持特朗普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但他不再為對方護航全部言論與行為。這是一位自詡獨立的聲音正在重新劃定邊界,也是一位公共人物在“平台責任”與“言論自由”之間的艱難抉擇。

或許,正如他曾自我評價那樣:“我不是政治家,我是個主持人。但在這瘋狂的世界裏,說出真話,是每個成年人的責任。”而他是否能在政治與真話之間繼續平衡,還需要時間的檢驗。